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22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xx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年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O-16Fe-56Au-197Cu-64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基因D.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

2.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制作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C.使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后,不滴加清水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然后水浴加热

3.近期气温骤降,感冒频发。

某同学感冒发热至39°C,并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C.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4.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

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①~④表示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散失

B.若X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O、C、H、N

C.若X为种群的种群密度,则①~④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D.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则①~④代表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

5.如右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

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

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

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

P2分别如何移动

A.P1向右、P2向右      B.P1向右、P2不动

C.P1向左、P2不动      D.P1向左、P2向左

6.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

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A.As进入水稻细胞,可能会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B.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C.P可能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7.下列做法与所实现的目标,正确的是()

A.回收电子垃圾通过高温焚烧熔出金属,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

B.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

C.采用天然石材装修家居,可减轻室内甲醛等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D.将工业废水加压排放到地下深井,可实现自然过滤净化和避免水的污染

8.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Al2O3熔点高于Al单质

C

将氯化银溶于水,向其中加入KI生成黄色沉淀

Ksp(AgI)

D

Cu+H2SO4=CuSO4+H2↑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9.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组是( )

A.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

Na+、NH

、I-、NO

B.常温下,

=0.001mol·L-1的溶液:

Na+、K+、SiO32-、NO

C.水电离的c(H+)水=1.0×10-13mol·L-1溶液中:

AlO

、K+、SO42-、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Na+、K+、NH

、NO

10.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

B.图2可制备少量氧气

C.图3构成铜锌原电池,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D.图4可制备并收集NO2气体

1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PbO2(s)+4H+(aq)+SO42-(aq)+2e-=PbSO4(s)+2H2O(l)

B.铅蓄电池广泛用于汽车启动电源,可以边使用边充电,充电时,应将充电电源的正极与铅蓄电池的接线柱A相接

C.实验室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精炼粗铜时,应将粗铜与接线柱B相连接

D.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AgNO3溶液,当有标况下11.2升O2产生时,消耗2molH2SO4

12.分子式为C5H11Cl且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6B.5C.4D.3

13.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aq)离子总数大于NaClO(aq)中离子总数

B.pH=3的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等于pH=11的氨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0.1mol/L的NaHA溶液pH=5,则溶液:

c(HA-)>c(H+)>c(A2-)>c(H2A)

D.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液:

c(Na+)>c(NH4+)>c(SO42-)>c(OH-)=c(H+)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理想化模型是简化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理想化模型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质量

B.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电荷量

C.理想电压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

D.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

15.“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

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16.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AB为长度为L粗细均匀的金属丝,

输出电压恒定的电源接A、B两端时,金属丝受到的安培力为

F;若将金属丝截取一半再弯成一个半圆形,仍然接在刚才的电

源两端,则金属丝受到的安培力为

A.B.C.D.

17.xx年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又

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

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

(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

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B.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C.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18.如图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方向

垂直纸面向里。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导体框abc的直角边ab的

长是AB长的一半,线框abc在平面内,线框的bc边与磁场的

边界BC边在同一直线上,现让线框匀速向右通过磁场区,速

度方向始终平行于BC边。

则在线框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线框

中产生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设电流沿顺时针的方向为正方向)()

19.如图所示,一个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的边长分别为a、b、c,

被沿两直角边的细绳A、B悬吊在天花板上,且斜边c恰好平

行天花板,过直角的竖直线为MN.设A、B两绳对三角形薄

板的拉力分别为Fa和Fb,已知Fa和Fb及薄板的重力为在同

一平面的共点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薄板的重心在MN线上B.薄板的重心不在MN线上

C.

D.

20.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有边界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

向与竖直平面(纸面)垂直,磁场边界的间距为L。

一个质

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竖直方向运动,线框

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线框上、下边始终与磁场

的边界平行。

t=0时刻导线框的上边恰好与磁场的下边界重

合(图中位置Ⅰ),导线框的速度为v0。

经历一段时间后,当

导线框的下边恰好与磁场的上边界重合时(图中位置Ⅱ),

导线框的速度刚好为零。

此后,导线框下落,经过一段时间

回到初始位置Ⅰ。

A.上升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下降过程中,导线框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上升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与下降过程中的相等

D.上升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比下降过程中的多

21.如图所示,在O点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

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

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

小球落下的轨迹如

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图中实线表示)相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

水平线上,∠BOC=30°,A距离OC的竖直高度

为h.若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是

B.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是

C.小球由A到C电场力做功是

mv2-mgh

D.小球由A到C机械能的损失是mg(h-

)-

mv2

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一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2)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一F图象。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23.(8分)

有一根圆台状匀质合金棒如下图甲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的电阻率ρ、长度L和两底面直径d、D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合金棒的两底面直径d、D和长度L.图乙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的读数L=______cm.(注:

游标上第8条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

(2)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丙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________.(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3)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R=6.72Ω.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ρ、长为L、直径分别为d和D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Rd=13.3Ω、RD=3.38Ω.他发现: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R满足R2=Rd·RD,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R=________.(用ρ、L、d、D表示)

24.(14分)

