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74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doc

如何完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

课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学号:

41304039

姓名:

单光仙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为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融资难无疑是中小企业经济进步的绊脚石。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手段,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缓解这个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许多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担保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困难性及其原因入手,对比国内外成功的范例,由此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信用担保的补充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

一、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日益重要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末,中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200余万家。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目前我国很多金融工具都是参考国外的发展模式,没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很多金融融资工具如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等对企业资本等财务性的硬信息要求高,即使国家初步构建了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的上市规范,但大为“空有其名”,比如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是针对中小企业创立的,但这些设定门槛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股票市场上,还是国有大型企业占据大头。

这样不够合理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在直接市场上获得融资。

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手段。

(三)传统信用评级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传统信用评级上的问题与直接融资相类似。

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的“6C原则”——资本、担保、能力、经营状况、企业家品格、事业连续性,除了企业家品格外的五项都是硬信息,直接取决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经济条件,而中小型企业还处于创业期,很难达到这些指标,所以在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中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无法依靠银行对其进行的信用评级获得贷款。

2

引用自文献: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面临的瓶颈及其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瓶颈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缺失。

2003~2007年,全国担保机构各年累计担保总额/担保资本金虽然从4.12增大到了7.61,但资金放大倍率始终不到3,远未达到5~10倍的政策许可范围。

对比之下,发达国家担保机构的平均放大倍数达到10倍以上,其中美国为50倍。

担保机构的信用杠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造成本来就有限的担保资金严重浪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加上国内担保品种不够丰富,没有开发对创业贷款、科技贷款等相应的贷款品种;担保期限也较短,大部分在2年以内。

所以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严重的信用担保缺失问题。

担保机构生存状况不好。

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590家(其中,民营及外资机构占77.8%),实收资本8282亿元,平均每家机构实收资本9642万元。

其中,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54家,1亿元至10亿元的4150家,2000万元至1亿元的3673家,500万元至2000万元的713家,分别占机构数的0.6%、48%、42%和8.3%。

全行业在保余额21704亿元,其中融资担保18344亿元,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为2.1倍。

从这些数据看,我国直保机构过多,民营及外资机构和注册资本1亿元以下机构占大多数,放大倍数低且难以突破,担保能力弱。

整个行业处于僧多粥少、竞争过度、主业不突出、相当部分机构基本没有融资担保业务的状况。

(二)原因分析

1.信用担保上的制度性缺陷

1.1信用担保体系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主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结构: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级担保结构,由中央担保机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由中央和地方担保机构组成的二级担保机构,其中中央担保机构为地方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

这两种担保结构都是以国家政府为担保的主要出资人,依仗着国家强大的经济后盾。

我国确立了中央、省级、地方市级担保机构组成的“三层”担保制度框架,省级和市级相当于美国模式中的地方级担保机构,二者的担保能力和资信能力是依赖于中央再担保的,但是最重要的国家级的再担保机制一直没有建立,使得在实践中出现国家财政和信用的支撑不足,无法统筹规划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

1.2信用担保资金供给机制不稳定

担保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随着业务增加,需要的代偿资金也会随之增加,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能力较弱,仅凭担保费和利息收入是难以维持正常运作的,就需要稳定的担保资金补充,否则,担保机构将难以生存。

我国的担保机构有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

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被定位为非营利组织,国家要求其收取的保费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的50%,这样,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收入就受到较大的限制而难以实现自身资金积累,而政府也由于财力状况限制而难以保证担保机构获得稳定的资金补充,如此看来,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能力基本是由政府财政水平决定的,是被动的存在。

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将提高保费来作为资金补充来源,但即使提高了保费,在扣除经营成本、税费等相关费用后,能够用来作为资金补充的剩余是非常有限的。

1.3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

3

‚引用自文献: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

融资担保机构是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专业机构,其生存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良好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但我国的实情是,担保机构与银行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国有担保公司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比例是8:

2,而私有担保公司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比例是10:

0!

