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15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度量》课例评析

  课例评析

    青铜峡市三小王之丽

  7月28日有幸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会上看了张叶清老师的《度量》一课,我被张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感觉意犹未尽,回家后又特意在网上找到了这节视频课又认真观看了一遍。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课后的几点体会:

  1、引入使人耳目一新。

新课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猜测古代文字——“尺”引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起手来。

张老师也没有作评价,任其自由发挥。

然后用字的形状——“尺”字的一撇一捺好像用手在量长度,引出可以用手量长度的思想,从而引出新课,自然而不做作。

再让学生讨论猜测用身体其它部位量物体长度的可能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引入,使人倍感亲切,一下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让学生动手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方面,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不同的“拃”量出的同一个桌子长度不同的结论,这一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建立了量物体要用统一的标准——尺这一观念。

  另一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选择教室中的一件不能用尺量的物体,自己试着用“拃”和尺量长度,结果学生通过努力量出了长度,“摘到了果子”。

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3、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

真不愧是专家,从课前谈话,到课堂启发,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整节课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什么“大张、小陈、小赵”,使人觉得不是老师在上课,而是一个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在游戏。

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调控也是收放自如,另人叹服。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角的度量》教学评析

    

  青铜峡市三小任金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

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

(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

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5、导出量角工具:

(媒体出示)18个相同的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

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

  提问:

用这个工具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认识1°的角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四、用量角器量角(练习)

  教学评析:

  伴着激动与佩服,欣赏完强老师的《角的度量》这节课。

我想整个环节的设计教师一定花了不少心思。

这节课设计的亮点是量角器的引入,一般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出示量角器,教给学生量角的方法,而强老师的视角很独特,他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从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进行巧妙设计,用一个10°的小角作为比较两个角的工具,当这个10°的小角不能满足量角的需求时,这时候学生产生了对更小的单位需求的渴望,自然引出1°的角。

  整个一节课,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设置疑问,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实在;整个一节课,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自主掌握了正确的量角方法,并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度量》教学课例赏析

    青铜峡市三小刘学红

  本次参加2008年暑期西部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一节《度量》教学课例的诸多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敢用“评”,应该说“赏”。

现就以下几点做一赏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帮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这一点,融进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的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吸引了看课的老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想探究,想发现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了有力的铺垫。

  (比如:

引入新课时,创设了激趣情境,执教老师用大屏幕出示一个象形的“尺”字,让学生猜字,问:

“尺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后又问:

“人的身体上哪些地方可以做尺来度量物体的长短?

”然后让学生用身体的部位做尺来度量课桌的长短,度量黑板的长短,度量教室前后门之间的距离等。

  学生跃跃欲试,探究意识被调动起来,在小步子的抽象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构建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二、不断地创设认知冲突,在验证的过程中,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

在自主探索中生生互动,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帮学生构建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认知的层次在由感性到理性不断地上升。

  (比如:

学生在用“拃”度量了课桌的长度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记录了学生度量的结果,让学生观察比较度量结果后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教师:

“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后又问:

“要想使大家度量课桌长度的结果一样该用什么量?

”引出了尺,认识了尺,通过操作活动会用了尺。

  这样在认知冲突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取了知识,形成了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课堂的民主体现了,教学真正关注了学习的主人----学生。

  三、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比如:

多媒体课件播放《郑人买履》的故事,教师问:

“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么做?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个见解。

其次练习也紧紧围绕生活实际:

让学生动手量自己的拃有多长,量自己的脚有多长,自己的脚步有多长等。

  这些教学活动都是从学生身边找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见,无处不用。

  这样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通过有序的活动,有目的的具体操作,一步步帮学生建立了度量单位的概念,完成了认知水平的飞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例评析

  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对这部分教学的研究历来倍受关注。

首先体现在新教材的编排上,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体系;其次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各不相同。

该校采用的是《现代小学教学》教材,通过创设“森林王国射击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名次)探索多种算法,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形成“凑十”的思维方式。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是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全员参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形成“凑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逐步培养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设计思路

  一、关于情景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进位加法》一课,教师设计了“森林王国射击比赛”这一情景,图画、颜色、声音、动感都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增添了趣味性和神秘感。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关于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问题

  过去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把成人意识中的最优计算方法“凑十法”硬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像顺口溜似地背出:

“看大数,分小数,把几凑成十,十加几得十几。

”思维方式的呆板,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射击比赛呢!

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生:

(异口同声)想看。

  师:

那让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他们的比赛吧!

  (使用“学易”教师遥控器播放动画)森林王国射击比赛开始了:

(第一轮)小猪8环;小兔4环;小猫6环;熊猫9环;小熊7环;(第二轮)小猪5环;小兔8环;小猫9环;熊猫4环;小熊4环。

  师:

这是射击统计表,从表中我们知道小动物们一共进行了几轮比赛呀?

