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材料文件及其技术措施.docx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材料文件及其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材料文件及其技术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材料文件及其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拆除部分
〈一〉、砖墙拆卸
1、在拆卸之前检查需拆卸的墙是否稳定,注意找好工作位置,以免砖头砸伤人。
对于拆卸下来而未能及时运走的砖,要堆放好。
2、检查拆墙机具是否性能良好,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拆卸。
3、拆卸下来的砖,摆放在一定的位置,并及时运走,不可随意乱丢。
〈二〉、余泥外运装卸运载要求
1、装运各种材料,物件时严禁超载、超高、超宽、超长;
2、车辆未停稳,严禁人在车辆上操作或上下扒车,物件堆放要平稳,车辆行驶时,禁止人坐在栏板上或车顶高处,更不准站在运载物的顶头,防止急刹车动载物突然移动而轧伤人;
3、密切配合驾驶员,车辆进出照顾前后,倒车、转弯、领车、正常行驶时应注意前后左右马路上的动态。
〈三〉、原有天花拆除
用美工刀或者是起子从扣板边缘部分轻轻剔开,然后逐步取下扣板。
拆除的注意事项:
1.原有吊顶装饰物拆除时,应注意尽量拆除干净,不保留原吊顶装饰结构。
尤其是原吊顶内的吊杆、挂件等承载吊顶重量的结构必须拆除,这主要是从今后的安全考虑的。
2.拆除时要先切断电源,原有的吊顶内电路管线尽量拆除,不要再考虑继续使用,因为原吊顶内电路已经基本没有利用价值。
3.拆除时要考虑原吊顶内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很多老房吊顶内都有暖气管路,还有一些住宅是中央空调系统,要避免因拆除时不注意损坏管线和设备。
4.厨房和卫生间拆除原吊顶时要避免损坏通风道和烟道。
(二)、地面工程
1.石材楼地面
1.1、质量要求
1.1.1、面层所用石材板块的品种、规格和颜色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2、基层和面层必须无空鼓现象。
1.1.3、石材完成面洁净,图案洁净,色译一致。
1.1.4、允许偏差:
石材板块地面的允许偏差要满足GB50210-2001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表面平整度
1.0
用2m靠尺楔形塞尺检查
格缝交低差
0.3
用钢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踢脚线上口平直
1.0
拉5m长线,尺量检查
接缝宽度
0.8
尺量检查
1.2、创优策划
1.2.1、根据工程的工作量和工期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合理安排劳动力,创造立体交叉连续施工的条件,。
1.2.2、材料要求
1.2.2.1选用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1.2.2.2颜料和白水泥要求:
颜色与饰面板相协调。
1.2.2.3黄砂要求:
粒径在0.25~0.50mm之间,含泥率在3%以内。
1.2.2.4石材板块应按设计要求选择规格、品种、颜色、花样完全满足工程需要,且须经过权威检测部门认可。
1.2.3、施工准备
1.2.3.1准备好施工用的切割机、磨光机、砂浆搅拌机等机械。
1.2.3.2检查和验收好前道工序,必须符合和满足验收标准。
1.2.3.3在墙身弹好50㎝的水平线和各房间十字线等。
1.2.3.4试铺、安排板块编号、分类堆放,绘制铺贴大样图。
1.2.4、质量控制要点
1.2.4.1基层、地面必须清理干净,无浮浆、油斑、杂屑等。
1.2.4.2地平面铺贴严格按照规定。
1.2.4.3踢脚板铺贴要平顺、垂直。
1.2.4.4石材板块擦缝和成品保护要细心。
1.3、过程控制
1.3.1、工艺流程
电脑排版→材料准备→基层处理→弹线→铺标准行→刷粘结剂,随铺砂浆→石材铺贴→擦缝→成品保护。
1.3.2、控制点的具体做法
1.3.2.1基层处理:
地面基层必须保证坚实、清洁、无油污、浮浆、残灰,再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5左右),水泥浆应随刷随铺砂浆,不能有风干现象。
铺贴花岗石砂浆为干硬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
3,以湿润松散,手握成团不泌水为准,砂浆虚铺厚度以25~30mm为宜,放上石板时高出预定完成面约3~4mm)。
1.3.2.2地平面铺贴:
(1)首先刷二个板块背面,并使石板背面保持湿润。
(2)在基层地面刷一道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结合层。
(3)根据水平线,十字线按预排编号铺好每一开间及走廊左右两侧的标准行后(按设计和大样图铺好标准行列),再进行拉线满贴。
1.3.2.3踢脚线铺贴
(1)踢脚板铺贴前石板材的背面除要作清洁处理,并刷水湿润外,阳角接口板要割成45°角,基层不可空鼓,边刷素水泥浆边贴。
(2)在墙两端先各贴一块其上口高度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突出墙面厚度应一致,然后沿两埠踢脚板上楞拉通线,用1:
2水泥砂浆逐块依顺序镶贴踢脚板,应注意检查所贴踢脚板的平顺和垂直,板间缝隙应与地面缝贯通。
1.3.2.4擦缝和保护
2.块料地砖楼地面铺贴
2.1、地砖铺贴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弹线安放标准块铺贴灌缝养护
2.2、施工要点
2.2.1、板块应根据颜色和花纹分类,凡有裂缝、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板块应剔出不用。
2.2.2、铺设前需将饰面板浸水湿润,然后晾干表面。
清除与板块结合的混凝土基层表面的垃圾和灰尘,并隔夜浇水润湿。
2.2.3、按照房间四边尺寸作出“十”字中心线,拉好纵横麻线,定出中心第一块饰面板位置,再按设计排块图逐块进行分派,弹出设计图案框线,然后铺设。
2.2.12、养护:
完工24小时后浇水养护,3-4天内不得上人踩踏。
(三)、墙面工程
1、乳胶漆涂料施工工艺
1.1、施工要点
1.1.1、内墙涂料在内墙面局部不平处已修补,屋面工程完成后进行。
1.1.2、内墙面采用水泥腻子将不平处进行修补,局部凸出处打磨平整。
1.1.3、涂料采用喷涂施工,施工前,根据材料及设计要求作好交底,大面积施工作好样板块,经监理等有关人员监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前,还应对施工段的门、窗等进行防护,以免污染。
1.1.4、涂料施工前,应一次购足涂料数量,同一面墙应用同一批涂料,作到颜色一致。
1.2、喷涂施工注意项:
1.2.1、喷涂所用的涂料稠度要适中,太稠不便施工,太稀遮盖力差,影响涂层厚度,而且容易流淌,压力应调适当。
1.2.2、对于不虚喷涂的部分应用纸其他物体将其遮盖,以免在喷涂过程中受污染。
1.2.3、每层接槎必须留在分格缝或阴角、水落管处,以免出现明显的搭接痕迹。
1.2.4、喷涂施工质量要求:
涂膜应厚度均匀,颜色一致,平整光滑,不应出现露底、皱纹、流挂、针孔、起泡和失光现象。
2、墙砖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
翻样图→厂家加工→切割编号→进场材料检验→隐蔽工程验收
挂线→浸砖和湿润墙面→墙砖粘贴→勾缝
墙砖施工要求表面平整不大于2MM,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接缝高低不大于0.5MM,立面垂直不大于2MM,阴、阳角方正小于等于2MM,接缝宽度正负2MM。
粘贴面砖,接缝宽度一般为1~1.5MM,横竖缝宽一致或按设计要求。
背面粘结层厚度应满抹灰浆,厚度约5MM,四边刮成斜面,用橡皮锤或灰匙木柄轻击砖面,使之压实与邻面齐平。
粘贴5-10块靠尺板检查表面平整。
用灰匙拨缝,阴角拼缝,阳角用切割机将面砖边沿切成45度斜角,保证接缝平直、密实。
面砖粘贴完后应进行清缝,扫光表面灰,用竹签划缝棉丝拭净,用白水泥浆对墙面砖勾缝,待嵌缝材料硬化后,清洗表面,温度宜在5摄氏度以上施工。
3、墙柱面饰面板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铺设木龙骨木龙骨刷防火涂料封基层板封面成板
3.3、质量要求:
3.3.1、所有实木都要作烘干和防蛀防腐处理,并在背面割槽做防变形处理。
所有夹板底面均需按消防规定作防火涂料处理。
3.3.2、木制品表面刨光,面板铺贴平整,割角准确平齐,接头和对缝应严密整齐,线条棱角要清晰分明,不准使用圆头钉。
(四)、吊顶工程
本工程的吊项采用石锦板天花。
基本施工方法如下:
1、龙骨安装
1.1、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要求,在四周墙上弹线,弹线应清楚,其水平允许偏差±5mm。
1.2、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吊杆的吊点坐标位置。
1.3、主龙骨端部吊点离墙边不应大于300mm。
(五)、给排水工程
1.卫生器具安装
1.1、材料要求:
按设计选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等级证书等质量证明资料,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检验,符合质量要求方可使用。
小便斗安装:
挂式小便斗沿口离光地坪600M,单独器具安装座标10、标高15、垂直度3、水平度2。
成排器具座标5、标高10、垂直度3、水平度2。
地漏安装:
地漏应安装在地坪最低外,其标高不应超出地面,最低不得低于-5MM。
(六)电气部分安装
电缆敷设
1.施工流程
桥梁选择→外观检查→支、吊架安装→桥架组装→电缆敷设
室内电缆桥架的安装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后进行,并在电缆桥架全部安装毕后,再进行电缆敷设。
2.桥架安装
