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docx
《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
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市场上,永远是想投资的人多过已经开始投资的;收益少的永远多过收益高的;投资失意的永远多过点石成金的;你你我我永远多过索罗斯、巴菲特。
为什么他们赚到钱?
那些财富像长眼睛一样,飞奔着聚集在那些少之又少的人手中。
他们怎么赚到钱的?
资本市场创造的神话使平民也能成就梦想。
我们要怎么赚到钱?
没有人能再次成为巴菲特、索罗斯,就如同你无法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一般,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关于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
要先成为有钱人”、“负债有益”、“长期投资风险并不低”“有责任的人买保险”……这15条理念不是今天才产生,它存在于资本市场多年,只是,你从未正视它,而那些攫取到财富的人们,“恰巧”听说过。
这些中国人现在还不熟悉的理念,勾勒出一财富的地图,你可以借助它找到财富宝藏。
Points理念1成为“有钱人”,第一步就得先“有钱”
在,一个拥有10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万元,月薪3万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这个金额。
赚钱之道,上算是钱生钱,中算靠知识赚钱,下算靠体力赚钱。
钱是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驾驭它。
很多人都知道“以钱滚钱,利上加利”,却没有多少人能体会它的威力。
先别以为“钱生钱”需要高超的投资技巧和眼光,更别以为所有有钱人都很会这一套,因为就算最不会理财的富翁,财富累计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穷人的想象。
正如“早安财经”总编辑举的例子,在,一个拥有10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万元,月薪3万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这个金额。
这还只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倘若和巴菲特一样,把钱用来投资每年平均报酬率为30%的工具,几乎每隔3年存款就会增加1倍,富者越富,一般人更是望尘莫及。
那么,“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须先有钱”,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却指出了穷人最难以下咽的事实:
假如你对于增加收入束手无策,假如你明知道收入有限却任由支出增加,假如你不从收入与支出之间挤出储蓄,并且持续拉大收入与支出的距离,你成为富翁的机会微乎其微。
那如果想成为“有钱人”,又没有那么“有钱”,该如何是好?
上述中积累财富属于必备动作,而另一件必须作的事情就是:
增加钱累积的速度:
找到一项不错的投资,能两倍于市场均值。
Points理念2收入与支出:
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却会低支出
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摔出富人的国界,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普罗大众之所以羡慕富翁是因为在想象中他们可以享受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挥金如土,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却发现成功的富翁,很少挥金如土。
相反的,他们往往有“视土如金”的倾向。
美国研究者史丹利ThomasStanley和丹寇WilliamDank曾经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一项有趣的调查。
他们发现:
“高收入”的人不必然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
这些被史丹利和丹寇调查的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的收入大于支出”。
在美国另外一项对富翁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我们也毫不惊讶的发现,他们中:
大多数人时常请人给鞋换底或修鞋,而不是扔掉旧的;
近一半的人时常请人修理家具,给沙发换垫子或给家具上光,而不买新的;
近一半的人会到仓储式的商场去购买散装的家庭用品……
大多数人到超市去之前都有一个购物清单。
这样做不仅会省钱,可以避免冲动购物,而且,如果有清单,他们在商店购物的时间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他们宁愿节约时间用于工作或与家人在一起,而不愿在超市胡乱地走来走去。
这个结论看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分隔富人和穷人最重要的界限,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摔出富人的国界。
任由门下三千食客坐吃山空的孟尝君、胡乱投资的马克·吐温,当然还有无数曾经名利双收却挥霍滥赌乱投资的知名艺人,都是一再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之后,千金散尽。
更妙的是:
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如王尔德那句精辟的话----唯一的必需品就是非必需品。
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虽然对致富一事毫无建树,但对如何花钱,却有独到的看法。
包法利夫人出身贫穷的农家,从下就中了爱情小说的毒,认为爱情不存在于寻常人家,而是贵族生活的产物。
为了得到爱情,她必须跻身于一个有“盛宴、马车和庞帕德尔式挂钟”的世界。
爱玛长大后嫁给了镇上的包法利医生,婚姻生活贫乏无趣,离小说中的爱情相去甚远。
为了购买昂贵的信封和信纸,模仿流行杂志里的贵妇化妆、为了高级的绸缎礼服、为了巴黎的奢侈品,在爱玛不停地举债、赊欠下,包法利先生的祖产赔光了。
爱玛因为还不出钱来,自杀了。
摊开包法利夫人的收支平衡表,那些血淋淋的数字,不也控诉着我们平日血拼的暴行?
那些来自包法利先生的哀鸣,听起来不也十分熟悉?
在今天,像包法利夫人这样勇于消费的女性不但不会自杀,反而成为时髦女性的表率,都要感广告的全面胜利和20世纪发明的信用卡。
在削减开支和努力提高现有生活水准之间,现代人多数会选择后者。
他们永远都想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
而一旦得偿所愿,他们很快就又变得不满足。
学术界将之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adaptation)或是“快乐水车”。
当升职或是新房新车带给我们的兴奋逐渐消退时,我们又会开始去追求别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
理念Points3负债有益 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
没有负债么?
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证明你对你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不想想,负债和投资其实是伙伴呢?
