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21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研讨的现场!

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是我们实行数学新课程的主战场,做好教学设计是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关键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设计呢?

我们问过一些老师,大家感觉有些疑惑,比如说有的老师们认为:

教学设计是不是就是备备课,写好一个教案、做一个课件,是不是这样?

我们想听听来自江苏的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罗强:

我来谈谈自己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以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教学设计变成一种简单的教案设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经验型的教学设计,没有上升为科学型的教学设计。

其实,国际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案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突出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它更接近工程学,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强调目标递进和按部就班的系统操作过程,其特点是注重目标细化,注重分层要求,注重教学内容各要素的协调。

就好像我们要造一幢房子,先要把这幢房子的图纸设计出来,然后再设计一个施工的蓝图,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设计来进行实施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突出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它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如认知、情感与心理动作等)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其特点是问题与环境,强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按照新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应该以学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打个比喻,就是说我们教师好比是导游,带着学生去一个新的景点旅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这么一个导游图,让学生在参观各个景点的过程中,经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

按照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理念,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条线索,这样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一种三维结构。

第一条线索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线索。

因为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学;第二个线索是学生的认知线索。

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线索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因为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来实现的。

比如第一条线索——数学知识,我觉得数学知识实际有三个形态:

一是自然形态,它既存在于客观世界中间,实际上也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间;二是学术形态,它是作为数学学科的一种知识体系而存在。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数学的自然形态和学术形态的中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数学的教育形态。

因此,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好数学的教育形态,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数学教育形态的一个过程。

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我的体会很深。

有一位美国学者兰达曾经说过:

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

我想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是一个大家都要努力的目标。

张思明:

刚才罗强老师从理论上分析了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下面我们请刘华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

在你们实验区和老师接触的实践中,你感觉到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刘华:

我想解剖一个由职初教师,就是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所提供的一个教学案例。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教学设计。

这是高一函数单调性的一节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这个职初教师首先明确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他提出了两个生活中的情境,一个情境是生活中的气温图;第二个情境是股票的价格走势图,然后引入新课。

接着把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介绍给学生,紧接着进入了例题讲解阶段,最后是有两个思考题。

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大致存在这样四点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位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比较机械地套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来叙述他的本节课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比较实在的,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比较空洞,流于形式。

其实,这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问题情境的设计。

好的情境应当是兼顾生活化与数学化,股票的价格走势图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股票方面的专门知识,对函数单调性这个数学概念的反映也不够准确,作为本课的情境,不太恰当。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情境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体验或参与数学化的探索过程,从而建构起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

我们看到在这位教师的设计当中,他忽略了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思维活动这样一个环节,而是直接把概念抛给了学生。

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程”相对来说比仅仅接受概念这个“结果”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有很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习题的设计,这位教师本节课的例题、习题量非常多,而且对这些习题的要求他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尤其是他最后抛出来的含字母的函数单调性的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在新授课当中这个习题的要求太高了。

我觉得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张思明:

刘华老师谈了一个单调性的案例,对一个新教师的案例做了一个分析,分析出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出发点,请罗强老师对函数单调性这个课题做了一个分析和再创造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再学习、再认识,设计出一个更好、更适用于学生的教学设计。

我们来看一下罗强老师的说课录像。

罗强老师的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将指引后续教学设计的方向,决定后续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教学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刻划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运算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趋势;第二阶段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快慢。

那么高一我们是处在第一个阶段。

第二,明确知识目标,落实隐性目标。

知识目标往往就是教学的显性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的关键在于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二是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三是会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

另外这节课的隐性目标我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函数图象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它经历了由图象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的描述的进化过程,反映了数学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对高一学生来讲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教育载体和契机。

因此这节课的隐性目标应该包括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数学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

根据刚才的分析,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数学化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第三个阶段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阶段的教学流程分成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问题情境;第二,温故知新;第三,建构概念。

具体如下:

先是创设问题情境。

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绘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

老师可以启发一下,先说一个“蒸蒸日上”,然后和学生一起举出比如“每况愈下”,“波澜起伏”这样三种描绘不同变化的成语。

然后请学生根据上述成语,给出一个函数,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相应的函数图象。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朴素的生活语言描绘变化规律,体会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接下来是温故知新。

在刚才学生绘制出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观察它们变化的趋势。

在刚才学生绘制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再请学生用初中的语言来叙述什么叫图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函数值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对照绘制的函数图象,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的变化规律,重温初中函数单调性的描述定义

 

 

 

 

 

张思明:

刚才我们看到了时骏老师的说课,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嘉宾对这个说课的分析。

罗强:

我还是要强调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还是拿我刚才的这个比喻,就是教师带学生去旅游。

既然是带学生去旅游,首先就要考虑我要带学生到什么地方去?

然后需要考虑我怎么才能够带学生到达这个地方?

然后我要确定学生是不是真的到达了这个地方?

