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99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docx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资料

北京***************

有限空间作业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范围,规范作业要求,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有限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此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分公司、子公司及项目部,代管公司遵照执行。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监护人员安全职责

(一)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二)全过程掌握作业人员作业期间的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与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三)检测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如实记录有毒有害气体数据;

(四)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五)对未经许可靠近或者试图进入有限空间者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未经许可者进入有限空间,应及时通知作业人员和作业负责人。

第五条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一)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二)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三)应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四)服从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接受现场安全监督;

(五)发现影响作业的异常情况或听到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撤出信号时立即撤离。

第六条作业负责人安全职责

(一)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二)确认作业者、监护者及气体检测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

(三)应完全掌握作业内容,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四)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者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五)及时掌握作业情况,当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六)对未经许可试图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勒令退出;

(七)发生紧急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操作程序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不得颠倒:

1、作业审批;2、作业准备;3、危害告知;4、安全隔离;5、清除置换;6、检测分析;7、通风换气;8、正确防护;9、安全监护;10、安全撤离。

第八条作业审批。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该审批表至少一式两份,一份作业人员保存,作为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项目部或安全运营管理部保存,审批表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至少一年。

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在有限空间承发包作业中,承包单位作业前要向发包单位提出申请,发包单位再确认安全条件符合要求后进行审批。

第九条作业准备

(一)安全交底——现场作业负责人必须向其他成员交底。

明确作业具体任务、作业程序、作业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内容,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签字确认,安全交底单要求存档备查。

(二)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应对作业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应立即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

(三)劳保使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帽、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劳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第一十条危害告知

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张贴或悬挂危险告知牌以及安全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一方面引起作业小组成员的注意和重视,另一方面警告周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

第一十一条安全隔离

要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从整个有毒有害危险场所的环境中分隔出来,然后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没有安全隔离,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封闭管路阀门,加装盲板以断开危害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回流进入有限空间的通路,并张贴警示标识。

(二)采取封堵、截流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尘埃或泥沙、水等其他自由流动的液体和固体涌入有限空间。

(三)将有限空间与一切必要的热源隔离。

(四)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

(五)切断与有限空间作业无关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电源。

(六)隔离设施上加装必要的警示标识,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造成隔离失效。

第一十二条清除置换

(一)清除——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间中的污染物。

应尽可能在有限空间外完成这些准备工作。

通过清洁可以将有限空间内可能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或可能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的残留物清理,消除污染源。

如使用真空泵和软管将污泥或积水排走;倾斜存储罐将污泥排走;从有限空间外使用气压清洗;利用罐底的排放口进行排空等。

(二)清洗置换——针对部分有限空间,可采取清洗等措施,充分清除有限空间内危险有害物质,例如水蒸气清洁、惰性气体清洗和强制通风等,以消除或者控制所有存于有限空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

(三)注意事项:

1.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保证清除彻底。

清洗完毕应将剩余液体排出。

2.水蒸气清洗过的有限空间长期搁置后,应再次进行水蒸气清洗。

3.用惰性气体、水蒸气清洗有限空间后,在作业者进入或接近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并持续检测氧气含量。

第一十三条气体检测

上述安全防护措施完成之后,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分析。

(一)检测内容及程序

1.检测氧气浓度;

2.检测可燃气体,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其爆炸下限的20%时,禁止进入有限空间。

一般应低于10%,对油轮、油箱、油罐的检修,应低于1%;

3.检测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的浓度应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当一种气体具有燃爆、有毒双重性质时,应选择较低的值检测。

(二)检测位置

1.有限空间出入口处,在刚刚打开有限空间的时候,要首先检测此位置;

2.在有限空间中输入管线进入处;

3.人员进行工作的位置;

4.有限空间内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在气体/蒸气可能积累的位置。

(三)检测时机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应从作业前开始至作业结束,贯穿作业全过程。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对气体环境进行检测。

其中包括:

1.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盖板或门后。

2.通风、清洁、吹扫有限空间后。

3.作业人员进入新作业场所之前。

(四)检测结果评估

1.没有有毒气体或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值,且氧气含量在19.5%--23.5%之间,但为防止发生意外,作业者可选紧急逃生呼吸器作业。

2.通风、清洁、吹扫有限空间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仍超标,则需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若属于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环境,如无必要,不应作业,如果必须作业,则应选择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并且携带紧急逃生器,或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有可燃气体时,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时禁止入内,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浓度。

