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115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docx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样本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桐柏县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运用生态学原理,尊重生态规律,把生态思想融入到城镇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依托桐柏自然优势,构建具有桐柏地方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为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富强和谐生态新桐柏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推进。

以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进民生、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生态城镇建设机制。

   

(2)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以城带乡”的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三化”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建设。

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高品位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4)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和重点示范镇,以重点突破,带动城镇建管水平的全面提升,造就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二、发展目标

   围绕生态县建设,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到,使桐柏的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80%以上乡镇达到国家、省级生态乡镇标准,80%以上的村达到省级、市级生态村标准,60%以上机关庭院和农户达到“绿色庭院”和“生态示范户”标准,形成县、乡、村、院“四位一体”的生态城镇体系,把桐柏建成中原地区最佳人居胜地。

   三、工作重点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兼顾,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互动的办法,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举措,集中人力、财力从四个方面建设生态体系。

   

(一)生态宜居县城建设。

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立成果,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经过县城生态功能分区和实施县城绿化净化美化工程,打造一个“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花园式县城。

一是全面推进近城山体、街道、河道以及单位庭院绿化工作,以街头绿地、小游园为“点”,道路绿化和沿河绿化为“线”,公园和县城林区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县城绿化体系,使绿色县城成为生态家园的核心。

重点打造“一带”(淮河滨河绿化带)、“一心”(金台山为主体的生态绿心)、“五绿廊”(水帘河、龙潭河、银盘河、串湖及城东支流绿化廊道)的绿地系统。

建设流香溪湿地公园、翠柏河湿地公园、临淮公园二期、英雄公园、城区游园,完善城区绿化补植,消灭裸露黄土路面。

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按照绿化标准,对城区背街小巷及小区进行绿化大普查,制定绿化方案,明确任务,进行大面积的植树、种草、栽花,打造绿色小巷、花园式小区。

二是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淮北新区骨干道路新建和老城区道路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

开辟城区新水源,改造、扩建一、二水厂,新增供水能力3万吨/日,全面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综合整治水源地周边环境,建立水质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水源地安全,确保饮水水源水质安全率达100%。

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厂2座,危险垃圾处理厂1座。

推行雨污分流制,改造城区河道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

三是强化社区、市场、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实施规模化居住小区和社区建设,每个新建小区面积不少于50亩;规范整合市场,新建建筑材料、汽车销售、茶叶、药材等专业市场10个;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上集中大型停车场,形成便捷、快速、通畅、安全的交通体系。

四是建设节约型城市。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使用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全面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全面使用新型墙材,加快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风能应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行集中供热和绿色照明,降低能源消耗;加强节水管理,推动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在工业、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逐步关闭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启动中水回用工程,提高污水再生利用比例。

五是加大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

以街道为单位,对店面、广告牌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一街一景,形成特色;同时深入开展“四创一争”活动,对城区交通、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经常性综合整治,并建立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卫、绿化物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扩大环卫保洁工作覆盖面,实现全天候保洁。

   

(二)生态集镇建设。

以创立国家级生态乡镇为总载体,以规划为龙头,以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绿、洁、畅、亮、美”为标准,引导乡镇对集镇科学定位,培育特色市场,夯实产业支撑,全面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使其充分发挥连接县城和农村的链条效应。

一是调整小城镇发展格局,突出优秀集镇的带动作用,构筑以县城为核心区,埠江、安棚、月河、毛集、吴城、黄岗、淮源为重点镇,312国道和桐明路沿线乡镇为轴线,特色各异的生态城镇格局。

首要任务是加大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道路建设,集镇建成区硬化率达100%;完善供水设施,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完善排水排污系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0%以上;完善文化设施,集镇建有1—2处体现地方特色的公共游园和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

二是大力实施乡镇绿化工程,着力抓好高速公路及连接线、312国道、桐明路沿线和县乡道路及“村村通”道路绿化,彻底消灭荒山,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努力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以产业发展促集镇建设,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培育1-2个产业支撑集镇建设,力争把集镇打造成为工业物流区、农特产品集聚区、旅游服务区等等,使集镇在产业支撑下,各具特色,竞相发展,活力无限。

   (三)生态村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体系,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的生态村建设标准和“消除空心村、迁并深山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规划建设生态新村,引导农民向生态新村集中。

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六有”、“六通”工程,“六有”即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所、文化室,有幼儿园、敬老院,每户有致富门路,有整洁住房,有干净卫生的厕所,有独立整洁的厨房,“六通”即村村通油路、自来水、电网、电话、宽带、广播电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以“四清”为抓手,抓好农村绿化、净化、美化,同时,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形成制度,以村规民约形式约束广大群众共同遵守,同时每个自然村都设立一个垃圾收集点和污水处理点,农村垃圾实现组收集、村集中运、乡镇处理的管理模式,个别重点行政村尝试物业化管理。

四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引导群众加大村旁、村内、宅边路旁的造林绿化力度。

至,自然村内绿化率达90%,村庄覆盖范围绿化率达60%,围村造林绿化率达40%,完成所有村组主干道两旁的造林绿化工作。

   (四)生态示范户和绿色庭院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生态示范户创立工作,各乡镇要引导广大群众提高生产生活品位,加强庭院绿化和改厕、改水、改厨、改圈工作,让群众住上整洁房,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灶,拥有卫生厕,过上健康、文明、舒心的新生活,使农村60%以上农户达到遵纪守法、生活富裕、干净整洁、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生态示范户标准。

二是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宾馆”、“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评比创立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宾馆的庭院绿化工作,各乡镇负责对本辖区的单位庭院绿化进行详细规划,经过评先创优活动,督促其实现拆墙透绿、见缝插绿。

三是开展“绿色人居环境小区”创立活动,力争城区及重点中心镇30%以上小区建成“绿色人居环境小区”,要求各乡镇加大对小区、小巷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力度,督促和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提高文明意识,创立优美的宜居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态城镇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全面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县、乡、村(社区)分级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把生态城镇体系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把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建立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促进上下沟通,使各项工作切实得到推动;加强行政监察,充分发挥人大监管、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开辟群众监督、评议渠道,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二)突出规划龙头作用。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的原则,加快做好各类规划编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同时,所有规划都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编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准确性。

要强化规划的战略性,突出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的城市主体功能,工业区要规划远离城区;科学进行规划审批,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成立规划审批委员会,建立规划审批公示制和规划审批监督制,不断提高规划审批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办理制度,保证一切建设活动在规划范畴内实施。

   (三)广辟融资渠道。

经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合理配置城镇资源,把资源转化为资金。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经营城镇特许行业经营权和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的道路、环卫、园林绿化、公厕、燃气、供水等公益设施全面推向市场,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建设。

积极运作城投公司这一融资平台,采取举债、借贷等方式,搞好资本运营,确保城建的融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实现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

同时,依靠项目资金,推动城镇建设。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抓住中部崛起规划实施以及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等机遇,立足桐柏实际,抓紧谋划、储备、上报一批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

   (四)形成全民共建格局。

加大以淮河源生态文化为主导的生态文化观念的弘扬和普及力度,进一步提高干群生态理念,促进城乡居民传统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生态文化转型,让维护生态文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宣传、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生态城镇建设宣传,营造“生态城镇人民建,生态城镇人民管”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城镇建设中;生态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作用,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工作动态,组织各级各部门将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同其它创立工作、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推动,确保生态城镇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