还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的一种延伸,我觉得还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继续他自己的旅程。

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设计要做的主要工作。

张思明: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想老师们对于如何做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怎样做好教学设计呢?

我们也想听一听在教育指导部门的老师的一些想法,我们特别采访了江苏省教研室的董林伟主任,我们来听一听董主任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和认识。

董主任:

关于设计这两个词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

当人们要从事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的时候,事先都要有一些设想,要进行一些规划,要进行一些设计。

作为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说,在开始我们的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老师都必须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教学设计。

今天我要谈的就是关于教学设计的话题。

我想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基本想法。

第一,我想先谈谈什么叫教学设计?

第二,谈谈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来设计一些什么?

第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哪几点?

下面我想简要的把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关于什么叫教学设计?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它是一种构想,是一种整体的安排,是我们教师为将来进行的教学勾画的一些图景,它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未来教学的一种认识和期望。

如果通俗一点来说,那么所谓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

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你这样做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

二、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就是说设计一些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根本的指向与核心的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的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以下的几点:

第一,整体性。

就是要注意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联系,以达到教学的一种连贯性,要正确处理好我们的近期的目标跟远期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二,在我们明确目标的时候,要关注它的全面性。

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一种要求,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更关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特别注意关注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

第三,我们要关注目标的现实性。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性联系,以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见的一种状况是目标过分的大,过分的空洞,那么在落实过程中,就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

其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非常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

我想,以下几个方面,至少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心中有数。

第一,在数学方面学生以前做过什么?

他在数学活动或者是在数学实验方面,曾经做过什么?

这里我们实际上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经验。

第二,不同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会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我所授课的学生的特点,关注我班学生的构成,班级当中不同群体的学生在思维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第三,要初步确定课堂的组织形式,就是说我这一堂课是整个班级一起学习,还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来活动,甚至于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包括开展一些个体性的实验活动,包括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方式。

组织形式上还要关注这堂课需要利用什么模型?

是否需要做适当的课件?

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硬件设施。

这也是我们在确定课堂组织形式是所必须要关注的。

第四,要勾勒教学的一种顺序。

这个顺序当中主要包括这样几点:

第一点,应当怎样提出主题,通俗一点讲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在相关的专题中也都提到它的重要性和一些要求。

我们在勾勒教学顺序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是怎样提出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跟学生接近的,又要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又要围绕着我们的教学主题的,而且能够使得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活动中。

第二点,就是要关注是否需要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

一堂课的教学它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前后联系的,因此需要考虑我在这堂课教学中是否需要复习相关的知识?

第三点,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的时候,你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

当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思考,可能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争论?

我们要了解这些争论的思维的背景,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就必须要设计好一些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

第四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下我们使用的材料,我们的课本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使用什么样课外的材料来帮助我们的教学。

第五点,要根据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准备几个可以供选择的,课堂当中要自主完成的练习,或者是课后要完成家庭作业。

这些是勾勒我们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些关键程序。

三、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

教学设计永远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期,实际的教学活动则永远是一个谜。

我们老师都有经验,同样的一个课题,同一个老师的备课,他在不同班的授课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生成是变化的,只有当这堂课教学完成了,我们才能知道这堂课最后的结果。

所以前面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期,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关注这样的一种变化。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它的整体性,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片断,是一种整体的设计,它不是写在我们纸上的一种文本,而是我们教师对自己和学生所持的一种整体性的目标。

其次,要注意它的可变性,没有一件事情是丝毫不差地按照计划进行的。

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你认为根本不重要的问题上,他们还会以你几乎不能想象的方式来理解某些概念。

当活动过程受到影响时,你必须放弃你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你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了解和更宏观的数学教学目标,去指导你的教学行动,也就是说要产生一些生成的问题。

第三,要注意它创造性。

我们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确保他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符合一个内部连贯的发展框架。

这种依赖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够围绕着我们课程的设计来进行,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毕竟教材是我们课程的一种呈现,跟教学的呈现还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应该适合我们的学生,就像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你所设计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考虑到个体,就要符合他的气质,符合他的整体形象。

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是这样,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设计的一种思考和魅力。

刚才谈到这几点仅供我们老师做一种参考。

完整的说课资料请看拓展阅读材料:

4.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董林伟。

张思明:

各位老师,我们这一讲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案例给大家做了一个初步的展示。

我想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都有自己设计成功或者不如意甚至失败的地方。

我们希望研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真诚的期待着老师们把您们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寄给我们,我们一起来研讨。

那么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老师们的参与!

 张思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远程研修!

我们这一个系列讲座是围绕着高中数学的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的。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研讨的现场!

从上一讲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教学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我们这一讲就比较具体的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希望深入到课堂的角度里。

我们首先来看几个案例,我们想从这些案例里,看一看课堂活动设计里有哪些要点。

我们先来观摩两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课堂教学片断,并听一听上课老师自己做的分析和点评。

苏州市第五中学黄骁健老师的课堂实录片段:

T——教师,S——学生。

T: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多少种?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足球门的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组成足球门的每根柱子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只需要直观的感知一下有几种?

