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四则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1279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文四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杂文四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杂文四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杂文四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杂文四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文四则教案.docx

《杂文四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文四则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文四则教案.docx

杂文四则教案

杂文四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四则杂文的语言特色,了解杂文的一般特点。

  

(二)了解马南邨的杂文与鲁迅杂文的区别。

  (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风。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四则杂文的结构各是怎样的?

  分析:

  

(1)《不要秘诀的秘诀》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从街上流行小册子说起,告诫抱着“找秘诀”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是非常错误的。

  第二部分(2~11段)作者博引古今,反复开导,告诫人们,不要“秘诀”的秘诀,才是读书为文的真正“秘诀”。

重在说明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工夫”的态度,要反对教条主义的方法,注意实际运用和批判的吸收。

  第一层(2~4段)引用明代学者关梦祥为自己定的一份“学规”,着重阐明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工夫”的态度。

  第二层(5~10段)引用南宋学者陈善《们虱新话》中介绍他读书的“出入法”的经验,着重阐明要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

  第三层(11段)引用《庄子·天道篇》的记载,主张“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

  第三部分(12段)回扣题目,总结全文,不要那种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的所谓《读书秘诀》之类的“秘诀”,而代之以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以之为科学基础的科学读书经验,就是不要“秘诀”的“秘诀”,根本的“秘诀”。

  

(2)《欢迎杂家》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1~4段)提出论点:

欢迎“杂家”。

  1段:

提出“广”与“专”的关系问题。

  2段:

认定“广”是“专”的基础。

  3段:

提出鄙视“杂家”的错误所在。

  4段: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5~7段)用“随便举例”的方法为“杂家”正名。

  5段:

古人对“杂家”的划分不合理。

  6段:

今人应科学分类,赋予“杂家”新义。

  7段:

旧时代的知名的学者,程度不同地都可以说是杂家。

  第三部分:

(8段)提出非议杂家将给工作带来危害。

  (3)《不求甚解》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段)提出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是不对的。

  第二部分(2~4段)正面阐明陶潜的本意,说明对“不求甚解”一语不要断章取义,而要对引文全面辩证地去理解,抓住该引语的两层真意才可掌握实质。

  第三部分(5~6段)进一步提出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4)《学问不可穿凿》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说明立论背景,提出“学问之道是穿凿附会不得”的论题。

  第二部分(5~11段)提出中心论点:

“什么是正确的治学态度呢?

……答案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着重说明学问“穿凿附会”之“不可”。

  第三部分(12~13段)论证中心论点,说明“实事求是”之“必须”。

  第四部分(14段)总收全文说明两种态度“决没有丝毫共通之处”。

  

(二)《杂文四则》的四篇文章是围绕什么中心,从哪些方面来论述问题的?

  分析:

四篇杂文都是瞄学习问题这个中心写的。

它们分别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风等问题来展开论述。

《不要秘诀的秘诀》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读书治学的态度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一是学习方法“要读活书”“要用得灵活”,要有“涵咏工夫”,“要用批判的眼光”,《欢迎“杂家”》论述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注重知识的积累。

《不求甚解》和《学问不可穿凿》则分别指出读书要虚心领会作者的意思,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力戒牵强附会。

  (三)《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题目,又“不要秘诀”,又介绍“秘诀”;是不是自相矛盾?

  分析:

不矛盾,前一个“秘诀”,是指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有的、骗人的秘方窍门;后一个“秘诀”,是指读书、治学的经验:

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以之为基础的科学读书方法。

  (四)《不要秘诀的秘诀》的主体部分论述的三个层次,是并列关系吗?

  分析:

本文共9个自然段。

第1段点题,说明论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第9段总结全文要旨,给所要介绍的“秘诀”作一个明确的回答。

其它7个自然段为主体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第2至第3段集中解决学习态度问题,第4至第7段主要讲学习方法问题,第8段提出读书的原则问题。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并列的。

态度最重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正确态度,因而先谈。

方法是具体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作者推荐了两种方法以供参考,放在中间说。

方法和原则相比,又是由小到大,作者把原则放在最后谈,意在强调,以加深印象。

  (五)《不要秘诀的秘诀》引用了哪几段材料?

讲了哪些道理?

作者是怎样将破与立结合在一起的?

