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67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已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

“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

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

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

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

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

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

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玫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

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

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

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

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路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

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

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

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

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

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目的是推进小说的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散文的地位则退居边缘。

B.散文撤离“中心”位置,功用由“载道”转变为“言志”,散文写作的“架子”和“戒律”溃散了。

C.“大品”的散文篇幅长、结构大、命题大,其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或“小品”。

D.台湾杂文承袭并发挥了鲁迅杂文针砭时弊、平和中带着辛辣的创作特色,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胡适、鲁迅等人推崇小说,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散文一家独大的文类等级。

B.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热闹,散文发展则偏于沉稳平静,时代变化和散文家的观念影响着散文的变化。

C.史铁生等作家把“五四”以来散文中相对薄弱的理性精神,上升到了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D.文化乡愁是梁实秋、余光中等老一代作家文学创作的一大母题,也是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精神内核。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品”散文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虽写雨和乡愁,但他勇敢涉足庸人却步的政治湍流,使这部作品经历时间的洗礼。

B.《道士塔》出自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发生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C.郁达夫《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

D.韩少功《山南水北》是一本对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问题的书,作者以亲历演绎了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

4.请概括改革开放后台湾当代散文的特点。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豆腐坊往事

非非鸟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完。

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儿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缓缓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

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点完豆花,来福抬手正要拭额头上的细汗,耳畔忽闻一声喝彩:

“好!

来福回过头,手中的木勺差点儿掉地上。

一个鬼子军官,白手套,八字胡,正直勾勾地看着点好的豆花。

做豆腐的都知道,推磨只是下力活儿,点浆才是真功夫。

可以说,来福家的酸浆豆腐,就是边陲老街的头牌。

老街蜿蜒数百米,热闹得很。

街两边是骑楼,杂货店、花布铺、小酒馆啥都有,一品鲜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有棵老榕树探出院墙。

鬼子坐下来,端起碗糖豆花,慢条斯理地啜完,伸出大拇指:

“呦西!

豆腐王的干活,我的喜欢!

”回过神的来福,想起这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

“你的,大大的好人!

我的,佐田一郎,朋友的干活!

”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

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

这以后,佐田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吃完糖豆花,还喜欢扯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套一套的,原来这鬼子是个中国迷。

来福两手揪着凌乱的发,正胡乱想着,院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佐田拎着沉甸甸的布袋,瞅了眼门上的字,头一歪,龇牙笑笑,便迈进了院子。

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

“大日本正宗卤水!

”然后提起布袋哗啦啦朝木盆里倒出一堆泡涨的黄豆,说:

“我的,试下老手艺!

你的,请指点!

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

浓白的豆浆,像来福的惊讶一般哔哗流下来。

煮浆、去沫、过滤、卤水点浆……佐田娴熟得像老师傅,来福看呆了。

“豆腐的,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至日本国……”汗涔涔的佐田直起身,一脸谦恭,双手合十,静默了片刻,开口道: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你们中国大文人,苏东坡的,你的明白?

来福正听得心中茫然,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

“你的黄豆的多多,私通禁运区的干活?

“积……积存的!

”来福心中一紧,连忙指着屋里一排大豆缸,心口怦怦乱跳。

“噢?

”佐田歪头瞟了眼来福,“哟西,哟西!

”脸上旋即堆满温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来福的肩膀:

“大东亚共荣了,北海道的,吃我家祖传豆腐!

”说着,佐田又神秘地从衣兜里摸出张黄纸笺,一脸诚恳地说:

“你的,好朋友的干活!

我家的豆腐配方,你的试试?

”来福瞟了一眼,竟是抄得方正工整的中国字,心里不禁一动。

突然,街口传来啪啪两声枪响。

来福的手一颤。

他知道,街口树上吊了几日的人定遭不测了。

可佐田似乎并不在意,只伸手轻抹了下小胡子,捏起汤匙,将勺糖豆花送入口,啧啧连声,一脸陶醉。

“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

”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

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

“我,昭和八年应征的。

要不是入伍,我的,还在北海道卖豆腐呢!

”佐田目光暗淡下来,若有所思。

顿了顿,他伸手解下腰间的一串佛珠,然后闭目轻捻着,口中念念有词。

“1、2…13…”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恍惚间,似乎有数十双血红的眼球飘动,来福的脸颊就突突地跳动起来。

他晃了晃脑袋,看着眼前这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人,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

.

