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138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docx

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学习分为五个阶段;

学前预习-新课学习-配套练习-巩固复习-成套真题练习。

1.预习

预习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预习的好处:

提前对即将要学习的目标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理解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带着先前的自我认知和问题去听课,有的放矢。

预习的坏处:

预习后觉得自己都懂了,不在认真听课,态度轻视。

而且,预习浪费时间,预习的深浅程度不容易把握。

我在其他文章中分析过,对于应试型考试,不建议听网课,因为效率太低,如果自学讲义就不存在深度预习的问题。

但是,在每次学习前,我会花几分钟时间“预习”。

(1)在学习一个新的科目前,我会详细的看看目录,这本书有几大部分,包括哪些章节?

每个章节有哪些内容?

篇幅大小如何?

(2)在学习一个新的章节前,我会详细的看看包括几个大标题?

每个标题下面有几个小标题?

每个标题都大致有哪几个点?

目的是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预期,知道学习的方向是什么,下一步将要学什么,还剩下多少内容。

避免迷失在字里行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新课学习

(1)挑选一本好的讲义/教辅资料。

首先,内容方面基本覆盖了90%以上考点,市面上各种培训机构的讲义都能做到。

其次,通俗易懂,大白话解析,教材的专业性都很强,晦涩难懂。

最后,排版真的很重要,可以大大降低阅读障碍,不会出现视觉疲惫。

教材上的字都是密密麻麻的,看不到两页就犯困。

(2)善于提取关键信息。

书上的内容很详实,目的是为了引入/阐述清楚一个观点,保持逻辑的严密性,让读者更好理解。

但是,不需要我们全部记忆,甚至不需要了解。

我们需要做的是:

1)找出作者要得出的核心观点,即为知识点(考点)。

2)提取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通过自己的理解,串联形成自己的逻辑思路,并做好笔记。

3)过关型考试大胆舍弃,不求甚解。

过关型考试的直接目的就是快速拿到证书/资格,不是搞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可以拿到证书后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过关型考试是有套路的,60分和100分没有区别,只需要学会80%重要知识点的80%(80%*80%=64%)就可以过关。

换句话说,要想快速通过考试,考试考到什么深度就学到什么深度,不求甚解;同时,必须懂得舍弃大量无关紧要的知识点。

这不是放弃,是战略。

这一点不适用于高考、公招等选拔型考试。

(4)不要奢求一遍就能全部学懂,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第一遍学习能学懂50%-60%就差不多了,知识点往往是前后联系的,学完后面的内容,回头复习时,以前不明白的地方,可能就晃人大悟了,又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如果把学习知识比作画一棵树,首先把时间花在拓展枝干上,而不是添加树叶,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叶子多一片,少一片,并不影响树的整体外形,但是枝干多一根,少一根,就会影响树的外形。

枝繁了,再叶茂,就是很简单的事了。

有了整体的知识体系后,再逐渐填充具体细节内容。

(5)切忌在某一个节点死抠和纠结。

只要是一门新课,无论你有没有基础,学习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专有名词或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时没有必要在一个点上死缠硬磨,也没有必要急于XX或问别人,做好标记和笔记,迅速继续往下学,下次或下下次复习时就会顺理成章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否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进度,产生焦虑感,而且还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6)多向自己提问,少向别人提问。

很多问题不是我们真不懂,只是没有思考罢了。

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

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问题,遇到问题时,也是这样。

首先,自己思考,不行就过段时间再回头思考,基本上不会超过三遍,多数问题就能自己想明白。

这样学懂的知识点,一定印象非常深刻。

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问别人或XX,即使当时你明白了,下次复习时,很可能又忘记了。

只要在考试前能明白就行,即使还不明白,你也已经思考过很多遍了,基本上已经“死记硬背”记住了。

(7)多对比,多总结。

我们常说,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没错,知识点也是对比出来的,不对比永远不知道差异在哪里,考点往往就在这类细节差异中产生的。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联想到一些前面学过的知识,也有很多知识点的结构都是相似的,无论处在学习中的哪个环节,经常会遇到这种易混淆的知识点,一旦遇到,就马上找到对应的点,进行对比和总结归纳,找出差异,做好标记,下次复习时自然顺带复习。

(8)做一个会做笔记的人。

书/讲义上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只需要我们勾画重点,不需要单独做笔记本,长篇幅的抄写,这样好浪费时间,关键是效率真的很低。

笔记怎么做:

1)需要做的笔记是自己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或总结,就记在讲义上对应位置就行,也方便复习。

2)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不需要工整好看,自己认识就行,好看考试不加分。

3)能缩写就缩写,能用符号代替就用符号代替。

比如,学会计的朋友一定会写无穷个“借、贷”,可以分别简写为J、D,“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简写为“指定OCI”(英文简称),只要自己分得清,爱怎么简写就怎么简写。

4)不要收集别人的笔记,任何人的笔记,哪怕是学霸、学神的,都不适合你,笔记是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让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自己做出来的,只有自己做的才对你有用,别人的笔记再好也没有用。

(9)交叉学习。

交叉的方式很多:

同一科消化讲义、做题、听课等不同形式可以交叉,不同科目之间可以交叉。

具体怎么选择交叉学习?