中国人觉得,欠着钱过日子,心里总是有负担的,但不欠债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可能—挣多少钱就只能过多少钱的日子;把收入都用于生活、消费,没钱投资,错失取得高额回报率的机会-----永远为生活奔忙。
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适度负债,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负债不但没压力,还会因为进行了合理投资而变得“引人入胜”。
财务顾问提供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案例:
MR.,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积累了29万元资金。
首付10万元买了总价50万元的房子一套,余款40万元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20年还清,每月还款2753元,一年后即现在,房产升值为60万。
购买13万的轿车,该车折旧后现值为10万。
4万元用于基本的装修,家用电器共2万元,现金支付1万,其余1万元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进行分期付款。
29万元中的最后1万元资金作为自己的日常备用金。
MR.对股票市场非常感兴趣,2006年,中国股市行情很好,他决定开始对股票市场投资,可是融资融券业务的真正落实尚需时日,手上没有余钱,怎么办?
面对股票市场高额的收益率,MR.算了一笔账发现,扣除贷款的利息成本或手续费用之后,股票的净收益仍很高,值得贷款进行投资。
目前,通过典当行进行贷款不仅程序简单,快捷,而且相对银行贷款的难度低,所以MR.以其牌照的小轿车为抵押向当地的典当行申请贷款,经过典当行的评估,该车价值为10万,所以MR.申请到了8万元的贷款,并投入股票市场,进行短线操作,目前8万元已经升值为16万元。
这一年以来,MR.也没有出现过资金周转问题。
搞财务管理的一般都是三表: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现在用这种方法分析MR.的财务状况:
Mr.的资产债表
资产
金额(元)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
10000
股票资产
160000
金融资产小计
260000
实物资产
自住房
600000
机动车
100000
家具和家用电器类
60000
其他个人资产
实物资产小计
760000
资产总计
1020000
负债
80000
实物资产
总计信用卡透支(每月平均使用额度)
80000
贷款
388710
住房贷款
476710
净资产(资产总计减去负债总计)
543290
个人现金流量表
资产
资产
资产
金额(元)
工资和薪金(稳定收入)
12000
房屋按揭还贷
33036
投资收入
80000
信用卡消费贷款(10个月以上)
10000
日常生活支出
60000
收入总计
200000
支出总计
103036
年结余
969640
个人财务比率表
项目
参考值
实际数值
房贷月供款占稳定收入的比率
24%-35%
27.5%
期限在10个月以上的所有债务月还款占稳定收入的比率
33%-38%
35.9%
清偿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50%-60%
53.3%
负债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40%-50%
46.7%
以上情况看,MR.的财务状况关于负债考量的各种比率都在参考值围,财务状况基本安全,既不存在偿债危机,也不存在资金的周转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其资金的杠杆效应,使资金得到了较好的增值机会,同时自己也享受了舒适的生活。
做投资决策时,要意识到,当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息率时,负债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
Points理念4不要让你和你的钱之间隔着别人
基金顾问或者保险业务员,他们也在你身上榨取了不少的“过路费”,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绕过他们
你和你自己的钱有多远的距离,很多人都会反问:
难道不是步行去ATM的脚程吗?
当然!
但短短这条路上也有不少人要收过路费,他们可能是你最信赖的理财顾问们。
收费标准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站在你和你的钱之间。
在你和你的钱之间
你要支付的费用
NOTICE
表中的数据因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服务而变动,仅供参考。
保险业务员
20%-60%/每个单子
股票经纪
0.27%/每笔交易
基金客户经理
1.5%
理财顾问
800-10000/年
操盘手
20%以上的利润
如果你和伯克希尔股东处在一个境地:
公司表现依旧出色,但股东却经受了一连串自己招致的伤害,失去了很多本来应得的投资回报,那么你可以听听巴菲特的说法:
假如你和你自己的钱之间隔着一帮顾问,你将付出重大代价。
很久以前,艾萨克·牛顿爵士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这些都是天才的成就。
但牛顿的天才没有延伸到投资领域:
他在南海公司泡沫(southseaBubble,1720年在英国发生的一起对南海公司股票过度投机现象中损失了一大笔钱。
后来,他解释说:
“我能算出恒星的运动,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若不是这次损失让他深感受伤,牛顿或许会继续探索,发现第四运动定律:
回报随运作的增加而减少。
如同牛顿定律必须在普通低速的环境下适用一样,股神的“摩擦成本”论也有其适用的条件。
如果你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跟着巴菲特,或者没有选到势头不错的股票,那你势必要依赖几位“热心肠”,虽然他们的频繁操作可能降低平均盈利水平,但至少他们能教你识别哪些是蓬勃发展的“伯克希尔”,哪些是垃圾。
同样的道理是否能沿用在其他领域呢?
比如,基金顾问或者保险业务员,他们也在你身上榨取了不少的“过路费”,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绕过他们—比如,网上申购,否则,还是和阻隔你和你的钱之间的人成为朋友吧。
Points理念5长期投资的低风险性是个谎言
通过长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会波动太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并非所有的投资都适合长期
不管是理财经理还是基金广告,无一例外地向我们宣导:
你想不赔钱吗?
