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财务分析报告.docx
《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财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财务分析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1、《关于做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电网企业应积极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点的电能质量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于用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用户自行选择,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
2、《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
加快发展,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
加强太阳能发电并网服务。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1亿千瓦,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总体思路。
“三放开”是指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
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个售电主体,能够逐步实现用户选择权的放开,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4、《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统筹年度电力电量平衡,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较大地区统筹平衡年度电力电量时,新增用电需求如无法满足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应采取市场化方式,鼓励清洁能源优先与用户直接交易,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政府主管部门在组织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制定年度跨省区送受电计划时,应切实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输电通道,增加电网调度灵活性,统筹考虑配套电源和清洁能源,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提高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
加强光伏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采购支持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的作用。
国家支持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性项目、国家援外项目、国家和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
7、《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制定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标和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对电网企业等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比重指标,建立绿色证书制度,2020年除专门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可通过证书交易完成占比目标的要求为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持续的增长空间。
8、《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提出要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
9、《“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加快中东部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
加快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促进先进太阳能技术产品应用和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引领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
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达到6000万千瓦。
10、《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
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伏电站。
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
11、《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提出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鼓励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电力负荷建设,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电力就近消纳;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12、《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
继续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积极鼓励在电力负荷大、工商业基础好的中东部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13、《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实施光伏(热)扶贫工程。
提升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电气化,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使农村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沃土”。
(二)影响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能源清洁化与碳减排行动使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备受重视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调整当前能源结构,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发电。
整个光伏产业日益受到各国关注,行业的发展将明显受益于世界整体能源结构的调整,获得加速发展的机遇。
2、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扶持分布式太阳能发电
为适应全球节能减排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政策。
国家在战略新兴产业、电力、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尤其是以工商企业屋顶为依托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并提出截至2020年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要达到60GW,是“十二五”末装机容量的10倍。
同时,在补贴方面,国家对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持续20年的补贴,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优于集中式光伏等发电形式。
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包括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综合服务业务在内的整个分布式光伏产业的迅速成长,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3、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使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光伏产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开发,实现了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而随着全球光伏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光伏企业更重视技术的积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技术参数指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均在不断改善。
近年来光伏产业中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持续下跌,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也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逐步减少,太阳能发电成本因此不断下降,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
4、分布式光伏电站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对于传统集中式太阳能发电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目前行业内投资者、监管层、电站材料(包括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供应商等主体对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业务已有相对成熟的认识。
相比较而言,部分屋顶资源拥有者和潜在屋顶资源拥有者对分布式光伏电站仍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部分屋顶资源拥有者甚至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有相当的误解和不必要的顾虑。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行业的周期性
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受到下游电力消费规模和电力能源结构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行业在整体上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性。
目前,光伏行业规模与产业成熟度正在稳定成长的过程中,未来光伏产业的市场机遇将持续扩大。
目前整个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与政府政策紧密关联,会因政策变化而产生周期波动,但政府在光伏行业的政策具有一致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根本性骤变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很小,行业受此影响的波动周期也会相对较为微弱。
2、行业区域性
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行业主要因分布式电站建设区域性特征明显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不同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其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较小,主要受地区光照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双重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除应满足光照条件外,还受到屋顶资源的约束,在满足光照条件的前提下,因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屋顶资源相对较为多,且发电自用比例较高,其更易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制造行业已经实现了向全国范围的拓展。
特别是在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等光伏产品生产领域,行业具有较为一致的生产标准和产业模式,不存在明显区域性特征。
3、行业季节性
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各产品的生产或对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几乎不受季节的影响。
除少数区域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雨季停工或在寒冬酷暑等极端气候条件下暂停室外作业之外,行业的运行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对于光伏发电业务而言,由于每年二、三季度日照条件较好,发电效率较高,存在一定的季节性。
第二章项目财务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7078.56(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1435.12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
项目总投资8513.6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7078.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14%;流动资金143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6%。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
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
建筑工程投资3014.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40%;设备购置费257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24%;其它投资149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0%。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
项目总投资=7078.56+1435.12=8513.68(万元)。
二、资金筹措
全部自筹。
三、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根据规划,项目预计三年达产:
第一年负荷60.00%,计划收入5787.60万元,总成本4794.10万元,利润总额-7714.55万元,净利润-5785.91万元,增值税196.76万元,税金及附加132.97万元,所得税-1928.64万元;第二年负荷75.00%,计划收入7234.50万元,总成本5721.97万元,利润总额-8968.49万元,净利润-6726.37万元,增值税245.95万元,税金及附加138.88万元,所得税-2242.12万元;第三年生产负荷100%,计划收入9646.00万元,总成本7268.40万元,利润总额2377.60万元,净利润1783.20万元,增值税327.94万元,税金及附加148.71万元,所得税594.40万元。
(一)营业收入估算
项目经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行业设备相对价格变化,假设当年设备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9646.00万元。
(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
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27.94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工程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7268.40万元,其中:
可变成本6185.74万元,固定成本1082.66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所示。
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148.71万元。
(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2377.60(万元)。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