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46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关注数学学习学困生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

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呢?

本课题通过对常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小学数学多年的课堂教学,就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及培养数学学习的方法入手,同时也从加强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上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数学困难的境地。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是面向整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为整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但事实是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问题仍旧是一个困扰着世界教育发展的问题。

据日本松原达哉的调查,日本的学困生存在率约为20%。

我国台湾省的学困生存在率也在20%左右。

上海学困生存在率小学为20.04%±3.43%。

对于处于西部薄弱地区的宁夏,学困生的存在更是阻碍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县由于实行小学就近入学,地域的差异造成生源的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是客观存在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靖边县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多年来,我校生源有“三多”的情况:

外地民工子女多、个体户子女多、困难户子女多。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家庭文化背景较差,导致了部分学校生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要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困难的存在,困扰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笨”、“学习习惯差”、难教。

但对于这些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的完整表述是:

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2、“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即为学习困难学生。

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

反应迟钝,观察、理解、记忆、判定、推理能力较差;多动,留意力不集中;语言贫乏,词汇量少、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有记忆困难、气质不好、性格偏异、情绪焦急、意志薄弱、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学习动力水平低下,缺乏进取意识,有厌学、恐学、逃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接受教导,学习偏科、缺乏计划、上课走神、不做笔记、拖交作业等。

学困生的学习结果是:

有明显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作业与考试的错误率较高,学习成绩差,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水平。

3、成因分析

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学困生在学习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我们对小学三年级段的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公式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

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⑵、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通过教研发现,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小学低学段数学教材而言,小学高学段数学教材结构的数理性、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又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生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的破网,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⑶、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通过下校调研表明,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

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数理方面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他们尚未从低学段老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高学段数学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

⑷、考试障碍

教研发现,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

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

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

③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手在做下一个题目,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

④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失分。

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困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⑸、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

①教师教学上要求“划一”、“一刀切”或任意拔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五十个左右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高、中、低不同的情况。

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

②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对知识分叉点的研究。

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教师一讲到底包办教学,学生静心听讲,其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

③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和策略

㈠、研究目标:

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数学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

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方法,以求得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1、阐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2、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3、使学困生学会更好的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㈡、研究任务:

1、本课题着力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学习方式和学习心理等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整体化转化策略,使数学学困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具备一定的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可持继性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空间和时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其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磨炼意志、迈向成功。

3、在大力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案例分析,以点带面,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总结、推广。

㈢、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建立档案,探究原因,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课题在研究开始,要追踪调查学困生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弄清其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行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掌握学困生能力表现、成绩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使转化工作有的放矢。

为此,参与本课题的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家庭走访以及与任课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状况、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建立《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数学成绩记录表》、《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转化汇总表》、建立学困生转化前后的作业资料档案。

通过调查表冷静透彻地分析造成每个学困生成绩不佳的实际原因。

是信心不足,还是缺乏兴趣?

是方法不对,还是基础薄弱?

是习惯不好,还是性情浮躁?

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是个人因素,还是家庭因素?

是老师关心不够,还是学生不求进取?

以此作为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升能力的基础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以知促情,以情知理,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

热爱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无私的爱能清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

我们要求参加本课题的每一位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的实验中,应该坚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

当学困生学习赶不上队时,热情给他们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

以知促情,以情知理,用爱心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实践证实,这样做效果的确是好的。

3、立足课堂,鼓励参与,是转化的要害。

课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学习质量。

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在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五优先”。

4、抓住典型,有效激励,是转化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寻常高出3~4倍。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意其好胜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参与本课题的教师要善于捕获学困生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5、家校携手,适时沟通,是转化的合力。

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忙碌,下海经商,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当家长自己的冀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

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

6、查漏补缺,抓好“双基”,是学困生转化的保障。

学困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缺漏很多,是导致他们新课跟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老帐不清,新帐又欠”,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因此,参与实验的教师只有把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补上去,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树立自信心。

四、研究的对象

金凤区范围内两镇部分学校和城市部分学校的学困生。

五、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研究过程设计

准备阶段:

(2010年10-2011年3月)

