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840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9课时

1、加法

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电教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例1,做一做及练习四1-3题。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出示动物主题图)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动物伙伴,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但是你知道吗,由于人类的迅速发展,动物们的生存正在受到威胁,有的还可能永远的离开我们。

我们必须救救这些可怜的动物们!

如果你不相信,请看看下面的这个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

类群

已知种数

中国特有种数

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

581

110

134

鸟类

1244

98

182

爬行类

376

25

17

两栖类

284

30

7

二、教学例1

师:

特有动物的种数,也就是只有我们国家才有,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动物的种类数。

瞧,明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谁来把这个数学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生:

“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一共有多少种?

师:

谁来说说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

98+25

98加25你打算怎样算?

(1)可以把98看成100算100+25=125再减去多加的2,125-2=123

(2)用竖式计算(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板书其余的同学自己在草稿本上完成。

 

98+25=123(种)

98

+215

123

板书完后,一起检查回忆,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谁发现了,今天我们做的加法,和以前做的有什么不同吗?

以前得数的最高位是十位,这道题的最高位是百位。

以前计算时只进一次位,这道题进了两次位。

师:

说得真好,像这样,在计算中不止一次进位的加法,我们叫它“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

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三、做一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在书上写出竖式。

2、完成做一做第2题,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完成。

做完后订正。

四、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2、练习四第2题。

先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再解答。

3、练习四第3题。

先找出已知条件,再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例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

98

爬行类

25

98+25=123(种)

98

+215

123

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提出问题,并通过解决“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的问题,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后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和能力。

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例2,做一做及练习四1-3题。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6+1=6+4+1=7+5+1=9+3+1=

2、笔算下面各题。

28+65=78+29=47+72=85+68=

先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二、教学例2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解决了明明提出的“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数”的问题。

今天聪聪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师:

谁来说说聪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

(先同桌互相说说)

生:

中国部分动物已知总数爬行类376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

说得真棒!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两种类型的动物大约有多少种。

生:

376大约是400,284大约是300,它们的和大约是700。

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师:

如果我们要准确的算出一共有多少种,又该怎样算呢?

生:

376+284=

师: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你们会算吗?

自己试一试!

一生上台板书,其余独立完成。

376+284=660(种)

376

+21814

660

板书完后,一起检查回忆,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聪聪还提醒我们: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提醒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2、练习五1题,在练习本上笔算完成。

完成后订正。

3、练习五2题,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笔算连续进位加法的时候要注意……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例2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376+284=660(种)

376

+21814

660

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再探究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一些方法和作用,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白“哪一位满十,就应该向它的前一位进一”并掌握竖式的规范写法。

第三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练习五3-7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反叙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反叙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反叙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8+5+1=7+6+1=6+9+1=3+8+1=7+8+1=

2、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多3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少3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多3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少3朵。

第二组有几朵?

后两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是谁比谁多(少),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五3题。

先让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再独立解决。

计算时适当提示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2、练习五4题。

这是一道反叙的比多少的题,先让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弄清楚是谁比谁矮,求的是高的还是矮的。

再决定用什么方法解决。

计算时提醒中间有0的算法,以及某一数位上相加刚好是十,就写0占位。

3、练习五5题。

独立完成再作业本上。

4、练习五6题。

先计算然后连线。

5、练习五7题。

先观察,找出错误并改正。

(1)数位没对齐。

(2)个位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一。

(3)满十向前一位进的一没有加上去。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逆向思维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是谁比谁多(少),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

笔算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多3朵。

8+3=11(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少3朵。

8-3=5(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多3朵。

8-3=5(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少3朵。

8+3=11(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四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练习五8-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重点: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难点: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准备:

万以内加法练习五8-10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笔算

85+26=97+43=125+287=256+737=859+389=

2、练习五8题。

先由老师举例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456789211544

通过这两组数,让学生发现相加得1000的数的方法。

(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从末位看起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五9题。

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

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

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

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本题可让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2、练习五10题。

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三、自由练习

回到本小结主题图。

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统计表上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

小组内可以轮流提问,全体解答。

看看哪组提的问题好,提的问题多。

最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问题。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218+75+75+329+510

888+88+8+8+8=1000

课后小结:

2、减法

第一课时(总第15课时)电教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减法例1,做一做及练习六2、3题。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

你们去了什么地方?

老师也去了,我去的是美丽的云南。

想知道我都去了那些地方吗?

来,看看导游图。

(出示图1)

我先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昆明,昆明有著名的石林;又去了大理,那儿有白族的大理三塔;最后到达丽江,看到了巍峨的玉龙雪山。

从我的导游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

还发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一路上,老师还遇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和你们一样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出示图2)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下,谁能把他们的问题完整地说出来。

生:

昆明到丽江有517公里,从昆明出发到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

到丽江还有多远?

二、新课

说得真好,老师把这个问题用线段图表示了出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问题再说一遍。

找一找题目告诉我们了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

(看线段图再读题)

生:

条件:

昆明到丽江有517公里,从昆明出发到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

问题:

到丽江还有多远?

