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13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0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docx

发展战略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导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抓住且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期。

在这一重要历史性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关系宜宾市未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子孙存续的重大命题,对于做好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

作为宜宾市城市总体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其关键之一就是选择、确定适合宜宾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通过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新技术吸纳力、高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渗透力等优势,减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与能源消耗,提高现代工业化水平,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宜宾市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而言,宜宾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金沙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这就需要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牢把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市与乡村、区域内外、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既要搞好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还要做好城市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规划工作,同时做到既兼顾眼前利益,还要着眼未来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本课题组在从事实地调查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力图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观。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宜宾市发展放到以整个川南地区、成渝经济走廊、以上海为龙头的沿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二是要体现协调性和统一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区域内部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三是要注重理论高度和现实感觉。

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既要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还要显现各个主导产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

紧紧把握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的短视行为;五是要把握务实精神与可操作性。

在理论研究与课题调研中,既要避免好高骛远,提出的观点思路不切实际,又要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避免提出的内容空泛而思路空洞。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立,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与基石。

在宜宾市经济产业规划中,本课题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满足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原则。

在合乎一般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主要从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社会就业等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

二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体现本地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原则。

作为主导产业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现实产业基础,并可以很好地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着力提高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

三是突出主导产业满足辐射带动本地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

作为主导产业一定要具有相当的辐射带动作用,即具备一定的产业延伸功能或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否则对其发展规划必须予以认真考虑;

四是突出科技型、外向化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与优化。

以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扩大市民就业;

五是突出主导产业体系或集群的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

以确保主导产业快速扩张的能力,打造能够对城市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成强力支撑的合理的城市产业体系或产业集群;

六是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非公经济、特色农业和商贸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构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

七是突出城市主导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结合宜宾市最新行政区域调整和自然地理地貌条件,从产业发展的空间需要出发,科学规划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布局。

第一章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内容提要】对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估,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起点和基础。

本部分在现代化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的框架下,着重对当前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细致的量化研究工作,同时也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依据。

一、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

(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

一般而言,城市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达到、保持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及其深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现代化分析理论是一个相当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定义、发展阶段、动力机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等部分组成。

1、关于现代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目标有三:

第一个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既达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平均水平。

很显然,它是一个静态的目标体系;第二个目标是完成第二次现代化。

一般地认为,在21世纪前50年,很少有国家或地区能够完成这一目标。

到了21世纪下半叶,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先后完成第二次现代化,进入成熟的知识社会。

它首先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到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时又将变成一个静态目标体系;第三个目标是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新型综合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世界先进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第三个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

2、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第一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情况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欧洲国家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主要动力可能是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向海外移民等。

美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主要动力可能是投资、土地开发、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接受移民等。

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主要动力可能是国内外投资、技术引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

城市第二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

在这个过程中,其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本和全球化。

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追求,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城市新型综合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则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用第二次现代化带动第一次现代化,用第一次现代化促进第二次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促进、城市化和郊区化的相互促进、知识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

城市新型综合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可能是教育和投资、城市化和郊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引进和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一般认为,城市创新体系及其创新活动是其新型综合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来源。

3、城市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第一次现代化指标体系、第二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新兴综合现代化指标体系组成。

鉴于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现代化水平尚未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水平的实际情况,本部分则简略了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只介绍、分析第一次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A、第一次现代化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并主要地反映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我们用10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来评价。

城市第一次现代化的各项指标及参考值可见表1-1-1。

表1-1-1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指标

标准

备注

经济

1.人均GNP

逐年计算

正指标

指标

2.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30%以下

逆指标

3.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15%以下

逆指标

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45%以下

正指标

社会

5.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0%以上

正指标

指标

6.医疗服务(每千人口中的医生人数)

一人以上

正指标

7.婴儿存活率

97%以上

正指标

(婴儿死亡率)

(3%以上)

(逆指标)

8.预期寿命(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70岁以上

正指标

9.成人识字率

80%以上

正指标

10.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例)

15%以上

正指标

注:

以上数值均为1960年工业化国家指标的平均值

B、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主要步骤

一般来讲,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步骤主要有:

首先,检验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现代化指标评价时,可以调整部分评价指标;

其次,计算相关城市的人均GNP标准值;

其三,采用“比值法”计算单个指标达标程度。

单个指标达标程度最大值为100%(如果超过100%,取值100%),达到100%表明该指标已经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水平;

最后,采用“简单算术平均值”法,计算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C、城市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事物发展总是有阶段的,不同阶段有一些不同特点。

通过发展阶段分析,可以比较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别。

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评价步骤:

首先,根据信号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判断发展阶段并赋值。

其次,计算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四个信号指标的标准值和赋值(见表1-1-2)。