  分析:

作者引用的第1段材料是明代吴梦祥的学规,论述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论述时,作者将“须专心致志”(立)与“勿或作或辍”(破)结合了起来。

第2段材料是南宋学者陈善的《扪虱新话》,论述了读书要讲究“活”和“用”。

论述时,作者立的是读书“须知入知出”,破的是读书“死在言下”。

第3段材料是南宋的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进一步论述了读书“不必太滞”的道理,其中读书“须不求甚解”为立,“勿死扣不放”为破。

第4段材料是《庄子·天道篇》,论述了“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的思想,其中,须去“糟”取“精”为立,勿“兼收并蓄”为破。

  (六)《欢迎“杂家”》这个题目的“杂家”为什么要加引号?

  分析:

表示有特定意义的词。

文中是指有广博知识(包括有各种实际经验)的人。

  (七)《欢迎“杂家”》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分析:

中心论点:

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文章采取了先摆论据,后确立论点的方法,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1段,讲一个浅近的道理:

博比专更重要。

第2段,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强调了一个明显的事实:

专不易,博更难。

第3段,摆出一个错误的看法:

片面强调专而忽视博并予以否定。

第4段,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心论点:

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

  (八)《欢迎“杂家”》的结论是正面呼应论点,还是反面呼应论点?

它与哪一段紧密呼应?

  分析:

从反面呼应论点。

与第3段紧密呼应。

  (九)“不求甚解”现作何解?

而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又作何解?

  分析:

一般人现在常把“不求甚解”解释为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用为贬义词。

其实,陶渊明当初用它时,却是含有褒义的:

读书重在领会要旨,不过于死扣字句,钻牛角尖。

可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一是劝戒读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不要固执一点。

应该说,这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完全不应该滥加非议。

  (十)《不求甚解》的第1段与题目有何关系?

陶渊明的话与文题有何关系?

引用诸葛亮事例、陆象山语录对文题有何作用?

  分析:

第1段是对“不求甚解”的“辩解”。

阐明陶渊明的话是对“不求甚解”的“正解”。

引用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和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不必太滞”的语录,是对“不求甚解”的“例解”。

  (十一)《学问不可穿凿》否定怎样的治学态度,提倡怎样的学风?

  分析:

否定治学中的“穿凿附会”的态度,肯定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

  (十二)《学问不可穿凿》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的前半部分(1~9段)论述“穿凿附会”之“不可”,后半部分(10~13段)论述“实事求是”之“必须”。

全文采用了两扇开阖的结构布局形式,正反对照,先破后立,给人留下极其深刻印象。

  (十三)《学问不可穿凿》一文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

  分析:

《学问不可穿凿》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

第一种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作者将“穿凿附会”的坏处与“实事求是”的好处作比较,从而说明了治学不可“穿凿附会”,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

正反对比,对问题的分析全面完整,是非分明,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第二种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常言道:

事实胜于雄辩。

作者为了证明“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举了汉代的班固和唐代的颜师古这两个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三种是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学问之道是穿凿附会不得的”。

引用了苏轼的《调谑编》和罗点的《闻见后录》里的材料,有根有据,令人信服。

  (十四)这四则杂文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与鲁迅杂文有何区别?

  分析:

四则杂文发表于60年代初,主要谈的是学习问题,它们以明白的说理见长,不像鲁迅的杂文那样隐晦曲折,笔锋犀利。

它们常常以生动的事例,众多的引证,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新鲜活泼,其目的是为了疏导说理,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因而它们是用于人民内部的一种疏导式杂文。

鲁迅的杂文写在解放前,主要用以揭露和批判敌人,因而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是一种匕首投枪式的战斗式杂文。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我们读过《燕山夜话》中的《事事关心》,文章开头引用了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一副什么对联?

学生回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者围绕这副对联谈古论今,阐明了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的辩证关系。

诚然,死读书,读死书是“书呆子”;而不读书空喊政治口号也十分危险,一切立志为祖国富强作出贡献的青年人,必须努力读书!

邓拓同志写作《燕山夜话》的宗旨就是“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他在《燕山夜话》合集的“自序”中写道:

“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跃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

”这是一位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家,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十分关切的学者、作家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我们后生学子的殷切希望。

  邓拓的四则杂文,其中心就是谈如何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邓拓的生平事迹初中阶段已有交代,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整体连读:

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结合“自读提示”第2段和“思考与练习”一,了解四则杂文的基本观点和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

  2.研读文言句段: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和下列练习:

  

(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中“戒”与“权”作何解释?

