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四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07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话四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话四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话四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话四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话四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话四则.docx

《医话四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话四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话四则.docx

医话四则

医话四则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

大,意味隽永。

熟悉医话体裁。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羁犷妃黛蚌肱傥沮讵昃

二、繁体字

單儕開寫曉禦寵賣辦籠鄭總樞繼齋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直()嫔御閤()妃苦痰嗽。

2、忽闻外间呌()云。

3、喫( )了今夜得睡。

4、扣( )其所从来。

5、后註()者多以世业之谓。

6、徧()览前贤注释。

7、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四、重点词语

1、矜奇2、轻重3、孟浪4、羁延5、(字)期6、直(嫔)7、市(药)8、比(晓)9、傥(以)10、扣(其)11、顷(见)12、给(之)13、不肖14、(以)质15、望洋16、镇日17、浪(决)18、讵(日未昃)19、(讵日未)昃20、累累21、如响斯应22、(薪)然23、惟(于此)

五、指出语法现象

1、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2、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3、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

1、人咸不之信。

六、今译:

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2、携入禁庭授妃,请分两服以饵。

是夕嗽止,比晓面肿亦消。

内侍走白,天颜绝喜,锡金帛,厥直万缗。

3、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

4、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

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七、阅读

嘗讀古方每有藥味之下不注分兩而於末一味下注各等分者今人誤認爲一樣分兩余竊不能無疑焉夫一方之中必有君臣佐使相爲配合況藥味有厚薄藥質有輕重若分兩相同吾恐駕馭無權難於合轍也即如地黃飲子之熟地菖蒲分兩可同等乎天真丹之杜仲牽牛分兩可同等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豈可以各等分爲一樣分兩哉或曰子言是矣然則古人之不爲注定而云各等分者何謂耶愚曰各者各別也古人云用藥如用兵藥有各品猶之將佐偏裨各司厥職也等者類也分類得宜如節制之師不致越伍而嘩也分者大小不齊各有名分也惟以等字與上各字連讀其爲各樣分兩意自顯然今以等字與下分字連讀則有似乎一樣分兩耳千里之錯失於毫釐類如是耳窺先哲之不以分兩明示後人者蓋欲令人活潑潑地臨證權衡毋膠柱而鼓瑟也竊以爲古人之用心如此不揣愚陋敢以質諸高明(《吴医汇讲》卷八朱升恒《方药等分解》)

要求:

1、给上文标点

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3、文意填空:

作者认为各等分的意思是()。

【正文译文】

(一)书方宜人共识说

【原文】国家征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我侪之治病亦然。

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另加干漆者。

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

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

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

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反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今译】国家征收税赋,单据叫做易知;优秀的将军用兵,兵法上说可贵之处在于快速。

我们治病也这样。

曾经见一个医生开方写的是小草,社会上的人不知是远志的苗,而却用细小的甘草。

又有一个医生开方,开蜀漆,市场上的人不知道是常山的苗,而另外加干漆。

象这一类,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的情况举不胜举。

不过方书中药物有的记载古名,但运用时应该用通俗名称。

如果贪图标新立异,夸耀奇特,使人生疏不明白,危险的时候,能保证没有失误吗?

另外,有善于写草书的医生,写的医案别人有的不认识,关系还不算重大。

至于药名,那么药铺的人怎么全能认识草体字呢?

粗心大意的人大约撮取药物而遗留下祸害;细心的人往返医生那里询问而耽误时间。

是不是可以与同行们约定,凡是写方药医案,字迹要求清晰明爽,药名要求共同知晓。

(二)治痰嗽

【原文】绶带李防御,京师人。

初,为入内医官。

直嫔御閤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

时方有甚宠,徽宗幸其閤,见之,以为虑,驰遣呼李。

李先数用药,诏令往东门供状,若三日不效,当诛。

李忧挠伎穷,与妻相泣。

忽闻外间呌云:

“咳嗽药一文一贴,喫了今夜得睡。

”李使人市药十贴,其色浅碧,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

李疑草药性犷,或使脏腑滑泄,并三为一,自试之,毁而无他。

于是取三贴合为一,携入禁庭授妃,请分两服以饵。

是夕嗽止,比晓面肿亦消。

内侍走白,天颜绝喜,锡金帛,厥直万缗。

李虽幸其安,而念必宣索方书,何辞以对?