(五)作业中检测

1.有限空间外实时检测。

监护者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将采气导管放到有限空间内,一旦报警,立即通知作业者撤离。

2.有限空间内实时检测。

作业者携带扩散式气体检测仪,一旦报警,作业者立即撤离。

第一十四条通风换气

无论是气体检测合格与否,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通风换气都是必须做到的。

尤其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清理、涂刷作业、电气焊等,其作业本身会散发出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更应加强通风换气。

(一)在确定有限空间范围后,首先打开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等进行自然通风,有限空间的许多场所往往处于低洼处或密闭环境,仅靠自然通风很难置换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必须进行强制性通风,以迅速排除限定范围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

(二)在强制通风使用风机时,必须确认有限空间是否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若检测结果显示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必须使用防爆型排风机,否则,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三)通风时应考虑足够的通风量,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危害

(四)在进行通风换气时,必须注意有限空间通风时不易置换到得一些死角,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

如有限空间仅有一个出入口,排风机放在洞口往里吹,效果不佳。

可接一段通风软管直接放在有限空间底部进行通风换气。

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的有限空间实施通风换气时,气流很容易在出入口之间循环,形成一些空气不流通的死角。

为防止这些死角的有毒有害气体未得到置换,作业人员应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

对于不同比重的气体,也应采用不同通风方法。

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重的,如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等一般会活动在有限空间的中下部,通风时应选择中下部;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轻的,如甲烷、一氧化碳等,一般会活动在有限空间的中上部,通风时应选择中上部,直至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检测合格,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仍有增加和超标的可能。

这是因为作业中的有限空间内污泥、杂物等在翻动、清理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会自然释放出来;其次某些涂刷、切割等作业中也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在作业期间,应始终保持对有限空间内通风,满足安全呼吸要求。

(五)通风换气时一定要注意新鲜空气的来源,风机避免选择放置在启动中的机动车排气管附近等可能释放出尾气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

禁止对有限空间输送氧气稀释有毒有害气体。

第一十五条正确防护

对有限空间采取上述几项措施后,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作业人员方可进入;若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仍存在超标或有可能超标,这种情况下仍需要进入时,作业人员必须选择佩戴供压缩空气的正压式隔离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长管式呼吸面具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第一十六条安全监护

有限空间作业至少指派经过培训合格、持证的两位专业人员担任监护工作。

监护人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护,工作期间严禁擅离职守。

第一十七条安全撤离

当完成有限空间作业后,监护人员要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全部退出作业场所,清点人数无误,方可关闭有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

然后清点物资,清理有限空间外部作业环境,上述环节完成之后方可撤离现场。

第四章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第一十八条排水有限空间作业

在进入污水井、排水管道、集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从事施工、检查、或者养护等作业时,相关人员应遵守以下事项:

(一)认真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作业前应查清作业区域内管径、井深、水深及附近管道的情况。

(三)下井作业前,必须在作业现场周围设置明显隔离区域,夜间应加设爆闪警示灯。

若在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作业占用一个车道时,应按《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在迎车方向设置安全标志,并派专人指挥交通,夜间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反光标志服装。

(四)作业前由现场负责人明确作业人员各自的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可随同参加工作,但不得分配单独作业的任务。

(五)作业人员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应按管道内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选择通风设备,自然通风时间至少30分钟以上。

作业过程中应持续通风措施。

(六)下井前进行气体检测时,应先搅动作业井内泥水,使气体充分释放出来,以测定井内气体实际浓度。

检测井下的空气含氧量应不得低于19.5%。

(七)如气体监测仪出现报警,则需要延长通风时间,直至气体监测仪检测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

若因工作需要或紧急情况必须立即下井作业时,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后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下井。

(八)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所使用的仪器、工具是否正常。

(九)下井前必须检查踏步是否牢固。

当踏步腐蚀严重、损坏时,作业人员应使用安全梯或三脚架下井。

下井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或三脚架缆绳),安全绳(或三脚架缆绳)的另一端在井上固定,监护人员做好监护工作,工作期间严禁擅离职守。