“工夫”能否换成“功夫”?

  提示:

“戒”:

防备;“权”:

暂且。

“工夫”不能换成“功夫”,“工夫”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造诣。

  

(2)“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中哪一个“且”字与上段文字中的“权”意思相同?

“平平读”和上段文字中哪一句意思相近?

  提示:

第二个“且”与“权”意思相同;“平平读”与“读书切戒在慌忙”意思相近。

  (3)“公又问曰:

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

坡云:

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似九个。

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鸠”应是形声字,王安石解为“从九从鸟”是误为什么造字法,请从苏东坡的调笑中推知。

  提示:

会意法。

(“鸠”,《说文解字》中解为“从鸟九声”。

《诗经》中只有“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之句,苏东坡续以“和爷和娘,恰似九个”是按照王安石的解字法故作附会之说,目的是讽刺王安石犯了穿凿的毛病。

)其实“九”表示“多”,“七”也表示多,“九”是声中有义,“鸠”应当是会意兼形声,王安石不误。

  3.指导学生自读《不要秘诀的秘诀》。

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题目中两个“秘诀”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

第一个“秘诀”是指“可以不下苦工夫就会读书、作文的秘密方法”;第二个“秘诀”是指“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以之为基础的科学读书方法”。

  

(2)文中引用哪四段材料?

分别阐述什么观点?

  提示:

引用了吴梦祥的“学规”、陈善的《扪虱新话》、《陆象山语录》、《庄子·天道篇》;分别阐明了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知“出入法”,不要死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

  (3)文中引用的四段材料由哪些语句来过渡?

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过渡段“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而是一些经验谈”;过渡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段首过渡词是“至于”,有引领下文的作用。

这些过渡语句使文章引用的材料杂而有序,浑然一体;行文流畅,没有割裂感。

  (4)作者提出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作者就是这样读书的典范,试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提示:

引用吴梦祥“学规”,明确指出“不出门户”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引用轮扁的话,指出了他的话不无偏颇。

  4.指导学生自读《欢迎“杂家”》。

自读思考题及提示:

  

(1)题目中的“杂家”为什么加引号?

  提示:

“杂家”一词在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含义,题目中的“杂家”是借指具有广博知识的人,属于特指,所以需加引号。

  

(2)文章开头论述了什么观点,这和文中提出的“欢迎杂家”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

文章开头论述了“专”与“博”的关系,指出了知识广博的重要性。

和“欢迎杂家”之间是因果关系(或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3)在《欢迎“杂家”》中作者论述了“博与专”的辩证关系,强调知识广博的重要性,指出“专”要以“博”为基础;而在《燕山夜话》的《共通的门径》一文中作者在论及博与专的关系时,作者又说,“一般说来,在博的基础上求专,或者在专的基础上求博;先求博而后求专,或者先求专而后求博,都是可以的。

”这两种提法是否矛盾?

  提示:

不矛盾,论述问题的角度不同。

  (4)邓拓是不是“杂家”?

  提示:

如果“杂家”是指知识广博的人,那么邓拓是“杂家”,一部《燕山夜话》,熔百家典籍于一炉,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5.指导学生自读《不求甚解》。

  《不要秘诀的秘诀》中提到“不求甚解”的读书法时指出:

“本来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以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

”你想全面辩证地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请认真阅读《不求甚解》这篇文章。

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不求甚解》这个题目既没有表明“反对”,也没有表明“赞成”,请根据文章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使“题目”能表明作者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提示:

《为“不求甚解”正名》

  《“不求甚解”辨》

  

(2)“不求甚解”有哪两层含义?

确定这两层意思的根据是什么?

  提示:

“不求甚解”的一层含义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对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何密切联系?

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阅读文章第3段可知:

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肯定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后,文章又强调指出:

“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此句目的是为了划清此“不求甚解”与彼“不求甚解”的界限,换句话说,只有用认认真真的态度,去“不求甚解”地读书,才可能做到“开卷有益”。

文章有了以上两层含义,就使说理更加严密,全面辩证,无懈可击。

  (4)迁移运用——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结合实际,口述新的立意。

  “看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辨

  提示:

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

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看风使舵”一词,多用于贬意,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

根据实际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从成语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但要注意借成语出新,不能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

  6.指导学生阅读《学问不可穿凿》。

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

  

(1)《学问不可穿凿》一文开头部分所说的学术研究、治学态度、思想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用一条件关系的复句概括。

  提示:

只有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作指导,才能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有了正确的治学态度,才能在学术研究中克服穿凿的毛病。

  

(2)学问不可穿凿应该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和“穿凿”的治学态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

“实事求是”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而“穿凿”则是主观臆断,其根本区别还是思想方法正确与否。

  (3)这篇文章从整体看,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文中引用苏轼《调谑编》的记载和罗点《闻见后录》中的记载是引证还是例证?

