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55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doc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 要:

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

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

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

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

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

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

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

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

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

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

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

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

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

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

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

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

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至此,海尔集团几乎涉足了全部家电行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海控股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医药行业。

并向市场推出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产品,进入家居设备行业。

(五)、进军知识产业

1998年1月,海尔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事塑料技术和新产品开发。

4月25日,海尔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研究所合资成立“海尔科广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从事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

6月20日,海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D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从事CAD/CAM/CAE软件开发。

这表明,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而且上述知识产业的产品都是海尔即为了发展所需要的,两者形成一体化关系。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1、             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地发展,其核心基础是海尔不断提高的企业管理、品牌及销售服务能力。

2、             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

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行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呈正相关,即相关程度高,成功率高,相关程度低,其成功率低。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正是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发展。

3、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新行业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内部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进入新行业;二是外部并购,通过合并收购其它企业进人新行业;三是以合资合作为主的战略联盟,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合资合作等形式的战略联盟进入新行业。

海尔集团进入新行业的方式是综合运用这三种方式的。

4、             进入某行业后,通过扩大产销规模,努力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前三名。

二、多元化战略中的管理创新——OEC管理法

(一)OEC管理法简介

"OEC"管理法--英文 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

O--Overall 全方位

E--Everyone 每人

Everything 每件事

Everyday 每天

C--Control 控制

Clear 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

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即:

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二)、OEC管理的基本框架

OEC管理法由三个基本框架:

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组成,是海尔生存的基础,并成为海尔企业集团对外扩张、推行统一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海尔走向世界的最好发展资本。

1、目标系统

目标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提出的高度必须依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低于竞争对手就毫无意义。

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确定争中国第一的目标,1988年夺得了冰箱行业第一块金牌。

随即又确定创国际名牌的目标,从出口策略上僵持先难后易,先进入发达国家,形成高层建瓴之势,再进入发展中国家。

目前产品已出口102个国家和地区。

目标的实施首先是将总目标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分解为各部门的子目标,再由子目标分解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目标值,从而使全公司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

在日清日高管理法中,目标的建立有这样几个重要特征。

(1) 指标具体,可以度量。

如在质量管理上,海尔把156个工序的545项责任进行价值量化并汇编成小册子,小到一个门把螺钉上不好都有明确规定。

(2) 目标分解时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

各项工作都按标准进行分解,明确规定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审核者、工作程序、见证材料、工作频次,从而做到企业内的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使目标考核有据可循。

海尔对每一台冰箱的156道工序,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即规定不准出二等品。

(3) 做到管理不漏项。

企业中的每件物品(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规定具体的责任人,并在每件实物旁边明显标示出来,保证物物有人管理。

不但车间、办公室的玻璃,就连材料库的1964块玻璃,每块玻璃上也均标有责任人。

这样一个目标系统就保证企业内所有工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样物品,都处于有序的管理控制状态。

企业内的所有人员,上至总经理下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十分清楚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与损失。

2、日清控制系统

日清系统是目标系统得以实现的支持系统。

海尔在实践中建立起一个每人、每天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件事进行清理、检查的"日日清"控制系统。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日事日毕"。

即对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异常现象),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即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

如工人使用的"3E"卡,就是用来记录每个人每天对每件事的日清过程和结果。

二是"日清日高"。

即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

要求职工"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日清"控制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式:

一是全体员工的自我日清;二是职能管理部门(人员)按规定的管理程序,定时(或不定时)地对自己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进行现场巡回检查,也是对员工自我日清的现场复审。

组织体系的"日清"控制,可以分为生产作业现场(车间)和职能管理部门的"日清"两条主线。

两者结合就形成了一纵、一横交错的"日日清"控制网络体系。

无论是组织日清还是个人自我日清,都必须按日清管理程序和日清表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每天记入日清管理台帐。

日清体系的最关键环节是复审。

没有复审,工作只布置不检查,便不可能形成闭环,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在日清中重点抓管理层的一级级复审。

复审中发现问题,随时纠偏。

在现场设立"日清栏",要求管理人员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将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填在"日清栏"上。

如果连续发现不了问题,就必须提高目标值。

3、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日清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保证条件。

海尔在激励政策上坚持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3E"卡,每天公布职工每个人的收入,不搞模糊工资,使员工心理上感到相对公平。

二是要有合理的计算依据,如海尔实行的计点工资,从12个方面对每个岗位进行了半年多的测评,并且根据工艺等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

所谓"计点工资",是将一线职工工资的100%与奖金捆在一起,按点数分配,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在一、二、三线对每个岗位实行量化考核,从而使劳动与报酬直接挂钩,报酬与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

在激励的方法上,海尔更多地采用及时激励的方式。

如在质量管理上利用质量责任价值券,员工们人手一本质量价值券手册,手册中整理汇编了企业以往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针对每一个缺陷,明确规定了自检、互检、专检三个环节应负的责任价值及每个缺陷应扣多少钱,质检员检查发现缺陷后,当场撕价值券,由责任人签收;操作工互检发现的缺陷经质检员确认后,当场予以奖励,同时对漏检的操作工和质检员进行罚款。

质量价值券分红、黄两种,红券用于奖励,黄券用于处罚。

三、多元化战略中的成功模型分析:

8S模型

(一)战略(Strategy)

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二)、组织结构(Structure)

 

 

 

 

 

海尔组织结构图

 

 

 

(三)、员工(staff)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是海尔的人才观念。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

员工都能被看成是人才,给予一样的平台,一样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和技能,而不是以表取才,试问这样的环境下,黑马怎会甘心沉默不脱颖而出?

这样重视人才的企业又怎能不成为行业的龙头?

(四)、环境因素(Surroundings)

当今的时代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信息化气息扑面而来,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使世界更加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让人们进入了微机的经济时代。

它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海尔带来诸多竞争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正因为如此,海尔企业创品牌的思路也要随之创新,海尔创新的道路拉开了新一轮信息化流程再造的序幕,海尔这一轮再造的内容是用一千天的时间实现流程系统创新,打造一条管理的信息化流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