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66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园地》优秀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总结和梳理,不仅归纳了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涉及的“抓关键词句读”“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还渗透了“集中注意力”“眼脑结合”等阅读习惯。

同时提醒学生要边读边想,把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结合起来。

最后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指向培养学生对句段的概括能力。

题目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几句话或一段话的主要意思,题后的“泡泡”提示学生,阅读中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的速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尝试把所读内容的主要意思提炼出来,达到阅读与理解同步。

第二部分提供成语,要求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是第一部分的逆向练习。

前两个例句分别提供了“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的范例,呈现的词语与描述的具体情景一一对应。

让学生感悟同样的意思不仅可以用词语概括,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件或场景描述得更具体、生动。

 

  “日积月累”选取了四位不同时代的名人关于“惜时”的诗词名句,旨在让学生积累并活用此类名句,激励学生珍惜时光。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已有具体了解,但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实践运用。

学生对“交流平台”梳理总结的内容很熟悉,“熟能生巧”的提示则引导学生对学到的方法引向实践运用。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借助题后的提示“泡泡”,学生能发现这是对交流平台第三条的再实践。

学生对第二部分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会感觉新鲜,通过阅读例句学生不难理解,准确表达成语意思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1.总结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意思。

 

  3.能用具体情境表现成语的意思。

         

4.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意思。

 

  2.能用具体情境表现成语的意思。

         

3.背诵关于“惜时”的名句。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预设1:

学了《搭石》一课,我知道了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这样就不会老是因为中断影响阅读速度。

 

   预设2:

学了《将相和》后,我尝试着扩大视域,提醒自己阅读时要连词成句地读。

 

  预设3:

学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借助关键词语阅读,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

 

  预设4: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我体会到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2.启发提问:

你还有哪些独特的提高阅读速度的体验和方法?

  

  预设1:

我读书的时候总是特别关注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预设2:

有一些文章会有小标题,浏览小标题就可以很快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如果是长篇的书,看目录就能快速了解章节的大概内容…… 

  小结:

同学们分享的阅读经验非常好,希望大家在阅读实践中用好这些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指导学生默读例句一,说一说原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的异同。

 

      预设:

原句是廉颇直接的语言描写,括号里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廉颇的“本意”。

 

      2.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一,概括第二、三句的意思。

 

      预设:

光的速度比流星体快。

 

            地道各式各样,互相连通。

 

      3.引导学生结合三个例句,讨论、交流如何 “概括词句的意思”。

 

      预设:

 

      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理解。

  

      可以抓住关键词概括句子的意思。

 

      要从具体的描述中概括出主要意思。

 

      概括词句意思的能力是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在阅读中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 做成语游戏——“你来演,我来猜”。

  

  

(1)出示游戏规则 

  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演成语的本意;两人一组,一个表演另一个来猜,猜不出可以向其他同学求助。

 

  

(2)组织猜成语活动 

  教师准备描写人物动作或心理的成语若干,其中有“左右为难、奋不顾身”两个例句中出现的成语。

 

  小结:

表演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成语的主要特点,用适当夸张的动作、表情传 

  递成语的关键信息。

猜成语的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有一定数量的成语储备。

 

  2.请学生阅读“左右为难”和“奋不顾身”两个例句,体会如何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

 

  

(1)指名读例句 

  

(2)启发思考:

这两句是怎样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

 

      (3)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

赵王“左右为难”的心理是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

杨靖宇的“奋不顾身”是通过他的动作和伤情表现的。

  

  3.引导学生仿照两个例子,为“喋喋不休”和“悠然自得”两个成语创设情景,写出来在小组里交流,再作修改。

  

  4.拓展练习:

试着用“垂头丧气”“对答如流”“洗耳恭听”写句子,全班分享。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教材中的诗词名句。

 

  2.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把握句子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名言,愿意给大家讲讲吗?