  提示:

从整体看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文章前半部分论述了“穿凿附会”之不可,后半部分论述“实事求是”之必需,先破后立,对比鲜明。

文中引用的记载,是例证。

  (4)“这样的笑话是不是苏东坡等人故意挖苦王安石呢?

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成分,这样的笑话并非凭空捏造,却是事实”,既然是“事实”,“并非凭空捏造”,为什么又不排除“故意挖苦”的成分?

作者是不是犯了穿凿的毛病?

  提示:

作者的推论是依据事实的,因为苏东坡在政治上竭力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措施,所以说并不排除“故意挖苦”的可能性。

  7.比较四篇杂文,概括其共同特点。

讨论、归纳:

  

(1)从内容看,四篇杂文尽管角度不同,但都是针对现实,围绕谈读书治学这一中心进行论述的。

(可让学生将四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有机地组合成一段话,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从写作方法看,四篇杂文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谈论之间藏情趣”,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3)从语言风格看,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结合“思考练习”三,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8.比较邓拓的《杂文四则》与鲁迅的《杂文两篇》的不同点。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知识短文,从内容、写法、风格上进行比较、归纳)

  〖小资料〗

  一、作者。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幼年即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58年秋,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60年代初,以“马南邨”(与他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时住在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谐音)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在三十多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杂文集《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

《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老舍先生读后,情不自禁地称赞作者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

本篇所选的四篇杂文谈论的都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角度各异,风格有别,教育性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四化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教科书。

  二、丁一岚同志1979年2月为《燕山夜话》再版写的序言《不单是为了纪念》中的几段文字:

  1961年,正当我国处在经济困难的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又说:

“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林彪、江青一伙以及与他们沆瀣一气充任“顾问”的那个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

……霎时间,他们所控制的宣传机器全部开动,所谓的“批判”文章铺天盖地而来,《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

邓拓同志无辜遭受打击诬陷,却没有为自己申辩的权利。

面对江青一伙的淫威,他宁折不屈,以死抗争!

他在写给党组织的诀别书中,以铁铮铮的事实揭露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之流以及他们背后那个“顾问”阴险无耻的两面派嘴脸,批驳了他们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莫须有的罪名,用他最后一息高呼: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全世界的胜利万岁!

  邓拓同志饮恨而死,迄今已近十三个寒暑了。

他以自己的热血润泽了新中国的文苑。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我相信在这里将会重新开放出更加葱郁茂盛、艳丽多姿的百花,汇织成社会主义文化的灿烂春光。

  (三)邓拓同志自己的话:

  1.《燕山夜话》的篇幅有限,而且从它一开始同读者见面的时候起,我便决心叫它在这一小块园地中生活,不许它多占篇幅,不许它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那末,遇到复杂的问题怎么办呢?

我的办法是分做几篇来写。

……总之,有东西就写,东西多就多写,少则少写,没有就不写,这是我信守不渝的宗旨。

  

  (《燕山夜话》第二集《卷前寄语》)

  2.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写法、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随着这个思维过程,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燕山夜话》第三集《作者的话》)

  3.有的同志问我:

为什么近来有个别问题,分明有不同的意见,却不见你们正面交锋,互相辩驳呢?

这种态度你以为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这是涉及如何正确看待百家争鸣的原则问题。

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

如果听到什么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发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即便有的意见在你看来是十分错误的,也不要随便泼冷水,读者自然会辨别是非。

  

  (《燕山夜话》第四集《编余题记》)

  4.许多朋友来信问我,对这样的专栏杂文应该如何看法?

如何写法?

应该提出什么要求?

我认为这问题可以有种种答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开门见山。

我在别处发表文章讲过这个意见,我认为现时文章的通病,就在于不能开门见山。

许多文章的作者,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以及动人的事迹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

如果这一点点新东西确有可取之处,那末,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燕山夜话》第五集《奉告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