战斗打响的那个傍晚,河面夜雾弥漫。

“依呀嗨……索兰……索兰……”鬼子营地喧腾一片。

枪声一响。

喝迷糊的鬼子们张皇奔出,负隅顽抗中纷纷丧命。

“要给你记大功啊!

”县大队老王哈哈大笑,“那天藏豆缸里,我还差点儿被憋得背气了呢!

可惜,还是让佐田这龟孙子跑了。

”老王很是遗憾。

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

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

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

“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

”他哑着声说。

尽管画面有些斑驳,但还看得清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

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

“啊?

一直就没拆开过?

“他是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来福伯似乎没注意到我们的诧异,他抬起头喃喃自语,“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狗汉奸”“卖国贼”“破例没磨豆腐”“发呆”,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出来福的忍辱负重和悲悯情怀。

B.作者通过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到偷看佐田捻“佛珠”,心中愤怒火苗升腾,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

C.“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结尾一句感叹那些被战争重新书写的悲剧人生,给文章蒙上了伤感的色彩。

D.小说将国家不同、立场不同,都擅长做豆腐的两个人物融人到时代的背景中,让本应成为朋友的人却成为兵戎相见的敌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第三段开始插叙了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使佐田的形象更加丰满。

B.“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豆腐坊位置偏僻,为下文豆缸藏战士的情节做了铺垫。

C.“酸浆水仿如丝线”“凝成云絮般的豆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豆花的制作过程,突出了来福手艺高超。

D.“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此处情节的突转,使文章产生波澜。

佐田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此处描写突出了他的身份。

8.文章结尾处提到“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简析这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9.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请说明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

“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

“是欲置我何地耶?

”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

“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

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

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B.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C.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D.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按照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长官为工部员外郎。

C.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土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

D.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

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刚忠诚国事,孝顺双亲。

尽心为国谋划,提出多项利国利民的措施;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又因母亲生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

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顺昌百姓听命于廖刚;盗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听从他们的规劝散去。

C.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

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精锐建立自己的亲兵队伍,以备不时之需;还建议采用屯田的办法来储备粮饷。

D.廖刚敢于直言,刚正不阿。

他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掌权,论奏并不避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4分)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4分)

14.廖刚为什么建议皇帝经营建康?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舟中晚起①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注:

①长庆二年(822),时年五十一岁的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外放,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更,本诗作于前往杭州的途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景开头,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感极强,通过触觉描写,表现了秋日的凉爽。

B.颔联写诗人行舟生活,照应题目“舟”字,也勾勒出诗人羁旅漂泊、随性悠闲的形象。

C.颈联“应”“自”二字精妙,所发议论看似写朝廷有贤人辅佐,实则反语,暗含深意。

D.“退身江海”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无奈,尾联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吏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16.你认为哪个字是本诗的“诗眼”?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情感。

(2)庄子《逍遥游》中用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必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3)范仲淹有词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1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①。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

诗人站在这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

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②。

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

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

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到底去,还是不去?

B.现在几点了呢?

C.怎么了,你?

D.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0.文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请指出并作简要赏析。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目标是经过5至10年努力,②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③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健全了,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⑤截至到2035年,⑥基本形成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⑦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⑧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

⑨正确的评价“指挥棒”,⑩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国家航天局消息,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此次轨道机动在距离地球大约2940万千米的深空实施。

天问一号的轨道设计,综合考虑了从发射到火星捕获的各种约束条件并使推进剂消耗尽可能小,采取了转移过程中进行一次深空机动的策略。

探测器将在当前轨道飞行约4个月后与火星交会,期间将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而言,此次深空机动意义重大。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遗憾是荆轲赌命,功亏一篑;遗憾是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千古一叹;遗憾是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遗憾是失落的文明,残破的古董……

②遗憾可能是一堂想听未听的课,遗憾可能是一个想履行却未完成的承诺,遗憾可能是一些想说却没来得及说的……遗憾在生活中从未缺席。

③著名羽毛球运动员龚智超曾经说过: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为我爸烧过一顿饭,喂过一口药,买过一件衣服。

这已成了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④一个真正的人,就应为人民用尽自我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

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曹禺

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

请结合自身实际,联系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