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755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docx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学案

初二语文YW-2014-02-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编写人:

朱路辉审核人:

陈静波编写时间:

2014年1月20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日第节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出处、作者、朝代、评价。

2、能疏通文义,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3、能熟练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出处、作者、朝代、评价。

2、能疏通文义,解释第一二自然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3、能熟练地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朝代、评价。

2.尝试朗读课文,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家世贫寒,均好学而有俊才。

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

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

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

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2.文体常识。

骈文,也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嘤()嘤成韵()飘荡()轩邈()()

泠()泠作响缥碧()横柯()窥谷()

鸢()飞戾天()经纶()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自由读,小组互查。

2、展示朗读,自由选择一段读,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美读。

4、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体会它们的妙处。

二、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字词句大意。

2、检查学习情况:

(1)解词。

风烟俱净从流飘荡一百许里天下独绝

(2)译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学生口头翻译本段文句,教师指点疏漏和不足。

学习第二段:

1、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字词句大意。

2、检查学习情况:

(1)解词: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译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学生口头译文,教师指点疏漏和不足。

(二)总结归纳

朗读巩固,加深理解,背诵1、2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疏通文义,解释第三四自然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2、能熟练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课文。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根据注解、资料翻译课文三自然段,标出难点和疑点。

(二)预习检测

1.解词: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争高直指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2.口译第三段。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学习第三段:

1、朗读品味,合作探究词句大意。

2、检查学习情况:

译句: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指名口头译文,检查学生对文句的理解。

二、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难点一: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通“”,。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通“”,。

难点二:

1、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怎样的理解?

2、本文是一篇描写山水的佳作,请思考作者是如何描摹这奇山异水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熟练地背诵并翻译课文,重点字词落实。

2.能说出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

(二)预习检测

在作业本上翻译课文。

二、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写法或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写法?

3、“泉水激石……百叫无绝”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写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延伸,感悟生活请你借鉴课文中的某种写景的手法描述你见过的美丽景观。

三、总结归纳:

文章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格的构思;以书言志;寓情于景;总引分述。

浑然一体的结构:

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

三、检测案

完成下列默写练习。

1、文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2、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之美的句子是:

3、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

6、写优美的自然景物深深吸引游人的句子是:

初二语文YW-2014-02-0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编写人:

朱路辉审核人:

陈静波编写时间:

2014年2月1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日第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并熟练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性格及写本文的目的。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背《归园田居》(其三),回顾《桃花源记》和对陶渊明的印象。

2.反复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书中注释读通全文。

朗读提示:

语速慢一点,注意朗读的节奏与停顿。

例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和课文中的注释,自读翻译课文,并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诗人。

八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他的两篇诗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2、给下列字注音。

嗜()  辄()    箪()   黔()  褐()

汲()   俦()   觞()  欤()

3、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朗读

自由读,小组同学互查(把还读不准的字找出来,小组解决)并展示朗读。

二、翻译课文

1、在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把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2、在把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独立翻译课文,并相互交流、检查。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1.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句式: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2.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

说说理由。

(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4.本文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二)总结归纳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检测案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会意:

②辄:

③期:

④萧然:

⑤晏如:

6戚戚:

⑦汲汲:

2、选出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晋代,诗人以“五柳”为号,表现了他敢于藐视门第出身的可贵精神。

B、“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诗人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时光,所以读书并不仔细。

C、“闲静少言”中的“少言”不是“不言”,也不是“无言”,而是对于黑暗现实的“不屑于言”。

D、“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一句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3、从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初二语文YW-2014-02-23

《马说》导学案

编写人:

朱路辉审核人:

陈静波编写时间:

2014年1月20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日第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

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难点)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朗读课文,给字词正音。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4、理解题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就属这一文体。

(二)预习检测

1、填空:

韩愈,朝著名家。

世称“”。

他与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又是“”之首,其尤为著名。

“说”是一种的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祗()骈()槽枥 ()() 

粟()食()马者 其真无马邪()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在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把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三、文言知识考查

1、一词多义

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执策临之(     )   

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其真无马邪?

  (        )

③其真不知马也。

(        )

2、翻译句子。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四、合作探究课文理解。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5、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总结提升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

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

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三、检测案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

dàn十斗为一石) B、不以千里称(称:

chēn称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

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huò,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的愤意。

 

初二语文YW-2014-02-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编写人:

朱路辉审核人:

陈静波编写时间:

2014年2月1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日第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文章体裁。

2、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翻译课文。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序的特点。

2、能疏通文义,解释第一自然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3、背诵第一自然段。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介绍作者、理解题意:

见书注释①

【知识链接】

书序,“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

它是指用来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

后来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

内容多为赞许、勉励之辞。

本文即属此类。

(二)预习检测

1、填空:

宋濂(1310-1381),著名家。

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著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逾()约俟()衾()烨()然叱咄()()

皲()裂媵()人容臭()负箧()曳()屣()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朗读作品。

(1)自由读,小组同学互查,把读不准的字找出来,小组解决。

(2)展示朗读,自由选择最喜欢的语段读,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

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在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把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二)总结提升

1.解释词语:

嗜致书走送之

逾笔录以是

援疑质理俟卒

2.翻译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

(2)弗之怠: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未尝稍降辞色:

(5)色愈恭,礼愈至: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疏通文义,解释第二自然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2、背诵第二自然段。

3、总结课文中词语的特殊用法。

【预习方案】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行串讲第二自然段。

(二)预习检测

1、抽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学习方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在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把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二)总结归纳

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负箧曳屣:

②穷冬③持汤沃灌

④寓逆旅⑤同舍生皆被绮绣

⑥日再食⑦缊袍敝衣

2、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检测案

1、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手,名词作状语,)

 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朱缨,名词作状语,)

2、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

古义为,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汤:

古义为;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今义为行走,走路)

 穷冬烈风(穷:

古义为,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

古义为,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

古义为,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为,今义为判断动词;

假:

古义,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

古义:

,今义:

小兵)

 右备容臭(xiù)(臭:

古义:

,今义:

(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

古义:

,今义:

表界限)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预习案

1.归纳虚词“以”的用法。

以: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2.背诵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刻苦与虚心好学精神的。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二、深入探究,难点释疑。

1.思考: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引用原文的关键词句)

2.思考:

作者写出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目的是什么?

3.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注意了、、三者的自然结合。

②对比:

A、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作对比;

B、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作对比。

作用:

(二)总结提升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

三、检测案

1.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B、不敢稍逾约

一食或尽粟一石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D、礼愈至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至则无可用

3.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4.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YW-2014-02-25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编写人:

朱路辉审核人:

陈静波编写时间:

2014年1月21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日第节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体会诗歌的意境,能说出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2、了解作者(见注释)

【知识链接】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二)预习检测

1、朗读,读准字音

烂柯()人空吟()侧畔()长()精神

2、填空:

刘禹锡代文学家。

这首诗是()写给()的,是一首

()(填诗歌体裁)。

二、探究案

(一)自主、合作学习任务

1、朗读:

(1)自由读,小组同学互查(把读不准的字找出来,小组解决)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请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3)展示朗读。

2、合作交流

(1)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2)品诗句。

完成填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此处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表示对已去世的好友们的怀念,借“”这个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本意是以“”“”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这是对白居易在席间赠送他的诗的回答。

(3)悟诗,体会诗情。

提问: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测案

1、背诵、默写。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