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693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1讲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

【基础知识梳理】

☆经济危机:

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使社会经济陷于混乱和瘫痪的状态。

具体表现是商品滞销、生产下降、企业倒闭、失业增多等。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时间:

2、原因

根本原因:

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

生产的过剩与广大人民的日益贫困使供求之间的矛盾;

具体因素: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产品供需矛盾产生并扩大(相对过剩)

资本家:

攫取高额利润——扩大再生产

劳动人民:

收入增长缓慢——日益相对贫困(产品相对过剩)

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尖锐→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

过度的投机活动

3、标志: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的崩溃,

4、表现

倒闭;(金融危机)

破产;(工业危机)

农民收入减少,衰退;(农业危机)

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下降。

(社会生活危机)

5、特点:

特别猛.

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金融和对外贸易都受到沉重打击。

1929—1939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7.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广,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地域范围:

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转嫁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经济范围:

金融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互交织

长,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特别深(改变了世界格局,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极大调整。

☆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方面:

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世界方面:

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最主要原因

6、实质:

相对过剩

7、影响

经济:

破坏了社会,浪费了社会资源,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政治:

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工农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乱;

世界局势:

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化了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

改变国家格局:

促使德日法西斯国家兴起和疯狂扩张,世界走向战争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转向,经济体制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二、杯水车薪——胡佛的反危机

1、胡佛上台:

背景:

繁荣与隐患并存

反危机措施:

前期:

胡佛继续奉行主义,认为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经济方案,还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在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我们的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

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后期:

1932年是我们国家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

一是成立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

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项目。

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特点:

政策,反对政府。

结果:

他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仅使自己名声扫地,也最终把美国的经济推向“病入膏肓”的境地。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美国民谣

注:

(1)安德鲁·梅隆是美国20年代三任总统的财政部长;

(2)胡佛总统任期内危机爆发并进一步恶化。

(3)华尔街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所在地,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大危机以华尔街股票市场狂泻宣告爆发。

它反映了经济危机始于股市崩溃,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危机时期美国生经济凋敝、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的情况。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1、引起危机

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损失总额达7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总额。

危机期间,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

2、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

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评为农民流离失所。

3、额急剧下降

对外贸易急剧下降,减少了2/3。

4、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1933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1929—1932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城市中,哄抢商品屡见不鲜农民中的抗议浪潮高涨。

四罗斯福新政

(一)、实干家罗斯福

独一无二的美国总统,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二)、罗斯福新政

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内需,解决供求矛盾;通过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1、两个阶段

1933年3月至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整顿

下令银行停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国会通过《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饥荒;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管理和。

调整

国会通过《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复兴

国会通过《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

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举办救

济和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兴办造林、土壤保持、筑路以及田纳西河流域水利改造等工程。

保护劳

工权利

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共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

建立社会

保障体系

1935年《社会保障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宗旨:

reliefrecoveryreform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

调整农业政策——稳定,促进农业恢复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竞争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刺激、稳定社会

保护劳工权利——缓和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早日摆脱危机

3、评价

(1)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的前提下对进行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2)积极作用

经济方面

度过危机,加速恢复,留下大量防止危机的措施和政策。

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兴建的工程与基础设施,为经济腾飞奠定基础;

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垄断资本主义,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政治方面

缓和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危机,挽救了制度。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自由民主制度。

社会生活方面

政治生活——联邦和权力扩大。

经济生活——改善民众生活,完善社会和制度。

(3)消极方面:

新政仅仅是在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上初见成效,并没有消除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因此,新政不能从上消除经济危机。

4、特点——全面创新

①新的经济:

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②新的经济: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

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垄断资本主义。

③新的历史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④新的视野: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但尽量避免国有化方式而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⑤新的制度:

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5、成功的原因

①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③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⑤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⑥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三)、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理解

1、新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

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国家不干预,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配合。

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带来的破坏。

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四)、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罗斯福新政中体现出来的政府诚信、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注重发展农业、扩大内需、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等等,都是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予以借鉴的东西。

