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559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话教程教案.docx

普通话教程教案

《普通话教程》教案

第一章概说

教学重点:

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和鉴定普通话的标准

了解普通话测试和培训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汉语的十大方言以及与普通话的区别

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

教学目的:

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和鉴定普通话的标准

教学要求:

初步弄清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内容提要:

1、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通用的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的标准

⑴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⑵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⑶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3、推广普通话

⑴推广普通话的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⑵当前推广普通话的任务

抓好国家机关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抓好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抓好广播电视部门和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4、现代汉语的方言

⑴现代汉语方言的种类

官方方言、晋语、吴语、徽语、贑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家话

第二节普通话测试与培训

教学目的:

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性质、项目和评分标准

教学要求:

弄清普通话测试的评分标准

内容提要:

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它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来检测、评定应试人员所达到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为教师等从业人员提供持证上岗服务,所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格证书的考试。

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和评分

⑴读单音节字词。

10分

⑵读多音节词语。

20分

⑶朗读短文一篇。

30分

⑷说话。

40分

3、普通话的等级

⑴一级。

一级甲等,一级乙等

⑵二级。

二级甲等,二级乙等

⑶三级。

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4、普通话培训工作的意义

通过教育教学方式来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世界各国普及民族共同语工作的普遍做法。

普通话培训对于普通话测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小结: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同学们对普通话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打好基础。

第二章普通话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声调,声母,韵母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音节的拼合和变化。

第三节普通话的语音

教学目的:

了解普通话语音的性质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教学要求:

熟记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内容提要:

一、语音

1、定义: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首先,语音是一种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因此它具有物理性质。

其次,语音不是一般的声音,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等,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它还具有生理性质。

最后,语音不仅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还因是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2、?

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大凡声音均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

A.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

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B.音强

?

?

?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

音强是汉语形成轻声的基础。

C.音长

?

?

?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振动时间持续短,声音就短。

音长是形成英语中长音、短音的基础,如eat(吃)就读作[i:

t],it(它)就读作[it],前者为长音,后者为短音。

D.音色

?

?

?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也叫音品。

?

?

?

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a.发音体不同。

?

?

?

发音体质料的不同会带来音色的不同。

如钢琴的音色不同于口琴,是因为前者的发音体是钢丝弦,而后者的发音体为小簧片。

不同的人发同一个音音色有别,那是因为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b发音方法不同。

?

?

?

同样的发音体,若发音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如小提琴,用手指弹奏的音色同用弓演奏的音色就有区别。

普通话辅音声母中b和p、d和t、g和k、j和q等等的不同,均是因发音方法略有差异所致,b、d、g、j类发音时不送气,而p、t、k、q类发音时送气。

c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

?

?

同样的发音体,同样的发音方法,若共鸣器形状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如小提琴、二胡同是弦乐器,同是用弓演奏,但由于共鸣器形状不同,两者的音色不同,我们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二胡声。

普通话舌面元音a、o、e、ê、i、u、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因发音时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的变化而造成的,同发音方法无干。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音色的不同,主要关注的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变化。

2)语音的生理性质

在这个部分,主要要弄清人类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发音机理,为后面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

?

?

人类的发音器官根据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A声门下系统——动力系统

声门下系统主要由肺和气管构成。

这是一个动力系统,肺上面有许多肺泡,肺泡的张合产生发音所需的气流,这些气流通过气管送到声门系统。

B声门系统——调空兼成音系统

声门系统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

这是一个调空兼成音系统。

调控,说的是由气管输送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得到调节控制,从而形成人类成音所需的语音基本声源脉动气流;成音,说的是借助从肺部上来的气流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发音。

C声门上系统——深加工系统

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A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约定不同,因此,同一个意思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如“鸡”,普通话读jī,广东话读[kai];而同一种语音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fei]这个音节,汉语可以表示“飞”、“非”、“妃”等意义,而英语则可以表示“小妖精、仙女(fairy)”和“接合、恰好吻合(fit)”等意思。

B各种语言均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一些相同的语音现象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如现代汉语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可分为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组,因为这送气和不送气有别义作用:

b和p有别,d同t不同;而英语清辅音的这种“送气”和“不送气”却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

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三、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及其类别

1.什么是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色的不同,i和ü音色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2.音素的分类

人们往往从发音方法的角度将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所谓元音,是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a、o、e、ê、i、u、ü等。

元音又叫母音。

所谓辅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等。

辅音又叫子音。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

(1)气流受阻与否。

发元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畅行无阻,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咽头或口腔受到阻碍,只有冲破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这是元音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气流强弱与否。

发元音与否,气流振动声带发音,已有所消耗,所以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必须冲破阻碍,所以气流较强。

?