  生:

2轮。

  师:

那如果我们要知道谁是冠军,用什么方法呢?

  生:

用加法算出总和。

    师:

好,现在根据你们的估算,用手中的遥控器来告诉老师谁会是冠军!

  【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遥控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全员互动。

同时,老师利用“学易”的信息反馈系统能及时、准确地知道学生选择的答案。

选择『小猪』第一名的有4人,占10%;选择『小兔』第一名的有4人,占10%;选择『小猫』第一名的有23人,占58%;选择『熊猫』第一名的有9人,占22%;选择『小熊』的没有。

在情境导入中,利用“学易”播放动画,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二、交流多种算法

  1、充分操作,独立思考。

  让学生用8个红圆片和5个黄圆片分别代替小猪两轮比赛中打的环数,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体会8+5的算法。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8+5=13的思维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形成“凑十”的思想方法。

(用“学易”播放“凑十法”的演示)

  师:

我们给8凑10,需要把5分成……

  生:

分成2和3,8+2=10,10再加3等于13。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哪位同学还想说?

  生:

给小数凑十,给5凑10,要把8分成5和3,5+5=10,再加3等于13。

  师:

真不错。

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

“凑十法”。

  【教学实践中,“凑十法”既为学生计算这类加法提供了简捷的计算方法,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这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本节课通过操作学具、演示课件、口述计算过程,逐步体验“凑十法”的好处,让学生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形成“转换”、“重组”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3、合作交流,探索多种算法。

  生1:

8+5=9+1+1+1+1=13数的

  生2:

8+5=8+2+3=13

  师: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而不分成1和4?

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

给大数“凑十”法。

  8+5=5+5+3=13

  师:

为什么把8分成5和3?

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

给小数“凑十”法。

  8+5=10+5-2=13

  师:

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去2?

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

多加再减。

  师:

这两种“凑十法”你喜欢哪个?

为什么?

  生1:

我喜欢给大数“凑十”,因为这样好分。

  生2:

我喜欢给小数“凑十”,因为两个一样的数凑十好算。

  师:

现在用你喜欢的“凑十”法计算一下小兔的总成绩。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3:

我把8看成10,加上4,再减去2,就等于12。

  师:

这是多加再减的方法。

谁能用“凑十”法来说?

  生4:

把4分为2和2,2+8=10,10再加2等于12。

  师:

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分别算一算其他三只小动物的总成绩。

谁得第一名?

  生:

小猫

  师:

让我们为它颁奖!

    师:

我们来观察:

4+87+44+9三个算式中都有一个加数4,为什么有时把4拆成2和2、有时拆成3和1、有时拆成1和3,根据是什么?

  生:

因为看是给谁“凑十”,就分出几。

  【这种交流,不仅是方法的交流,更是学生思维的交流。

既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巩固练习

  师: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

  1、看图填数

  3+8=3+9=9+6=7+5=

  2、帮小兔找家

  5+9=6+6=9+8=7+6=

  【“看图填数”和“帮小兔找家”这样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

    四、学习反馈

  师: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种花的游戏。

游戏规则:

每朵花上都有一个算式,请大家把它种到与这个算式得数相同的花盆中。

请同学们拿出遥控器。

(遥控)

  第一题:

9+2=

  选项:

1.11

  2.12

  3.13

  4.14

  5.15(这道题有38人答对,2人答错;通过率为95%)

  第二题:

6+6=

  选项:

1.11

  2.12

  3.13

  4.14

  5.15(这道题40人全答对,通过率为100%)

    第三题:

8+6=

  选项:

1.11

  2.12

  3.13

  4.14

  5.15(这道题有36人答对,4人答错;通过率为90%)

  第四题:

8+3=

  选项:

1.11

  2.12

  3.13

  4.14

  5.15(这道题有38人答对,2人答错;通过率为95%)

    师:

这四道题目都答对的同学作下面这道题目:

□+□=13,这四道题中有做错的同学到老师这里,让老师帮你们弄明白。

  【学生利用手中的遥控器选择相应的答案,老师利用“学易”信息反馈教学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得每一道题目的答题统计概率和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

根据这四组统计数据,组织分层教学,即:

老师请这些答错的学生(6名)到前面,将刚才的四道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使学生当堂就能掌握知识要点。

老师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又出了一组训练题目(9+2、9+3、9+4、9+5、9+6)。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发现一个规律,于是老师给他们机会,请这些同学说出他们发现的规律--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这个数给9凑10,这不仅帮助学生及时查出问题、掌握知识,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种花游戏的四道题目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知识点的体现,对于已经掌握知识点的同学,老师启发他们发散思维,实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

对于还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对其进行及时辅导,通过再练习,让同学自己发现规律,掌握“凑十法”。

在这一环节,如果不是通过信息反馈技术,只是通过察言观色,老师就很难知道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充分地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分层教学也就很难进行。

  评析:

  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能将情境教学、分层教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本课的设计,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从整体规划教学过程,为学生学习开发良好的环境。

  1.注重问题情境设计。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创设了森林王国中的小动物进行射击比赛的情境。

一方面增添了课堂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自然地提出了数学问题--谁是射击比赛的冠军?

