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3985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docx

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

2021最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全套教案

自然界的水

1.海洋与陆地

【教学分析】

本课是四下第二单元的第1课,这一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引出问题“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引导学生在信息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将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这一课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分析来完成的。

“表达交流”是本单元着重训练的探究要素,对信息的信息和处理的过程是表达交流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学会通过关键字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标注、摘抄,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表格或图形化处理,使之更直观。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经历过与同学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活动,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对“表达交流”能力目标进行中级训练。

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本单元则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讲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对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了明确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2.能采用标记、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3.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

4.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地球仪、彩色笔、资料卡。

活动场地:

实验室(教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提问

师:

(出示太空拍的地球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为什宇航员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像个蓝色星球呢?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生分组观察,分析交流,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二、处理信息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海洋与陆地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资料拿出来,找出能支持你们刚才观点的关键语句,画下来,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

老师这里有个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表格,我们来填填看。

陆地与海洋面积比例

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

原来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陆地面积占了29%。

如果把地球展开来变成一张地图,我们看到涂了色块的都是陆地,请同学们用蓝色彩笔给海洋区域涂上颜色,感受一下71%和29%的差异。

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吗?

(生涂色、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师:

来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表示海陆面积比例的,哪种方式更准确、直观呢?

(生展示交流作业,学生互评)

三、得出结论

师:

通过收集、处理信息,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

地球可以说其实就是一个大水球。

生:

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海洋把陆地都包围起来了。

生:

地球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海洋,海洋是蓝色的,怪不得从太空中看地球就像个蓝色星球。

四、表达交流

师:

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科学探究,和以往的探究有一点点不同。

我们来交流一下是怎样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

在同学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专心倾听,有哪些是你赞成的或不赞成的,记下关键词句,等汇报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汇报时请用上以下句式(PPT展示)

我今天对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探究;

我的探究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通过探究,我发现:

_______________。

我汇报完毕,请问同学们对我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生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点非常简单,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是表达交流的能力。

相对而言,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要求也还比较简单,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有记录课堂笔记、阅读批注的习惯。

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展示海陆比例,发挥学生创意,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会运用以前学过的曲线图、柱状图,数学课学过的方格图等形式来表示,也有个别学生用圆饼图。

通过交流,学生学会了更多的信息处理方式。

对于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我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用一定的句式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表达准确、完整,也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与交流。

有了这样的句式提醒,学生在交流时思路更清晰,其他学生倾听的专注力也提升了。

【总结点评】

本课知识点较简单,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目标放在知识达成上,学生会觉得课堂索然无味。

但教师很好地把握了两个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处理信息能力方面,设计了用自己的方式对海陆比例进行表示并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对表达方式的评价交流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一个表达句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脚手架,有了句式的指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表达的要领,从而能够把探究过程和结果清晰、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2陆地上的水体

【教学分析】

水体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域分为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陌生的是从来没有用水体类型这样的概念去区分它们,也没有认真比较过它们之间的异同。

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长江、黄河、南极冰川、青海湖入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它们的外表形态,从而明确概念。

本课教学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上一节课研究的地球表面的水,认识到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而本课研究的是陆地上的水,基本都是淡水,这些水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这一概念要让学生明确,也为下一节课学习《珍贵的淡水》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方面,上一节课的表达交流还是由初级目标向中级目标过渡阶段,这节课开始学习借助资料卡等形式来准确地表达和交流较为复杂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的表达既有凭借的工具,又能言之有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准确描述不同水体的外形特征。

3.了解不同水体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

4.学习制作和利用资料卡来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阅读资料,资料卡、卡纸。

活动场地:

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都被海洋覆盖,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1%。

那么陆地上有没有水呢?

这些水与海洋中的水有什么不同?

生:

陆地上有很多的河流、湖泊。

这些都是水,它们是淡水,与海里的咸水不一样。

生:

我们河南就有中国著名的黄河、淮河,还有薄山湖、南湾湖等。

生:

河南和湖北之间还有一个丹江口水库,那里的水可以通过南水北调送到北京、天津。

生:

中国还有最长的河叫长江、最大的湖叫青海湖。

生:

可是青海湖的水是咸的。

师:

有没有同学知道国外有什么著名的河流湖泊吗?

生:

有印度河、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

……

师: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

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择水而居。

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沿河地带。

我们中华文明就是在黄河流域孕育而生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把黄河称为母亲河。

二、搜集证据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陆地上的水,有江河、湖泊,也有水库、运河。

我们把这些聚集在一起的水叫做不同的水体类型。

(板书:

水体)那么陆地上有哪些水体类型呢?

