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073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docx

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

【经典】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

发表日期:

2013年4月8日出处:

贵州省麻江县麻江中学作者:

罗义春本页面已被访问10161次

(一)政府(国家)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1、在《政治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例如1:

某市政府以绿色奥运为契机,制定环保规划,实施“绿色城市”战略,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关、耗能大户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启用天然气公交车,淘汰老公交车及旧出租车,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6%,新增垃圾转运能力4860吨/日,燃煤锅炉全部改为使用清洁能源,搬迁调整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144家,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关闭所有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企业。

有机化工企业全面停产,关停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砖厂,对19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整顿。

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的意识,使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材料中该政府作法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主义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坚持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环保,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是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

②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材料中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正是这一职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同时,政府还具有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材料中大力倡导节能意识和进行环保护都分别体现了这些职能。

例如2:

近年来,A市政府认清新形势,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惯性思维,提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的理念。

大力开展环保优先的铁腕治污行动,全市数十家排污不达标的化工企业被关停,每年新增财力的20%用于治理污染,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理由。

(8分)

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性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4分)②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分)

例如3:

材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既是产品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也是产业高技术化.高洁静化的过程。

以电力行业为例,传统发电企业使用的普通机组,每度电耗煤500克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用超临界机组,每度电耗煤降为300克左右。

与此同时,采用空冷技术比传统水冷技术要节水75%左右,采用先进的高效脱硫除尘设备可以减少95%的SO2排放和98%以上的烟尘排放。

材料二陕西省坚持“上大压小”原则,将关停小火电厂、小水泥厂等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于2007年8月15日,关停了运行36年的渭河发电厂老机组,拉开了全省“节能减排”的序幕。

作为国家能源资源接续地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严格批入条件,把好源头关,一方面,提高基地产业准入门槛,相关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上发布的产业政策规定。

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国家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建成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还加大执法力度,政治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石油、电石、铁合金,焦化及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基地内的榆林、延安两市2006年单位的GDP能耗下降2.41%和3.08%。

2007年上半年,两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同期分别下降10.58%和9.39%。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谈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政府需要作哪些方面的工作?

(12分)

①履行文化职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和方向。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依靠科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分)②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要严把新增项目关,实现增量优化,淘汰改造落后产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干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促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生态文明,(3分)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3分)

二、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1.材料一:

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注: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

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3%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我国1-11月份CPI都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2007年12月3—5日,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就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怎样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0分)

①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防止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食品和消费品的供应量,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③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⑤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⑥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经济抗压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例如2:

(9分)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果断出手,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政策,被称为“政策组合器”。

2006年国务院启动了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为目标的放低产宏观调控。

2007年,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仍在继续,力度也更大。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的必要性。

①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正是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是正确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政府对于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目的不是打压房价,而是要保持这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和谐会。

(2分)

三、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例如:

材料一:

2007年1-11月份,价格总水平上升4.6%,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

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

材料二:

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物价”,最担心的是“涨价”.实践证明,稳定市场物价,是稳定民心的首要大事.国家为了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频频出招,尤其在食品环节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

使主要食品价格逐步有所回落,让老百姓最关心和最担心的“问题”有所缓解.

⑴根据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判断当前价格上涨不是明显通货膨胀的准确性.据此用相关经济常识谈谈政府如何解决该问题。

(12分)

从2007年1-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属结构性上涨,不是全面涨价,(2分)因此,我国政府作出当前价格上涨不是明显通货膨胀的判断是准确的,我国政府采取措施收到一定的实效也证明判断的准确性。

(2分)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

(8分)

⑵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重视物价上涨的依据.(10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5分)②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应该履行管理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稳定物价,保证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

(二)国际关系

一、(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例如1:

中国、日本同在环太平洋地区。

中日关系备受世界关注。

小泉纯一郎执政后期,中日关系达到冰点。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访华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

2007年4月,温家宝应邀对日本进行了访问,温总理把这次访日喻为“融冰之旅”。

2007年12月,福田康夫对我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迎春之旅”。

在这三次首脑会面过程中,双方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至此,中日关系开始转暖迎春。

今年胡锦涛同志将在“樱花盛开之际”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度访日。

要真正建构面向21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因为,无论是在历史问题上,还是在现实矛盾和国家走向问题上,中日关系都处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复杂状态。

这种现状决定了中日两国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切实实现战略互信,建立中日危机管理机制,加强首相外交等。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的原因。

(7分)

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的。

(2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3分)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说明中日两国之间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2分)

例如2、材料一:

2007年气候成为全局关注的话题。

气候问题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G8会议、APEC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议题。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有关代表就2012年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磋商。

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

中国代表解振华重申了中国的立场,对于某些发达国家一再提出希望将“主要发展中国家”纳入到绝对量化的减排指标中,解振华表示了严辞拒绝。

在当天会议最后一刻,受到广泛批评的美国代表做出让步,使得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相关协议得以通过。

多方会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材料二:

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升温、中国利用各种多边场合全面阐述有关立场和主张,介绍节能减排措施,提出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等倡议。

积极建设性地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动就巴厘路线图达成共识,表明中国愿意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和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坚定决心。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国际关系变化及其原因的?

①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则成为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③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因而在最后达成了协议,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国情和利益差别,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交锋。

二、(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外交政策宗旨,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例如:

2008年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题为《合作的纽带共同的家园》的讲话。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领导人围绕加强联系性、提升竞争力、增强大家庭意识的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一直是次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我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的依据。

(10分)

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分)③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2分)④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分)

三、(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对外贸易的作用。

例如: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务部长薄熙来率团出席在菲律宾召开的第六次中国——东盟和第十次东盟——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

会议期间,薄熙来就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

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进出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42%,而美国是98.69%,欧盟是99.38%。

我们主张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但坚决反对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从整体上丑化“中国制造”。

这样不仅会损害中国产品的形象,也是在误导消费者,为正常贸易设置障碍,而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请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①“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是因为:

当代世界市场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加深而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

③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必然会增加贸易摩擦,阻碍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哲学)国际关系

在《哲学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例如1、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但中日两国也有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为了加深友谊与合作,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完成了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

历史反复证明,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日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12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交往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②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是为了减少不幸历史的影响,加深中日两国的友谊与合作。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例如2、中俄山水相连,自双方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不是军事同盟关系,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以来,两国关系蓬勃发展。

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性强,贸易额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两国间签订了多个反恐合作协议,并取得突出成效,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的积极力量。

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

(8分)

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俄两国有着共同利益。

②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为两国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了本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

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⑥加强党的建设;

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例如1、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有关党的建设问题明确指出:

“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请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为什么要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8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执政,要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

例如2、材料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由中共的性质决定的,是对三个代表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贯彻;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③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④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例如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某市市委、市政府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启动了涉及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十大方面的民生保障工程,让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实施该工程前,该市市委、市政府首先将实施意见向群众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实施办法提出建议,然后将修订后的实施意见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再予以实施。

上述改革措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该市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启动民生保障工程。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分)②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

(2分)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启动民生保障工程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分)

(2)该市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

①该市市委在启动民生工程过程中,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

(2分)②该市市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并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

(2分)③该市市委将实施意见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体现。

(2分)

例如4、材料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二:

落实以人为本关键在党。

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提出了哪些要求?

(12分)

①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以提高党的领导、执政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③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法制化、规范化。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例如5、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分)

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