 

  

(2)学生提问,教师相机释难。

 

  预设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我一看“不重来”“难再晨”就猜出是讲时间一去不复返的。

 

  预设2: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看到“只争朝夕”知道这是讲珍惜每一天的。

 

  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句中“盛年”即壮年。

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预设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背过《满江红》,知道这一句是岳飞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师相机补充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作者宋代抗金英雄岳飞,告诉学生这句话不仅仅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预设4:

我不知道“不弃功于寸阴”中的“寸阴”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讲解: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出自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抱朴子》,意思是:

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

“寸阴”指太阳的影子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就是很短的时间。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感悟。

 

  你最喜欢哪一句,跟大家说说理由,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就更好了。

 

  4.学生背诵句子,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5.拓展积累 

      全班交流自己搜到的关于“惜时”的名人名言,先在小组内推选,最后全班精选几条,课后背诵积累。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1.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或是结合更多的资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在借助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搜集资料对深入理解文意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了解到作者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情感,所以朗读的时候,要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了解朗读的方法,提升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促进对课文所蕴含情感的体会。

2.词句段运用

这一板块分为“词语运用”与“句段运用”两个部分。

“词语运用”部分编排了四组词语,每组词语中,一组是褒义词,一组是贬义词,引导学生感受两种相反感情.色彩的成语的比较和运用。

“句段运用”部分编排了三个句子,前两句用以引导学生体会顿号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在第三个句子中练习与运用。

3.书写提示

这一板块编排了书写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书写格式。

《示儿》的格式是横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放在字后,横幅古诗的书写内容要左右居中,落款的末字要跟前面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对齐;《登鹳雀楼》的格式是竖幅,特点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标点符号放在字下,竖幅古诗的书写内容要上下居中,落款的末字要跟前面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对齐。

教材不但点明了古诗书写的格式要求,还对单个字的笔画结构提出了要求,旨在引导学生书写的整体性,提高书写质量。

4.日积月累

这一板块安排的是成语积累。

教材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安排了两组成语,第一组赞颂国家安宁、人.民生活幸福,第二组是形容战乱、家破人亡。

1.能总结使用资料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

2.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辨别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运用;体会不同句子中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4.注重诗句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并能正确书写。

5.积累与国家盛衰有关的成语,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辨别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运用。

2.积累与国家盛衰有关的成语,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句子中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1.字词教学

本次“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都涉及了词语,“词句段运用”提供了表示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褒贬义之分;“日积月累”中提供了两组表现不同情况下人.民生活景况的成语。

词语是语文园地中的重要部分,在词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词语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对于“词句段运用”的词语,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积累或借助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发现并交流每组词语间的异同;“日积月累”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互助互学等方式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结合回忆学过的课文,想象词语呈现的画面,体会词语的感情。

2.标点符号教学

在教学标点符号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再在发现具体用法的基础上练习正确运用顿号。

先让学生通过例句观察、体会顿号的用法,引导学生交流顿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句中停顿,一般而言,并列词语之间,不需要较长的停顿的时候则用顿号。

学生在读句子时,要提示学生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

3.阅读教学

这次交流平台旨在学习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通过朗读把课文中的感情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谈谈自己是如何使用资料的,体会使用资料对理解课文的作用。

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达文章的情感。

如《少年中国说》表达是一种豪情壮志,就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文中多用排比句式和四字句,语调要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读出气势和节奏;《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一种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在第一自然段中就应语速缓慢、低沉,体现沉痛的心情。

可以通过展示片段,来让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运用。

4.书写教学

这个板块提供了两种书写款式,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右侧的书写提示自主观察两组书写内容的不同格式及布局,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发现,同时要提示学生书写时既要关注行款整齐,又要关注单字的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书写时不但要注重字形,还要提高书写速度。

要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并给出指导。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

2.收集有关励志、好学、惜时的名人名言。

2课时

第一课时

1.借助相关背景资料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学会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3.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板块一 回顾交流,总结收获

1.导入: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充满浓浓爱国之情的课文,那么如何能够通过朗读把每篇文章蕴含的爱国之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通过朗读活动,一起去探索怎样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课文的具体情感的方法吧。

2.学生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请两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你在读本单元课文和在朗读上表达情感时,都有哪些发现和体会?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5.教师小结朗读的方法要点。

(1)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是壮志豪情,这样才能读出课文蕴含的感情。

(2)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如,读《圆明园的毁灭》第1自然段,可以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以体现沉痛的心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自然段,语调高一点,读出节奏,才更有气势。

6.句段示范,展示朗读技巧。

句段1: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可以看出侵略者是如何抢掠圆明园的文物的。

“侵”“闯”可以看出强盗的残暴,“掠”“拿”“搬”可以看出强盗的贪婪,要读出自己的悲愤与无奈。

句段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通过一系列的排比,语气一步步加强,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对中国少年的期望,读出力量,做到铿锵有力,语气激昂。

7.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8.指导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或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9.选择一些片段供学生自.由朗读,读的时候要带着希望和爱国热情。