大多数银行都把100%的风险分担给担保机构,这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风险管控能力人才都比较缺乏,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显得必要而急切。

1.4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

我国目前与中小企业担保行业有关的法律宏观、宽泛、简略,没有具体化、细则化,没有涉及到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

没有规范的支持信用担保业的专门法律法规,导致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服务对象、支撑体系以及运作细则等定位极为模糊,不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2.担保机构

2.1规模小,实力弱

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普遍较低,这就意味着它们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信用担保,另一方面,政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资金较低,又形成资金供给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2.2担保机构主营业务走形

由于担保机构实力弱,难以在银行获得融资,银行融资担保业务在总担保业务中占比很小,这一问题在经济偏落后的地区更为显著。

取代银行融资担保的就是民间借贷担保,民间借贷乱入就形成了“个人——担保机构——企业”的形式,担保机构把来自居民个人的资金借给企业,为居民支付较高的收益率,这样,担保机构就成了变相的银行,这不符合担保公司的法律身份,造成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的恶性行为,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3.监管主体不明确

国家层面的监管主体是由中国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行、工商管理总局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

省级层面的监管机构由各省自行确定,多数省确定工信部为监管机构。

这样的监管确立是较混乱的,各个有权对担保公司进行监管的部门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据了解,自2002年第一家担保公司成立以来,没有一个部门像对银行一样对其进行例行的合规性稽核检查,监管法规得不到落实。

4.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可量化的信用低。

中小企业公司规模小,可用于抵押的实有资本少,有的厂房十分老旧,折旧下来的价值很低。

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品牌尚未真正建立,市场还很狭窄,导致可用于量化的信用很少。

中小企业处于全球生产链的低端。

见下表

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行业从业人员数

年份

制造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

批发和零售

住宿和餐饮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11

2291.4

563.3

348.7

5175.2

788.7

798.7

751.7

2010

2151.4

494.7

322.9

4280.6

713.3

646.4

685.0

2009

1984.5

429.2

322.6

4082.0

670.7

593.4

606.4

(数据来源:

中经网)

由私营和个体行业的从业人员可大致看出,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依赖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的行业。

但近几年,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

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中国已经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

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冲击。

不排除浑水摸鱼的不良企业。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不排除有不良的企业混入其中,通过伪装和粉饰骗取担保,这也是中国整个市场的一个问题,需要更完善和严厉的法律加以管制。

三、建议

(一)国内外成功经验分析

1.上海案例——政府出资,市场化经营③

上海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专业担保公司为运作载体,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出资建立担保资金,以委托专业机构管理,有关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构筑四个网络、形成四个机制,逐步建立了有效分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截至2011年7月,上海已经有69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其中64家小贷公司正式开业,注册资本总额近70亿元,累计放贷15000多笔,超过300亿元,贷款余额4600余笔90余亿元。

2011年,上海市政府发放政策性担保贷款100亿。

上海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有两个亮点:

(1)构筑四个网络。

一是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建立的担保资金网络,两级财政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资金也在逐年上升。

二是财政委托专业担保机构管理网络,上海市政局委托中投保上海分公司管理和运作共同担保资金,而且协议中规定,中投保上海分公司以政府的产业政策为导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

担保基金的决策以担保公司为主,区县政府负责提供被担保企业的资信证明,是否担保的最终决定权属于中投保上海分公司,市财政部门不能参与决策过程,主要负责制定担保资金管理和运作规则。

三是和金融机构建立贷款担保协作网络。

这些金融机构包括了上海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全市设立网点,由这些银行独立审核中小企业贷款资格,中投保上海分公司复核。

四是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建立贷款担保需求信息网络,积极收取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来源,这样,担保机构就不是处在一个“等着企业自己上门找”的状态,这样收集的信息能够保证更大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利于担保公司得到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有利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便利,实现双赢。

(2)形成四个机制。

一是比例担保机制在风险分担方面,担保性机构承担85%~90%,银行承担10%~15%;市区出资建立的担保资金中,也按6:

4和5:

5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担保机构不再处于完全风险承担的地位,有利于促进更多担保。

二是担保资金和银行贷款按1:

5比例放大的机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尤其是对于新兴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其创业期的资金负担,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性企业等前期投入大但前景较好的企业发展,促进我国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