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数学成绩记录表》、《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两镇和城市部分学困生转化汇总表》发放到课题研究学校,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素材,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组建课题组,论证、确立课题,申报课题,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计划。

3、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系统,课题组成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论证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进行培训学习。

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5、做好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

研究实施阶段:

(2011年3月—2012年7月)

第一阶段(2011、3——2011、7):

1、全面实施课题总体方案,实验教师分工要求全部到位。

2、加强学科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实验教师的素质,提高参与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3、通过典型课例或优秀课例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方向,引导课题顺利开展。

5、收集与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相关数据,教师优秀课例、个案、教学设计、考试成绩等资料。

第二阶段(2011、7——2012、1):

1、根据课题的要求,参与实验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课题组负责人和相关教研员下校听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行,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要求,采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教研员和实验教师采集、整理资料,设计课堂教学。

2、课题组负责对优秀教案示例,进行课题研讨,交流,并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

3、课题组负责人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局部不适合的课题设计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2012、1——2012、7):

1、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的课例、个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困生考试成绩进行研讨总结,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经验,力求形成一种理论成果。

2、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检查,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局部不适合的设计进行调整。

总结阶段:

(2012、1—2012、7)

1、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检测及总结。

2、撰写实验报告。

3、汇编实验成果,研究规律,深化改革,总结工作,迎接验收。

4、申请专家评审,准备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

㈠、预期目标:

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为教师提供一种在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教学,的教学方法,为今后学困生的转变提供教育教学指导意见。

㈡、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的理论成果:

1、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实验点的实验记录一套。

2、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预期的实践成果:

1、优秀的课堂教学录象、示范课课例、个案、课件、光盘、《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等。

2、形成一套系统的学困生转化资料。

3、形成一套系统的学困生转化方法案例。

《论文集》、《结题报告》

七、研究方法设计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设计(准备阶段)、随机抽查、调查(实施阶段)的方式了解课题的可行性。

1、文献研究法:

搜集、阅读、整理文献,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

(前期准备工作)

2、行动研究法:

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指导教学,针对学困生,进行课堂教学。

3、个案研究。

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问卷调查、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4、调查、比较法。

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5、经验总结。

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经验与理论。

供教师在教学中应用。

八、完成本课题的先决条件

1、课题组在组长领导下,明确分工和责任,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做到组织保证;组员要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明确职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研究工作,确保研讨时间,建立交流制度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

3、每学期一小结,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各子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方案,进行阶段考核。

4、课题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5、由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资助。

6、适时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方法的指导。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组织负责人:

郑维芳 金凤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小教高级教师,具体负责课题的研讨、阶段性检查和小结。

实验教师负责具体操作实践:

具体分工:

课题组成员:

郑维芳 高玉梅  李晓琴 郭敏媛 李文英 杨 芳 和各校各学科相关教研员和教师。

组织负责人:

郑维芳负责课题的设计、统筹规划、组织集体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检查、阶段性小结。

具体分工:

郑维芳:

负责课题实施中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李晓琴 郭敏媛 李文英 杨 芳:

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和个案的收集整理并撰写与本课题本学科相应的论文。

高玉梅:

负责各实验学校的课题的具体实施并负责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试卷、课件,光盘的刻录、整理等。

郑维芳 高玉梅:

负责编写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调查报告、结题报告和相关上报资料。

各实验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所带实验班的学生特点,实施本课题,并设立子课题(子课题目也可自拟),设计出具体活动方案及操作办法并认真实施。

实验中重视活动过程的资料整理,打印材料以“书面并考盘”的形式保存。

研讨课以录象形式呈现并保存。

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二为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体研讨会,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准时参加。

活动时间:

下午3:

00。

  活动地点:

临时通知。

结语: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学习也是一样,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他们越跟不上,就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转变数学学困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进取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填平知识缺漏,促使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障碍定义,是以科克(Kirk)1968年的定义为蓝本,并结合医学界的意见提出:

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至于在听讲、思索、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

2、常淑敏曹月勇张承芬,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社会技能的对比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3、邵志芳陈国鹏单阳,学习困难儿童诊断量表常模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4、戴斌荣任瑛,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