殆亦死尔。

命仆俟前卖药人过,邀入坐,饮以巨钟。

语之曰:

“我见邻里服汝药多效,意欲得方,傥以传我,此诸物为银百两,皆以相赠不吝。

”曰:

“一文药安得共直如此?

防御要得方,当便奉告:

只蚌粉一物,新瓦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尔。

”扣其所从来,曰:

“壮而从军,老而停汰。

顷见主帅有此,故剽得之,以其易办,姑藉以度余生,无他长也。

”李给之终身。

【今译】带绶带者李防御,京城人。

当初作入值宫内的医官。

遇上了嫔御阁妃子患了积痰咳嗽病,整夜不能入眠,面庞浮肿的如圆盘,当时正受到恩宠。

有一天,宋徽宗亲临她的住地,见她这般样子,十分焦虑,急忙派人奔跑着招呼李防御。

李防御先前对妃子多次用药,这时皇帝命令他前往宫内东门写下保证书,如果三日内治疗不效,当受诛杀。

李防御忧虑困扰医术用尽无效,和他的妻子相对而泣。

这时忽然听到屋外有叫卖声喊到:

“卖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当夜能睡。

”李防御派人买了十帖药,用淡淡的腌菜酸水再滴上几点麻油调服。

李防御惧怕草药性质悍烈,或者使脏腑不纳滑泄,将三副药并为一副,自己吃下了作试验。

过了一会儿,竟然没有别的不良反应。

于是他把三帖药合成一副,携带着进入禁庭内给了宠妃,让她分两副服下。

服药后,这天晚上咳嗽止住了,等到第二天天亮面庞肿胀也消失了。

内侍跑着向皇帝禀报,皇帝大喜,锡给李防御金帛,其价值等同一万缗钱币。

李防御虽然为转危为安而感到幸运,可是一想起皇帝必定会索求方书,核对方剂,到时该用什么言辞来对答呢?

如答不上,差不多也会被处死。

他就命令仆人等到先前卖药的人再来到,邀入屋中就坐,用大酒杯饮酒。

对卖药者说:

“我见邻居们服了你的药大都有效,我想要得到药方,如果你肯于传授给我,这许多东西价值白银百两,我全都送给你而不吝惜。

”卖药者听了说道:

“一文钱的药,它的价值怎么能够竟然如此?

防御您要想知道这药方,我便真情奉告:

只是用蚌粉这一种东西,放在新瓦上炒过,令它通红,然后拌上少许的青黛即成。

”询问他此药方从何而来,回答道:

“我壮年时从军,因年老而被停职弃用。

当初看到带我的主帅有这药方,因此偷记下来而得,因为此方配药容易,姑且靠它来帮我度过余生。

”李防御得方后供养他一生。

(三)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原文】《左传》云:

“三折肱知为良医也。

”从未有人注及三折肱之意。

予谓古之医者,自备药笼。

至病家诊治后,向笼取药。

或君臣未配,或轻重失宜,取而复置,置而复取,总以郑重为事。

此为三折肱也。

又《礼记》云: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后注者多以世业之,谓非也。

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

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

其间贤者不待言,其不肖者若何?

因其世业,而安心服其药,设为所误,生死攸关,虽愚者不为也。

况医道可通仙道,远数十百年,偶出一豪杰之士,聪明好学,贯微彻幽,然而上世并非医者,舍是人而必求所谓三世者,有是理乎!