S:

有垂直,平行,还有相交。

T: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以及直线和平面平行。

在这三种位置关系里,直线在平面内那么直线和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

而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这两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它统一的称作为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在平面外的符号的记法大家想想应该记作什么?

S:

直线在平面内,是。

T:

那么在平面内外呢?

S:

不包含。

T:

对,记作: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足球门这个问题上,刚才大家说了在这个足球门里面,AD和地面是平行关系。

那么在造足球门的时候我如何去判断造完以后门放在这个足球场上,上面这个门框就和地面平行的呢?

也就是说我如何去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把足球门抽象一下,抽象成在一个长方体内。

在这个长方体里面,大家应该很直观的看到A′B′和下底面是平行关系。

那么它们为什么是平行的呢?

我们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出发,它的定义是什么?

是线面没有公共点。

那么我们怎么说明它们是没有公共点的呢?

请同学们看图,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

直线A′B′和谁没有公共点?

S:

AB。

T:

因为A′B′和AB是平行的。

而下底面可以看成是由AB这条直线平移所构成的,在平移过程当中的每条直线与A′B′都没有公共点,因此直线A′B′就与下底面没有公共点了。

现在请大家来归纳一下,如何判断直线和平面平行?

S:

直线和平面的一条边平行且不在平面内,则直线和平面平行。

T:

我们调整一下这句话,就是说: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从图形上来叙述的话,(看幻灯片)只要说和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就和平面平行。

我们简单一点来说:

就是由线线平行这个条件,可以得到线面平行的结论。

但是这两条线要分清楚,一条是在平面外的,一条是在平面内的。

……

完整的上课录像请查看拓展资源。

黄骁健老师的说课:

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二中的内容。

我的说课分四部分进行:

(1)教材分析目标定位。

首先,从新老教材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老教材是一次完成教学,而新教材中文科在高一完成立体几何教学后就已经结束了;理科则是分两次完成,一次是在必修二当中,一次是在选修系列2中。

其次,新教材强调: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及其性质的主要方法。

在高一阶段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适度进行思辨论证。

再次,本小节在教材当中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线面位置关系的分类和它之前的线线位置关系以及之后的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标准都是一致的,都是从有没有公共点,有多少个公共点出发进行分类。

线面位置关系的研究顺序也和之后的面面位置关系的研究顺序一致,都是先进行分类,然后讨论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平行和垂直。

因此本小节在教材当中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本节课我的目标定位是:

第一,能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第二,能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并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三,能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归纳并证明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命题。

(2)创设问题情境。

我认为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反映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而且本节课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

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就是有关足球门的例子,用它来引入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并且引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本节课的问题串设计。

在第一部分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上,首先是问这样一个问题:

观察组成足球门的每根柱子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

直线和平面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最后要求学生不看图从直线和平面公共点个数来划分,归纳出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应该有怎样几种。

这三个问题由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归纳得到线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第二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当中,还是从足球门的问题情境出发,问在足球门的图片当中如何保持球门的门框和地面是平行关系;接着抽象到长方体模型当中,询问这样两个子问题:

首先是在直线AB的平移过程当中询问学生是否每一个位置都和直线A′B′平行;接下来一个子问题就是询问他们直线A′B′和平面AC是否有公共点。

那么通过这样两个子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判定定理。

接下来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教学当中,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和这个平面任意一条直线平行;第二,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内多少条直线平行;第三,在平面当中怎样找出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出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同时让学生辨析了这样几个概念,就是无数条直线和任意一条直线和所有直线的区别。

(4)教学模具的运用。

运用教学模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当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为运用教学模具讲解非常直观能够使学生容易理解。

但是教学模具并不一定非要是教学模型,比如说长方体、正方体或者棱柱、棱锥、棱台等模型。

身边的各个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用来作为模具。

我在本节课当中讲解思考练习二,辨析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是否成立的时候,我利用教室的门作为模具演示开关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发现教室的门框与门在转动过程当中每一个所在平面都是平行的,从而判断出该命题的真假。

设计这样一个演示过程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就是这时候课上了大概有一半了,可能有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通过这个演示可以再次提高学生的兴奋点,继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样慢慢的渗透能够使得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从中发现数学的奥妙。

……

完整的说课资料请看拓展阅读材料:

1.“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教学案例,苏州市第五中学,黄骁健。

苏州市吴县中学王新民老师的课堂实录片段:

T——教师,S——学生。

T:

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刚学过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请问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S:

平行,相交或者异面。

T:

非常棒,请坐下。

请问这三种位置关系从公共点的角度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公共点有多少个?

S: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那么它们也没有公共点;当两条直线相交的时候它们有一个公共点。

T:

回答得非常棒!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从公共点的角度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请大家以笔代直线,以桌面代平面来比划一下直线跟平面公共点的情况。

好,我请个同学来讲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