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446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笔算乘法.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笔算乘法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

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请同学们都猜一猜。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

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

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

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

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

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

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

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

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

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

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

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生3的方法简单。

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

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

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

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

怎样列竖式?

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

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

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

为什么?

乘完了吗?

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

表示什么?

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

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

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

(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

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笔算乘法

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

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6×4=9×3=

20×4=300×3=30×8=

1×3+2=2×4+1=3×2+5=

2.教师:

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

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

反馈时,教师问学生:

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教学例2。

16×3=

教师:

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说说算式的含义。

2.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尝试计算16×3。

教师:

16×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摆小棒。

教师板书:

教师:

比较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

的确,就像大家所说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

看来借助学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理。

(2)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教师:

为了书写简便,竖式可简写为:

16×348

课件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现在你会说16×3的计算过程了吗?

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

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谁能提醒大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

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

(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

什么时候不进位?

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教学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

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笔算乘法

第3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在理解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8=4×6+9=5×7+9=

3×6+8=3×9+5=5×9+8=

7×6+9=9×4+7=2×9+5=

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16×373×3

指名板演,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

(出示教材第62页的情境图)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问题“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

24×9=

2.探究算法。

(1)估算。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

学生独立估算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

①24接近整十数20,可以把24看成20来估算,因为20×9=180,所以24×9大约是180,也可以把24看做30,乘9后得数是270,那么24×9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②先算10箱就是240瓶,那么9箱一定比240瓶少。

(2)探究笔算方法。

①教师:

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

请同学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不同,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学生交流)

a.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

b.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提示:

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乘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写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3.比较分析。

教师:

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2)教师:

竖式书写时要把数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对准位置,向十位进的数要写在十位上。

(3)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比练习。

出示:

49×8=69×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49×8:

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

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3.练习十三第1~3题。

(课堂独立练习、板演齐练、分组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点:

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

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教师:

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142×3=326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教师:

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知识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

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99×1=9999×2=19899×3=29799×4=396

(2)组织集体交流。

(3)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99×7=()99×()=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2.笔算乘法

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4、例5。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位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4图片。

观察,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算一算,7个盘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做,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

0+0+0+0+0+0+0=0(个)

0×7=0(个)7×0=0(个)

3.想一想:

0×3=9×0=0×0=

4.总结。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0的乘法。

5.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1题:

特别注意“0加一个数和0乘一个数”意义上的不同,可举例说明:

如一个盘里有5个梨,另一个盘里没有梨,两盘一共有5个梨。

如果5个盘子都是空的没有梨,那么总共还是1个梨也没有。

二、迁移类推

1.出示例5。

2.集体列出算式:

604×8=。

3.探索算法。

独立计算,两生板演。

让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强调:

8和十位上的0也必须相乘,0×8=0,个位上进了3,0+3=3,积的十位上应该写3,千万不要忘记了。

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并板书:

4.拓展练习。

502×4=

积的十位和百位为什么都是0?

5.小结:

今天这两个笔算有什么相同?

(因数中间有0)要注意什么?

注意: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时,个位上进几,积的十位上就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对比练习。

其中第一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对比,第二组是个位积满十的乘法与个位积不满十的乘法的对比。

3.改错。

4.拓展练习。

计算1005×4。

(1)独立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

(2)讨论:

这题与例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练习十四第1题,板演齐练。

6.练习十四第3题。

(先填,后说为什么这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和同桌说说。

【教学反思】

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2.笔算乘法

第6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口算复习。

(1)课件出示口算题。

20×3=12×4=

200×3=120×4=

2000×3=1200×4=

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在口算200×3,120×4时,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2.笔算复习。

227×6403×6

计算后,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位置等。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6,出示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板书:

280×3=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1:

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2:

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

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280×3=840(元)

4.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5.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加深理解。

(1)试计算1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问,同桌可以讨论。

提问:

竖式中,乘得的4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

(2)设疑。

教师:

160×5=8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

7.揭示课题。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问题。

然后独立解答,全班反馈。

3.练习十四第8~11题(先填后答)。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第12*题(尝试完成,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

你认为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学习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它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一位数要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爱思考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看,用0前面的数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笔算乘法

第7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出估算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难点:

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老师:

秋天来了,同学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秋游)现在我们一起来到秋游的现场。

出示例7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

仔细看图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知道门票价格和参观人数,要求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2.分析与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什么这样列式?

(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个8元是多少,所以根据乘法意义列式为29×8。

板书:

29×8)

(2)选择算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呢?

是用笔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

在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估算出大约数就能比较出结果,估算在这时能更简便地比出结果。

(3)引出课题:

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

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数30,30×8=240,29×8<240,所以250元够了。

 

3.回顾与反思:

我们刚估算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验证,谁来说说:

29人买门票,250元为什么够了?

(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验证正确后,我们要做什么?

(写答)。

一起答……

4.加强巩固: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800元够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估算方法,说明700元不够,800元够的道理)

92×8≈720(元)

接近90

(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700元更不够)

92×8≈800(元)

多估成100

(把92多估成100都够了,那么92人800元就更够了)

5.整理估算思路与方法:

通过刚才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认为我们在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

≈和=有什么不同之处?

(≈表示估算的数,=表示准确的数)

二、深化巩固,应用拓展

1.教材第70页做一做。

尝试完成,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2×6≈180(千克)

少估成30

把一个箱子装32千克,估成装30千克估少了都够了,现在能装32千克就更够了。

2.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逐题反馈估算方法及结果。

3.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出估算思路。

4.练习十五第3、4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