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愿望,立即要解决谁是冠军这一数学问题。

为探究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算法多样化”的活动,积极鼓励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当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会产生更有效、更积极的效果。

  3.注重学习效果的设计。

  首先,在“学易”高互动信息反馈教学环境下,实现全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使分层教学的实现更为容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信息反馈技术,老师将传统的定性评估转变为现在的定量评估,同时,通过信息反馈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其次,“学易”系统中的学生遥控器符合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进竞争机制。

学生兴趣盎然。

“学易”系统进入课堂,为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老师可以组成小组及时调整教学,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秒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曾珍执教(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

  李光树评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春节)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新年的钟声吧!

(放映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课件,师生一起倒计时数数。

  师: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一起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距新年钟声还有多少秒。

)同学们都是用“秒”作单位,为什么不用“时”或者“分”作单位呢?

(因为刚才倒数的这段时间太短了。

)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

秒的认识。

  [评析:

课件再现除夕之夜的钟声,并通过随钟声倒计时数数引出学习课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切实感受“秒”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时间单位“秒”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二、观察探究,建立概念

  1.认识钟表。

  

(1)认识电子钟表。

  师: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些钟表来计量秒(课件出示各种式样的钟表),这是电子钟表(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

(6时35分。

)“分”后面的这两个数表示秒,现在是6时35分10秒(课件出示一个电子表),钟面显示的是什么时刻?

(3时45分17秒。

  

(2)认识秒针。

  师:

电子表可以计量秒,机械钟表也能计量秒(课件出示一个机械钟面)。

钟面上计量秒的是什么针(秒针)?

哪根针是秒针?

  生1:

最长的那根是秒针。

  生2:

最细的是秒针。

  生3: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

钟面上有1根针,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课件:

秒针闪动并出示字

  幕“秒针”)。

  2.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1秒。

  师:

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

1秒。

  师:

对1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板书: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认识几秒。

  师:

秒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

秒针从12走到l是5秒。

  生:

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

  师:

秒针从12走到这儿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

秒针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了6大格,就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生2:

秒针走半圈是30秒,再加2秒,也就是32秒。

  师:

秒针从1走到3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课件出示如下图:

  生1:

15秒。

  生2:

不对,不对,秒针是从1走到3,不是从12走到3,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

  生3:

秒针走了2大格是10秒。

  生4:

对,经过的时间是10秒。

  师:

真聪明!

孩子们也来拨拨钟吧!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拨一次秒针。

其余的小朋友注意观察,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经过了多少秒?

(小组活动:

拨钟、认钟。

  师:

谁愿意在实物展示台上来拨一拨,请全班同学认一认。

  生.:

一边拨秒针,一边问:

“秒针从12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

40秒。

  生2:

一边拨秒针,一边问:

“秒针从3走到8是多少秒?

  学生齐答:

25秒。

  (3)体验1秒有多长。

  师:

我们知道秒针走l小格是1秒。

1秒有多长呢?

(播放课件:

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同时发出“嗒”一声。

)谁来学一学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

“嗒”。

  师:

时钟“嗒”的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想一想,你能在1秒钟之内做一个什么动作?

  生:

我可以拍1次手。

  师:

1秒钟真的可以拍1次手吗?

看着钟面试—试。

(播放课件:

秒针走动。

学生看着钟面,尝试1秒钟拍一次手。

  师:

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

我可以跺1下脚。

  师:

试试看!

  师:

1秒钟你还能做什么?

  生:

我可以说1个字。

  师:

试试看,行吗?

  生:

行。

  师:

1秒钟真的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这样的1秒1秒积累起来的。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听一听(播放课件:

秒针一边走,一边发出“嗒,嗒”的声音)。

让我们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点点头。

(生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一秒点一次头。

)轻轻地数一数,1,2,

  师:

谁能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数一数(学生数,师注意调控节奏)。

  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

(停顿数秒)轻轻地数,1,2,……

  (4)游戏:

估计时间。

  师:

孩子们真棒!

小闹钟也想和你们做游戏了!

(播放课件,小闹钟交待游戏规则:

“小朋友们当你听见‘开始’,就把眼睛闭上。

如果你认为10秒到了,就举起手并睁开眼睛看钟面,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小闹钟。

”)准备,开始!

  (全班学生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交流估计的方法。

  师:

虽然是第一次当小闹钟,可有的孩子闹得真准。

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

我一边打节拍,一边数。

  生2:

我一边点头,一边数。

  生3:

我在心里默数。

  师:

孩子们都是用数的方法,按照什么节奏数呢?

  生:

按照秒针走动的节奏数,这样才能闹得准。

  师:

再来一次“15秒小闹钟”。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