它们有什么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找一找这些水体的特征。

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

(生小组合作学习,适机引导学生用标注、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信息)

师:

把我们整理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小组互评,选出几份给全班同学展示介绍。

(生全班展示)

生:

我认真阅读了几份资料,对比了摘抄的关键语句,发现所有的江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在陆地上的,绵延距离很长,有的流经几个省市甚至国家。

这种水体叫江河,但我没弄明白什么样的叫江,什么样的叫河,还需要再找找相关资料确认一下。

我还发现湖泊是在陆地上,四周包围起来的;河流的水最后一般流向大海或者湖泊,而湖泊如果没有河流通向大海的话,其中的水基本上是不流动的。

冰川是陆地上很特殊的水,主要是高山由积雪形成的可以滑动的冰。

南极和北极常年积雪,也有冰川。

生:

我是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的信息。

水体是核心词。

江和河有共同的外形特征,它们可以合并起来成为核心词“水体”的一个主枝“江河”,“江”和“河”分别作为主枝“江河”的分枝。

江和河特征很相似,都是在陆地上长长的,流动的,最后流向大海或者湖泊的,只是我也没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湖泊就是陆地上的大水盆。

中国有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和洞庭湖等湖泊,云南的洱海虽然叫海,其实是个湖,只是我不明白它为什么叫海不叫湖。

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不过它是咸水湖。

我把这些湖都先归到“湖”这个主枝里,然后再画出一个“咸水湖”、一个“淡水湖”两个分支。

我还另外画了一个主枝“冰川”,冰川下面再分两个分枝,一个是“高山冰川”,一个是“两极冰川”。

我想高山冰川如果融化的话应该是淡水,两极冰川融化的话不知道是淡水还是咸水?

生:

我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的。

因为我看到教材后面就有根据水体类型整理信息的表格。

也是摘录了不同水体代表的特征。

像黄河,我知道它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

生:

……

师:

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来整理信息,各有各的特色。

同学们的表达也有很大进步,不仅从信息分析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也懂得把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陆地上的水体。

(视频文字内容:

水体,水的集合体。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所述,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

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师: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陆地上的水体主要有冰川、河流、湖泊等。

冰川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成的,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所以高山冰川和南北极冰川融化后都是淡水。

师:

狭长的流动的水体,有的叫江,有的叫河,只是不同的叫法。

相对来说,我国南方称为“江”的较多,北方称为“河”的较多;流域面积大、长度长、流量大的称为“江”的较多,反之称为“河”的较多;直接流入外海的称为“江”的较多,流入海湾、湖泊或者其他河流的称为“河”的较多。

而国外则统一叫“河”。

师:

同学们收集信息很细心,还发现了湖泊有很多种。

实际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外流湖是与河水相连的,最终也会流向大海。

湖泊按含盐度不同有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区分。

有些地方会把面积特别大的湖叫海,形容湖泊面积很大。

比如我国的洱海,国外的里海、死海实际上都是湖泊。

汉语中湖泊的称谓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特色的称谓,湖、泊、池、荡、淀、漾、氿、泡、海、浣、洼、潭、塘、泽等。

少数民族地区的湖泊时会根据该地少数民族的叫法而采取音译,比如“错”(纳木错、班公错),“茶卡”(依布茶卡、茶卡盐湖),“海子”(盐海子、碱海子),“诺尔”(查哈诺尔、腾格尔诺尔),“淖”(察汗淖、九连城淖),“库勒”(阿克苏库勒、硝尔库勒)等。

三、处理信息

师:

我们知道,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老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课下选择一些水域收集相关信息,现在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一下这些水域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小组交流)

师:

请小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

生:

我们组了解了长江流域。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千米。

在世界大河中,长江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就是早期人类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早期、中期、晚期的古人类化石在长江流域都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布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地区。

长江中下游一直都是我国经济、人文发展较好的区域,现在更是形成了长江经济带。

生:

我们组了解了黄河……

四、表达交流

师:

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生:

我们主要是查阅资料,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共性,得出结论。

师:

我们在与同学们汇报探究结果的时候,与以前的汇报相比,有什么感受?