2.1 一般情况下,可用有孔托盘或梯架。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净距应符合规定;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电缆桥架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2.2 由托盘、梯架引出的配置应使用钢管,当托盘需要开孔时,应用开孔机开孔,严禁用气、电焊割孔。
2.3 电缆桥架应良好接地。
3.电缆敷设
3.1 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检查,对于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量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3.2 电缆敷设前,为防止电缆排列交叉,应事先将电缆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再按图表进行施工。
3.3 电缆敷设时,应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处留有备用长度。
3.4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避免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当电缆敷设路径较长时,应将电缆放在滚轮上(每隔2~2.5m处放好滚轮),引导电缆向前移动。
3.5 电缆沿桥架设时,应单层敷设,并敷设一根整理一根,卡固一根,垂直敷设时电缆每隔1.5m~2m处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m~10m进行固定。
3.6 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处,设置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线路编号、型号及起止点。
3.7 电缆在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在桥架内电力电缆的总截面不应大于桥架横截面的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为10D)。
4.电缆穿管线路工程
4.1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倍。
4.2 一根电缆保护管有直角弯时不应超过2个,并且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保护管连接时,应采用大一级短管套接或采用丝扣连接,并在管接头两端焊跨接地线。
保护管敷设好后应将两端管口堵严。
5. 配管线工程
5.1 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和接零应可靠。
5.2 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线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5.3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
5.3.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
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5.4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用熔焊连接。
5.5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5.5.1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5.5.2安装电器的部分应置接线盒。
5.5.3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5.6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5.7 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材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符合下列要求:
5.7.1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
5.7.2芯线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
5.7.3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5.8 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的高度相同。
5.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
5.10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5.11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5.12 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同一根钢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八根。
5.13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5.14导线在管内不应设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5.15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5.16 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5.17 塑料线槽须经阻燃处理,处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制造厂标。
5.18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横截面积的60%。
5.19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总截面积之各,不应大于线槽横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连接线内。
5.20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盘、柜的安装
1.一般要求
1.1基础型钢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1.1.2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手车式成套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
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mm/m
mm/全长
不直度
<1
<5
水平度
<1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5
1.2盘、柜安装在震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1.3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
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1.4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米)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盘间偏差
相邻两盘边
<1
成列盘面
<5
盘间接缝
<2
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并应完整,安装牢固。
1.5 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
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1.6 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
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成套柜应有供检修用的接地装置。
1.7成套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7.1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应动作准确、可靠。
1.7.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紧密。
1.7.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
1.7.4柜内照明齐全。
1.8 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
固定电器的支架等应刷漆。
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盘、柜,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
2.盘、柜上的电器安装
2.1 电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电器元件质量良好,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2.1.2 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2.1.3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2.1.4 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1.5 切换压板应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应有足够安全距离,切换时不应碰及相邻的压板;对于一端带电的切换压板,应使在压板断开情况下,活动端不带电。
