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369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教育管理心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于在于(管理)

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学)

4.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观

察法)

5.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

察法)

6.观察法的特点有二:

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

7.实验法中,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的方式是(自

然地)

8.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这一优越性

属于(实验法)

9.关于实验法的不正确说法是:

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心理现象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

10.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观察)

11.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调查法)

12.谈话法分为两种,即(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

13.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

14.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问题)

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

治人者不于事,于君。

”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以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

于(掌握人)

16.“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人的(社交

需要)

17.根据“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人的因素)]

18.“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

“复杂人”的假设)

19.“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工作环境和条件)

20.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觉对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属于哪一种认知偏见(第一现象)

21.中国有一句成语“爱屋及乌”是哪种认知偏见的反映(情感效应)

22.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属于哪种认知偏见(光环效应)

23.认知偏见中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近因效应)

24.“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属于人的哪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25.所谓“无关不贪。

不上不奸”属于人的哪一种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26.我们谈到山东人,一般总会认为他们魁伟豪爽。

这是什么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7.人们在学习一个系列事物时,位于系列开始部分的项目学习效果最好,而位于中间部分的学习项目学

习效果最差。

这是什么现象(近因效应)

28.人们一般对于感情上讨厌的人容易往坏出想;而对于感情上喜欢的人容易往好处想。

这是什么认知偏

见(情感效应)

29.以下哪一方面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

30.社会生活条件是兴趣产生、巩固和发展的什么因素(决定)

31.在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什么条件(基本)

32.“今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说明,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被管理者(扬长避短)

33.大多数领导上任开始都希望做“清官”,但是有的经不住诱惑,从而出现了腐败现象。

说明他们哪一

方面存在问题(意志)

34.我们谈到浙江人时,一般认为他们比较秀气能干。

这是什么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35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把不喜欢的学生估计过低,把比较喜欢的学生估计过高。

这是什么原因(近因

效应)

36.过去在学校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近期内表现非常好,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什么原因(近

因印象)

37当我们谈到大学教授时,总会认为他们文质彬彬,博学多才。

这是属于哪一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

38.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39根据期望理论,下列公式激励作用最小的是()

40.下列因素属于双因素理论中定义的激励因素的是()

41.目标在人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4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需要)

43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作用是通过(模仿来实现)

44“以牙还牙”是个体受挫后一种行为反应,这种挫折反应称为(攻击)

45个体把自己的行为失当,工作失误,推委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不安,从而维护自尊的方式是(投

射作用)

46个体受挫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使其出现返童行为,这种挫折反应称为(攻击)

47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无动与衷的挫折行为反应是(冷漠)

48“酸葡萄”作用讲的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作用)

49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的动机重复某种无效动机,这种挫折反应方式是(固执)

50个体有意识地将自己由于受挫而产生的痛苦经验和烦躁情绪,排除在记忆和意识之外的挫折反应形式是

(压抑作用)

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

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

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总

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

“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

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

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

(1)敏锐的观察力

(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

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

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

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

(1)精神层(内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企业风气等。

(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

分配制等。

(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

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17、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

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教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

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认知的含义:

(1)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2)认知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

感知、

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

3、光环效应:

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

应,又称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

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到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

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或定式

效应

5、激励:

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持续性的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

的兴奋状态中。

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6、奖惩激励:

即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进行激励,包括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

7、惩罚激励:

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与批评,使人清除这种行为。

8、挫折:

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

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9、挫折容忍力:

是指个人遭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

10、态度:

是指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

11、教育工作者态度的含义:

是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积极

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

这种评价包括工作的满意感、义务感和对工作任务的承担。

12、教育群体动力:

是指教育群体成员处于教育群体之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氛围,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而表现出不同于该个体独处使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13、群体压力:

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他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接受的行为反应

14、群体凝聚力:

(又称群体内聚力、向心力),是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吸引力。

15、群体舆论:

是群体内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群体活动、个人行为等事实,所作出的内容一致的判断和评

论。

16、人际关系:

(1)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实质

是心理关系;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

(3)他是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交

往需要的心理状态,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距离。

17、教育群体的竞争:

指在教育组织内,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己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的一种竞争活动。

18、领导:

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他是处理人与人、

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标之间关系的行为过程,也称领导行为。

19、什么是教育决策:

是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若干被选方案中选择优化

(满意)方案的过程。

20、教育群体决策的含义:

是指教育组织面临复杂的问题,领导者不是由个人凭直觉或经验独断,而是

召集群体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研究而制定的决策。

21、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含义:

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

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

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

22、角色期望:

是指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应表现的特定的

行为方式,即期望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

23、教育者的角色期望:

是社会或群体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那些符合其教育角色的期望和希望,即社会、

学校期待和希望他所应具有的特定行为

24、角色规范:

是指社会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5、教育者的角色规范:

指社会和教育群体要求教育人员在工作中所应达到的行为模式。

既对教育者的行

为规定。

26、角色行为:

指个体承担一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27、教育者的角色行为:

是与一定教育角色相联系的实际行为,既指个体承担教育角色时能根据角色期望

和角色规范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

28、组织文化:

又叫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开成的某种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思想

、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9、价值观念:

是组织对其内外环境的整体印象即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它是组织管理的哲学思想,是组

织文化最基本的内容。

30、教育组织形象的含义:

是指一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

它是

教育组织的宗旨、观念、目标、行为风格的总和,体现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

面貌,是组织文化的概括。

31、教育组织的识别形象系,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调体验(4)认知失调会造成主体的不快和心理压力,

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从而驱使主体努力于减少或消除失调。

简答题:

1、教-

20、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1)行为协调一致,他们志同道合,利益或观点一致

(2)群体凝聚

力强,他们相互信赖、团结一致,有较强的凝聚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气氛,(4)灵敏的信息沟

通,他们交往频繁,关系密切,相互信任,信息传递迅速,反映灵敏(5)公认的“核心人物”。

21、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增强管理意识,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应因

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2)区别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3)总之,对非正式

群体,教育管理者必须承认他的客观存在,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倾向,摸清其活动规律,区分其性质

,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之为教育目标服务。

22、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独特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教育性:

教育组织是以培养人和发展精神文明

为目的,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活动相联系的人际关系对于教育目的、内容和教育手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2)规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肩负着传递精神文明的责任。

(3)广泛性和丰富性:

教育职能需要

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对受教育者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4)民主性、平等性:

教育成员在

政治上平等的,管理上是民主的。

23、人际吸引的产生条件:

(1)外貌吸引:

在交往初期,外貌好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

,人际吸引力将从外貌转入其内在的品质上。

(2)相似性吸引: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越相似,就越能相

互吸引。

包括信念、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的相似性,也包括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年龄、外貌吸引力

的相似性。

其中态度和价值观最重要。

(3)需要互补吸引:

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方的期望互补时,就会

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在对偶关系的人际关系中更是如此。

(4)能力吸引:

在人际交往中,个人能力与特

长方面突出,就会产生吸引力,(5)熟悉吸引:

人们交往次数越多,越熟悉,就越有吸引力,越可能相

互喜欢,但人际交往中,只要有一方对对方形成否定性评价,是不会由于交往增加而产生吸引的。

(6)

邻近吸引:

邻近对于交往的影响,在交往早期尤其明显,人们喜欢邻近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挥

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7)总之,制约人际吸引的条件,既有外貌、邻近等外在因素,也有相似、熟悉、

能力、需要互补等内在因素。

人际吸引也是相互性的。

这既是相互吸引的条件,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

24、如何进行教育群体的合作和管理:

(1)端正对教育群体的认识:

这是搞好合作的前提,要明确教育

的本质就是一种合作性质,也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延伸和展开。

(2)创设群体协调合作的条件:

给予群体团结协作的机会,创设群体协调合作的条件是加强促进群体合作的有效办法之一。

(3)利用竞

争的外部环境促进合作:

使成员意识到面临的危机,或使其意识到本单位存在重大问题及其影响的严重后

果,促进合作(4)领导者要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应处处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群众的利益(5)多组织活动

,使组织成员增强接触,可使成员在个方面才能得到发挥。

而且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团结。

25、教育群体竞争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育群体的竞争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主

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可使学生群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

增强群体凝聚力,缓和群体内部的矛盾冲突,在群体之间的竞争,会如此,从而在竞争中取胜;但在群体

内部只有正常有益的竞争才有利于加强团结,否则会导致冲突。

(3)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绩效

(二)教育群体竞争的消极作用:

(1)会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安全感,影响教育工作者的心

理健康

(2)会造成心理污染,竞争与物质利益挂钩,会导致“一切向钱看”,污染社会风气。

(3)会滋

生小群体意识,影响和防碍群体之间的合作。

(4)会导致认知偏差,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26、教育领导功能:

1、组织功能:

(1)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决策

(2)合理的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

力(3)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管理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带领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2、激励功能:

是指善于将

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依据。

激励功能表现为:

(1)提高

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目标的热情(3)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

,提高被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27、教育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

他的主要因素是传统因素、职位

因素和资力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他是由领导者本人素质和行为构成的,与领导者的权力没有必要

联系,又称自然影响力。

他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四个方面构成。

(3)这两种影

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最重要,但是只有两种影响力统一在一个领导者身上时,才能发挥重大作用。

28、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

(1)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这是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条

(2)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

教育影响力的力矩,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交往的层级。

(3)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其影响力最大(4)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是

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29、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一)领导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

(1)不干预下一

层的事

(2)不颠倒工作的主次

(二)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即:

能不能取消他,能不能与其

他工作合并,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代替。

(3)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3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卡尔曼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权

变理论

(2)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

根据下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成就感、不同的责任心与能力等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

