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167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docx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

《职业生涯规划》期末复习题范围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职业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产生于中世纪末期,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新教徒把所从事的工作视为天职时,出现了职业精神。

二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

2、职业的内涵:

一是职业职责,二是职业权力,三是职业利益。

每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来说有三种意义:

一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二是人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一种主要渠道。

三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场所,能够使个人的某些才能得到发挥和发展。

3、职业的特点:

经济性、连续性、社会性、产业性、规范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统一性和差异性。

职业的社会性主要有三个特点,即一是要体现社会功能,二是要体现社会报酬,三是要体现职业声望。

4、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现有的职业结构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

自2004年8月正式建立新职业定期、按季度发布制度以来,至2007年4月25日,我国职业总数已达1989个。

5、职业变迁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社会职业各类越来越多。

(2)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3)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4)行业兴衰决定职业存亡。

(5)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

6、把握职业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时必须把握引起职业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决定和推动职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现代职业演变迅速的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3)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促使一些职业演变。

(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相关职业应运而生并竞相发展。

7、决定职业层级和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功能、社会报酬、自然条件、职业要求。

职业声望和职业地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舆论氛围、主观偏见、教育程度、男女差别、地区和国家。

8、职业历程对于每个人来讲,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衰退期。

9、引起职业流动的原因及特点:

(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2)先进的就业制度不断促进职业流动。

(3)整个社会的就业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约束着职业流动。

(4)各种利益的诱惑。

(5)从业者的人际关系因素也会促进个别的职业流动。

(6)个人知识技能状况对职业流动也会产生影响。

二、名词解释

1、职业:

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经济收入,专门类别的社会活动。

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

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以及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2、职业评价:

由于职业的社会分工不同,使得职业之间在智力水平、工作条件、劳动强度、收入状况等方面自然就形成了差别,这种差别使得人们对职业地位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就是职业评价。

3、职位:

是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职业时所拥有的一定的职权和相应的责任的集合体。

职位就是职业岗位,职业岗位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实现就业或工作的场所。

包括社会事业型、组织管理型、领导决策型、技术服务型、艺术型。

4、职业流动:

是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的流动,是职业角色的变换过程。

其结果将对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涵义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职业生涯规划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职业辅导起源于美国20世纪中叶,舒伯发展了金斯伯格等人的理论,提出个人生涯发展的五个时期(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标志着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

随着生涯辅导的推进,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以“生涯教育”概念为标志的美国生涯教育运动。

他提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

后来,布里奇特A.赖特撰著《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书,正式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对国外的职业辅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相应产生了许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流派。

2、职业生涯的主要理路,包括:

金斯伯格的青年职业成熟程度理论、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蒂德曼职业发展论、霍兰德人与职业匹配论、职业选择论。

3、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及其意义。

4、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

(2)不断自我完善。

二、名词解释

1、职业生涯:

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和工作职业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过的过程。

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涵义:

(1)职业生涯主要由行为活动与态度、价值观两方面构成。

(2)职业生涯是一个过程,是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的连续活动或经历。

(3)职业生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4)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概念。

2、职业生涯规划:

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通路的设想和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评估内外环境优劣、限制等基础上,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3、外职业生涯:

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里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4、内职业生涯:

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5、职业锚:

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6、人职匹配理论:

是一种依据人格特征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其有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类别进行配合的职业指导理论。

第三章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基本问题:

定向、定点与定位的问题,即我的职业生涯“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

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实际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才能够比较顺利。

2、职业生涯规划四大黄金准则:

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着己所利。

3、职业生涯规划的五项操作原则:

具体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度量性原则。

4、职业生涯规划的六大策略:

即坚持“两要四可以”。

所谓两要就是一要早,二要切合实际。

所谓“四可以”就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完善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5、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分为明确年限与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设计、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策略、生涯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其中,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行业与职业定位三个步骤通常被合并成一个步骤,称之为SWOT分析步骤。

6、自我分析主要包括:

我的优势:

什么是我最优秀的品质?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我曾经做过什么?

