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087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docx

我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

1.科技发展成就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导弹:

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

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

  4、南极考察:

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

  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2006年全线长1142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

  

(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1.第一步:

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

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

载人上天)

  2.第二步:

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

 3.第三步:

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

  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是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筹建中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2011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12年3月,我国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北斗+GPS”双系统车载导航产品。

 (四)、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1、绕月飞行:

  嫦娥一号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规道上绕月飞行一年左右时间,主要任务是为月球拍摄三维立体影像图,探测月球表面14种有用元素的分布、地球到月球之间空间环境变化等。

绕月飞行过程中,为嫦娥一号提供能源,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等将是东方红三号平台。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

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

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150万公里外的第2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空轨道的卫星。

  2、落月阶段:

绕月飞行完成后,嫦娥工程将进入落月阶段,将向月球发射一个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在着陆区附近进行现场探测。

  3、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2.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

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

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

从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

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四)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16502.7亿元,比2005年几近翻番。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12231.1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59%,同比提高0.80个百分点。

2.各级教育投入水平不断提升,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分别为3358元、4332元、3758元、4263元、8542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2.9倍、1.9倍、1.9倍和1.6倍。

3.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十一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2009年达6357.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51.4%,占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7.7%,同比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4.关注弱势群体,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教育帮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已经形成,每年300多亿元的资助资金覆盖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500万名大学生。

(五).人才培养和科研成绩突出,人力资源水平明显提高

1.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一五”期间,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累计输送了5486万名毕业生,极大地改变了劳动者队伍的素质结构。

其中研究生累计毕业166.7万人,年均增长15.1%;普通本专科累计毕业2443.7万人,年均增长13.4%;中等职业教育累计毕业生2875.6万人,年均增长9.5%。

2.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2009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数达到983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9.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高中三年级以上水平。

(六).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

2010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比2005年增长140.2%;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5万人,比2005年增长285.4%。

截至2010年底,以留学生身份出国,在外的人员有127.32万人。

20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6.5万人,比2005年增加12.4万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占40.5%,同比提高了8.7个百分点。

2.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增加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合作。

国内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200多个。

截至2010年12月,全国23所高等学校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56个。

3.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突破,教育对外援助成效显著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在96个国家(地区)设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汉语桥”大学生比赛已举办九届,中学生比赛已举办三届,为弘扬中华语言文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一组数字标志着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

2.打破封闭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60年来,中国冲破了国内市场、资金、资源的限制,经济发展的舞台空前宽广:

195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只有5.5亿美元,且80%出口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近6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2600倍,“中国制造”遍及世界。

3.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4.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

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5.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

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

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6.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

7.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50092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

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8.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

“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

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9.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10.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11.研发经费已占GDP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2.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4.军事国防的巨大成就

(一)人民解放军被称为钢铁长城

1.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具有83年的光荣历史,是捍卫祖国陆疆的钢铁长城。

五十年代,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陆军建制逐步规范,第一代国产武器装备列装。

六七十年代,人民解放军陆军武器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陆军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大幅迈进。

一大批先进的陆军作战后勤电子运输装备我军,军事作战理念不断跃升,战斗力不断强化。

陆军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正在向信息化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陆军正在逐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综合能力。

2009年人民解放军进行一系列大规模跨越地区、远程机动、实兵作战、高科技攻防作战的军事演习,如跨越-2009实兵大演习等。

2.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是捍卫祖国海疆的钢铁卫士。

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1974年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艘核潜艇进行战备航行。

1988年人民解放军成功在水下试射战略导弹,具备水下核威慑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1993年我军新一代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和潜艇陆续装备部队。

人民海军成为海上的钢铁长城。

2002年人民海军完成环球航行。

2008年底我海军赴索马里海域远航执行护航任务。

2009年4月人民海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庆典,海军举行盛大阅兵。

2010-2020年之间,我国海军将装备航空母舰。

3.空军

人民空军于1949年11月成立,是捍卫祖国蓝色空域的利剑。

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中取得辉煌的战绩。

蒋道平、王海是空军战斗英雄。

人民空军创建初期,战机主要从苏联购买。

1956年歼-5型喷气式战斗机升空。

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主研制生产各类军用飞机。

六七十年代,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歼-6、歼-7成为国土防空的主力,这一时期国产喷气式轰炸机(轰-5,轰-6),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强击机也逐步装备人民空军。