(3)发音器官紧张均衡与否。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如发ba(八)中的b的时候,只有上、下唇特别紧张。

(二)音节

1、什么是音节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发音时肌肉的松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

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qián。

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zǒ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如“前程”qiánchéng就代表两个音节。

例外的情况有,但不多,如“花儿”huār就用两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儿话音节均如此。

关于音节的结构及其分析,将在讲授普通话音节时予以讨论。

2、音节的构成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有些比较复杂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三部分。

看下表,分析音节结构:

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构成,如“广”,最少必须有一个主要元音,如“饿”。

(2)、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韵腹。

(3)、元音在音节中占主导地位。

一个音节中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并且可以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有”。

如果一个音节只剩韵腹,那么这个韵腹就是主要元音,如“饿”。

(4)、辅音在音节中充当声母和韵尾,只在开头和末尾出现,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音节开头可以没有辅音,在末尾出现的辅音也只限于n、ng两个音素。

(5)、汉语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韵尾。

(6)、汉语音节中充当韵头的是元音i、u、ü。

充当韵尾的是元音i、u以及u的书写形式o,如“ao”中的o,还有辅音n、ng。

普通话声韵拼合的一些规律: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与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撮口呼韵母相拼。

双唇音仅限与合口呼中的u相拼。

(2)、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声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唇齿音仅限与合口呼中的u相拼。

(3)、舌面前音同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4)、舌尖中音n、l能与四呼韵母相拼。

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5)、“o”韵母只与双唇音和唇齿音相拼,而“uo”韵母却不能与双唇音和唇齿音相拼。

(6)、“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7)、“-i”(舌尖前)韵母只和“z、c、s”三个声母相拼,“-i”(舌尖后)韵母只和“zh、ch、sh、r”四个声母相拼,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8)、“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三)音位

1、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与音素相比,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普通话共有33个音位。

元音音位7个,辅音音位22个,声调音位4个。

2、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同一音位内部因位置或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的语音变化,也称“音品”。

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

在同样条件下可以自由替换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变体叫“自由变体”。

3、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由于元音音位及辅音音位都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素间的差异是音质(音色)的差异,所以由音素这种音质性质构成的音位是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

由音高、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是非音质音位,又称超音段音位。

它一般附加在音质音位之上。

非音质音位主要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4、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把一个音位与另一个区别开来的特点。

每一个独立的音位,都有若干个区别特征,是一组区别特征的总和。

例如: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不送气与p‘对立)

  p‘:

双唇、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送气与p构成对立)

  这些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以从生理、物理和感知等方面来考察,现代语音学家列出了约三十个区别特征,不过就一种具体的语言来说,大约只用到其中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用来区别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有限的。

有些特征是所有语音都有,如舌位的高低前后,双唇、塞音等特征,有些特征则只属于某种语音,如英语、法语、俄语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汉语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英语、法语、俄语没有这些对立。

  汉语辅音的区别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音部位:

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发音方法:

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送气、不送气、清、浊。

每个音位都具有其中的几个区别特征,从而构成词的语音形式上的对立。

而且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它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互联系形成聚合群。

这就体现了音位的系统性特点。

四、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

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就着手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52年到1954年,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想结合汉字的特点来制定一套拼音方案,后来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结合汉字制定的拼音方案已有“注音字母”,在这方面它可以说已达到极限,要超越它是不可能的。

于是从1955年2月起,开始转向拉丁字母,并从中圈定了几十个字母,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工作很顺利,没多久,就诞生了两个草案,一个是王力等三人草案,一个是林汉达等多人草案,经过权衡,最终选用了王力等三人草案,于1956年10月予以公布,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后又经多次修改,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

(1)字母表

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

(2)声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

(3)韵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

(4)声调符号

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

(5)隔音符号

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

2.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的识读汉字。

(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也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用语,还可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第四节普通话的声调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声调的相关内容,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和声调的辨正。

【教学内容】:

1、调值和调类

2、普通话的声调

3、声调辨正

【知识点】:

调类、调值和标调法,普通话的四种声调,声调的辨正。

【重点】:

声调的调类、调值和标调法

【难点】:

声调的辨正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示范,方言区的同学利用自己的方言特点,找出与普通话之间的声调对应规律,搞好声调辩正。

【课时】:

两课时

一、?

声调

1、?

什么是声调

声调亦称“字调”,在汉语中由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

它是每一个音节所固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主要用来区别音节的意义。

2、声调的作用

在汉语里声调和语义关系很大,一个音节或同样的两个音节,由于声调不同就完全可以表示两种甚至更多的意思。

有了声调,音节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其次汉字因为有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汉语的音韵美才得以体现和发挥,才能充分地用来表达情感。

除此之外,声调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息,纯正字音。

可以通过对两字词及四字词的夸张练习来体会气息的运动,使字音准确、响亮。

二、调类和调值

调类:

即声调的分类。

按照调值归纳出来,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调值:

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调值有五度:

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

一般采用“五度标调法”来表示。

如果以12345来表示相对音高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那么阴平是一个高平调,调形为[55];阳平是一个高升调,调形为[35];上声是一个降升调,调形为[214];去声是一个全降调,调形为[51]。

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

其中上声的音长在四个声调中最长,去声则是最短。

1、阴平 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

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 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

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 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

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

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总之,普通话的声调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较大,不易混淆