10.请两位同学起来读。

教师点评,给出建议。

(1)《少年中国说》一文极力歌颂少年蓬勃的朝气,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酣畅淋漓。

比喻、对比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所以读的时候应饱含感情,注意停顿、升降调的运用。

语气要铿锵有力,激昂向上,读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磅礴气势和对未来的憧憬。

(2)《圆明园的毁灭》描写的是圆明园中辉煌的景象,要读出赞颂和自豪之情,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1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12.小结:

本部分内容主要讲了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读正确、通顺;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要在脑海中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

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所读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情感的不同,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停顿来读,或者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读出来,深深地体会爱国情怀。

板块二 体会对比,学习运用

1.指名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1)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2.课件出示词语。

(1)学生读词语,指名两位同学读,指导读正确。

(2)学生结合已有的积累或借助词语感情.色彩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汇报词语的意思。

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

形容声名极大。

臭名远扬:

坏名声传得很远。

兴高采烈:

形容兴奋、欢快的样子。

得意忘形:

形容人高兴得失去常态。

足智多谋:

有丰富的智慧,很多的计谋。

诡计多端:

形容坏主意很多。

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耗尽心血。

处心积虑:

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算计。

3.引导学生发现并交流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互为反义词。

上面一组词语是褒义词,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等感情.色彩;下面一组词是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情感。

5.让学生举例说说这些词语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进一步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启示: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臭名远扬的罪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计多端的狐狸……

6.学生从几个词语中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

7.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8.指名几位同学读话,教师点评,要重点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运用是否准确。

9.拓展褒贬词语并积累。

褒义词: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舍生取义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勇往直前

贬义词:

心猿意马 认贼作父 东窗事发

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 为非作歹

板块三 学习标点,区别运用

1.指名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课件出示句段。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指名学生起来读例句。

4.学生交流句中的顿号有什么不同用法。

顿号表示句中停顿,一般而言,并列词语之间,不需要较长的停顿则用顿号。

5.拓展顿号的用法,举例分析。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

一、逻辑学是什么?

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6.学生再读句子,注意停顿的节奏。

7.课件出示句段。

8.学生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教师巡视。

9.指名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10.把加完标点的句子再读一读,注意停顿。

11.练习其他句子,加强巩固。

例句:

(1)那山川 河流 树木 房屋 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2)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 草鹿 野牛和野骆驼

(3)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 它是发育在地势高 气温低 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

答案:

(1)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2)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3)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它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

第二课时

1.注重古诗书写的不同形式。

2.诵读词语,体会词语的不同含义。

板块一 谈话导入,重视书写

1.导入:

人们常常说“字如其人”,意思是从一个人字写的好坏程度,可以从侧面反映他的一部分性格和做事态度,所以说书写对一个来说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练练字。

2.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歌在书写上的不同。

5.请学生起来回答。

第一首诗是横着写的,第二首诗是竖着写的。

6.根据提示,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陆游诗”和“告乃翁”是右边对齐的,且诗的四句都是右对齐,标题横居中。

“登鹳雀楼”标题是竖居中的,“王之涣诗”和“上一层楼”也是对齐的,诗的四句也是竖对齐。

7.过渡:

横写的时候,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

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8.教师范写,边范写要边口头指导书写提示。

9.学生临摹描绘,再临写。

10.教师巡视,及时指导书写和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

11.同学互评,选出书写最佳,全班展示并学习。

板块二 学习词语,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字音。

3.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第一组词语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们安乐。

丰衣足食: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政通人和: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人寿年丰: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夜不闭户:

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路不拾遗: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2)第二组词语

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兵荒马乱:

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

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生灵涂炭: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家破人亡: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民不聊生:

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4.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词语描绘是什么景象。

“安、乐、丰、和、寿”等字表明人.民是快乐幸福的,“晚上睡觉不关门、没人捡东西”说明社会是很稳定、和谐的。

“多事、荒、乱、离、失、破、亡、忧、患”等字说明社会是不安稳,灾难重重的、危机四伏的。

5.过渡:

这两组成语分别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人们悲惨的生活,让我们试着运用吧。

6.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结合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用上其中的成语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7.全班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加深记忆。

8.小结:

这节课我们体会到了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的用法,积累了许多成语,获益匪浅,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正确运用,也要坚持积累更多的知识。

1.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交流平台和词语的积累板块上,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正确理解课文和词语,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课文感情和词语的情感色彩,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注重练习对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在拓展顿号的用法时,重视补充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体会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增强学生朗读时的节奏感及感情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