表1-1-2第一次现代化信号指标的划分标准和赋值

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

赋值

说明

过渡期

<5%

<0.2

4

农业增加值占GDP

成熟期

5%~15%,<15%

0.2~0.8,<0.8

3

比例低于15%为第

发展期

15%~30%,<30%

0.8~2.0,<2.0

2

一次现代化标准,

起步期

30%~50%,<50%

2.0~5.0,<5.0

1

结合工业化国家

传统社会

>50%

>5.0

0

200年经济史鉴定

农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工业劳动力

赋值

说明

过渡期

<10%

<0.2

4

农业劳动力占总劳

成熟期

10%~30%,<30%

0.2~0.8,<0.8

3

动力比例低于30%

发展期

30%~50%,<50%

0.8~2.0,<2.0

2

为第一次现代化标

起步期

50%~80%,<80%

2.0~5.0,<5.0

1

准,结合工业化国

传统社会

>80%

>5.0

0

家200年经济史鉴定

 

(二)宜宾市现代化水平评价

1、宜宾市现代化水平量化指标体系

根据现代化理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可以用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测评。

这些指标共10项,前四项是经济指标,后六项社会指标,具体可见(1—1—3)。

根据历年宜宾市统计年鉴和有关调查提供的数据,经测算结果显示,宜宾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其中经济指标状况明显没有社会指标理想(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的普遍特点),而且总体现代化指标略则更低于四川省74的平均水平。

表1-1-32002年宜宾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标

项目

标准

2002年

计量参数

人均GDP(USD,2000年)

6399

486.32

7.6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61.60%

49

农业增加值比重

15%

20.37%

73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

31.66%

7

城市人口比例

50%

16.58%

33

医生/千人

1

2.19

100

婴儿存活率

99%

97.55%

98

预期寿命

70

72.6

100

成人识字率

80%

93.65%

100

大学毛入学率

15%

10.72%

71

结果

70.2

2、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变化趋势

与经济指标相比较,社会指标数值较大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了解宜宾市近年来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单独提取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体系,做了一个增长趋势分析,以强化我们对当前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理解和认识。

(见表1-1-4和图1-1-1)

表1-1-4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变化趋势

项目

标准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人均GDP*

6399

357.2

389.2

423.5

479.93

486.96

486.96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64.87%

63.46%

65.98%

63.95%

64.34%

61.63%

农业增加值比重

15%

28.57%

26.78%

25.58%

23.60%

21.97%

20.37%

服务业增值比重

45%

29.63%

31.58%

31.40%

31.59%

31.58%

31.66%

现代化实现程度

42.5

44.9

45.1

47

48.2

50

注图中*为2000年美国的人均GDP情况

由表1—1—4和图1—1—1可以看出,近年来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发展平稳,尤其是1999年以来现代化指标的发展速度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这仍低于四川省55的平均水平,而且从数值上来看,经济指标与全省的差距比总指标的差距更大。

从1997年2002年间,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5,按照此速度预计到2040年宜宾市才可能完全实现经济上的第一次现代化。

从宜宾市现代化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差异上,也可以看出宜宾市提高现代化水平的紧迫任务是仍然是在经济方面。

10指标中最低的是人均GDP,仅占标准值的7.6%。

这说明在经济发展方面,尤其是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宜宾市进一步现代化发展状况

鉴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绝大部分的中国城市和地区均处于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第二次现代和第三次现代化还相差甚远。

对宜宾及至整个中国的城市来说,研究第二次现代化指标也仅具有一般的参考价值。

为了清晰起见,我们还是列出下表(表1—1—5)。

表1-1-5宜宾市第二次现代化指标体系

项目

参考值

2002年

指数

知识创新

R&D经费/GNP

2.3

0.01

0.63

科研人员/万劳动力

33

12.62

38.24

发明专利申请数/百万人

790

3.91

0.49

知识传播

中学毛入学率(%)A

100

61.00

61.00

大学毛入学率(%)

60

10.72

17.87

电视普及率(台数/千人)

641

270.00

42.12

因特网普及率A

2988

203.00

6.79

生活质量

城市人口比例%

79.00

16.58

20.99

医生/千人

3

2.19

73.00

婴儿死亡率(%)

0.60

2.45

24.49

预期寿命

78

72.60

93.08

人均能源消费A

5448

617.00

11.33

经济质量

人均GDP(USD,2000年)

27680

611.74

2.21

人均PPP

27770

2986.18

10.75

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

32

68.21

46.91

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

30

69.51

43.16

现代化实现程度

30.82

注:

1997——2003年宜宾市大学入学书数量分别为:

2500,2629,4032,5754,6787,8341,9481。

表中A:

采用的是四川省2001年的平均数据。

根据测算得出,2001年四川省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为30%。

可见,宜宾市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表1-1-6:

宜宾市地区综合现代化指标

项目

参考值

2002年

指数

经济指标

人均GDP(USD,2000年)