(3)在教师

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领导行为也应该按照下列顺序逐渐推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

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31、文化与符号理论:

(一)在美国学者塞吉范内的《卓越的学校领导者》一书中认为,领导最终的意义

表现在组织文化上。

领导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组织文化。

(二)学校领导者在开展和推动学校的工作时,

必须具备技术、人群、教育、符号与文化五种领导力,这五种领导力有低到高排列,就构成了领导力。

种理论特别强调卓越的学校必须有符号和文化力的推动。

(三)其中

(1)技术力是指一般组织管理能力

(2)人群力是指人际关系能力。

(3)教育力是指具备教育专业能力。

(4)符号力是指学校领导者对

标准学校符号所象征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和提升能力。

(5)文化力是指学校领导者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

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

(四)他认为,技术力和

人群力是领导力阶层的基础,但要使学校真正达到卓越的地步,还必须有符号力和文化力的推动。

32、教育群体决策的程序:

教育决策一般都是以会议的形式体现出来,其程序可分为:

(1)会前准备阶

段:

通知时间、地点、议题与议程等

(2)诊断和明确问题阶段(3)讨论阶段,是寻求可供选择方案的阶

段(4)确定决策的阶段,是决定选择最佳结果方案的阶段(5)实施反馈阶段,以受到实践的检验或修正

33、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从众效应: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可更

好的发挥群体各项资源潜力,但也会产生社会从众效应,导致不良后果。

(2)权威主宰效应:

权威是指

领导者、上级主管或专家,他们的意见影响力大,起着主宰的引导作用,有时回对决策带来不利影响(3

)系列位置效应:

或称“铁塔效应”,指发言的先后不同,效果不同,先发言者有利。

(4)感情对立效

应:

相互争论可能造成不和与成见(5)极化现象:

又称“极端性转移”即决策向冒险或保守的任何一端

转移的危害。

34、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要把握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要有远见

(2)创

新能力,要善于提出新方案,反对因循守旧(3)科学素养,要有科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

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4)民主作风,要真心倾听各种意见,善于汲取各种意见,敢于采取正确意见,主

动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5)决断魄力,应当机立断,不怕挫折(6)组织群体决策的能力,应约束自己,

倾听意见,掌握信息,不带成见,实行民主。

35、领导对风险型决策的思考原则:

(1)选择最有希望的

方案行动

(2)准备好必要的应变方案,从而当可能出现的不测事变发生时,得以应付自如(3)运用各种

主客观条件,尽量化险为夷,通过试点实验,及时收集新的情报,使风险决策转化为确定型决策(4)要

留有余地,要有最后的保险手段。

36、教育领导群体的含义:

(1)指在教育组织中,由主要领导者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

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

(2)在教育行政机关是党委(党组)领导下的首长责任制,在

学校则是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责任制是一个完整的领导体制,他包括校长全面负责、党委(党支部)保

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密切相关的有机部分。

①校长全面负责,目的是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建立

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提高工作效率②党支部保证监督,党支部书记要做校长的参谋和后盾,校长要主

动接受监督,双方要相互尊重,共同办好学校③教职工民主管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管理的

积极性。

37、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学意义:

(1)有利于集中群体智慧,克服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避免或减少失误

,提高领导工作效能

(2)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领导成员的责任感,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3)有利

于信息沟通,提高心理相容水平,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了解(4)有利于形成集体意识,发挥集体心理效能

,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5)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组织目标

38、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

(1)信念的向背:

这是提高领导效率或效能的内在动力

(2)感

情的离合,这是制约和影响领导效率或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3)意志的强弱,意志可调节人的行动和

人的心理状态,教育领导集体,要有坚韧的意志力。

39、教育领导集体不团结因素的预防及消除:

(一)认识、信念上的不一致、感情上的不相容,意志行动

上的不协调,都是可能影响教育集体团结合作的心理因素,要注意克服;

(二)还有其他因素,会防碍领

导集体的团结合作与领导效能的发挥,应该予以预防和消除

(1)端正对待职责、权利、责任的态度,正

确的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恪尽职守

(2)端正对待功过、奖惩的态度,严于律己,主动承担失误责任(3

)端正对

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在实践中认真履行(4)加强意见沟通,促进团结,协调行动,保证组织活力

40、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标志:

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标志,总体来说,应该具有敬业乐群的心理

氛围与开放和谐的心理特征。

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

(1)心向一致,指领导集体内各成员围

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展开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为集体的亲和度高,有共同的信念,有认同感,能进行意

见沟通,并扬长避短

(2)心力集中,是指领导集体成员心理趋向的同一性,形成内在的力度感,即凝聚

力,是产生成员行动一致的心理基础,(3)心理平衡:

指领导集体的成员在实施领导活动中的一种协调

的感情状态。

(4)心理相容:

指集体成员之间、成员与集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睦

相处,是一种融洽的心理交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