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98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

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

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

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

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

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

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

  

(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

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

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

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

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板书)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

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

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

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

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

  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探究活动

  活动一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三种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规律;接着三组再作为北京、广州及乌鲁木齐的政府部门,结合刚才总结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最终以建议书的形式呈交给教师。

  活动二

  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紧密联系,树立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式:

  在整个学习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客观的评价季风和台风,并写成小论文。

参考题目:

“我眼中的季风”、“台风真的很可怕吗”

  提示:

前一节主要侧重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

而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季风给我国带来的不利方面,所以应该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季风的影响。

台风是作为灾害性天气来介绍的,但它也确实给安徽、湖南、江西等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地图能够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4、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用诗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台湾省。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

  2、读图,归纳主要信息

  课件出示台湾在地球上位置图、台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看看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大陆哪个省最近,读图归纳出台湾地形、气候等特征。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培养读图以及归纳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动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利用比例尺计算台湾与祖国的距离,阅读书中资料。

  根据比例尺量图计算福州到基隆,厦门到高雄的距离。

阅读活动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地理的位置计算,从而得出台湾与祖国的距离很近,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总结该部分要点

  根据同学们的读图以及归纳情况,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

并且引出下课时内容。

  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播放台湾农产品图,引导学生归纳台湾丰富的资源。

  掌握台湾农产品的的基本情况,了解台湾是一个富饶的宝岛。

  ⑴位置:

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⑵范围:

我国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

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

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

(P34中的活动2)

  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

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③资源:

水果、森林、盐库

  ④台湾之最:

玉山是台湾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的湖泊。

樟树是台湾最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经济:

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⑵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

  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⑶工业分布特点:

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

  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海运便利

  ⑷主要城市:

台北是省会,是台湾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港口;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

  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课四大地理区域教案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

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

  承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把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1、划分依据:

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2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

  (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学生活动)利用空白纸描画中国四大区域图,标出主要的分界线和区域名称。

  (过渡)在区域的分界线中,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读图册中的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还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

  (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

它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

  《天气》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新授课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目标导学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课件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

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