2.1.6 信号回路的信号灯、光字牌、电铃、电笛、事故电钟等应显示准确,工作可靠。
2.1.7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2.1.8带有照明的封闭式盘、柜应保证照明完好。
2.2 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
2.2.2 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2.2.3 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2.2.4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2.2.5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2.2.6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
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2.2.7 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子。
2.2.8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2.3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2.4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2.5 盘、柜上的小母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棒或铜管,小母线两侧应有标明其代号或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2.6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2.6.1、盘、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允许最小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mm)
额定电压(V)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工作电流
≤63A
>63A
≤63A
>63A
≤60
3.0
5.0
3.0
5.0
60<U≤300
5.0
6.0
6.0
8.0
300<U≤500
8.0
10.0
10.0
12.0
2.6.2 屏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
3.二次回路结线
3.1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3.1.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3.1.3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3.1.4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3.1.5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3.1.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3.1.7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3.1.8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截面的绝缘导线。
3.2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
3.2.2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
3.2.3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
3.3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3.4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3.4.1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3.4.2 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3.4.3 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
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
3.4.4橡胶绝缘的芯线应外套绝缘管保护。
3.4.5 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
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3.4.6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3.5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电源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七)、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根据新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必须满足此规范的要求。
1、制定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2.1、防空气污染:
施工现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范规定
2.2、生产及生活污水:
污水排放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3、施工垃圾处理:
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使用
2.4、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甲醛释放量:
达到《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680-2001
2.5、石材及墙地砖放射性:
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6566-2001
2.6、涂料中TVOC及苯含量指标:
符合《涂装企业安全管理规则》GB-7691
3、材料进场的控制措施
3.1、室内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岗岩或大理石石材,应其对放射性指标加强监督检验,材料进场要核查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及质量、环保证明书,并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场石材进行现场取样复检,委托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材料进行检验,严格保证材料放射性指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对放射性指标超标的石材,坚决不予使用。
当同种板材使用面积大于200平方米时,应进行复检。
3.2、对水泥、砂、块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进场时必须进行放射性指标检验,除核查各种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及质量、环保证明书外,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现场取样送检,严格保证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放射性指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3.3、每种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板均应有能代表该批产品甲醛释放量的检验报告,并必须测定其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
当同种板材使用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时,应进行复检。
具体复检用样品数量,由检验方法的需要决定。
3.4、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必须有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TDI)(聚氨酯类)含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对材料选用的规定,否则严禁使用。
3.5、建筑材料或装修材料的环境检验报告项目不全或有疑问时,应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4.1、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规定,实施工地环境保护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4.2、严格执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