生:

我觉得这个探究结果信息量比较大,有些词汇和数据有点抽象,不像以前探究的结果我们直接就说出来了,这个结果要拿着资料看,要不然就怕说错了,或者说得不够准确。

师:

是的。

对于这种信息量比较大的探究结果,我们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表达方式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准确些。

比如各种图表,或是简洁一些的资料卡等,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学习资料卡的制作。

(视频文字内容:

学习资料卡,一般指把通过阅读图书、浏览期刊、上网查询等途径获得的原始资料摘录下来,可以用手抄、电脑录入、剪贴、拍照等形式,也可以图文并茂。

但要注意做到:

目的明确、摘录准确、出版信息精确。

一般是一事一卡,定期整理。

可以先分大类,然后分中类,最后分小类,并装订成册,最后整理成目录,以便查阅。

师:

看完视频,请同学们来说说资料卡有什么特点,制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

资料卡是显示个人资料或事物资料的一个简洁的卡片,一般显示一些主要的内容。

生:

资料卡是专题的,就是一卡记录一个主题的内容。

在记录时要采用统一的格式。

生:

资料卡记录要忠于原文,不能擅自修改。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资料卡一事一卡,还要注意定期整理,把相同主题的资料卡放在一起,方便按主题查阅。

下面我们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每位同学制作一个资料卡,把我们今天的探究结果用资料卡的形式记录下来。

课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资料卡互相学习交流。

(生制作资料卡)

【教学反思】

水体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是熟悉的事物,又是陌生的概念。

学生都知道陆地上有江河湖泊,只是没有想过如何区分它们。

本课教学以自学为主,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对陆地上的水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信息处理的方法。

学习成果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要正确表达信息量较大的探究结果需要借助资料卡,从而引出对资料卡的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被一再点燃,学生学有所获。

【总结点评】

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比较简单,但往往越简单的内容越不好上。

如何上得有趣,能吸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步步达成目标而不感觉枯燥,是不太容易的。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去探究、去发现结论,探究过程中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又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资料卡所起的作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再学习、再探究,解决新问题。

3珍贵的淡水资源

【教学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淡水资源的珍贵,二是让学生学习制作知识小报,利用知识小报全面、系统、准确地表达探究结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淡水。

2.认识到淡水资源在地球水资源中所占比例小,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且分布不均匀。

3.体验建立地球上水资源比例模型的方法。

4.学会制作并使用知识小报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资料卡、水槽、烧杯、量筒、针筒、卡纸。

活动场地:

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陆地上几种主要的水体类型,也了解到除了海洋中的水是咸水,陆地上也有咸水。

看来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都是咸水,那么我们平时用得较多的是咸水还是淡水呢?

请同学们讨论完成教材上的表格,这些活动该选择淡水还是咸水?

(生小组讨论)

师:

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生:

洗衣服、灌溉农田、锅炉用水我们选择用淡水,因为用咸水怕衣服晒干了以后有结晶盐出现在衣服上(笑)。

灌溉农田,我不太确定,如果用咸水,太咸了植物可能无法生存吧,不是有盐碱地种不了庄稼的说法吗?

锅炉用咸水,会结垢,对锅炉有腐蚀作用。

喝水、做饭我们认为两个都可以,平时我们炒菜煲汤也是要放盐的,如果用咸水不就不用放盐了吗?

生: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所有的都应该选淡水。

我们做菜煮汤虽然也放盐,但妈妈总说要少盐少油身体才健康,用咸水,肯定对身体不好。

师:

我们先要来认识一下咸水和淡水的区别。

在科学上,淡水是指每升水含盐量小于0.5克的水,也就是说,淡水并不是我们想的不含一点盐分,只是含盐量很低。

溶解有更多盐类物质的水是咸水。

我们可以自己尝试配一杯海水尝尝看。

(出示实验指南:

将3.5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品尝一下“海水”的味道)

(生分组实验)

师:

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海水”的味道怎么样?

生:

太咸了,没法喝。

生:

太咸了!

咸得发齁了。

师:

(笑)从同学们一个个皱眉的表情可以看出“海水”的味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好!

实际上,真正的海水除了食盐还溶解有很多种其他无机盐,比我们配的“海水”还要难喝。

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一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尝的方式进行观察实验。

尤其是实验室里的物品,未经老师允许都是严禁品尝的。

今天的盐和水都是老师特别准备的可食用的,用了干净的杯子,所以才能让大家品尝。

现在同学们会选择咸水还是淡水来喝水、做饭呢?

生:

淡水!

二、搜集证据

师:

看来,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中,都是使用淡水为主。

淡水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那地球上的淡水能满足人类需求吗?

让我们来收集关于淡水资源的信息,看看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多少与人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整理信息时,还要思考一下用哪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便捷地整理和分析信息。

信息整理好后在小组分享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师:

请各小组将学习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

(生带着资料上台分享,师协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资料呈现给全班同学)

生:

我们阅读了教材上的资料,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13.6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约3500万立方千米。

乍一看,我想,哎,淡水挺多的呀,3500万哦!

