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9940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docx

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毛泽东指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认清国情也是认清和破解一切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并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特点。

在此,分为两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其是如何由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国家。

毛泽东的话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是如何由独立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割占、租用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干涉行政司法,攫取了多种特权。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培植买办实力,将地主阶级作为统治中国的支柱和工具,实现所谓“以华制华”政策,使中国丧失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经济方面,列强通过索取经济赔款控制海关贸易关税,垄断财政金融,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

其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商品输出阶段;第二,资本输出阶段。

在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进入第二阶段。

所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大量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经营厂矿企业,攫取高额利润。

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说帝国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了形式上独立实质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帝国主义的资本入侵使中国的手工业者和农民走向了破产的边缘,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随着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加之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社会内部已经资本化,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列强借助资本和政治的优势,极力排斥和阻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但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就是中国如何由独立的封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其中的特点,毛泽东分析指出:

(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其封建剥削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没有消除反而与地主买办资本剥削、高利贷资本剥削结合在一起,而且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奴役中国人们的社会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买办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其经济地位十分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并且和外国资本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的环境注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革命性,也意味着其具有软弱性。

(3)君主和皇帝的专制权力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军阀统治、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段的联合统治。

(4)帝国主义不但控制着中国经济和财政命脉,而且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总原因。

(5)中国在许多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半统治下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又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于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平衡。

(6)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近代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状态是世界上少有的。

所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了伟大的近代、现代的中国革命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华民族面临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1914年“一战”的爆发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

1.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来看:

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发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指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人民的觉醒,同时促进了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觉醒。

在其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

俄国地域广阔、文化经济落后,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有很多相似,因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深刻。

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变化,看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们得出了走俄国革命道路的历史结论。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从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阶级,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无产阶级也继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洲战事而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美等国在一战期间大量开办工厂,无产阶级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革命舞台,转变成自为阶级,由单纯的经济斗争转变成政治斗争,无产阶级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于是无产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在五四运动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分子,他们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开始用马克思的观点和理论思考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

十月革命也带来了新的思想,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中国无产阶级由在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向俄国学习,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

一方面,组织团体创办协会和刊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斗争。

有三次论争:

其一,改良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是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二,无政府主义之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其三,社会主义之争,实质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这几次论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使其成为了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以上可以看出时代条件的变化。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为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斗争的进行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发展起来。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是凭空产生的。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盲目到认识清楚的飞跃,是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建立了完整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个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认识,我们已经革命了20年,以前的都是带有盲目性。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把握是在抗日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1.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反帝反封

2.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3.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1年,中共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达到国内和平,对外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主义共和国。

是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于是决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四大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从1925年到1927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化

1.党的八七会议

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到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4.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神圣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毛泽东在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中,包括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当中都遇到了左的错误的反对。

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的错误。

1935年,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以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的局面,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时期,通过成功和失败的比较,为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成熟的历史经验。

遵义会议后新的革命领导团体的形成,抗日斗争复杂的环境,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党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丰富为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现实的土壤,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在1939年《青年运动的方向》文章当中,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目的以及新民革命的特点,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当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当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的成果,系统的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作。

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主义理论的科学内容,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日趋成熟。

同时系统的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总结,以及同顽固势力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使统一战线理论更加完整。

系统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思想,使党的建设理论完整完备;同时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经验,发展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思想;系统阐述了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使根据地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面临着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样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

围绕着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国共两党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当中,总结经验后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新民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948年,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在1949年的西北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毛泽东指出,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为城市。

党在城市的中心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解决了夺取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

其报告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做了重要的准备。

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集中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合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其文章集中概括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从实际中可见,如果没有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理论道路的理论,如果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如果没有在领导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没有在实践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就没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的历史过程。

这一节是关于新民主义理论的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同时也提出了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是在革命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步骤。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指出: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还操纵了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反对帝国主义是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任务,是中国人民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立场。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在近代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消灭封建阶级就是在经济上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从而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革命主要就是打击这样两个敌人,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是互相联系的,帝国主义是地主阶级的靠山,反之,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反帝任务和反封建任务是交织在一起的。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的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买办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是外商在中国推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工具。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大为外国豢养的买办阶级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与外国资本相联系的侵略集团,其凭借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人和代理人的地位取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的特权。

买办集团逐渐积累了大量资本并且这些资本投入到生产领域不断的发展和扩大而且逐步同外国资本和封建阶级结合在一起,控制垄断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通过滥发纸币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商品和物资大肆的牟取暴利,同时利用国家政权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其对人民的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因此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的对象。

总体上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他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不断变化,中国革命集中反对的敌人有所不同,比如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坚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最早出现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通过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也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而产生的,新民革命中无产阶级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有组织性和战斗性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先锋和领导作用。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农民占80%以上的人口,他们都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共领导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中共领导的农民战争。

工人阶级只有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必须强调的是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

3.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他们深受压迫,日益走向破产的边缘,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革命意识,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4.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他们的两面性分析:

一是他们同时受到大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压迫,同他们有矛盾,这是他们的革命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他们具有软弱行和妥协性,于是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他们也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的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他们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但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是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要采取与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也是合乎中国革命特征的需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就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彻底的革命性也决定其有资格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的无产阶级除具备世界无产阶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优点,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其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的革命力量形成。

中国的工人大部分出生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在斗争中与农民阶级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进行团结战斗。

这些优点更加有利于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实现的。

要实现领导就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其一,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须坚持又团结又斗争,必须坚持领导权。

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上有软弱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自动放弃领导权,相反他们在一定时期参加革命时仍然会争夺领导权。

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一定要保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因此在革命的活动中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独立性,保证领导权。

其二,掌握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中国革命主要的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在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的形势下只有拥有强大的革命武装,才能取得胜利,反之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更谈不上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总之,无产阶段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坚持把握无产阶段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在与资产阶级联合时要保持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四)近代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