(一十)下井作业人员禁止携带手机等非防爆类电子产品或打火机等火源,必须携带防爆照明、通信设备。

可燃气超标时,严禁使用非防爆相机拍照。

作业现场严禁吸烟,未经许可严禁动用明火。

(一十一)当作业人员进入管道内作业时,井室内应设置专人呼应和监护。

作业人员进入管道内部时携带防爆通讯设备,随时与监护人员保持沟通,若信号中断必须立即返回地面。

(一十二)对于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和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入时,必须穿戴供压缩空气的正压式防护装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对于缺氧或所含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容许值的雨水管道,作业人员也应穿戴供压缩空气的正压式防护装具进入。

(一十三)佩戴压缩空气呼吸器下井作业时,作业人员须随时掌握呼吸器气压值,判断作业时间和行进距离,保证预留足够的空气返回;作业人员听到空气呼吸器的报警音后,必须立即撤离。

(一十四)作业人员进入管内进行检查、维护作业的管道,其管径不得小于0.8m,水流流速不得大于0.5m/s,水深不得大于0.5m,充满度不得大于50%,否则,作业人员应采取封堵、导流等措施降低作业面水位,符合条件时方可进入管道。

封堵一般采取盲板或充气管塞封堵。

排水管道封堵时,应先封上游管口,再封下游管口,采取水泵导流,防止水流倒流,从而为开展有限空间作业限定安全的作业操作环境;拆除封堵时,应先拆下游管堵,再拆上游管堵。

使用盲板封堵时,要求盲板必须完好,不得有沙眼和裂缝,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排水管道内水流的压力;使用充气管塞封堵时,要求封堵前将放置管塞的管段清理干净,防止管段内突起尖锐物体刺破或擦坏管塞,并且充气压力不得超过最大试验压力。

(一十五)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不少于两人在井上监护,并随时与井下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气体检测仪必须全程连续检测,一旦出现报警,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

工作期间严禁擅离职守,严禁一人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一十六)上下传递作业工具和提升杂物时,应用绳索系牢,严禁抛扔,同时下方作业人员应躲避,防止坠物伤人。

(一十七)井内水泵运行时严禁人员下井,防止触电。

(一十八)作业人员每次进入井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一十九)当发现潜在危险因素时,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二十)发生事故时,严格执行相关应急预案,严禁盲目施救,防止导致事故扩大。

(二十一)作业现场应配备必备的应急装备、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二十二)作业完成后盖好井盖,清理好现场后方可离开。

第一十九条燃气有限空间作业

燃气管道泄漏或误操作可能导致有限空间内积聚天然气,容易引发缺氧窒息和燃爆事故,因此在燃气井、小室、管线内作业时要特别注意:

(一)打开燃气井盖前应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存在可燃性气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二)进入燃气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其中燃气体积浓度应小于1%,氧气含量应大于等于19.5%且小于等于23.5%,一氧化碳含量0%。

(三)进入燃气井、小室、管线作业必须使用防爆设备和工具,作业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

应配备足够的防爆照明设备。

(四)作业负责人应根据作业现场情况,轮换作业者进行作业或休息。

(五)出现作业者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时,除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外,有限空间外至少留二人在空间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第二十条热力有限空间作业

地下热力管网中流动有高温的水或蒸气,管网高温、高湿、带压运行,自然通风不良,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造成窒息、中暑、烫伤、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从事地下热力管网作业时应注意:

(一)职业禁忌症人员不得从事地下热力管网作业;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发现热力管道地下有限空间蒸气泄漏等危险情况时,须立即打开相邻的井盖,关闭上下游阀门,并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确保没有危险时,方可进入。

(三)进入有限空间前,对作业面空气进行充分置换,机械通风设备功率应选用在2.2千瓦以上。

(四)待热力管网内至少下降到40℃以下,作业者方可进入作业。

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0min,且作业过程中需要全程通风。

(五)作业者应系安全带和安全绳,同时在小室进口、管沟进口小室和出口小室预设救生索。

(六)工作现场还应携带防烫服装、呼吸器等护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第二十一条电力有限空间作业

为防止在电力井、电力隧道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时发生窒息、触电、中毒等事故,作业时应注意:

(一)在下水道、煤气管线、潮湿地、垃圾堆或有腐质物等附近挖坑时,应设监护人。

(二)变电站、开闭站、配电室、沟道进行电缆工作时,应事先与运行单位取得联系,并不得触动无关的设备。

(三)电缆隧道应有充足的照明,并有防火、防水、通风的措施。

电缆井内工作时,禁止只打开一只井盖(单眼井除外)。

(四)在通风条件不良的电缆隧(沟)道内进行长距离巡视或维护时,工作人员应携带便携式有害气体测试仪及自救呼吸器(紧急逃生呼吸器)。

(五)进入六氟化硫配电装置低位区或电缆沟进行工作应先检测含氧量(不低于19.5%)和SF6气体含量是否合格。

(SF6是窒息性气体)