我最成功的经历是什么?

我的劣势:

我性格中有哪些缺点?

我经验中有哪些不足?

我最失败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训?

7、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政策、社会变迁、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改革状况、经济发展速度、通货膨胀率、经济建设状况、国际贸易状况等。

二、名词解释

职业生涯策略:

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和行动计划。

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

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

是五个问题归零思考模式,从问“我是谁”开始,然后一路追问下去,一共有五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想做什么?

(3)我能做什么?

(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2、三段式分析法的模式:

自我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

3、阐述法是在分析自己的条件、对职业的认识、对自己职业目标的定位中,说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依据。

二、名词解释

阐述法:

是在分析自己的条件、对职业的认识、对自己职业目标的定位中,说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依据。

三、应用题

(一)请你用自我规划五步法拟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内容真实、全面、简要)

评分标准:

规划书要求有5个方面的内容,每部分满分5分。

1、我是谁(至少有考生学历、优缺点、性格、目前工作状况,但考生要将姓名隐去,不得透漏姓名信息。

2、我想干什么(至少列出4个方面,包括学习、工作、生活、家庭等)

3、我能干什么

4、环境支持(允许)我干什么

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包括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和其他规划)。

(二)请你用三段式分析法拟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内容真实、全面、简要)。

评分标准:

1、自我分析——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

(包括身体条件、性格特征、学业阅历、工作经验能力,但考生要将姓名隐去,不得透漏姓名信息。

)(8分)

2、目标确定——时间上可以分为近期、中期或长期;内容上可有教育进修、职务职称、薪水报酬、人际关系等。

(9分)

3、实施策略。

(8分)

 

第五章职业道德及其认知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所构成。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企业对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要求:

(1)遵守组织的规则和纪律,即使不习惯或者可能给自己造成不方便;

(2)坚决、高效并富有创造性地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

(3)以热情的态度给他人帮助与合作;

(4)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5)在必要时,以奉献的精神执行那些自身职务要求之外的工作。

4、诚信的要求:

一是诚实做人,诚实劳动;二是以信立业,以质取胜。

5、尊重的技巧:

要热情、真诚;要给人留面子;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在态度上尊重别人;从礼仪上尊重别人;守时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别人要注意场合;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等8个方面;

6、忠诚的判断标准:

不仅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义务,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

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7、珍惜工作,应该做到:

(1)专心致志;

(2)用生命去工作;(3)为荣誉而工作;(4)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5)像老板一样热爱公司。

二、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2、职业理想:

是人们对自己未来从业的一种设想、向往和追求。

它包括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从事这一职业及对职业目标的向往。

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

3、职业责任: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对社会和他人所负的职责。

4、职业纪律:

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为了维持职业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职业责任的履行,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

5、职业良心:

是在履行职业义务过程时,人们内心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和对自己职业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

它是职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6、职业荣誉:

是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及正确的主观认识。

7、职业作风:

是指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

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职业作风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力量,支配着职业劳动者的思想行为。

8、职业意识:

是对本职工作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敬重,并接受自己因从事该工作具有的角色,实现认同,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9、忠诚:

是指对一个人、一种理想、一种习俗、一个事业、国家、政府等的忠实状态或程度。

10、职业倦怠:

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消耗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里的疲倦。

第六章人生修炼与自我发展

一、问答题、判断题

1、当代科学思维方法是适应当代实践方式和当代科技革命而创立的方法群,它与辩证思维方法一起,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当代思维方法一般可以归纳为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等。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在人生实践中的表现。

在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荣誉、苦乐、生死、祸福、义利、善恶、得失、进退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3、法律素质是人们掌握法律知识、具备法律意识、遵守和施行法律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

4、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法律是一种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5、大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主要有:

宪法、刑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合同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等。

