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885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十二校201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

“焚书坑儒”B.b处:

“独尊儒术”

C.c处:

“三教合一”D.d处:

“西学东渐”

2、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载:

“今上初年,文和(张廷玉)以汪文端公由敦长于文学,特荐入以代其劳。

乾隆十二、三年间,金川用兵,皆文端笔也。

国书则有舒文襄赫德及大司马班公第,蒙古文则有理藩院纳公延泰,皆任属草之役。

”它表明军机大臣()

A.撰拟上谕B.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C.参与国政D.由满蒙汉官员构成

3、据考古发现,商朝统治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下列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4、据记载:

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封建”和“亲戚”的含义是()

①封建制度②分封诸侯国③同姓诸侯④殷人后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因此人们需要()

A.“格物致知”B.“人伦者,天理也”

C.“天人感应”D.“明天理,灭人欲”

6、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7、历史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认识。

某高中部分学生专门组成了一个课题小组进行研究,收集了一系列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罗摩衍那》一书,以下不适合编入此次专题研究的资料是()

A.《摩诃婆罗多》B.《荷马史诗》C.《吉尔伽美什》D.《汗穆拉比法典》

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B.阶级分析C.道德标准D.文明传承

9、“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全称公民”。

而其所谓的“偏称公民”,是指儿童和已过兵役年龄的老人。

可见,亚里士多德强调了()

A.公民的参政能力B.公民年龄的限制

C.公民的性别歧视D.公民权必须扩大

10、国家之主权如司法、财税、军警等,过去是由国王来执行,现在则沦入私人之手;而且这些国家主权随着土地之转移而转移,或者随着土地之分割而分割。

这一种政治形势盛行于西欧()

A.6世纪B.9世纪C.13世纪D.15世纪

11、中国近代一位人士认为:

“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这一观点符合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

A.顽固派B.洋务派C.立宪派D.革命派

12、康有为说: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邹容说: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A.民主共和说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说D.经世致用说

13、下图为清代某一机构的结构及大致分工,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股别

主办国家

主办其他事务

英国股

英、奥

通商、海关、税务

法国股

法、荷、西、巴西

传教事务、各处招工

俄国股

俄、日

陆路通商、边防、边界、庆典、礼宾、有关官吏的人事行政和考试等

海防股

南北洋海防、长江水师、北洋海军、要塞炮台、制造、学校、电线、铁路、矿务

A.军机处B.内阁C.总理衙门D.外务部

14、陈独秀曾写道: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A.《狂人日记》B.《青年杂志》C.《文学改良刍议》D.《文学革命论》

15、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废天理”等七大罪状,致使“四万万人半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

材料共同反映出清末民初的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C.封建色彩D.政治色彩

16、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俄(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17、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一战对欧洲的打击        D.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

18、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B.该战役由中国共产党指挥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D.该战役为中国赢得了时机

19、20世纪30年代初,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

“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华东地区

20、“×年×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年×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D.蒋介石集团发动全面内战

21、同学们看到右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

A.报纸是假的,因为花生亩产量13241斤是假新闻

B.报纸是真的,如实客观地报道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C.报纸是假的,但新闻报道符合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D.报纸是真的,反映了当时漫延社会的浮夸风现象

22、“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

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

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

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霍布斯

23、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

A.《垄断法》B.《权利法案》C.《哥伦布航海日志》D.《共产党宣言》

24、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影响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

25、杰斐逊认为:

“如果国内外一切政务,事无巨细,均集中在作为一切权力中心的华盛顿的话,一个政府部门对与另一个政府部门的牵制就成为无力的了,并且变为和我们与之分离的那个政府(指英国政府)同样的腐败和暴虐了。

”在此杰斐逊意在强调()

A.三权分立B.中央集权C.地方分权D.民主共和

26、约翰·洛克发表《政府论》,为革命和英国新的政治体制辩护。

此时,英国()

A.查理一世召开长期议会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C.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时期D.颁布《权利法案》

27、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28、戴高乐在1963年访问希腊时说:

“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言下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关贸总协定C.美国控制西欧D.欧洲共同体

29、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

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A.1925—1953年B.1954—1964年C.1965—1982年D.1982—1991年

30、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新教教会以及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的教会。

”与这句话的理念最相符的主张是()

A.无神论B.信仰自由C.理性D.自然神论

32、“……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鸦片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中国人围观传统根深蒂固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3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袁的美籍宪法顾问,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美国人一直怀疑中国是否适合采用共和政体,如果没有人反对的话,独裁的传统已使君主立宪更为适宜。

袁的日本顾问也强调,君主立宪制,正如在英国与日本所示的那样,是民族力量的源泉。

”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最恰当的是结论是袁世凯()

A.复辟帝制得到在华外国势力支持B.借外国人之口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C.否定民主共和制赞同君主立宪制D.复辟帝制不惜出卖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34、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

“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何者较为合理?

()

A.诗可以作为稻麦轮种的旁证,但还需要其他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时间,有可能是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

35、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说:

“德者何?

谓著书者之心术也。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

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

”这强调史学家应()

A.尊重客观,实事求是B.追求成为“良史者”

C.注重天人之间的关系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12分)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俄国近代史上,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