(六)主控制室与SF6配电装置室间要采取气密性隔离措施。

SF6配电装置室与其下方电缆层、电缆隧道相通的孔洞都应封堵。

SF6配电装置室及下方电缆层隧道的门上,应设置“注意通风”的标志。

(七)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由作业负责人视现场情况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第二十二条密闭设备内作业

进入锅炉、反应釜、反应塔、储罐等密闭内作业,相关人员应遵守以下事项:

(一)当实施作业的单位和设备所属单位不是同一单位时,双方各出一名监护人。

(二)作业设备内温度应与环境一致。

(三)因条件所限而必须进入氧含量不合格、有毒有害气体超过国家卫生限值的设备内作业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报上级领导审批,由安全运营部派人到现场监督检查,可燃气体检测不合格时严禁进行此类作业。

(四)在进入设备作业前,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设备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工作及活动。

将设备吹扫、置换合格,所有与其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断开并加盲板隔离,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盲板处应挂牌标识严禁堵塞通向有限空间外大气的阀门。

(五)必须将设备内残留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且保持足够的通风量,将危险有害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同时降温,直至达到安全作业环境。

(六)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在停机后办理停电手续,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七)设备必须牢固,防止侧翻、滚动及坠落。

(八)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检测一次,除必须实施作业外,如有1项分析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如进入存有残渣、填料、吸附剂、催化剂、活性炭等设备内工作,必须每半小时用便携式测氧仪、测爆仪、测毒仪检测一次。

(九)为应防止人员误进,在作业设备的入口处设置“危险!

严禁入内”警告牌或采取其它封闭措施。

(一十)作业现场应设置作业牌,将作业许可证、监护人、进入密闭设备作业人员的入厂证放牌内,方便监护人员核对及各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监督检查。

(一十一)进入设备内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

(一十二)进入设备内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灯具。

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照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灯具或工具与线的连接应采用安全可靠绝缘的重型移动式通用橡胶套电缆线,露出金属部分必须完好连接地线,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一十三)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灯具,灯具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它非防爆器材。

(一十四)对于引入到设备内的照明线路必须悬吊架设固定,避开作业空间;照明灯具不许用电线悬吊,照明线路应无接头。

(一十五)为保证设备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可采取自然通风,且必须设置机械通风。

使用抽风机时,吸风口应放置在下部。

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污染物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使用鼓风机向设备内输送新鲜空气,加快设备内空气流动。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

设备内人员每次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一十六)在有限空间内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固定牢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

(一十七)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的情况,应按GB/T1165-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规定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有效防护用具。

在特殊情况下(如油罐清罐、氮气状态下),作业人员应戴送风式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

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时,送风设备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一十八)在作业期间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需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方可进入。

(一十九)作业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交验。

(二十)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和消防通道,通道较深的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有效的联络方法。

(二十一)根据需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设备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包括空气呼吸器、送风式长管呼吸、救生绳等)和灭火器材。

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二十二)出现人员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1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

第二十三条在密闭设备的各类作业中,涂装作业和动火作业危险性更大,因此在作业中还应特别注意:

(一)涂装作业

1.涂装作业时,设备外敞面应设置的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

2.进行涂装作业时,不论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严禁携带能产生烟气、明火、电火花的器具或火种进入设备内,或将火种或可燃物落入设备内。

3.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应定期检查,以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作业过程。

4.进行涂装作业时,场外必须有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5.在仅有顶部出入口的设备内进行涂装作业的人员,除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外,还必须腰系救生索,以便在必要时由外部监护人员拉出设备。

6.在有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时,应避免各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撞击、剥离,在喷漆场所不准脱衣服、帽子、手套和鞋等。

(考点)

7.涂装作业完毕后,剩余的涂料、溶剂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设备,并存放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8.涂装作业完毕后,必须继续通风并至少保持到涂层实干后方可停止。

在停止通风10min后,最少每隔1h检测可燃性气体浓度一次,直到符合规定,方可拆除警戒区。

(二)动火作业

1.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外,还要携带动火证。

2.作业采取轮换工作制,场外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