6、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掌握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7、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的方法有:

学习法律知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法律知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习法律知识要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法律知识要坚持学以致用。

8、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9、艺术的主要门类有:

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喜剧艺术和影视艺术。

10、艺术素质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简单说,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1、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系统活动。

艺术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

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12、艺术素质与人格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自觉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则审美人格境界是自我人格实现的最高境界。

13、大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的方法有:

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艺术、接触艺术、鉴赏艺术、创造艺术;在艺术活动中提高审美修养。

第七章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为:

职业责任认识模糊;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工作责任心意识低下。

2、责任意识的培养包括:

目标(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多加一盎司;勇于承担过失;学会控制(时间、目标、承诺、忧虑、选择朋友);从小事做起;行动----检验责任感的唯一标准。

3、规范包括纪律规范、法律规范、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等。

4、违反规范的表现:

职责不清楚造成的无序;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业务流程的无序;协调不力造成的无序;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

5、培养规范意识:

遵守一切制度;从我做起;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6、对质量的几种理解:

质量是一种态度,质量是自我不断的反省,是企业中唯一不能妥协的经营理念;质量是一种标准,标准是可接受的质量要求,规模效益的基础是标准。

7、个人质量的3C:

承诺;能力;交流。

8、有效地实现质量计划:

(1)定义和解决质量问题;

(2)真正好的质量管理过程实际上取决于客户的感受,很多人在质量管理中会忽视客户的反馈;(3)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靠高质量的人。

9、全面质量管理。

10、“零缺陷“管理。

11、6∑质量管理。

12、5S管理。

13、团队的构成要素:

目标、人、团队的定位、权限、计划。

14、团队的群体主要区别在:

(1)领导方面;

(2)目标方面;(3)协作方面;(4)责任方面;(5)技能方面;(6)结果方面。

15、优秀团队的特点:

(1)明确的目标;

(2)共同的承诺;(3)坦诚的沟通;(4)相互信任、支持、协作;(5)适当的领导及负责任的自我领导管理;(6)不断寻求发展。

16、建设卓越团队的步骤:

(1)做好人员选拔;

(2)明确目标;(3)既分工也合作;(4)创造团队氛围;(5)培训;(6)关爱尊重;(7)信任沟通;(8)核心人物。

二、名词解释

1、责任:

就是对自己去做的事情要有一种爱。

2、责任意识:

是公民对自己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规范:

是人们以交换为目的的行为准则;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建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

4、质量:

是一项标准、一项目标和一组资格条件,它不是抽象的美德,而是一项具体可测的目标,不是某种特定的优越程度,而是一个不断改善进步的过程。

5、团队:

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标。

简单所,团队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利益群体。

第八章做好就业的自我准备

一、问答题、判断题

1、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复合知识三个方面。

2、合理知识结构具有开放性、整体性、有序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3、知识结构有金字塔型知识结构、网络型知识结构、帷幕型知识结构三种模式。

4、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

科学思维方式应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理性思维的特征。

5、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1)学习能力;

(2)适应社会的能力;(3)表达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开拓创新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7)实际操作能力;(8)决策能力。

6、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勤奋学习,打开基础;

(2)用于实践,提高能力;(3)开拓思维,发展兴趣。

7、获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积累知识、勤于实践、发展兴趣、超越自我。

8、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心里准备。

(1)做好角色转换的心里准备,并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

(2)正确的自我认知;(3)正确的职业认识和评价;(4)正确对待严峻的就业形势;(5)克服依赖心里,实现真正直立;(6)正确对待遭遇挫折;(7)理性认识就业后期望值与现实有差距。

9、大学生就业应有的就业意识:

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创业意识、“转业”意识、转换角色意识。

二、名词解释

1、知识结构:

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

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

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有机结构就会形成一个人的文化素质。

第九章塑造学习型个人

一、问答题、判断题

1、共同愿景的描述:

根据奋斗目标描述愿景,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依据“共同敌人”描述愿望;依据“角色榜样”描述愿望;依据内部转型的构想描述愿望。

2、共同愿景的修炼:

(1)鼓励个人愿景;

(2)改进高层做法;(3)学习聆听他人;(4)融入企业理念;建立共同愿景是企业基本理念的一项,其他理念还包括:

目的、使命、价值观。

3、企业的基本理念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

追寻什么:

追寻愿望,一个大家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为何追寻:

企业的目标和使命,组织存在的根源;如何追寻:

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是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

4、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关系是什么?

