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312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docx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棋道高手培训年轻选手的方式十分特别,他不教选手技巧和谋略,而是和选手天天对弈,

决出输赢后,让他们记住自己对弈时的每一步,仔细推敲自己的每一步落子,找出自己的失

误。

找出失误多的,就表扬;找出失误少的,就严厉批评。

后来,他培训的选手在比赛中和

许多顶尖的棋手对决,很多高手被击败。

那些高手惊叹说:

这些年轻选手太厉害了,没看出

他们有什么技巧和谋略,但丝毫找不到他们的破绽和失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角度:

①失误破绽和技巧谋略;②完善自己和战胜别人;③培训方式。

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王大爷有四个子女,老大看到有人承包煤矿发了大财,他也去尝试,由于缺乏协调能力,

最终没能如愿;老二看到有人维修汽车生意不错,他也去维修汽车,由于缺乏技术,最终关

了门;老三是个女郎,看见别人涂脂抹粉,打扮得靓丽无比,她也模仿起来,结果适得其反;

老四靠给人擦皮鞋养家糊口,由于舍得放油、花时间,擦鞋技术叉好,且价钱便宜,尤其是

服务态度好•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还开了擦鞋铺,成了小有名气的纳税大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审视这则材料,至少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从众心理有时害人不浅;

(2)

有从众心理很正常,问题在于所从”之事是否适合自己;(3)好高骛远诚可畏;(4)脚踏

实地实可取;(5)不可东施效颦;(6)优质的服务是取得成功的保证;(7)实事求是很

重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无用”和有用”是相对的,材料中所说的无用”并非真的无用”,而是告诫人们要耐住寂寞,多方积淀,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无用”就变成了有用”,在不经意间

也许就超越了自己。

如沈从文作为一位作家,研究了很多看似对他文学创作无用”的中国古

代服饰的相关资料,后来编著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该书成为这方面研究的权威之作,无用”变成了巨大的有用”据此,可有以下立意:

1、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2、厚积”才能薄发”多方积淀方能助你成功。

3、切勿急功近利,超越

自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狄奥哲尼士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用木桶代替房屋,经常呆在木桶中。

亚历山大征服

希腊后,特别想见狄奥哲尼士,曾多次派人去请他。

孤傲的狄奥哲尼士对此毫不理会,最终,

亚历山大只好亲自去见他。

当时狄奥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晒太阳,亚历山大说:

我是亚历山大,

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满足你。

”哲学家回答说:

唯一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

我的阳光。

”在归途中,亚历山大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人说:

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

是狄奥哲尼士。

根据你读后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立意:

1.人贵有傲骨,做自己精神王国的王者,不向权贵低头;2.做一个有思想、有独

立人格的人,视尊荣如敝屣,视富贵如浮云;3.阳光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不需要假手于任

何人,人应克制自己的欲念,不能过多的奢求生命之外东西,无欲则刚;4.刻意在别人面前

炫耀自己就是在贬低自己,人要含藏光芒,谦虚做人。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猪整天在老橡树下狼吞虎咽地吃着橡实,吃饱了,就躺在树荫里呼呼大睡;终于睁开沉重的

眼睛醒来时,又站起身来,用猪鼻子挖掘起橡树根来了。

如果你把树根都暴

喂,你不明白吗?

这样要损伤橡树的。

”躲在树枝上的一只老鸦责备道,

露出来了,树就要枯死的。

猪答道:

得了,让它枯死好了。

这对我可没有什么影响。

我就看不出它能有多大用处,如果

它永远没有了,我也决不惋惜。

我要的是橡实,养得我肥肥胖胖的是橡实呀。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白定;(4)标题自拟;(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这则寓言故事叙述猪只图橡实填饱肚皮、养肥自己,而不顾橡树死活,挖掘橡

树根,且不听老鸦责备的故事,旨在讽刺生活中那些只贪图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眼光、固执

己见、自以为是的人。

审读这则材料,可以运用类比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人类社会,这

样就不难打开思路了。

从猪对于橡树的态度,可以让人联想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从而引申出诸如善待

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可以提炼出以下立意:

⑴切莫竭泽而渔,要善待自然,

合理开发;⑵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等。

从猪对于劝诫者老鸦的回答,可以衍生出以下立意:

⑴要善听忠告,勿刚愎自用、拒纳雅言;

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有从善改过的胸怀。

从猪的极端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可以引申出以下立意:

⑴要居安思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⑵水有源,树有根,要从长计议,不可自断根源(自毁传统

根脉);⑶自私自利害人害己(自私是一种愚蠢);⑷饮水思源,要有感恩之心;等等。

从乌鸦对猪的劝告角度来看,可以提炼出如下立意:

对待他人的错误,不应只是简单粗暴地

责备,还应讲究劝谏的策略。

6•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理发店里来了一位客人,师傅大胆地让还是学徒的阿信出来接待。

客人表示要做微卷遮耳发型”阿信仔细观察了她的脸型,觉得这种发型不适合这位客人。

于是她擅作主张,为客人烫了一个波浪卷的新发型。

发型做好后,客人大发雷霆,并对着师傅大喊大叫。

师傅沉着地应

对:

对不起。

如果您不满意,我们就不收钱好了。

”客人分文未付,扬长而去。

师傅温和地对阿信说道:

你不是已经努力去做了吗?

不要放在心上。

”没过多久,那位客人上门道歉,

指名要阿信再为她做头发,因为上次的新发型得到了她朋友的一致赞赏。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

(1)阿信的角度:

敢于创新,阿信的创新最终赢得了客人的肯定和赞扬;敢

于尝试,只有像阿信那样敢于尝试,才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做事要讲究方式,应该先取

得客人的同意。

(2)师傅的角度:

学会包容,包容他人,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让人与人之

间和谐共处;信任的力量,他对学徒的信任,是学徒成功之源;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3)

客人的角度: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

――朱自清《春》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提示:

(1)万物都有自己的精彩;

(2)展示自我,敢于竞争;(3)抓住时机,应时而动;等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

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

会掉下来。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去,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

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

忙忙碌碌而无

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见了,说:

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

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⑴从蜘蛛的做法和第三个人的表现的角度立意:

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⑵从第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的角度立意:

正视现实,笑对人生;

⑶从第二个人的认识和表现的角度立意:

换个角度看问题、善于变通。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楚国有个人挑着一只野鸡,有个路人问:

这是什么鸟呀?

”挑着野鸡的人哄他说:

是只凤凰。

那位路人说:

我早就听说有凤凰了,今天恰好见到。

你卖吗?

”他说:

是的。

”那位路人给

他十金,他不卖;又加了一倍价钱,他才卖。

路人想把这只野鸡献给楚王,但过了一夜,野鸡却死了。

路人不爱惜买野鸡所花的钱,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

楚国人很快就把这件事传开了,都以为这个人买的是只真凤凰,并赞赏他特意买凤凰献给楚王的心意。

楚王知道了这件事,被他的心意感动,便派人把他找,重赏了他。

赏金超过了他买野鸡所花的钱的十倍。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审读这则寓言故事,可从路人、卖野鸡的人、楚王、楚国人等不同角度切入,

依据故事情节的因果逻辑生发立意。

路人受骗上当原因有三:

一是孤陋寡闻,不辨真伪;二是卖野鸡者故意抬高价格,强化了骗局的迷惑性;三是渴求凤凰的强烈欲望。

卖野鸡者花言巧语,骗术高明,蒙蔽路人牟取利益。

楚王对买野鸡者的奖赏的原因可能是楚王既渴求凤凰出现的祥瑞,也为路人的忠心所感动,希望臣民效仿;也可能是楚王对混淆名实者(包括买卖野鸡者、野鸡者、楚人)未能详查明鉴,而信以为真,谬赏有加,这是一时感情的好恶遮蔽了理性判断的真伪。

楚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正是无知者的表现。

根据以上这些视角

生发的感悟、思考,可以提炼出如下立意:

1•路人的角度:

⑴欲去弊远惑,须实事求是,深入调查(探究);⑵孤陋寡闻,往往难辨真

伪;博学慎思,才不致被蒙蔽(无知者最易迷信,上当受骗);⑶利(欲)令智昏等。

2•楚王的角度:

⑴莫因感情好恶而遮蔽理性认知;⑵与人相处应论心不论迹。

3•楚国人的角度:

⑴应摈弃以讹传讹,盲目从众心理;⑵谣言止于智者。

4•从总体把握材料的角度:

真理未必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5•从卖野鸡者的角度:

⑴应明察投机取巧、欺世盗名的行径,予以必要惩戒;⑵扬正气,净

歪风,勿让卑鄙欺瞒成为通行证;等等。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鸡:

妈妈,我们也有一

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

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道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中有两个对象一一小鸡和母鸡,它们的对话反映了各

自的思想认识。

从小鸡的角度看,它羡慕苍鹰,表明它不满足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

从母鸡的角度看,它否定了小鸡希望像鹰那样高飞的愿望,它认为对鸡来说,只需要地上的谷粒、虫子来填饱肚子就行了,飞得高没用。

母鸡的话,既有其道理,也有其局限性。

说它的话有道理,是因为它立足于自身,符合实际;说它的话有局限性,是因为只满足于吃饱饭的物质追求是不行的,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拓展。

就这则材料而言,我们可以肯定小鸡有所追求,也可以否定它考虑问题不切实际;可以肯定母鸡注重实际,也可以否定它扼杀了小鸡的理想和追求。

F面的立意可供参考:

①想问题、做事情要考虑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②别人的风光不一定适合自己;③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④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吃饭,就失去

了生命的价值;⑤物质追求不可少,精神追求岂可抛;⑥不要扼杀别人的理想。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

然而有些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

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运到市场上去。

这样的竹子叫做一年竹”。

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然而由于缺少了历

练,身子骨”没有经受过风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大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从竹子的角度看,一年竹”生长周期不足,没有经受过寒冬的历练,虽然外

表光鲜,却没有成熟的内心,难成良材。

由此可以围绕生活的历练或困难、坎坷对成长成才

的重要性等角度确立论点,展开写作。

从种植竹子的人的角度看,种竹人为了牟取更大利益,不顾竹子的生长周期,一味追求速

成”,过早砍下竹子送往市场,殊不知,竹子因此夭折,购买者也终会发现自己受骗。

由此可

以围绕培养人才成长的规律”构思写作,无论是竹的生长,还是人的成长,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只能收获失败。

从买竹人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年竹”会受青睐?

因为很多人无论看人还是看物,往往只着处表,只凭第一印象,而不去审视其内里,只重收获”成品”。

写作时,可以一年竹”为由头,围绕表与里”、急功近利等主题阐发见解。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99年,马云带领17位年轻人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14年9月19日晚,该集团

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在当晚的庆功宴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不要小看

那些今天看来依旧很小的企业和人,因为,小,其实意味着力量,也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参考】作材料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

一是成功源自梦想,二是实现梦想需要艰辛的付

出,三是执着追求理想,四是贫穷是一笔财富。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

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请将你对傅雷家书的感想和思考,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立意角度之一:

豁达面对人生的波澜起伏,宠辱不惊,处之泰然,在曲折的生活中磨炼意志品质。

立意角度之二:

万事皆有度,适合为好,过犹不及。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往往

放纵自己的内心,不能把持好一个度量,也没有足够准确的人生定位和方向。

立意角度之三:

若想驱除内心的黑暗,必须向往光明,追求高尚。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

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

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

然!

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

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一一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

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

不是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参考】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

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拌上酒曲,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

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

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

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参考】围绕大米变成酒的几个要素立意,都是切题的。

1大米要酿成酒,需要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因此在生活之中,诱惑能够迷人心智,人要学会拒绝诱惑。

2只有甘于寂寞,人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3从米的潜力联想到人的潜力,好好打造自己,让自己价值得以提升。

4米变成酒,需要经过加工,等待,人的成长,也需要外在磨练,时间等待。

5米变成酒,需要酒曲;人的成长,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材料型作文是作文训练和高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

常见的作文材料虽只文字材料和画面材料两种,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为此,弄清材料的基本内涵成为审题必过的第一关。

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材料分为两大类加以分析。

一、独立型材料的思考角度。

此类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要求学生对之进行深层思考。

因其内涵深蕴,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

材料一:

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了一个

问题:

“2+2=?

”结果竞无一人作答,最后罗素说:

“2+2=4嘛!

分析:

材料通俗易懂,可到底要揭示什么主题呢?

学生也许很容易想到两个角度:

①罗素故弄玄虚;②不可崇洋媚外。

然细加分析,这两个角度均有偏差。

为此,我们不妨作如下思考:

2+2=?

这本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却难住了一批学者专家?

原来,在他们看来,罗素是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妙,故而慑于罗素的声名,置客观事实于不顾,不敢应声。

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乃是此场面出现的症结。

中心:

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总结:

此类文字材料命题一般可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思考:

1.问为什么;2.

