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05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docx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分)

(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

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

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

(2分)

(此题关键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关键意象有“画船”“急管”“玉盏”“酒”“空水澄澈”。

如果只罗列意象,没有归纳画面特点,只给1分)

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1分)

(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

“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

(2分)

(此题答出观点1分,解释含义,描绘画面1分,作者心情1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2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坞:

湖岸凹入处,汀:

水中沙洲。

③轩槛:

长廊的栏杆。

④芰:

指菱。

(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3分)

10.(7分)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采桑子阅读答案3

二、阅读(70分)

4.(6分)课内古诗阅读,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

《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

两首诗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

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2)两首诗都写春光之美,却美而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析两春景特征的不同之处。

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4

五、诗歌鉴赏(6分)

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

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23.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24.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23.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

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

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

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采桑子阅读答案5

采桑子·舟夜杂忆寄闺人

清周星誉

红闺只恨兰宵①短,卸了残妆,倚遍回廊,月在樱桃树底黄。

可怜此夕篷窗宿,费尽思量,挨遍凄凉,不信离家夜更长。

①兰宵:

指七夕之夜。

(1)简析“可怜此夕篷窗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2)简要分析本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分)

(1)“篷窗宿”写自己夜宿孤舟,“此夕”之七夕之夜,(1分)如此时节,本应夫妻团聚,却两地分离,(1分)故用“可怜”一词,表达出漂泊他乡的凄凉与无奈。

(2分)

(2)①虚实结合。

词的上阕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的情景,是虚景;下阕写自己独守孤舟、难耐凄凉,是实景。

②细节描写。

上阕以“恨”“卸”“倚”等词语描写妻子因思念自己的而辗转闺中之情景,下阕以“费”“挨”“不信”等词语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表现思妻之切。

③融情于景。

“月在樱桃树底黄”一句“明月”“樱桃”之景,暗示妻子彻夜未眠,夜已深沉仍未睡下。

④对比鲜明。

妻子“只恨兰宵短”与“我”“不信离家夜更长”形成鲜明对比,但不管是“长”是“短”,都表现了夫妻之间刻骨铭心的思念。

(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6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答案:

1.答案: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2.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7

原文: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字词解释:

1、只解:

只知道。

2、不信:

不理解。

3、离亭:

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

亭:

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4、春衫:

春天所穿的衣服。

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5、淡:

惨淡清冷。

6、胧(lóng)明:

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

胧,朦朦胧胧。

7、频:

屡次。

8、高楼雁一声:

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翻译:

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天夜里,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急促地响着,月色朦胧而惨淡,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阅读答案:

试题: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答出任四点给4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创作背景:

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

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

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

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

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

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

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

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

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

这一声代表什么呢?

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

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

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

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

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采桑子阅读答案8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

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

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

答:

8.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

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答:

9.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

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采桑子阅读答案9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

2.不同意。

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

1.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鉴赏。

本题两问,第一问首先要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对比。

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问用概括的语言描述形象的特征,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

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此词开头是回忆。

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

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

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

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

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

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

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

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石的弹劾。

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

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

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

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

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

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

金觥,大酒杯。

《诗周南卷耳》: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

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

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

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也是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地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采桑子阅读答案10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8.答案: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9.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分)

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简要分析(4分)

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采桑子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春夜闻笛1

唐李益

寒山2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

南宋朱敦儒3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

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

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

朱诗

(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5.

(1)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时刻不忘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

(2)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的遗憾与怨恨;(2分)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

(2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12

4.《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采桑子》描绘了春日的杭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全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杭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

有误,《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

有误,《采桑子》描写颖州西湖春景,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爱。

C。

正确。

D。

有误,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没有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选:

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描绘的季节即可。

《钱塘湖春行》诗人用“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颔联诗人用“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又用“早莺”“新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

“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地情景,准确地描绘出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草,营造新巢的情景。

颈联诗人用“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春草刚刚萌芽的情形。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句意: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了一幅淡远的西湖美景。

“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答案:

(1)C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