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28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必考题型专题一必考选择题对题练第10题对题练

真题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

A.北京B.南京

C.上海D.武汉

对应练

1.近代中国某政党在某次会议中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

(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该会议是(  )

A.同盟会成立大会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七大

2.(2017·浙江衢州高三期末)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真题2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

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这反映了(  )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对应练

3.(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这说明他(  )

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

B.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

C.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D.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4.(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一)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

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5.(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二)唐德刚曾说:

“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从此四夷宾服,天下大定。

”此处的他应为(  )

A.鲁迅B.胡适

C.陈独秀D.李大钊

真题3 《新青年》载文称: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对应练

6.(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近代有学者认为:

“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而后再选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始有成功之望也。

”这一言论意在(  )

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

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

7.(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1919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

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

这表明(  )

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8.(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传统的城市,是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③《中美联合公报》签订 ④《新青年》杂志创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真题4 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对应练

9.(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876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

“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如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

”这表明(  )

A.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

B.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

C.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

D.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

10.(2018·浙江金华市十校高三联考)下图为近代《图画日报》上刊载的《上海社会之现象·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的图文报道。

该报道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叶

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1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19世纪末一位外商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B.人们都穿着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C.城市大街小巷均是“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的交通工具

D.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真题5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甲图 清末婚嫁     乙图 民国婚照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对应练

12.(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1902年,清廷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

不久,“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到处劝设不缠足会,或撰成歌词,或编成俚语,闻风兴起,年盛一年”。

这说明(  )

A.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

B.废止缠足被各阶层接受

C.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

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

13.(2018·浙江温州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

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4.(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

“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

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

这表明(  )

A.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D.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答案精析

真题1 C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做题时需要仔细读题,防止把党的一大会议看作第一届人大,从而造成失分。

]

对应练

1.B [同盟会成立大会1905年在东京召开,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其革命纲领,材料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共二大通过党的最低纲领,故B项正确;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

2.C [由“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当时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故A项错误;党的最高纲领在一大制定,故B项错误;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故D项错误。

]

真题2 B [从材料中,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什么说得上研究”到“北京大学杂志一出,研究学术的人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有志于上进”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学术研究风气,注重科学研究,D项与题意无关;而题目中并未提到文学革命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排除A、C。

故答案为B。

]

对应练

3.B [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提出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革命派失败的背景下,当时的紧急问题是挽救民国,故B项正确;胡适主张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故C项错误;胡适本来就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故D项错误。

]

4.D [由材料中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的科学的学术思想,可证明新文化运动并非全盘激进,也有科学理性的一面,故D项正确。

]

5.B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与材料中“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相符。

]

真题3 B [从材料信息看,《新青年》认为只有自己成器,才能有利于社会,要充分发展自己,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故选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

对应练

6.C [由材料“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可知该学者言论发表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A项应为维新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C项符合材料中时间,也符合材料信息“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故C项正确;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符合材料中时间,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

7.A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9年”得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题目中“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

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得出文学革命推动文化转型,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的中国民主和科学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体现社会底层,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的现象,故D项错误。

]

8.C [1921年中共一大于上海召开,故①正确;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立,故②错误;1972年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签订,故③正确;1915年《新青年》杂志于上海创办,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真题4 C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无线电报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初。

]

对应练

9.A [根据材料,“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如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出现自行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且费用昂贵,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的特色,故C项错误;自行车也不是机动车,故D项错误。

]

10.B [20世纪初,通过政治改革和民主运动,妇女得到极大的解放,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

11.A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着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两个轮盘当马骑”指的是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剪发”“鞠躬礼”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真题5 C [两幅图显示了婚礼仪式的前后巨大变迁,前者复杂,后者简单。

A项服饰变化,B项先进习俗,D项婚姻自主均与材料大意无关。

]

对应练

12.A [根据题目中“清廷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到处劝设不缠足会”得出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故A项正确。

]

13.C [材料中“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可见传统大家庭制没有完全被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对中国家庭问题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的占据多数,反映出在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小家庭制逐渐取代传统大家庭制,不属于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

14.D [材料“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保守主义影响很大,但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推动社会习俗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政府并没有让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没有反映出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差异,故C项错误;政府对旧有的社会习俗,针对“可移者”与“不可移者”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势利导,故D项正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