通过材料的核心要素来回答为什么;3•看影射什么。

材料二:

漫画《无题》

画意简介:

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

分析:

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而审题难度相当大。

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

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

然而老鼠永远也没这个能力。

那么老鼠是不是希望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来躲避猫的攻击呢?

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吃老鼠就是猫的生活习性之一。

那么老鼠是不是感到没有猫对自己的生存不利,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呢?

一看画中老鼠那胖乎乎的体态,乐悠悠的神态我们马上就可否认这个角度。

我们知道,老鼠是靠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活的。

画中的胖老鼠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生活舒坦之极,一望而知是某些官僚的化身,将官僚喻为硕鼠古已有

之。

硕鼠缘何得意?

关键是没有猫。

人们对硕鼠是深恶痛绝的,在鼠害猖獗之时,对猫的呼唤就显得尤为强烈。

硕鼠的狡猾正在这,它不是以鼠的身份出现,而是以猫的支持者、呼唤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也就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君不见某些贪官污吏被捕前还在振振有词地作反贪倡廉的动员报告吗?

此漫画的用意正是讽刺这些贼喊捉贼的贪污腐败者。

总结:

漫画材料一般可按四步审题:

1.先看画面内容;

2.再看画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

3.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

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4•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

二、关系型材料的思考角度

此类材料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由几个现象组合而成的。

其内在关系大

致有三种,试析如下:

(一)横式联系。

这类命题大多由两类性质相近或相反的材料组成,要求审题者弄清两者的连结点,再根据这共同点去推导,因做的是表面文章,所以,审题难度不大。

材料三:

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献给人们的是晶亮的丝:

一只工蜂只能活六个月,但献给人们的是香甜的蜜,,而它们对人类的索求却极小。

试以

《“吐丝”“酿蜜”说》为题写篇议论文。

角度:

1、赞为人民而奉献一生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给人甚多,而索取甚少:

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埋头苦干、辛勤劳作

4、作学问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来加工。

5、古人曾叹:

为谁辛苦为谁甜——驳中有立:

应树立高尚的精操。

分析:

①吐丝的蚕、酿蜜的蜂,其共同点是生命短暂,为人类献出自己的一切,②这个角度与第①个角度相似。

其区别在它除了给予外,尚谈及所求甚少这一问题。

这一“给”一“取”体现的正是一种“牺牲”精神。

⑤虽是从蜜蜂引出,但春蚕亦有此类特点,故亦可算切题。

但③④均只考虑了一个方面,故非最佳角度。

还有一种情况,材料中列举的是性质相对的两种情况,审题时就要考虑到它的延伸。

材料四: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称为明智之举;往树洞灌水,让滚入洞内的球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

读书碰到难懂的句子,删去枝蔓,贝U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加“辅助线”,才能豁然开朗。

分析:

此材料共两句,四个内容:

对于同样的东西一一水,有时要放,有时要灌,且都处理得很好,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还是一个场合问题。

像春天,下雨在北方是及时雨,在南方并不见得讨人喜欢,可见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以好坏论之。

中心:

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搬,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二)纵式联系

此类材料从字面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必须进行纵深思考,方可找到分析的切口

材料五:

某大学校长讲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大学生走向社会,就如同猎手走进了森林,我们不应只让他们带干粮,还要教会他们怎样使用猎枪。

分析:

这则材料的难点在弄清“干粮”与“猎枪”是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猎手到森林中干粮带得再多,也有吃完的时候,只有会用猎枪才能保证不挨饿。

从这点讲“猎枪”比“干粮”要重要得多。

就大学生来说,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再引申一下,从长计议比只顾眼前更重要。

通过分析,本材料的中心也就自然出来了。

对纵式联系的材料,审题时必须区分清主次轻重,不可平均用力。

(三)循环联系

这在材料作文中恐怕是最难的一类,学生往往因搞不清它们间的关系而乱谈一气。

86年高考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便是如此。

又如:

材料六:

春天雨水勤,田里的小苗长得欢,但是杂草也随之陡长,与小苗争水争肥。

农夫抱怨道:

“雨水勤了,害得我多花工夫去锄草。

”请以《雨•苗•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

本题须认清“雨”、“苗”、“草”之间的关系:

雨勤,则苗、草齐长;无雨,虽草不能生,但苗也得死,不能因怕草长而连雨水都不要。

要想苗长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