凡医者必读上古《神农本草》、《黄帝素问灵枢经》及仲景《伤寒论》三世之书,方为有本之学,从而服药。

庶无误人。

三世者,三世之书也。

汉儒谓《神农本草》、《黄帝素问》、《元女脉诀》,为三世之书。

聊记以质博学之君子。

【今译】《左传》中说:

“三折肱知为良医也。

”从来没有人注释到三折肱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古代的医生自己准备下药笼,到了病人家诊治后,向药笼中取药,有时君臣搭配不当,有时药物的轻重失宜,取出药再放回去,放回去再取出来,总之,行医态度非常认真郑重,这就是三折肱的意思。

再有《礼记》中说: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后代注释的人大都用世代相传来作为解释,是不正确的。

作医生的人一定是父亲把医术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像这样,他的医术才精湛,患者才肯于服他的药。

如果传到曾孙、玄孙,那就更是个名医了。

这其中,医术高超的医生先不去讨论了,对那些医术低劣的医生又如何呢?

因为他是世代相传,就要安心服他的药,假设被他误治,和人的生死关系密切,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事的。

况且医术是一门神奇的技术,远则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偶然地才会出一位杰出的医生。

天资聪明,喜好学习,通晓隐微幽深的医道,然而他们上几代并非是医生。

舍弃这样的人,而一定要向所谓祖孙三代都行医的人求治,有这样的道理吗?

凡是作医生的人一定要熟读远古时代的《神农本草经》、《黄帝素问灵枢经》以及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论》这三个时代的医书,才会成为有本源的医学,从而服他的药,差不多是不会耽误事的。

《礼记》中的三世,是指三世之书。

汉代的学者解释成《神农本草经》、《黄帝素问》和《玄女脉诀》是三世之书。

姑且记述下这些,来向博学的君子们请教。

(四)脉理不可臆

【原文】余初读《灵》、《素》诸书,觉其经义渊深,脉理错杂,每若望洋意沮,继复并心壹志,遍览前贤注释,有所疑,则镇日默坐苦思而力索之,乃渐通五运六气、阴阳应象之理。

每调气度脉,浪决人生死,亦时或有验。

忆昔避兵乡里,对巷有吴某晨起方洒扫,忽仆地不语,移时始醒。

延余诊视,仍能起坐接谈。

按脉则势急而锐,真有发如夺索者,盖肾气败也。

危期当不越宿,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

讵日未昃,而气绝矣。

又布商周某,偶感微疾,就余诊视。

余曰:

“今所患勿药可愈。

惟按心脉独坚,湿痰阻气,气有余即是火,火郁不散当发痈”。

时周脑后生细疮,累累若贯珠。

余曰:

“君以此无所苦,一旦勃发,为害非浅,亟宜慎之。

”彼终不为意。

及明春,果以脑后毒发而死。

据此,则凭脉决证,似乎如响斯应矣。

岂知脉理微茫,又有不可臆断者。

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故来求治。

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窃讶其心精已夺,草枯当死。

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

及霜寒木落,往探之,而病已痊。

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

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今译】我开始读《灵枢》、《素问》等书,觉得经文含义深奥,脉学的道理交错、繁杂,每次都觉力不从心,意志不坚,接着集中精力,广泛阅读前贤的注释,有疑虑,就整天默默地坐着苦苦思考努力探索,渐渐地通晓了五运六气、阴阳应象的道理。

每次调整气息,测度脉象,随便决断人的死生,也有时见效。

回忆过去到乡下躲避兵祸,对面的巷子里有姓吴的,早晨起来刚才洒水扫地,忽然仆倒在地不能说话,过了一会儿苏醒。

请我诊病,仍然能坐起交谈,按脉则脉势急而且锐,真有些象发如夺索之势,由于肾气衰败,死亡的时间不超过这一宿,急忙告辞而起。

人们都不相信,不料太阳未偏西,就断了气。

又有经营布匹的商人周某,偶然感受轻病,到我这诊病,我说:

“现在你所患的病不必用药,可以痊愈。

只是按心脉坚强,湿痰阻碍气机,气有余便是火,火郁结不散,必当发生痈疮。

”当时周脑后生细疮一个挨一个象成串的珠子。

我说:

“你患这些没觉得什么痛苦,可一旦突然发作,造成的危害不浅,应赶快谨慎对待。

”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