三、声调的标记

声调符号标在主要元音上,即韵腹上,如:

huà(化)xué(学)jiào(教)等。

四、声调的特点和气息的运用

1、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点

1)调形区分明显,普通话四个调类的调值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2)调值高扬成分多,阴平为高平调(55),阳平为高升调(35),上声为降升调调尾还是升到4(214),去声虽为全降调但头起的高(51)。

3)普通话四声调有高、低、升、降、平、曲很有旋律感,富有音乐性。

2、普通话声调的发音

1)阴平调:

发音时,声带绷紧,起音高平莫低昂,气势平均不紧张。

要保持住音高。

如,工兵、交通、播音、拥军。

2)阳平调:

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从中起音向上走,气息从弱渐强。

如,红旗、垂直、直达、团结。

3)上声:

发音时,声带开始略微有些紧张,但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

声音先降后转上挑再扬上去,气息要稳住上走,并逐渐加强。

如,领导、厂长、广场、感想。

4)去声:

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

声音从最高往最低处走,气息从强到弱,要通畅,走到最低处,气息要托住,与声带配合好以避免声“劈”。

如,大厦、惧怕、布告、破例。

五、二字词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1、两个阴平连读时,很容易出现第二个音调值不够55,只有44的现象,或者阴平调的字在语句末尾时也会调值不够,这时,两个阴平连读可以把第一个字音读成44,第二个念成55,符合听觉规律。

如,西安(44、55),而末尾的阴平字只能是55调。

2、两个阳平连读时,很容易出现阳平拐弯的现象。

前一个音由于受后一个音的影响,调值可以低一点念成34,后一个音念35。

这样发音更充分。

如,红旗(34、35),声音直上避免拐弯。

3、两个上声相连时,属于变调问题,讲变调时再谈。

4、两个去声连读时,很容易出现起音时的高度达不到五度,下走气息托不住声音产生“劈”的现象。

发音时,可以把第一个音发成53调,第二个音的气息相对充分一些,发成51调。

声音从上往下走,气息要饱满通畅,声音不能“劈”。

六、四字词练习注意的问题

四字词可以用来进行声调准确与否的练习、气息的控制练习以及情感表达的练习。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

①声、韵、调要准确。

②通过对四声拉开立起的夸大练习,体会气息的支撑,下走音用气息托住,高音不挤、低音不散。

③通过对四字词的练习,体会声音弹性的变化,可以对声音进行大小、强弱、刚柔的调节。

④根据词语的意义,体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怎样以不同的情感进行表意,达到情、声、气完美的结合。

七、声调辨正(小课练习)

第五节?

辅音和声母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音

【教学内容】:

1、辅音的发音

2、声母的发音

3、声母辨正

【知识点】:

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辨正

【重点】:

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难点】:

声母辨正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并示范发音,方言区同学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音特点,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课时】

一、?

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类。

它有22个,依次如下:

b、p、m、f、d、t、n、l、z、c、s、zh、ch、sh、r、j、q、x、g、k、h、ng。

辅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绝大多数的音节中充当起头的声母,普通话里的声母全由辅音充当。

另外辅音n、ng还能充当韵尾。

2、?

辅音的发音过程

辅音发音时,各部位阻碍的形成和消失有一个过程,语音学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成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开始形成,由静止或其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需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

比如发b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形成双唇阻气的态势。

持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的紧张持续。

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

如发b时仍然紧闭双唇,气流加强充满口腔伺机突破双唇成音,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除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最后阶段。

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部位阻碍作用从某种阻碍状态转到原来静止状态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是结束阶段。

如发b时,双唇由闭受气流的冲击突然打开爆破而成音,阻碍消除,发音结束。

成阻、持阻、除阻是任何辅音发音时必须经过的三个基本阶段,但由于各个辅音的性质不同,发音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3、?

辅音的发音特点

1)发辅音时,肺里的气流经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不同部位的阻碍。

气流只有克服各种阻碍才能成音。

2)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时激发阻碍的各部位而形成声波,经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而成音。

没有较强的气流辅音就不会有音响。

3)发辅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肌肉特别紧张。

不阻气的部位不紧张。

4)辅音发音时,大多数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

只有m、n、l、r、ng五个辅音声带颤动,声音响亮。

但其响亮度不如元音。

5)辅音大部分为声波不规则颤动的噪音,不带乐音成分。

4、辅音的发音方法

可以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其发音的条件。

1)发音部位

指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也就是某两个发音器官为发音而接触或接近所形成的阻气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会因接触面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阻气部位,即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根据阻气部位的不同归纳为7种发音部位:

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双唇阻:

上唇与下唇成阻,如b、p、m。

唇齿阻:

上齿与下唇内缘成阻,如,f。

舌尖前阻:

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c、s。

舌尖中阻:

舌尖与上齿龈成阻,如,d、t、n、l。

舌尖后阻:

舌尖翘起与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h、ch、sh、r。

舌面阻:

舌尖轻抵下齿,舌面向上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如,j、q、x。

舌根阻:

舌头后缩,舌根与软腭接触或接近成阻,如,g、k、h、ng。

2)发音方法

指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式。

五种发音方法:

A.塞音

也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