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08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docx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

《中国当代文学》(上)练习题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概况

一.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2.第二次文代会3.对影片《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6.“双百”方针

7.“两结合”创作方法8.“写中间人物”9.“现实主义深化”10.新民歌运动

第二、三章“十七年”小说

一.解释:

1.革命历史题材2.农村题材3.山药蛋派4.荷花淀派5.“干预生活”的小说

二.简答:

1.《红岩》的艺术特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

2.《林海雪原》《红日》比较(内容、风格)。

3.简析林道静成长道路的典型意义。

4.简要说明孙犁的小说风格。

5.简要说明茹志鹃的小说风格。

6.简述“双百”提出后文学创作中的三个突破。

7.简述“干预生活”的小说出现的三个原因。

8.简要介绍爱情小说《红豆》《小巷深处》《在悬崖上》的内容。

9.简要介绍革命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红旗谱》的内容。

三.论述:

1.小说评论(内容、人物方面):

《红日》《红岩》《党费》。

2.结合作品,谈谈“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艺术风格方面)。

3.结合作家、作品例子,谈谈“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得失。

4.结合作品,分析《“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的意义。

5.结合作品,谈谈林道静形象塑造中的“出走”、“觉醒”、“成长”三个阶段。

6.结合“干预生活”创作潮流背景,谈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突破(主题、人物方面)。

7.结合“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谈谈《创业史》(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和局限方面)。

8.结合山药蛋派的特点,分析《“锻炼锻炼”》(主题、人物方面)。

9.结合荷花淀派的特点,分析《山地回忆》(主题、人物方面)。

10.《百合花》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比较(角度、方式、风格方面)。

第四章“十七年”诗歌

一.解释:

1.“祖国颂”诗潮2.《天山牧歌》

二.简答:

1.简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主题思想、对比手法)。

2.简析《草木篇》中五种草木的寓意。

3.简述《苹果树下》的内容。

4.简述《回延安》的民歌特色和地方色彩。

5.简析《吐鲁番情歌》的内容特点。

6.郭小川、贺敬之诗歌风格比较。

第五章“十七年”散文

一.解释:

1.朝鲜通讯2.马铁丁杂文3.《燕山夜话》4.《三家村札记》5.《小橘灯》

二.简答:

1.简要说明杨朔散文的风格。

2.简析《荔枝蜜》的结构和内容。

3.简要说明秦牧散文的风格。

4.简述《社稷坛抒情》的知识性特点。

5.简要说明刘白羽散文的风格。

6.简析散文《日出》中“太阳初升……”景象的哲理意义。

7.简述《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场景。

第六章“十七年”话剧

一.解释:

1.第四种剧本2.《布谷鸟又叫了》

二.简答:

1.简要说明《茶馆》的结构特点。

2.简析王利发的性格和命运。

3.简析常四爷的性格和命运。

4.简析秦仲义的性格和命运。

5.简析《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主题及意义。

6.简述“十七年”时期历史剧的分类及代表作。

7.简析关汉卿的性格。

8.简析《关汉卿》中的“戏中戏”。

三.论述:

1.结合作品,谈谈《茶馆》的戏剧结构和“三个贯穿全剧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七章文革时期

一.解释:

1.《纪要》2.文艺黑线专政论3.根本任务论4.“三突出”原则

5.革命样板戏6.阴谋文艺7.《天安门诗抄》8.地下文学9.白洋淀诗群

二.简答:

1.简述天安门诗歌运动的意义。

2.简述《乌夜啼》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3.简述《扬眉剑出鞘》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版权所有:

绍兴文理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设计制作:

潘晓瑜

大纲内容

(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

第23章1949-1976文学思潮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1949-1976年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第二次文代会;当代文学的性质;三次批判及其影响;“双百方针”;“文革”十年中的文艺变化;样板戏;“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文革之中不愿意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地下文学。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识记:

当代文学的性质。

第一次文代会、第二次文代会、“双百方针”的时间、主要内容、标志性意义。

三次批判的时间、对象、主要经过及其影响。

了解:

第三次文代会、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文艺政策的调整、“左”倾文艺思潮的升级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识记:

样板戏、“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文革之中不愿意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

了解:

“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的背景及影响。

分析:

地下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24章50年代、60年代小说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概况;掌握《红旗谱》、《青春之歌》等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掌握《创业史》、《三里湾》等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掌握掌握短篇小说《李双双》、《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

识记:

50-60年代各类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各代表作的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

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缺失。

第二节柳青梁斌杨沫

识记:

《创业史》、《红旗谱》、《青春之歌》的作者、出版时间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

《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红旗谱》所表现的中国农民从自发反抗到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成长历程。

《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分析:

(1)《创业史》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

(2)《红旗谱》中农民英雄朱老忠形象的典型意义。

(3)《青春之歌》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

(4)《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了解:

赵树理建国后的创作。

第三节李准茹志鹃

识记:

李准、茹志鹃创作简况、《李双双》、《百合花》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分析:

《百合花》的艺术成就。

了解:

《李双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小说

识记:

“双百方针”影响下的小说及其作者。

分析: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林震人物形象。

了解:

《在悬崖上》的主要内容。

第25章50年代、60年代新诗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基本概况;重点掌握闻捷、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抒情诗、叙事诗的创作风格。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新诗概述

识记:

新民歌运动。

掌握:

50年代诗人队伍的主要构成。

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识记: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的代表作品。

分析:

(1)郭小川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2)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3)闻捷《天山牧歌》的艺术特色。

第26章50年代、60年代戏剧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基本概况,掌握老舍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作《茶馆》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掌握田汉等人的历史题材剧作,掌握历史剧《关汉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

识记:

当代戏曲改革的代表剧目、1953-1957年间独幕剧的代表剧作、“第四种剧本”、50—60年代歌剧的两种不同艺术倾向。

分析:

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变革。

了解:

50-60年代话剧中的历史剧创作热潮。

第二节《茶馆》

识记:

老舍建国后的话剧创作概况。

《茶馆》中的人物。

分析:

(1)《茶馆》的艺术成就。

(2)王利发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三节《关汉卿》等历史剧

识记:

田汉的历史剧创作概况。

分析:

(1)《关汉卿》的思想艺术成就。

(2)关汉卿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了解:

《谢瑶环》

第27章50年代、60年代散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50-60年代的散文创作概况;重点掌握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表现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述

识记:

50年代、60年代通讯报告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燕山夜话”。

了解:

1949-1966年间散文创作的两个时期。

第二节杨朔、秦牧等

识记:

杨朔秦牧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

领会:

(1)杨朔散文是如何将“诗化”、“小说化”和“通讯化”融于一体的。

(2)秦牧散文是如何较好地把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的。

分析:

(1)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2)秦牧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28章1976—1989文学思潮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文艺思潮的演变,掌握天安门诗歌运动、新时期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鸣、现实主义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的大讨论以及“重写文学史”等重要的文艺思潮与现象。

第一节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识记:

天安门诗歌运动的前因后果。

领会:

现实主义争论的重要意义。

了解: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与争鸣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识记:

参与对西方现代派大讨论的主要人员及代表性文章。

领会: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大讨论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

了解:

80年代后期文学发生新变的背景、关于文学主体性讨论的来龙去脉。

领会:

80年代后期文化思潮的特点。

掌握:

文化寻根思潮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类型。

分析:

“重写文学史”的主要经过、观点及其意义。

第29章8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80年代小说概述

识记:

80年代小说思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掌握:

80年代各类小说思潮产生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分析:

80年代各类小说思潮的总体艺术特色。

了解:

西方现代主义对80年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王蒙刘心武陆文夫高晓声

识记:

王蒙、刘心武、陆文夫、高晓声的代表作品。

分析:

王蒙新时期借鉴意识流在小说艺术方面的探索、《美食家》中的朱自冶的人物形象、高晓声小说的艺术成就、陈奂生的性格缺陷。

了解:

陆文夫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轨迹及特色。

第三节蒋子龙张洁谌容

识记:

《乔厂长上任记》、《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到中年》的作者、人物。

掌握:

蒋子龙的“改革小说”及“开拓者家族”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与影响,《人到中年》的思想成就。

分析:

乔光朴形象的典型意义、钟雨与老干部之间的“柏拉图之恋”、陆文婷形象的典型意义。

了解:

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第四节汪曾祺林斤澜邓友梅冯骥才

识记:

汪曾祺、林斤澜、邓友梅、冯骥才的代表作。

掌握: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成就、林斤澜小说题材的独特与深刻性、冯骥才小说创作成就。

分析:

《受戒》的艺术特色。

了解:

《那五》的主要内容、《烟壶》的独特性、“怪事奇谈”系列小说的特点与意义。

第五节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

识记:

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的代表作品。

掌握: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等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王安忆的“三恋”、《长恨歌》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六节张承志韩少功

识记:

张承志、韩少功的主要创作。

掌握:

张承志小说的理想主义色彩。

分析:

《北方的河》的诗化倾向、《爸爸爸》、《马桥词典》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七节徐怀中莫言

识记:

徐怀中、莫言的代表作品。

分析:

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

了解:

《西线轶事》的贡献。

第八节马原等人的先锋小说

识记:

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及作品、先锋小说的特点。

分析:

马原小说的特点、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了解: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

第30章80年代新诗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形态,了解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以及后新诗潮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识记艾青、绿原、曾卓、顾城、舒婷等诗人的创作概况;着重掌握《重读〈圣经〉》、《回答》、《一代人》、《致橡树》等重要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所代表的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80年代新诗概述

识记:

归来诗人、朦胧诗、后新诗潮的发展经过。

掌握:

“三个崛起”、后新诗潮的特征。

分析:

(1)朦胧诗崛起于诗坛的意义。

(2)韩东等人的艺术追求。

(3)海子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艾青等

识记:

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概况。

分析:

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新突破。

第三节舒婷顾城杨炼

识记:

舒婷、顾城、杨炼的创作概况。

分析:

(1)顾城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2)舒婷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了解:

《诺日朗》、《回答》。

第31章80年代戏剧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戏剧多样性探索的发展概况,掌握戏剧革新与探索的总体艺术成就,重点掌握《绝对信号》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掌握《狗儿爷涅槃》《桑树坪记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80年代戏剧概述

识记:

80年代戏剧中的名篇及其作者。

了解:

戏剧探索的开展过程。

分析:

80年代话剧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审美追求等方面的新特征。

第二节沙叶新高行健

识记:

沙叶新、高行健的创作概况。

了解:

《假如我是真的》、《彼岸》等作品。

分析:

(1)《陈毅市长》的艺术成就。

(2)《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的艺术特色。

第32章80年代散文

第一节80年代散文

识记:

《随想录》的作者及构成。

分析:

《随想录》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

第二节80年代报告文学

识记:

80年代报告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

分析:

80年代报告文学的全面开放性、徐迟报告文学的显著特征。

第33章90年代文学思潮

掌握:

90年代文学思潮的特点。

分析:

新写实小说思潮的特点。

了解:

90年代诸多的“新”字号现象。

“人文精神”、“文化保守主义”提出背景及观点。

第34章90年代小说述评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识记:

新写实代表作品及作品、“三驾马车”。

分析:

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及其贡献。

第二节女性小说

识记:

主要女性作家及其代表作。

分析:

陈染、林白的“私语化”倾向、《一个人的战争》的叙事风格和特色。

第三节新生代小说

识记:

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写作类型。

分析:

新生代小说的独特性、王小波小说的叙事特色。

第四节长篇小说

识记:

90年代史诗风格长篇中反响最大的三部小说及作者。

分析:

《白鹿原》的思想艺术特色;新潮长篇小说的特点。

第35章90年代新时散文述评

第一节90年代新诗

识记:

90年代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了解:

90年代新诗发展的新变化。

第二节90年代散文

识记:

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代表作家及作品。

分析:

余秋雨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了解:

90年代“散文热”的兴起及及主要原因。

简答题。

(第1、2、3题是重点题)

1、第一次文代会的内容及意义?