而且是立方千米,不是立方米哦!

再接着看目前能用的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这0.26%是多少呢?

我大概算了一下,差不多有353.6万立方千米,我觉得这也挺多的呀,我看资料说中国最大的青海湖,一望无际,里面能装73.9立方千米的水。

那等于47800多个青海湖呢!

那可以容纳多少人在里面游泳呢!

师:

这位同学用了类比,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353.6万立方千米,光看这数字我们还很难知道有多少,但是用我们熟悉的青海湖来比较,就比较形象了。

还有谁来说说。

生:

教材上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有353.6万立方千米,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

我们知道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地下水了。

我们查了资料,地球上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量只有总淡水量的0.3%,也就是10.5万立方千米,只相当1400个青海湖里的水了。

如果和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比起来,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看到这样一份资料,说如果把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看作是一桶水,那么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只有其中的一碗水,而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才只有其中的一勺而已,而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就更微乎其微了。

所以我觉得淡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是稀缺、珍贵的。

师:

你这类比不错,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来尝试做一个模拟实验。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1000毫升水模拟地球上水的总量。

再从中抽出1000毫升的2.5%也就是25毫升模拟淡水总量,再从淡水中抽取25毫升的0.3%也就是0.075毫升模拟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总量。

(生小组实验)

师:

做完实验有什么感受?

生:

哇,原来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在地球水资源中占的比例真的是太少了!

生:

0.075毫升真的很难抽取,也就只是很小的一滴水了。

师:

是的,1毫升水大概有20滴左右,也就是说1滴水有0.05毫升,0.075毫升只相当于1.5滴水。

1.5滴水在1000毫升水中占的比例,就是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在地球总水量中所占的比例。

生:

虽然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多,但是相比之下,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确实太少了。

生:

难怪教材上说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呢,有20多亿人饮水困难。

生:

那是因为有的地方是沙漠,他们国家没有江河湖泊。

我们国家就不缺水。

师:

我们国家真不缺水吗?

那为什么会有南水北调工程呢?

生:

我们国家有些地方水资源丰富,有些地方也缺水。

师:

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我国淡水资源分配情况。

(视频文字内容: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当分配给14亿人之后是什么状况呢?

根据国际标准,人均淡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我国按全国来计算,平均每人2240立方米,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轻度缺水状况。

但是按省份来计算,我国实际有16个省级行政区达到严重缺水,有6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到极度缺水,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万人饮水困难。

我国水资源分布也严重不均衡,81%的水集中在仅占国土面积36.5%的长江流域。

其余63.5%的地区可怎么办呢?

在淡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国又有46.5%的河流受到污染,令这一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沿海地区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多个城市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而出现地面塌陷,这又使我们不得不减少地下水的使用。

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需要你和我的共同努力。

师:

看完视频,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

原来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体来说还是不够的,有的地方尤其缺水。

我们国家看起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好像还可以,但仍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

生: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3.6亿立方千米。

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

生:

我还知道了我国的淡水储量其实并不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如果算到人均,我国又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师:

看来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淡水资源的信息,如果要这样交流,恐怕再给一节课时间也不够。

怎样和同学们分享更多的信息呢?

我们可以用知识小报来记录我们的探究结果。

知识小报就是手抄报的一种,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形式。

知识小报可以是手抄,也可以是电脑打印。

下面就让我们来制作一张自己的知识小报。

阅读教材,想一想,制作知识小报要注意些什么?

生:

主题要突出,一份小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是杂乱无章。

生:

要注意版面工整,可以适当做一些插图装饰。

生:

内容要丰富些,才能吸引读者。

师:

嗯,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全,课后就请大家收集整理素材,制作一份关于“淡水资源”的知识小报。

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知识小报的展示交流活动,评比一下哪些小组做得更好。

师:

在这节课中我们有了哪些收获?

生:

我知道了淡水也可能含有一点盐,只是含盐非常少。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淡水。

生:

我知道了目前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水资源很少的一部分。

生:

我还学会了做模拟实验。

师:

对,像这样数量非常庞大,我们无法直接进行实验的,可以找类似的物体进行模拟实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通过选择淡水咸水活动、文献研究、模拟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对人类来说重要而稀缺,最后学习制作知识小报进行交流。

内容虽然简单,其实不太好上,稍不留意很容易上成枯燥的讲授课。

备课时本来想让学生先充分交流,再安排模拟实验环节。

但在实际教学中,当有两个学生谈到类比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模拟实验提到前面来,正好帮助学生理解了淡水资源在地球总水量中所占比例,从而加深对淡水资源珍贵的理解。

这一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