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97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与经济发展.docx

物流与经济发展

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

来源:

时间:

2007-4-2416:

13:

21访问次数:

810

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惠玉蓉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通过对现代物流业总额,总费用及需求状况的数据分析,得出现代物流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推动了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统筹规划与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现代化与专业化水平、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将推动现代物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物流  经济发展  物流总费用    物流需求

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odernLogisticIndustryandEcomonicDevelopment

HuiYu-rong 

(SchoolofEconomicandManagement, Chang’anUniversity)

Abstract:

 Byanalysingthedataoftotalnumber,expensesanddemandsituationofmodernlogisticindustry,theresultsarepresentedthatmodernlogistichavebecomeanimportantfoundamentalindustryto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however,rapidandhealthyeconomicdevelopmentalsogiveimpetustologisticindustrycompetence.Therefore,buildinghealthyinstitutionenviornment,overallplanandconstructlogisticsinfrastructure,improvingmodernizedandspecializedlevel,forming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cultivatingtalentedpersonwillpromotelogisticsindustryandeconomicjointlydevelopment.

Keywords:

modernlogistic;economicdevelopment;logisticexpenses;logisticdemand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可以肯定,“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将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对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定性与定量关系的研究以及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就成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1现代物流发展情况

现代物流产业是传统和新兴产业形态的结合体,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它以整合分立和分散的物流资源、有机集成和协调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保管、信息、配送、加工等企业物流职能形成专业化物流服务活动和不可或缺的支持性活动的所有企业的集合。

①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是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2005年,我国现代物流业继续稳定、快速、全面发展,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物流费用增速回落,与GDP的比例有所下降,物流投入增速加快,效益明显提高。

为方便研究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仅从以下三方面对物流发展情况作简单分析。

1.1社会物流总额状况

200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按第一次经济普查调整口径计算,下同),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图1)。

其中:

工业品物流总额为4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9.5个百分点。

图1:

“十五”时期我国物流总额及增长情况

 

1.2社会物流总费用状况

200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3860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3.7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2004年为18.8%,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2005年这一比例继续下降,为18.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物流与GDP的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了365亿元经济效益。

图2:

 “十五”时期我国总费用及增长情况

 

表1:

“十五”期间社会物流费用与GDP比例及节约的社会物流费用

年份 社会物流费用

与GDP比例(%) 与上年相比

下降百分点 节约社会物流

费用(亿元)

2001 18.80 0.58 634.1

2002 18.90 -0.10 -114.6

2003 18.92 -0.02 -26.5

2004 18.77 0.15 243.6

2005 18.57 0.19 353.5

1.3现代物流需求状况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

扣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装卸等物流服务的实物量年均增长15%左右。

这一速度明显快于“十五”时期GDP增长9.5%的水平,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正处在高增长期;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

有关数据显示,1991年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为1:

1.4,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1:

2.64,这说明目前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1991年提高了一倍多。

从发展的趋势看,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是不断加速的。

我们从统计数据看到,“八五”时期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平均为1:

1.54,“九五”时期上升至平均1:

1.58,“十五”时期更是提高到1:

2.18,明显高于“八五”和“九五”时期的水平。

②可见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这是一个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反映出通过流通现代化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必然规律。

表21991年~2005年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

年份 物流需求系数

 

1991 1.40

1992 1.47

1993 1.54

1994 1.64

1995 1.68

1996 1.55

1997 1.57

1998 1.53

1999 1.55

2000 1.72

2001 1.77

2002 1.93

2003 2.18

2004 2.40

2005 2.64

2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发展物流服务业,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商品周转与减少资金占用及其利息支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而经济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是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从物流需求来看,经济发展产生了综合性物流需求,并带来物流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高度化也促进了物流的高度化。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从单纯的商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化,从而使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物流服务的需求随即出现并不断增长,物流需求是商品需求引发的,商品市场的规模直接决定着物流需求的大小。

2.1现代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1.1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数量的增长。

“新世纪将是物流的世纪,交通和物流不仅是强劲增长的市场,而且它将从多方面决定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和增长率。

”③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物流需求还将处于高速增长期,经统计模型预计,到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7%左右,这将会实现GDP年均增长8.5%的目标。

②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存量的增长率和社会流通速度的增长率,且与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在技术进步存量的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流通速度增长率。

④所以,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实现粗放型的外延扩大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内涵扩大方式的转变,必须打破流通“瓶颈”,提高社会流通速度。

2.1.2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向生产、建设、贸易等领域延伸,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像中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等,近年来都在尝试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既发挥了企业原有的业务优势,又大大提高了企业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

同样,在零售企业中,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工作和为中小连锁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2.1.3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经济质量的提高。

物流系统既是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其发展目标兼具微观和宏观效益,由于系统要素间有着很强的“效益背反”或“交替损益”现象,⑤服务质量、效率、成本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物流系统目标的实现,而随着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将有所提高,社会和个人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经济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得以贯彻和实施。

2.2经济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发展的必备条件

2.2.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水平和社会化水平。

经济环境、政策体制是物流业竞争力的支撑系统,经济发展层次是物流业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市场容量基础。

宏观方面,物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经济总量(GDP、人均GDP等)、市场结构(有效竞争性或垄断性)、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运输体系(综合性)、行业监管(行政与经济管制)等变量。

当市场经济进入发达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消费需求即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从对商品的需求转向对服务的需求,生产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经营,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度社会化。

