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教案学案13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3doc.docx
《1《藤野先生》教案学案13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藤野先生》教案学案13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3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藤野先生》教案学案13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案3doc
人教八下《藤野先生》教学详案(柳习兵)
亲爱的同学,你有你最喜欢的老师吗?
提起他(她),你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吧。
就让我们用一句真心的话语来表达吧:
“老师,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同样幸运的遇见了一位令他终身难忘的老师。
在阔别20多年以后,鲁迅先生满怀深情的写下这篇回忆性散文。
品读本文,我们将会从中领略到藤野先生崇高的人格魅力所在,也将感受到一代文豪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收录在《鲁迅全集》。
●相关知识
《朝花夕拾》简介
原名《旧事重提》。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
名《朝花夕拾》。
文章内容多为“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哲理小品中的经典。
藤野先生事迹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三,1874年生于福井县的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 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要求而离职,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老家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
鲁迅对藤野的怀念
19
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版《鲁迅全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选些什么文章好。
鲁迅回答:
“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
当得知还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
“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
●文题资讯
“藤野”是日本姓氏,“先生”也就是老师。
“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本文就是回忆作者留学日本期间与野先生之间的往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1的樱花烂熳○2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生”的速成班○3,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4。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1“无非”即“只不过”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埋下伏笔。
油光可鉴○5,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6了。
〖段解〗写在公园赏樱花。
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中国留学生会馆○7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8满
房烟尘斗乱○9;问问精通时事○10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段解〗写学跳舞。
在留学生会馆。
○3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3段为第一部分: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勾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示其腐朽的灵魂,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
】
○4我就往仙台○11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
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12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13先生客死○14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段解〗去仙台的途中所见。
要离开东京,与首句呼应,为下文张本。
○5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15;福建野生着的芦荟○16,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成群结对”表明人数众多。
写人抓住特征,用比喻、反语,辛辣的嘲讽。
○2“有时”并非随时。
“值得去转一转”是因为那里“有几本书买”,由此可见作者的志趣
。
“常不免”是说经常的跳。
吵闹:
“响得震天”;污浊:
“烟尘斗乱”。
作者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4“日暮”,触发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此二处作者牢记不忘,反映爱国的思想感情。
○5“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不敢肯定。
“不但……还……”写“我”受到的优待:
免收学费,操心食宿。
感情友好。
将受优待的原因推测为“物以希为贵”,反映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对正常待遇的一种曲解。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条件艰苦,作者却乐观处之,与上文
○1【上野】日本东京的一个公园,以樱花著名。
○2【烂熳màn】即“烂漫”。
○3【“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指清末到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
○4【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著名的火山。
在本州岛的中南部,风景优美。
日本人奉为“圣山”。
○5【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6【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作来讽刺。
○7【会馆】旧时回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
这里指设立在日本东京供中国留学生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8【兼以】加以。
○9【斗乱】飞腾杂乱。
斗,通“抖”。
○10【精通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
(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11【仙台】日本城市,在本州岛的东北部。
1904年至1906年,作者曾在这里学医。
现在的市西青叶山麓建有鲁迅纪念碑。
○12【水户】日本城市,在东京和仙台之间。
○13【明的遗民朱舜水】即朱之瑜(1600—1682),号舜水,浙江余姚人。
明末思想家。
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
他忠于明朝,所以说是“明的遗民”。
○14【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15【胶菜】山东胶州一带以出产优质大白菜而出名。
○16【芦荟huì】又名“油葱”,常绿植物,叶肥厚,大而尖,边缘有尖锐有锯齿,花像穗子,叶汁可以入药。
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段解〗写自己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和关心。
【层解】第二部分第一层:
往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写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铺垫。
○6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7“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段解〗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外貌(黑瘦)、语言(抑扬顿挫)。
○8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段解〗藤野先生讲述解剖学的研究历史,介绍有关著作。
○9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1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3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 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段解〗留级学生讲藤野先生的掌故。
○10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段解〗用我的亲见来证实。
○11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段解〗藤野先生叫我到研究室并介绍他的研究情况。
○12“我的讲义○2,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
○13“可以抄一点。
”
○14“拿来我看!
”
○15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清国留学生形成鲜明的对照。
“几次三番”两次重复使用,足见其关心。
为下文藤野先生的出场作正面的铺垫,陪衬。
○6与藤野先生相识。
肖像描写,特点鲜明。
○7语言描写,抓住抑扬顿挫的特点。
○8治学严谨。
以上是作者目睹。
○9通过衣着方面的介绍表现藤野先生生活俭朴的品质。
以上是耳闻。
○10再用“亲见”证实。
○11-○15添改讲义。
表现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15“吃惊”是因为看到藤野先生竟然亲自給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不安”是因为讲义中 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
“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1【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2【讲义】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3【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段解〗○11-○15段写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16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17“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18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19“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段解〗○15-○16写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
○20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1。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段解〗交代我的成绩,为下文埋下伏笔。
○21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22“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段解〗○21-○22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23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段解〗藤野先生向我了解女人裹脚。
【层解】第二部分第二层: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4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25“你改悔罢!