如图所示,质量足够大、截面是直角梯

形的物块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两个侧

面恰好与两个固定在地面上的压力传感器X

和Y相接触。

图中AB高H=0.3m,AD

长L=0.5m,斜面倾角θ=37°。

可视为质点

的小物块P(图中未画出)质量m=1kg,

它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可以通过更换斜面表面的材料进行调节(调节范围是0≤μ<1)。

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1)令μ=0,将P由D点静止释放,求P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2)将X和Y接到同一数据处理器上,已知当X和Y受到物块压力时,分别显示正值和负值。

对于不同的μ,每次都在D点给P一个沿斜面向下足够大的初速度以保证它能滑离斜面,求滑行过程中处理器显示的读数F随μ变化的关系表达式,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其函数图象。

25.(18分)

如图所示,左侧装置内存在着匀强磁场和方向竖

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装置上下两极板问电势差为U,

间距为L;右侧为“台形”匀强磁场区域ACDH,其中,

AH//CD,=4L。

一束电荷量大小为q、质量不等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可视为质点),从狭缝S1射入左

侧装置中恰能沿水平直线运动并从狭缝S2射出,接着粒子垂直于AH、由AH的中点M射入“台形”区域,最后全部从边界AC射出。

若两个区域的磁场方向均水平(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台形”宽度=L,忽略电场、磁场的边缘效应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判定这束粒子所带电荷的种类,并求出粒子速度的大小;

(2)求出这束粒子可能的质量最小值和最大值;

(3)求出

(2)问中偏转角度最大的粒子在“台形”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26.(14分)

用废铁屑(含Fe2O3、油污、碳及少量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制取铁红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浊液B中一定含有常见的难溶物(填化学式),热碱液的作用;

(2)溶液C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操作II由浊液E得到80.0gFe2O3按操作顺序应为:

→冷却→称量;(选择合适的选项)

A.蒸发B.烘干C.过滤D.灼烧E.洗涤

(3)在C溶液加入H2O2,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Fe2+已经反应完全的试剂是();

A.氯水B.KSCN溶液C.NaOH溶液D.KMnO4酸性溶液。

(4)已知:

常温下,Ksp[Fe(OH)3]=4.0×10-38;则浊液E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

(5)若原铁屑质量100.0g,含铁元素质量分数70%,得到铁红80.0g,则铁屑中铁的利用率为。

27.(15分)

(1)某研究性合作学习组的同学进行Cl2、NH3的制备及性质检验等实验的流程和部分装置如下:

 

①装置E中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已知3Cl2+8NH3==6NH4Cl+N2,当D的烧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关闭a、c打开b,D中的现象为黄绿色气体慢慢消失,产生白烟,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b打开c,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利用A、G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为Cl2>Fe3+>I2(实验中不断地小心振荡G装置中的试管)。

A中反应物是KMnO4和浓盐酸,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试剂M为

溶液,证明氧化性为Cl2>Fe3+>I2的实验现象是。

(2)氨作为一种富氢化合物,具有各种优点,特别是

氨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价格低廉,氨作为燃料电池燃料具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氨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将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已知:

N2(g)+3H2(g)=2NH3(g)△H=-92.4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试写出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

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

A(g)2B(g)+C(g)+D(s)△H=+85.1kJ·mol-1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与起始压强P0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1.00

1.50

1.80

2.20

2.30

2.38

2.40

2.40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能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B.体系中通入A气体

C.将D的浓度减小D.通入稀有气体He,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来的5倍

E.若体系中的C为HCl,其它物质均难溶于水,滴入少许水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前2小时C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mol.L-1.h-1;

(3)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的取值范围n(D)_______mol

(5)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amolCH3COONa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mol·L-1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___

29.(5分)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左下图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实例之一,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是。

(填名称)

(2)两种膜结构之间可以融合,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构

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的是。

(3)右上图d、e、f曲线所代表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填序号)

(4)该细胞能够吸收某种小分子物质,但是若破坏了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吸收

马上停止,可见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

30.(9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

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

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

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1.(12分)回答下列问题: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2.(13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

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

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

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

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

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

的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F自交所得F中有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选修3-3]

(1)(5分)

下列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

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甲图中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B.乙图中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丙图中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D.丁图中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戊图中洁净的玻璃板接触水面,要使玻璃板离开水面,拉力F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其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2)(10分)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

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下的P-t图象。

已知在

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VB=3L,求

①气体在状态A的压强;

②气体在状态C的体积。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

下列五幅图中关于振动和波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粗糙斜面上的金属球M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则该运动是简谐运动

B.若单摆的摆长为l,摆球的质量为m、位移为x,则此时回复力为F=-x

C.若此图为某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则此时质点A、C之间的距离就是该波的一个波长

D.若实线为某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且此时质点M沿y轴负向运动,则经极短时间后波形图可能如虚线所示

E.人站在水边观察,看不到远处水面下的物体,是因为水面下远处物体的光线射到界面上,入射角较大,发生了全反射,没有光能射到人眼处而不被觉察

(2)(10分)

Ⅰ.在“用单摆测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