2、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3、罗斯福新政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政府应对经济发展有所行为;

稳定和权力的相对集中是实施重大经济政策的前提;

不断克服阻力才能保证经济政策得以贯彻;

对付经济萧条需要复兴与改革并进;

应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运用科学管理经济,努力吸收新的知识。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

因其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

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

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身残志坚爱国为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4.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虽违背自由放任的思想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发展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即需要国家从整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2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点搜索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表现、影响②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发展过程、影响③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概况、影响④“新经济”出现的原因、特点、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战后美国经济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提高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

1941-1945年,联邦政府在美国基本建设费总额中出资三分之二,在军事工业总投资中占三分之二。

战争中,联邦政府采购了80%的重工业产品和50%的一般工业产品。

二战结束时,联邦政府拥有全部原子能工业、96%的橡胶企业、71%的飞机和引擎企业,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战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工业生产占2/3,黄金储备占3/4;小麦、玉米占1/3,棉花占1/2;煤、石油和钢占60%多,汽车占84%;并拥有全世界民用飞机的84%,为资本主义世界之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主义政策。

(2)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3)实质

虽然美国政府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有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避免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

(2)政策:

政府把充分作为主要目标,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解决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和“”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3)结果:

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政府便动用财政、通货膨胀等反危机手段,减轻危机的破坏程度。

这些手段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

(1)经济状况:

受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和并存的困境。

(2)经济政策:

政府交替使用政策和政策

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政府提高利率、紧缩银根,认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是一时见效。

(3)结果:

只是一时见效,但无法解决“滞胀”问题,主义失灵。

3、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政策

(1)经济理论:

学派和学派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是货币而不是需求。

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而不是需求,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度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2)经济政策:

里根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用大规模消减和紧缩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和加大来医治生产停滞。

(3)结果:

1982年底,美国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

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造成高、高、高和高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1)经济政策:

“调控、自主”的经济政策。

其宗旨是反对完全的,又反对过度的。

克林顿政府把平衡、消灭、偿还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2)结果:

解了美国经济的问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三、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

20世纪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

2、原因:

扶持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成功。

3、表现:

创下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问题被解决;

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50年以来首次巨大的财政盈余;

率降到30年来的最低;

企业利润大增,市场繁荣,猛增,股市繁荣。

4、新特点:

“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新”字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用技术创新,用供给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5、本质(局限性)

美国资本主义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的一轮经济期。

时间阶段

主要总统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实践结果

主要问题

二战结束60年代末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凯恩斯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通货膨胀

减轻危机破坏,

控制失业,

稳定社会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70年代

经济

“滞胀”

尼克松

凯恩斯主义

交替使用

紧缩财政

和赤字财政

一时见效

长期滞胀

严重滞胀

80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削减政府开支

紧缩货币

减税

加大国防开支

经济回升增长摆脱滞胀

高赤字

高国债

高利率

高贸易逆差

90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低通货膨胀

低就业率

贫困与富裕竞争与垄断并存

(一)战后西欧、日本经济

一、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此后至l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两党都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工党执政后,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编制和实施国家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工党政府积极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

195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

在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显示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经济。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陷入停滞。

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

撒切尔夫人认为国家干预损害了企业的自由,又造成政府入不敷出,导致经济“滞胀”和严重失业。

她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企业私有化。

②采用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③削减以减少财政赤字。

这项改革涉及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比较谨慎。

撒切尔政府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

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这种“多、少”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实施

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与相结合、企业与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特征

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3、内容

扩大经济成分。

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第三,建立社会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三、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实施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经济”。

2、特征

让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

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用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效果

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

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

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受阻,联邦德国却顺利地渡过了这场经济危机。

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实施

二战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型市场经济。

2、特征

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调节。

战后,日本在短短2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种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作用的结果。

3、政府的主导作用

实施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制定经济,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采用和政策调控经济。

4、效果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你认为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