师:

聪聪想请你们先估计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生:

517可以看作500,348可以看作350,500-350=150,大理到丽江大约150千米。

师:

孩子们估算的能力真棒,不过我们还得来算一算大理到丽江的准确距离。

自己动手算算吧!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

再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计算。

个位7-8不够,从十位退一17-8=9。

再算十位,几减4?

(0减4。

)该怎么办?

(从百位退一,)算几减4?

(10减4得6)

百位算?

(4减3得1)517-348=169

517–348=169(千米)

517

-348

169

三、练习

1、做一做

先找出题目告诉了我们几个条件?

再选择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可先请小组讨论,再汇报,最后自己选择问题解答。

3、练习六2题。

读题独立解答,订正时在分析不同的方法。

410-152-174=86(千克)410-(152+174)=86(千克)

3、练习六3题。

这道题思维较复杂,先由老师带领读题(注意有两个问题),再由小组讨论解决,最后请小组派代表讲解算法。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517–348=169(千米)

517

-348

169

反思:

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行为是自主尝试和多种思维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探究出答案?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

P24的例1和例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多位数减法,能进行连续退位减、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的计算,初步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讨论得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

有那位小朋友知道,昨天我们学的什么?

出示习题:

537-348问:

这道题会做吗?

抽生说说,然后齐练,抽生板演,全班订正。

教师把537改为507,问:

现在还能做吗?

二、新课

1、出示例1507-348

学生试做,集体讲评,注意强调先估算,计算时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师边讲评边板书:

507

-348

159

 

 

 

2、出示例3怎样计算500-185

(1)请大家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么估计出的?

(2)估计得对吗?

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

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注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

②汇报讨论结果

◇可用竖式计算;

◇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

教师进行表扬、鼓励。

你比较喜欢什么方法?

为什么?

鼓励全班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结。

三、练习

P25第2题

教师先用课件做出副食店运来鸡蛋的动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动画编出应用题。

你能估算出还剩多少千克吗?

独立列式解答,抽生板演,集体讲评。

四、游戏。

找朋友。

P26第5题。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减少

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500

-185

315

 

507

-348

159

 

例1507-348=159例2500-185=315

 

 

反思:

本课时教学注意对例题进行再创造,以此来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探究算法的时候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合作的意识。

 

第三课时练习(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

P25第3、4题、P26第6题。

教学目的:

巩固多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计算多位数减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00-3524+1852-1649+10276+240+27521-521

二、填表。

P25第4题。

电脑出示。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汇报结果。

抽生说说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出示科技游园图,见P25第3题

故事引入。

故事中叙述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然后请学生编出应用题。

①你估计以下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②列式解答,抽生板演

③教师讲评,激趣厉志。

四、动画故事《小明和小红》。

见P26第6题

教师做出相应的课件

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

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找出解决的方案。

五、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课后小结:

 

 

3、加减法的验算

第一课时加法的验算(总第18课时)电教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P27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计算的正确性(三种:

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

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等。

教学重点: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故事《买衣服》(出示课件)。

出示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的图,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二、新课

1、讨论:

找的钱对吗?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出示例1: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估算,再列式解答:

135+48=183(元)

135

+48

183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评讲。

 

3、问:

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

方法一:

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方法二:

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方法三:

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抽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七第1题的第一排

2、练习七第7题,学生自己写出算试并计算

3、练习七第4题,学生填后抽生说说填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

学了这些知识有用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验算

例1: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

+48

183

135+48=183(元)

 

 

反思:

本课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加法的验算,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并结合书上的提示进行尝试,在自主尝试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到加法验算的两种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减法的验算(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继续加深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减法的验算,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再次出示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的图。

师:

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怎样计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并用多种方法验算了加法的计算结果,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讨论:

妈妈付出200元,营业员阿姨找回17元对不对?

二、新课

1、学生猜一猜:

营业员阿姨找回17元对不对?

说说你的理由?

生畅所欲言,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2、提出问题:

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怎么列式?

200-183

谁能估算?

说说估算的方法。

算一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200

—183

17

 

 

3、得出的17元对不对呢?

我们来检验一下。

你认为可以怎么检验?

学生讨论:

方法一:

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方法二:

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方法三:

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

同学们真能干,用这么多的方法来检验了这道减法算式。

在今后的减法计算中,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来检验了,自己就可以当老师。

3、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59-136408-57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评讲。

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1题第2排。

2、练习七第2题

3、思考练习P28的方框题

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

例2:

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200-183

200

—183

 

17

反思:

本课时通过明明妈妈付给售货员的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以加法验算为基础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三课时练习(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

P29-30第3、5、6、8、9题。

教学目的:

通过联系,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

出示第8题的图。

问:

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先抽一、两个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如:

一部电话和一台录音机一共多少元?

210+208=318(元)

……

然后分小组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才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你能说说你学到的方法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计算方法

然后课件出示问题:

用50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

还剩多少钱?

学生分组讨论,写出方案。

然后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再列式计算,最后验算。

二、完成第3题。

学生试做。

然后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5题

三、课件出示第6题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叙述)

学生进行解答,集体评价。

四、有余力的做第9题。

教师注意激励学生的热情。

五、向学生介绍加、减号的来历。

课后小结:

 

 

整理和复习(总第21课时)

教学内容:

P32的内容及练习八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提高估算能力。

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