1)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优先保证完成学习计划。

2)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定要穿插安排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使自己能够愉快的结束一天或一段时间的学习,切忌在痛苦中结束学习。

(10)早读。

对于文字性的科目,尤其是专业性很强,存在一定入门障碍的科目,开始学习阶段坚持早读,可以熟悉陌生的字词句,快速入门,形成语感。

语感就是,一说到“谁知盘中餐”,不由自主就会滑到“粒粒皆辛苦”。

2.配套练习

每学完一个章节,一定要做及时做配套练习,否则,会陷入“听啥啥懂,看啥啥会,但做题啥都偶不会”的困局。

(1)做配套真题练习,才知道一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题目中的。

光看书不练题,即使对知识点很熟悉,依然可能不会做题,甚至连考查的知识点都找不到,稍有水平的考试,都很少单独、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考查。

(2)平时练习不是为了对与错,一是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二是可以了解该知识点的命题方向,三是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后期复习有的放矢。

(3)历年真题是首选。

真题是出题老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不做真题,就是闭门造车,任何考试,真题是最具有价值的练习题,没有之一。

(4)通过做题获得正向反馈,证明自己学习是有效果的,学习才会有成就感,会潜移默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正向反馈对学习而言真的非常重要。

努力了看不到效果,会有挫败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自暴自弃。

3.复习巩固

在我学习的复习过程中,有四个方法是结合使用的,一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法,二是每日回顾法,三是错题本法,四是框架法。

这些方法都是耳熟能详的,但一个方法效果好不好,不在于“知不知道”,而在于“会不会用”,细节打磨才是决定一种方法学习效果的关键。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法。

合理安排复习一定比一味学习新课重要,新知识学的再多,不及时、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也会很快忘记,做无用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是,在学习新课(第1天)后的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分别复习第1天学习过的新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本身是建立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式上的,换句话说,对于死记硬背,这个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如果我们在复习时,辅之以自己的理解记忆,结合前面说的框架、总结、对比、刻意练习等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会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本身的效果更好。

我们总说“理解”,究竟如何理解?

理解就是通过寻找知识点之间的某种逻辑,结合我们日常的经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这些逻辑可能是作者本身的逻辑,可能是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也可能是你发现不了前面的这些逻辑,但根据自己的经历强加上去的“逻辑”,哪怕是遍顺口溜,都算是一种逻辑。

学习开始前制定好空白表格。

表中内容每天更新,不是事先填好。

当天学习新课的时间由复习旧内容后的剩余时间决定,复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事先无法预测当天复习所需时间。

第二步:

每日只需要1秒钟,更新表格。

(2)每日回顾法

虽然,90%以上的人都听过“学习金字塔”;但是,真正会用的人只有不到10%。

听别人讲(听课)是所有学习方式中学习效率最低的,两周后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只有5%。

而教授给他人是学习效率最高的,两周后的学习内容留存率高达90%。

因为听课是被动学习,教是主动学习。

日常学习中,我们没办法“教授给他人”,但是可以教自己。

每天结束当天的学习前,花半个小时回顾当天学了什么。

回顾的方式就是讲给自己听,把自己当成白痴,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说出来(一定要说出声来),可以边说边问自己为什么,就像老师讲课、学生不停地提问一样。

这是一种以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式。

只有你真正去这样做了,才知道自己根本没学懂,什么都说不出来(考试也是一种输出,如果平时都说不出来,那考试时如何从大脑中调取知识?

)。

刚开始很痛苦,很难坚持下去,大脑会抵抗(改变是痛苦的,消耗能量的事儿大脑都不乐意)。

说不出来也要坚持每天说,能说多少说多少,实在想不起来就看看书,看了又接着说,直到说完当天学过的内容为止。

这种输出的学习方式是对知识的最好输入,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

相信我,坚持下去,慢慢会习惯的,一定会神奇的效果。

(3)错题本法

错题本之于考试,就像水之于生命。

因此,复习阶段错题本是必不可少的。

1)错题本记什么?