27680

611.74

2.21

人均PPP

27770

2986.18

10.7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68%

0.32

46.56

服务业劳动力比重

70%

0.30

43.56

社会指标

城市人口比例

79%

0.17

20.99

医生/千人

3

2.19

73.00

预期寿命

78

72.60

93.08

生态效益A

4.9

1.00

20.41

知识指标

知识创新经费投入

2.3

0.01

0.63

知识创新专利产出

790

3.91

0.49

大学毛入学率(%)

60

10.72

17.87

因特网普及率

2988

203.0

6

小计

28.03

经测算,2001年四川省综合现代化水平为31%,比2002年宜宾市的综合现代化水平面还高出近3个百分点。

(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下面我们对川南地区泸州、内江、自贡等三个城市的第一次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算(详见表1—1—7,1—1—8,1—1—9)。

为了研究的便利和表述的方便,我们也作出了与宜宾市相比较的数字和情况。

由于各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社会指标体系相差不大,因此本文只对经济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必要的比较。

表1-1-7泸州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经济指标

项目

标准

2002年

指标

人均GDP

6625(USD,2002年)

500.4000

7.55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51.13%

58.67

农业增加值比重

15%

24.91%

60.22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

36.62%

81.38

计算结果

51.96

表1-1-8内江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标

项目

参考指标

2002年实际值

指数

人均GDP(USD,2000年)

6625

513.56

7.75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0.40

74.39

农业增加值比重

15%

0.22

67.60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

0.36

80.21

计算结果

57.49

表1-1-9自贡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标

项目

参考指标

2002年实际值

指标

人均GDP(USD,2002年)

6625

702.18

11

农业劳动力比重

30%

0.50

59

农业增加值比重

15%

0.20

74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

0.34

77

计算结果

55

通过与四川全省和川南地区三市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宜宾市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还不算落后,但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长处,甚至其第一次现代化指标体现比泸州、自贡、内江等城市的还要低。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整个川南地区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建成川滇黔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一)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

1、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框架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城市竞争力系统的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他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

因此,可以从多角度来概括表达。

城市竞争力(UC)=F(外部竞争力、内部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F(人力资本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区域国际竞争力)

其中,人才本体竞争力:

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本市市民整体的内在的素质能力的大小。

包括市民的观念文化、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

A、企业本体竞争力

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本市企业整体的内在的素质能力的大小。

包括企业的制度、文化、组织、管理,以及精神、知识、身体等内在优势的大小。

B、生活环境竞争力

指同其他城市市民相比较,本市市民整体的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及其所产生的经济吸引力和社会凝聚力大小。

包括家庭消费、社区服务、公共产品、自然环境和宏观环境,法制环境、交往关系,政府服务。

C、商务环境竞争力

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城市企业经营软硬的优、劣势。

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区位环境条件,制度、文化、政府管理等。

D、区域国际竞争力

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商务和生活环境,同时包括城市所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

 

人才本体竞争力

企业本体竞争力

生活环境竞争力

商务环境竞争力

区域国际竞争力

 

 

图1-2-1竞争力飞轮模型

从图1-2-1可以看出,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其中人才本体竞争力居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地位。

任何系统都包含和包括它,它也是任何系统的一部分。

企业本体竞争力也居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地位。

它也是其外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活环境是人才和企业重要环境条件。

也是商务环境的一部分。

城市商务环境是城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同时是区域和国家商务环境的一部分。

区域和国家的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外部背景,同时也是由各城市的具体的商业环境所组成。

这些内外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2.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框架

根据城市价值收益状况是城市竞争能力的表现的假定,本报告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来表现城市竞争力的五个关键性指标,综合构成显示性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城市综合竞争力=F(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生产率、综合人均收入水平、综合就业机会)

A、综合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反映一个城市的产品在全部城市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反映了一个城市创造价值的相对规模。

不过,由于城市产品涉及多个行业,综合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往往不能使以上问题得到准确的反应。

B、综合经济增长速度

城市竞争是贸易竞争,更是增长的竞争。

城市吸引、占领、争夺、控制资源和市场创造价值的能力、潜力及持续性决定于GDP的长期增长。

GDP增长速度反映了城市价值扩展的速度及潜力。

但问题在于,有些产业虽有增加值,但实际并不创造价值。

C、综合生产率

它是城市创造价值的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集中表现。

本报告认为:

人均GDP和地均GDP可以较准确的表达城市的综合生产率。

D、综合人均收入

居民收入的综合性反映了城市在域内和域外创造价值的状况。

它能把城市的域外收益表现出来,能反映城市的对外吸引和控制能力,是一个反映水平的指标。

E、综合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既反映城市综合经济竞争绩效,也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状况。

表1-2-1各分项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类别

人才本体竞争力

企业本体竞争力

生活环境竞争力

商务环境竞争力

人均GDP综合指标

人均GDP综合指标

人均收入综合指标

就业综合指标

市场占有率指标

综合增长速度指标

71

7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