P3

答: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它的意义是:

是历史的界碑。

它既是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终点,又是以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起点。

2、50年代前半期的几次文艺论争是什么?

(展开说明的内容略)P9

答:

第一次文代大会一结束,文艺术论争即开始。

50年代初期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

1)1951年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观点的批评。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P104

答:

1)在题材的选择上,作者抓住30年代中国农村革命的时代特点,准确选择并深刻反映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民族气魄的农民革命斗争。

2)在人物的描写上,作者注意发扬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把人物置于斗争的漩涡中心,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

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并运用白描、对比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人物个性,还适当吸取外国的小说细腻描写之长,在某些重要之处作重点刻画或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

3)在斗争场景的描述上,作者不但运用环环相扣的大小生活故事展开情节,而且善于把激烈的阶级斗争与北方的农村生活习俗、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描写。

4)在结构方式上,作者有意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形式,运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安排方法,六七千字一幕。

5)在语言运用上,作者坚持用群众化、个性化的语言。

4、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及其典型意义?

P112

答:

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经历了与封建家庭、与个人主义小家庭、与旧我等三次重大决裂。

它真实地概括了三四十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过程。

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才是青年的保护者和革命引路人;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5、《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P161

答:

1)作者从历史生活的激流中,选取一朵浪花、一片微澜,加以精心描绘和深入拓展,从而反映时代的风貌。

2)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

3)作者还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善于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去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4)这篇作品的情节单纯而略有波澜,布局严谨,富于节奏感。

5)语言委婉清新而又饱含感情。

6、《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色?

P206

答:

1)新奇、巧妙的艺术构思。

2)细腻的内心世界的描写。

3)朴实、明快、传神的语言。

7、乔厂长的形象及意义?

P438

答:

形象方面:

1)乔光朴是新时期文学中最先出现的在工业战线上为“四化”奋战的创业者形象。

2)特点:

首先突出的是他所具有的革命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

其次是他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家的腕力与才干。

再次是他有胸怀宽广、任人唯贤的思想品质和感情炽热、敢爱敢恨的复杂性格。

意义方面:

乔光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个新人形象,是新时期文学中的第一个改革者的形象。

在他身上突出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8、《乔厂长上任记》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

P439

答:

1)通过对比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

2)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里,择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事件等组成尖锐的矛盾,把人物置于其中进行刻画。

3)多方面、多色彩地展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性格。

9、《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

P447

答:

1)“以小见大”、“浅中见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2)高晓声善于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绘形写神,也擅于博取众家之长,在这一篇里融进了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3)运用“自我解嘲”的手法塑造陈奂生形象。

4)朴实、流畅、冷峻、诙谐、幽默、乡土气息很浓的语言风格。

10、《蝴蝶》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P455

答:

《蝴蝶》以结构艺术上有新的探索。

这部作品不是以通常的情节顺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作为结构骨架的,而是以人物的意识流动的历程来结构作品。

它通过张思远的心理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过去、现在、未来迭替出现,使得整个故事时断时续、起伏跳跃。

这种结构方法,可以用有限的篇幅,反映时间跨度大、空间开阔的生活。

11、许茂思想性格发展的历程?