(四要四不要)

要记:

01错题,02经典好题,03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04总是记不住、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不要记:

01新课学习时出现的错误,02计算错误和看错题目,03偏题怪题,04同一知识点的同类错误。

2)错题本怎么记?

01在word文档中记录错题。

按科目设置错题本,一科一错题本。

学习资料基本都有电子版的,题干部分直接复制或截图到word文档中。

如果确实只有纸质资料,那就拍照后截图。

学生党确实不方便用word文档的,推荐使用口袋打印机,错题拍照打印后粘贴在错题本上。

如果是机考,强烈建议使用word文档。

02不仅要记录正确思路,还要记录错误思路。

由于人具有思维惯性,错误的思维方式会排斥新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错题往往还会错第二次,甚至更多次。

每次复习时,对比错误思路和正确思路,可以加深印象,减小惯性阻力,才能尽快接受正确的思维方式。

03答案和解析不能复制。

看了正确答案解析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把答案输入word文档中,或者手动写到错题本上。

04更新频率。

每天更新当日的错题,包括错题、思路和答案。

我都是实时更新,发现一个错题,立即更新到word文档中。

因为只有出现错误当时,对错误思路和正确思路的理解和印象最深刻,时间久了就忘了。

05不建议摘抄题干主要信息这种做法。

真题是出题专家经过无数次研究论证过的,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字字珠玑。

如果你不会筛选,恰好把关键信息或重要干扰信息摘抄掉了,这个题就没有价值了。

06坚决不建议手抄题干。

手抄速度太慢,严重浪费时间。

07word文档每周打印一次或两次,视量而定,用燕尾夹夹起来,不要用订书机,方便后期增减。

3)错题本怎么用?

01如何复习?

第一步,独立思考,做出答案。

第二步,核对答案。

第三步,对比错误思路和正确思路,总结思路。

第四步,分析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如何考查的,关联知识点是什么,相似知识点是什么。

第五步,回归讲义复习一遍。

每次复习解决“会”的问题,不是“对”的问题。

关键不是做对某个题目,而是分析的过程。

比如,选择题,每个选项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错的,必须回归讲义。

02复习频率。

首先,每周至少复习一次,制定学习计划时,将复习错题固定列入计划,建议放在周末。

其次,利用好平时琐碎时间复习。

03复习次数。

每次复习后,做对了,在序号前划√;做错了,在序号前划x。

直到连续(不是总共)四次划√,就可以从错题本中划掉这道题目。

连续三次划x,用☆做好重点标记符号,属于重点关注对象。

(4)框架法。

无论是新课学习阶段,还是复习阶段,框架法对建立知识体系非常重要。

当我们学习或者复习完一章/节时,不要马上合上书离开,花几分钟时间画画框架,既是回顾复习,也是梳理总结,否则,浑浑噩噩的学了几个小时,都不知道学习了些什么。

具体怎么画框架?

1)自己动手动笔,在草稿纸上画。

画思维导图不是用各种网页、软件画,不是在电脑上画。

沉迷于制图过程和内容填充,那样特别浪费时间。

2)框架是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画图不是目的,形成这种思维过程才是重点,只要自己认识就行,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原则,写字和画图形框架不用中规中矩,不是书画比赛,不需要美观。

3)能简写就简写。

一句话能用5个关键字代替,就别用10个字,笔头可以简画,但是大脑中不能简化,必须知道自己正在写什么,到哪一步了。

4)一边画一边回顾。

条件允许就小声说出来,就像在跟别人讲,也是学习金字塔中的“输出倒逼输入”。

5)不要看着书画,背着书画。

实在回忆不了,翻翻书,然后继续背着书画。

6)画完一遍就当草稿纸扔掉,本次回顾就结束了,不要想着二次利用,下次回顾时重新画,反复利用框架,每画一次可以扫射和关注到不同的知识点。

7)不用要别人画好的思维导图。

画框架重要的不是图,而是画的这个思维过程。

4.成套真题练习。

(1)身临其境的感受成套真题,形成时间敏感性。

大多数考试,考试时间都是不够用的,加上考场上容易紧张,时间就更不够用了。

(2)感受整套试题的题型结构、知识布局、分值权重。

很多时候,同一道题目,在做章节配套练习时,每次都会做,但是一旦综合成完整的一套题,就不会做了。

所以,需要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点卡着时间练习成套真题,形成考试的条件反射。

(3)一边练习,一边复习巩固知识点,最终都要回归讲义。

以上是关于学习方法。

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付诸行动,不想学习,或者想学习但总是不在状态,也是画饼充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