2.2.2经济发展的高度化促进了物流的高度化,即物流的现代化和高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市场容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物流的需求量越大,物流费用支出也越多。

据1986年-2000年美国物流支出与GDP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得出:

物流费用(x)与GDP(y)的相关方程为:

y=11.529x-1440.7,相关系数R2=0.9768。

⑥由于我国物流数据不够完整,不能得出两者间的线性规律,但定性的结论是肯定的:

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2.3经济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物质保障。

现代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物流基础条件继续改善。

“十五”以来,我国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物流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十五”期间,物流用固定资产年均增速达19.7%(图3)。

增长速度比“九五”时期加快了4.2个百分点。

物流业基础条件得到充分改善。

据初步核算,“十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年均增长2.1%,比“九五”时期的平均增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全国公路里程年均增长6.7%,比“九五”时期的平均增速提高了2.8个百分点。

2005年全国公路里程达192万公里,比“九五”末期增长了36.9%。

“十五”期间相继建成投产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泊位9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8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4亿吨,分别是“九五”期间的1.3倍、1.7倍和2.1倍。

车船运力加快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营运汽车发展到760万辆,比“九五”末增长41.8%。

目前,专用和重型货车数量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运输船舶达22.1万艘,船舶净载重量和集装箱箱位分别比“九五”末增长84.6%和127.8%,超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和大型集装箱船拥有量显著增加。

图3:

“十五”时期我国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情况

 

 注:

2004年投资统计在往年口径基础上,新增加城镇集体、个体50万元以上项目。

3现代物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速度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这是“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将实现现代物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3.1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产业政策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还处在“导入期”,这也意味着学习和追赶的机会和空间,也就是说,我国物流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存在着“后发优势”⑦。

结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处于高位、增长仍属于粗放型的外延扩大方式,人均GDP很低、综合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物流产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既有的不适应发展的政策与制定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后发优势”,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由于对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各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到计划发展委员会、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海关、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方面都十分积极。

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有必要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二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发展物流的相关政策,其具体办事机构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来承担。

同时,国家和地区要积极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和阶段目标,促进我国物流业顺利从“导入期”向“成熟期”高速转型;协调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架构与联系,扶持弱小的物流企业,改造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并推动其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地区分工协作、资源地区配置和利用合理化;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物流市场绩效;加快物流产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支持物流产业的高速高效发展。

3.2统筹规划与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一定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对于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以及口岸地区等重点区域,均需要建设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

当前,国内各界在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积极性很高,与物流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都在规划建设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流中心,如工业部门规划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商贸部门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运输部门规划建设物流货运中心等,这种各自为政的建设,容易造成物流设施功能单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对此,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口岸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与协调工作。

根据国外发展物流设施建设的经验,对于较大规模的物流中心建设,一定要与城市的目标定位相结合,要与所在地区的发展远景和运输条件紧密结合。

在政府部门组织做好全国的、地区的和行业的全面发展规划,并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鼓励国内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的建设,可以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物流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办法,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投人运营后的效益。

物流基地的建设,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

政府部门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3.3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服务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最新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中指出:

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是制约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将成为今后物流发展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

一方面,物流需求聚集和释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比例还比较大,物流需求不平衡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即时需求、特色需求、“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供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功能单一。

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物流资源短缺与物流服务“过剩”同在。

在提高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方面,政府应积极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主体。

一是对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使其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给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据测算,2004年第三方物流整体市场增长超过20%,沿海省市物流市场超过30%,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一倍,中外运敦豪业务量增长50%,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业务量增长60%,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业务量增长125%,四是加速物流市场细分,如形成连锁超市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快递物流等;五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强劲动力。

3.4构建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

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

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

我国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只有20%,而世界平均水平则高达65%。

据《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80%的企业对目前物流服务商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

在受访企业认为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信息传递效率排首位。

政府应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PS、ITS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的高效交流创造条件。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遵循完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大基本的战略原则,需要借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咨询服务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由作业处理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智能运输系统等)、控制信息处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LDSS)等三个子系统组成。

3.5重视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代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人又是物流系统的主体。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在现代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及物流教学、科研人才匮乏。

现有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原有的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贸易等部门,尚缺乏物流作业一体化意识。

为此,应针对物流业不同层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由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社会调查和预测,提出不同发展时期所需的人力资源计划,通过不同渠道,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国内培养与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速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以培养适应物流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从中国加速物流发展对人才的长远需求考虑,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物流发展趋势和需要分布,在一些大专院校和研究生院设置必要的物流专业,有计划地扩大招生指标,保障能及时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在缩短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要积极鼓励物流企业与相关科研咨询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通过物流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换到物流生产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出为物流市场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研发服务的有效途径。

4结语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物流活动及资源在区域及国家层次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

经济发展同样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了其社会化、专业化和高度化。

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相关性和不确定性,应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春河,张文杰,孟燕萍.现代物流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研究.物流技术[J],2005(10)

③Ihde,G.B.(2001):

Transport,Verkehr,Logistick.GesamtwirtschaftlicheAspekteundeinzelwirtschaftlicheHandhabung.3.Völligüberarb.u.erw.Aufl.münchen2001.

④周昌林.第三方物流组织—理论与应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⑤齐二石.物流工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⑥赵艳.物流市场研究—理论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M],2005

⑦海峰,程志,江琪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

⑧赵淑芝,李津,曹立克.关于我国发展物流对策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1(11)

处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物流,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处理好诸多的关系,协调发展。

从而,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物流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概括地说,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

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

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

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二、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