P458

答:

1)开始他爱社如家、热情开朗。

建国后,他兴高采烈地迎来了解放。

土改时期,他是积极分子,合作运动,他荣获“爱社如家”的奖状。

在50年代那“金色的日月”里,他“拼着命往前赶,同人们一道建设幸福的家园“。

2)接着他自私利己、独善其身。

60至70年代中期,他渐渐变得自私、粗暴和冷酷无情,只好凭着老农的本能,“最务实际“地潜心于自留地积聚财富。

3)最后他变得关心集体、明辨是非。

依据眼前发生的事实,终于对郑百如和金东水之间的善恶是非作出重新的估价。

12、《致橡树》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P504

答: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表现的不只是诗人的爱情观念,它蕴含着深广的思想内容。

具体是:

1)这种爱情,包含着艰辛或幸福的命运,包含着汲取和奉献的人生,也包含着双方各自的个性与气质。

2)不仅仅是在于它超越了庸俗的爱情观念,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广的思想内容。

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和自强,也透过恋爱观再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化趋势。

13、《三门李轶闻》这篇报告文学在艺术上的特色?

P584

答:

1)作者较好地处理了歌颂与暴露的辨证关系。

2)这篇报告文学的结构讲究完整和条理性。

3)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

五、论述题。

1、分析朱老忠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

(重点题)

答:

一、朱老忠是一个横跨新旧两个时代,在不断的斗争中找到了前进方向并为之奋半的革命农民英雄形象。

在他身上,交流着两种血液——我们光荣祖先那种刚强勇敢,说干就干的战斗传统的血液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新鲜血液。

二、他的性格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嫉恶如仇,刚勇而坚韧。

如他到关东后挖参、打鱼、淘金,30年后带着媳妇和两个儿子回故乡。

当他下车后在车站上遇上严志和,听说冯老兰现在还是那么霸道,他猛然放开铜嗓子说:

“他更加厉害了?

好,出水才看两腿泥哩!

”。

这说明他嫉恶如仇。

他斗争有韧劲。

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严运涛被捕入狱,朱老忠要往济南探监,临行前他交代涛他娘、春兰等,男人不在,万事要小心,暂时忍过去,等革命的高潮到来。

2)豪爽正直,仗义而友爱。

作品在这方面同样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

例如:

他义助朱老明,阶级还必须谊深,朱老忠回乡后见朱老明三告冯老兰,弄得倾家荡产眼瞎身残,就掏出十块钱对朱老明说:

“你先治病,别的我打发孩子们送来!

”从这看出他是慷慨仗义之人。

三、典型意义:

朱老忠特有的出身、仇恨、经历、品质、性格,尤其是他的成长过程,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国农民应走的道路。

他的性格是党的教育和培养。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思想才能得到升华,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性格才能得到发展,朱老忠所走的道路,是我国亿万农民的革命斗争道路。

2、论述《茶馆》艺术结构的特色?

P250

答:

《茶馆。

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结构方面,它打破了常见的故事因果联系,不追求情节内在的起承转合,而是采用横断面的办法,扩大社会观察面,用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反映复杂的社会和人生。

三幕剧就是三个横断面,写了三个时代,贯穿了50年的历史,反映了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

茂戍变法失败后的晚清、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剧作表明一定要埋葬那样的旧时代,新中国非诞生不可。

在人物处理上,采用的办法是: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

每个角色说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

无关重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3、分析陈奂生的性格及其意义。

P446

答:

性格方面:

1)陈奂生是一个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之后,物质生活有了新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也使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的新时期农民形象的代表。

2)陈奂生诚实而质朴、憨厚而勤劳,但在他坚韧的生活态度中,还包含着某种程度的麻木,在他务实精神的后面,还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在他乐观的情绪里,还隐藏着愚昧和奴性思想为核心的“阿Q精神”。

例如:

他用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做了油绳拿到城里去卖,使自己能老实攒钱过生活。

这是他好的方面。

但他开始为住一夜招待所花去五元钱而心痛懊恼,继而施行了报复,这看出他性格狭隘性的一面。

意义方面:

陈奂生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可笑,真实地揭示了农民灵魂深处的弱点。

它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陈奂生们“生在做主人的时代,却不是当主人的材料”。

4、谌容《人到中年》在艺术结构上的特色?

P451

答:

作品运用双重结构的方式,先是按发病、守护、诊断、垂危、抢救、初愈等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来安排情节结构,这属小说的外在结构。

接着侧重于对主人公半生经历的介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