”
〖段解〗我收到匿名信及信的内容。
○26这是《新约》○2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3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4,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
“这样一直……”表明添改讲义持续进行。
○16-○19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表现其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态度。
○16“可惜”句过渡。
○18○19“我”“口是心非”,与上段“有时也很任性”相呼应。
○20成绩“在中间”“没有落第”,为下文伏笔。
○21-○22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待人热情诚恳。
○22“很担心”“总算放心了”有对“我”的关心。
○23了解女人裹脚。
体现其求实精神。
请明确解释“求实精神”的意义,避免学生误解为是藤野先生好奇。
“但他”句过渡。
请解释“很为难”的意义?
○26解释“你改悔罢”一句的由来。
○1【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是考试不及格。
○2【《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
○3【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胶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9)俄国著名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4【日俄战争】指1904年2月至1906年9月,日俄两国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战争。
战争主要在我国内进行,而清政府竟屈辱地宣布中立。
日本的皇帝的信○1,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2,爱国青年○3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匿名○4。
〖段解〗解释“你改悔罢”一句的由来,并表达我的悲愤和讽刺之情。
○27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5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段解〗回忆干事讽刺后,幡然醒悟。
○28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6干事托辞○7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段解〗藤野先生和我一同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2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8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9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段解〗承上启下。
写匿名信事件后自己的悲愤之情并引出看电影事件。
○30“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段解〗日本“爱国”青年学生的欢呼。
○3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
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10,——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1。
〖段解〗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并决心弃医从文。
照应上文“添改讲义”和成绩“在中间
”“没有落第”的伏笔。
○27回忆干事对自己的讽刺。
○28交代事情的结局。
这是正义的胜利,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胜利。
○29承上议论。
反语。
表达作者满腔义愤。
“但我接着”句引起下文。
○29“自然都是”
,可见当时 日本妄自尊大的军国主义宣传之一斑。
○30“他们”指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31后一个“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听得刺耳”“无法可想”,反映了作者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1【托老先生……皇帝的信】托尔斯泰写给俄国皇帝和日本皇帝的信,登在1904年6月27日伦敦《泰晤士报》上两个月后,译载于日本《平民新闻》。
○2【不逊xùn】无礼。
逊,谦逊。
○3【爱国青年】指当时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称誉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的意味。
○4【匿nì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5【犹言】如同说。
○6【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7【托辞】借口。
○8【电影】这里指幻灯片。
○9【影】这里是动词。
○10【喝采】即“喝彩”。
○11【但在那时那地我,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
“我的梦很美满,预
【层解】第二部分第
三层:
写弃医从文的原因。
学医是为了救国,认识此路不通,便决定弃医,另寻救国的道路。
○32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段解〗我向藤野先生辞行及藤野先生的表情。
○33“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
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1,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段解〗我为安慰藤野先生而撒谎。
○34“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段解〗藤野先生的惋惜之情。
○35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2,后面写着两个字道:
“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但我这时适值○3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段解〗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层解】○24-○35段是第二部分第四层:
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4-○35段是第二部分: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条理清楚。
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
】
○36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段解〗我离开仙台后的境况。
交代我没有寄信和照片的原因。
○37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4,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段解〗直抒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和高度赞扬先生的崇高的人格。
○32-○35与藤野先生告别。
先生复杂的神情表明其复杂的感情。
○33“凄然”, 属于神态描写。
说谎话来安慰先生,可见内心 不安。
○34先生的“叹息”的话再次表明痛惜的感情。
○35赠照片、题字,又表明内心的感情。
“叮嘱”的内容也表明先生的感情。
与下文勾连。
○36“无聊”即没有意义。
“一直到现在”“竟”体现作者深深的愧疚之情。
说明没有寄信和照片的原因及自己的矛盾心理。
○37
热情的赞颂。
高度的评价。
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
仰。
”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
他说:
“从那一回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1【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2【照相】这是旧时的叫法,即照片。
○3【适值】正好遇到。
○4【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38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1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2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4之流所深恶痛疾○5的文字。
〖段解〗写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
表达作者在藤野先生的崇高精神鼓舞下奋斗到底的决心。
十月十二日○6。
【层解】○36-○38段是第三部分: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38怀念的具体行动:
一是装订收藏讲义。
讲义遗失的痛惜。
二是悬挂先生照片。
三是多写文章。
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良心发现”指爱国主义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1【七年前迁居】指1919年12月鲁迅从绍兴搬家到北京。
○2【这讲义也遗失在内】那本《解剖学笔记》后在1951年份鲁迅家藏三箱书中找到,现藏于鲁迅纪念馆民。
○3【北京寓居】指当时的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
○4【正人君】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5【深恶wù痛疾】恶,厌恶;疾,痛恨。
○6【十月十二日】1926年10月12日
●内容概述
本文回忆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主要叙写了在东京的生活片断以及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
●结构思路
交待缘由:
在东京的见闻-赏樱花、学跳舞(厌恶)
(交代去东京见藤野的原因)
仙台的途中见闻:
日暮里、水户(爱国)
相识―――― 黑瘦-抑扬顿
挫(掌故)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叙述交往:
相处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表达怀念:
怀念-感情和行动―感激鼓舞(影响)
●主题思想
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过,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一、脉络分明,记叙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