(1)个人愿景是共同愿景的前提和基础;

(2)共同愿景的实现有利于个人愿景的实现;(3)共同愿景根植于个人愿景,但能产生远高于个人愿景所能产生的创造力。

5、要做到自觉学习,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克服学习障碍、自我上进和生涯学习。

6、克服学习障碍,就必须:

(1)解开心结;

(2)突破盲点;(3)跨越设防。

7、创新思维修炼的使用方法有:

头脑风暴法、提出问题法、平行思维——六顶思考帽子。

8、实现超越自我的3“点”、3“要”、3“不是”。

9、超越自我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个人愿景;

(2)保持创造性张力;(3)看清结构性冲突;(4)诚实地面对真相;(5)运用潜意识。

二、名词解释

1、个人愿景:

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最关心的、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

主要包括自我形象、有形资产、家庭生活、个人健康、人际关系、职业工作、个人悠闲等7个方面。

2、共同愿景:

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活动的全部,使组织的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为一体。

3、自觉学习:

是人们敏锐地自我观察,探索内心阻碍自我成长与成功的因素,运用自己的力量来突破这些障碍,创造人生成就的过程。

换句话说,自觉学习是人们帮助自己成长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辅导(四)主要针对第四篇的内容编写。

通过学习本篇,同学们应学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懂得在就业活动中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十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问答题、判断题

1.获得成功要进行准备工作。

所谓准备主要是指为成功而长期进行的坚韧、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辛勤刻苦的劳动,以及在机会到来时的全力拼搏和冲刺。

一位人才学家曾说过,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天赋、勤奋和机遇。

2.提升自信的方法有:

(1)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想象成功;

(2)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

3.放弃也是一种美德,因为:

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倒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

放弃是一种智慧,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

学会放弃,才会有所收获。

4.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比较

积极心态的人

消极心态的人

(1)有必胜的信念;

(2)善于称赞别人;

(3)乐于助人;

(4)具有奉献精神;

(5)微笑常在,乐观自信;

(6)使别人感到你的重要。

(1)愤世嫉俗,认为人性丑恶,与人不和;

(2)没有目标,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3)缺乏恒心,经常为自己寻找借口和合理化的理由;

(4)心存侥幸,不愿付出;

(5)固执已见,不能宽容人;

(6)自卑懦弱,无所事事;

(7)自高自大,清高虚荣,不守信用。

5.培养积极的心态,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要心怀必胜的信念,有积极的想法;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你很重要、被需要、被欣赏;心存感激;学会称赞别人;学会微笑;寻找最佳的新观念;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培养乐观精神;经常使用自动提示语。

6.希望,也就是我们的梦想。

梦想是一切东西成为现实的起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有勇气和力量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

把梦想高擎在手中,让它照亮自己的生命之路。

7.在现代文明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8.感恩之情包括:

亲情、恩师情、同学情。

9、感恩的方式:

不忘恩负义、谦虚、敬畏、爱多于恨、懂得忏悔、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永远也不要忘了说一声“谢谢”等等。

二、名词解释

1.自信:

不是你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在你没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

2.需要层次理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

人们的需要包括五个方面: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要。

 

第十一章就业心理误区调适

一、问答题、判断题

1.心理障碍主要表现:

期望过高、盲目从众、盲目攀比、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害怕失败、失落心理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