八九十年代,空军的战机从一代二代机向二代半三代过渡,歼-8B装备部队,为了迅速提升战斗力中国在1992-2001年从俄罗斯引进苏-27、苏-30等高性能歼击机。

我国航空工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自主研制和与世界合作研制先进的空军装备。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战机整机的国家。

新世纪,我国研制成功先进的飞豹FBC-1、歼-10战机,歼-11B等,这些战机在世纪之初逐步装备部队,人民空军当前的作战水平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空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一支攻防兼备现代化高技术作战能力的空中钢铁长城。

4.战略导弹部队

1957年我国开始创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正是建立,二炮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导弹运载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

我国导弹部队现在已拥有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具备陆基、水下、空中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

我国战略导弹的主力型号是¡§东风¡¨系列导弹。

其中DF-21是中程战术导弹,DF-31A是具备和威慑和打击能力的洲际导弹。

具备较强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

2010年1月,我国成功进行路基导弹中段拦截试验(中导实验)。

(二)国防高科技——导弹卫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

我国应用自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

3、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

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4、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传回首张月面图像。

第一幅月球照片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工程的影响: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5、2008年9月25-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太空出舱行走。

6、2010年国庆节,我国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7、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成功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两个飞行器胜利实现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胜利返回。

 

 女人如春天的桃花。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婀娜多情的桃花会竞相开放,如一片片红霞,与如纱的垂柳,形成了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而青春靓丽的美女,正恰如春光明媚中盛开的桃花,缤纷绚烂,激情四射,充满青春的活力,充满青春的幻想,充满青春美妙的情怀。

  青春岁月,容光焕发的美女,爽朗的笑声,轻盈飘逸的秀发,眉飞色舞的眼神,热情奔放的性格,恰如妩媚鲜艳的桃花,装扮了温暖的春天,惊艳了春天的美丽。

无论走到哪里,美女总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使春天增添了无与伦比的靓丽,所以说女人如春天如霞的桃花!

  女人如夏日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炎炎烈日下,荷花亭亭玉立,静谧地开放,粉绿相间,分外妩媚。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白闲逸,自由脱俗,清新淡雅,芬芳四溢的天然美丽。

远离喧嚣的尘市,在一方水土里,独享一份圣洁高雅,恬静安然的舒适,柔情似水的缠绵婉约,恰如一个静享清欢的善良女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女人天生就是清纯、善良、静美、温柔如水的性格,拥有善良的心灵,宽容的心胸。

每天只求安静地做好自己,不斤斤计较,不张扬,以一颗博爱之心,宽容身边的人和事。

容忍于心,善存心间,用一颗感恩的心,温暖着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说女人如夏日清爽的荷花!

  女人如秋天的菊花。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时,到处是丰收的喜悦景象。

一场秋雨一场寒时,百花凋谢,万物凋零的时刻,菊花却在风吹雨打中毅然绽放,用顽强的生命力,笑对风雨。

多姿多彩的菊花,傲然开放,装点了秋日的荒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怡然自得的享受啊!

  而如花的女人,一路走来,吃尽千辛万苦,历经曲曲折折,却毫不畏惧艰难。

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洗衣做饭,工作加班,任劳任怨。

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从不抱怨。

在平凡的岁月,书写着女人们的精彩与不平凡。

即使韶华远逝,年青的容颜失去光彩,依然在为家人创造着温暖、快乐、幸福的家园,所以说女人如秋霜中绽放的菊花!

  女人如冬日的梅花。

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天苍苍,野茫茫之时,大地一片衰败的景象。

行走在路上,寒风凛冽,刮到脸上如刀般的疼痛,但是女人依然在路上坚强地面对、承受。

这不正是无惧风雪、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梅花的品格吗?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梅花以它的弱小娇艳的身躯,凌寒傲雪,装点着寂寞荒凉的冬日!

  在光阴的故事里,女人走过青春岁月,走过三十而立,走过四十不惑¡K¡K此刻,正逐渐走在繁华落幕的路上,肩负着生活无奈的痛苦,品尝着人间聚散离合的悲欢。

无论条件多么的艰苦,女人们一如既往地在路上打拼、奋斗着,时刻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装扮着世界的美好和浪漫,正在骄傲地撑起自己的半边天。

¡§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说女人如冬日火红的寒梅!

  女人如花,四季都在竞相地绽放,闪烁着耀眼的光华;女人又非花,漂亮、善良、宽容、感恩,是始终如一的信念。

女人如水,柔情似水,缠绵婉约;女人又非水,坚强、勇敢、优雅、浪漫,是一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