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5907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docx

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doc

2018年广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广西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

广西2022年1.广西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再分文理科。

2.实行“3+3”模式;

3.外语一年两考。

【各省份录取批次改革类型】

1、取消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浙江:

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

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

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

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

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

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

3、外语一年两考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4、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两依据为:

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

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标准、考试规定是国家制定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科目考试的要求是全省统一的;考试科目可以6选3、7选3等。

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5等。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在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方面,不少省份明确,要探索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宁夏则规定,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标准,择优录取。

事实上,在2014年上海和浙江被同时列为高考改革试点地区时,浙江省已通过“三位一体”的录取方式,尝试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中。

2014年,浙江大学首次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新方式,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选拔考生,并按照“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考总分占60%”的方式形成考生的最终成绩,择优录取。

到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继续深化,参加试点的高校36所,有15所为新增高校,招生计划3500多人,比上一年增加75%。

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两大试点省市之一,上海今年在实施多元评价录取方面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复旦和上海交大去年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基础上,将试点推广到9校,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

江苏省11所省属高校今年继续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

和浙江“三位一体”方式类似,江苏将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的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5、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改革考生录取机制,逐步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弱化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探索“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引导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再单纯跟着学校“档次”走,成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点。

多地表示,录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会对三本录取的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上海、山东。

海南明确,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

江西还将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志愿填报方式上,浙江、山东、西藏把原来的“学校专业”方式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采用“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后,某个专业对应的可能不是一所学校而是多所高校。

这也就意味着,在“专业(类)学校”模式下,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选择权。

虽然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不少省份明确表示,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原则分步推进改革,在参照学习上海、浙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省方案可能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素质评价】

全面解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如何备考】

【语文】

改革后的语文将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备考启示:

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考生在以后的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此外,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数学】

高考改革后,数学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

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备考启示:

今后的高考数学命题,更多是以一道题为载体,呈现给考生一类题,通过这道题让考生掌握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通用方法,从而达到检查能力水平的目的。

同时,命题还会充分考虑考生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

绝大多数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方式不是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方法选择、解题时间长短,区分出考生能力的差异。

考生在数学刷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同时做到有意识地训练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找到最科学的方法。

【历史】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备考启示:

历史学科开放性的题型,给了考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展开对二者关系的讨论。

今后只会越来越多。

此外,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思想政治】

高考改革后,政治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备考启示:

自主招生信息平台预测,今后政治的高考命题将坚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发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对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将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

考生一定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地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备考启示:

2017年地理试题最明显的特征将是“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考生今后的复习也要结合国家相应的环境发展、社会发展政策等综合考虑,这些看似属于政治范畴的信息,其实对各个学科的考试也都有导向作用。

【物理】

改革后的物理进一步细化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化学】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

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生物】

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

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在朝着更加人性、更加科学的方向进行,今后的学生考核,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未来对各种人才培养的着重点。

所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除了基本的课本知识,更要注意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注重提升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形成积极探索的意识。

广西关于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工作方案1

广西关于加快发展贫困地区

特色产业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广西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以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手段,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带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为导向,加工为龙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二)坚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三)坚持科技支撑,打造品牌。

(四)坚持政务公开,接受监督。

(五)坚持政府引导与尊重农户意愿相结合。

(六)坚持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建成一批特色优质高效、辐射覆盖面广的种养示范基地,带动贫

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扶贫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增强,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扶持发展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新路子,拓宽扶贫对象增收渠道;贫困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扶贫、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连片特困地区、3000个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都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所有就地开发的扶贫对象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含享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策待遇的县,下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有条件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扶贫对象的人均纯收入接近本村平均水平。

四、重点工作

(一)石漠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石漠化地区人均耕地少,易旱易涝。

石漠化地区实施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坡改梯(土地整治)工作,增加农民有效土地耕作面积,增加地头水柜、滴灌等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耐旱的林地经济、山地经济作物、特色优质的油茶、核桃、中药材、茶叶、桑蚕、木薯、家禽家畜等种养业或小型加工业(如手工编织等)项目;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务输出。

(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重点,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10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户1000户以上,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示范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培育出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具有较

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期末,辐射带动的贫困村农户数增加1倍以上,农户增收1倍以上。

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通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建立1000个以上产业化扶贫示范村。

(三)3000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全区确定3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次规划,分两批实施,每批实施1500个村,5年一次性验收。

在这些贫困村中,产业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每个村的产业开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少于35万元,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发展、效益较好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特色优势品种,建成一批产业群(带)。

(四)积极探索扶持贫困村发展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路子。

“十二五”时期,要探寻扶贫产业与旅游业内在联系和结合点,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与贫困村紧密相关的旅游开发。

在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中探索扶持的渠道,从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线路等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进行扶持。

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探索对贫困村干部群众开设旅游培训专题班,加强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拓展与更新其知识,增强其创新意识与能力。

鼓励探索对其他第三产业的扶持途径,努力拓宽扶贫对象的增收渠道。

五、目标任务及年度安排

(一)目标任务。

我区已把甘蔗良种良法及推广示范、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及低产改造、高产优质桑蚕种植、高产木薯种植(间套种)、百香果种植、八角林低产改造、名优特中药材规范种植、双季葡萄种植、耐寒罗非鱼养殖、规范化养兔、家禽家畜(以养鸡、山羊、猪为主)养殖、

竹子种植及低改、有机(生态)茶叶种植等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列入第一批“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积极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对条件成熟的将继续列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探索扶持贫困村发展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新路子,拓宽扶贫对象增收渠道。

主要任务有:

1.建成10片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工程基地。

2.扶持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扶贫龙头企业。

3.建立1000个产业化扶贫示范村。

4.建立3000个贫困村产业化“一村一品”产业群(带)。

5.扶持3个以上第三产业扶贫示范点。

(二)年度安排。

2011-2014年每年启动建设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村;2011-2013年建设第一批整村推进1500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群(带);2013-2015年建设第二批整村推进1500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群(带);2011-2015年每年扶持一批扶贫龙头企业。

5年内建立1000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村,3000个“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村,扶持3个以上第三产业扶贫示范点,扶持100个以上扶贫龙头企业。

(三)资金投入。

1.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平均每年投入资金0.6亿元,小计3亿元。

2.扶持113家扶贫龙头企业:

每年投入政策性扶贫贴息资金4000万元,小计2亿元。

3.300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

平均每村投入资金35万元,小计10.5亿元。

4.非贫困村扶贫对象产业发展:

平均每年投入资金2500万元,

小计1.25亿元。

以上合计共需16.75亿元,扣除2011年投入的2.1亿元财政扶贫资金,2012-2015年共计14.65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把发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

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要具体抓,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和各单位,确保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有效推进。

(二)强化协调合作。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资金和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共同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扶贫、农业、林业、畜牧、科技、气象、科研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扶持产业扶贫示范项目;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支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和基地标准化建设。

(三)引导金融资金扶贫。

积极探索利用扶贫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开发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结构。

(四)培育企业带动。

自治区将围绕“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适度增加扶贫项目贷款财政扶贫贴息资金规模,培育行业扶贫龙头企业,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能力。

通过推广“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鼓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开发。

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实行“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采取最低保护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