长期投资吧。
仿佛每一项投资只要沾上“长期”二字,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如果私心一点考虑,每个投资公司都想有稳定的长期的利润来源,方法之一就是鼓励投资者把钱长期放在账上,20年以上的养老保险会让保险公司毫无成本筹到一笔资本,而5年以上稳定的投资会让基金公司获得稳定的1%收益率,倘如这个基数是10亿,基金公司坐地收钱1000万。
“心肠不错”的证券公司就决不会鼓励股民长期投资-----盖因他们是按交易量收费。
看上去长期投资的确会让投资公司的风险降低,但对于投资者也是如此吗?
长期的投资能减低风险
长期性的投资能够降低风险,要衡量一项投资的风险,方法之一便是衡量它的“变动性”,即其价格相对于长期均价的波动有多大。
而通过长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会波动太大,而会更趋近于它的长期均值。
长期持有投资将降低负收益的可能性
投资期数目
1年负收益
6年负收益数
10年负收益数
16年负收益数
BYTHENUMBERS
持有期越长,出现负收益的可能性也较小,可使投资者避免市场的风险。
(左图为1年,6年,10年,16年,期标准普尔500指数,1970年1月-2003年12月)
397
87
347
17
389
0
216
0
负收益比率
22%
5%
0%
0%
(上表显示了长期投资怎么安全度过市场波动的。
在此使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综合了美国500家大企业的股价。
在一些时候,指数会出现下滑,但那些持有股票10年或更长时间的投资者却得到了正收益。
)
Points理念6多数投资者都无法跑赢大盘
大势向上时,投资者未必会买入最“牛”的那只股,或者是未必会在最牛的价位卖出,而此时大势上涨已经抬高了整个市场的盈利基础
在全球的投资机构中,90%的机构跑不赢大盘。
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你吃惊,但数据能说明一切,在股市上,能一直赚到钱的,永远是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股市从1967年初100点—1986年800点—1996年8月6200点,30年62倍的上涨幅度绝对是个大牛市吧?
但是统计表明27%的投资者绝对亏损,78%(含亏损者)没有超越市场平均收益,也就是说只要买指数基金,你就可以领先78%的投资者。
沪深股市2000年全年上涨51.75%,统计表明二亏二平六盈,也就是说40%是亏损的(因为投资有机会成本,你存钱该有利息啊)60%盈利的投资者中又有多少超越了指数的上涨幅度不会超过12%。
美国股市的数据表明:
作为专家级的基金不过而已。
15年周期(83年~97年)85%的基金没有跑赢大盘指数,35年周期(62年~96年),在续存的基金中只有34只战胜大盘!
根据和讯的统计分析,他们的客户都是有情绪周期的,即使再大的黑马,如果在买入两个月没有启动,而同期市场出现活跃个股的话,99%的客户都会把黑马股票提前抛出;此外,还有90%以上的投资者不会在当期盈利后撤出股市,客户的资金会一直停留在市场,只是从一类股票转到另一类股票而已。
这样两个操作习惯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1、当你抛出手中的“黑马”去追白马,白马已经涨到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失去了大幅获利的机会,这时,热点转移,你前期抛出的“黑马”开始启动,股价迅速攀升。
如果此时重新买入,这个操作过程中,损失的是时间、交易手续费和应有的利益空间。
2、在一只股票上赚了钱,不代表能在所有的操作中取得收益。
正是由于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在股市中操作时,大势向上时,投资者未必会买入最“牛”的那只股,或者是未必会在最牛的价位卖出,而此时大势上涨已经抬高了整个市场的盈利基础。
简单的逻辑分析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在计入成本之前,投资者总体的回报率与大盘一致;在计入成本之后,投资者总体的回报率就要逊于大盘了。
实际上,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它们的投资回报率落后于大盘的部分就是他们的投资成本。
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机会跑赢大盘。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你不但要智力超群,而且还要成功克服投资成本的影响。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在长期持续跑赢大盘。
切记,跑赢大盘,即在上涨周期你的组合明显强于大盘,而在下跌期你的亏损明显小于大盘。
评估是否跑赢大盘,要在整个行情结束后,计算这一个运行周期的平均数据,不能听信分析师抽出的一小段时间的数据对比。
REASON跑不赢大盘的原因
1RESULT追不到白马反丢了黑马一次赢利
2RESULT不代表一直赢利结果
Points理念7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
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
”这是经典的鸡蛋篮子论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oneside马克维茨派正方言论
资产分配,是一个关键性的投资概念。
他的含义是: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然后决定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
一个篮子,另一个篮子……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
马克维茨派认为:
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
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和债券,二者之间可能只有很低的相关性。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表现彼此关联不大。
如果你有很多项投资,你就会看到他们的表现一年和一年差别很大。
比如,有的年头股票表现不佳,债券表现出色,就像已经过去的2005年一样。
而今年的情况正相反,我们看到了疯狂的股市和隐忍的债券市场。
鸡蛋必须放在不同篮子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资分布在彼此相关性低的资产类别上,以减少总体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以上这句话也许有些晦涩,但相信大多读者会对以下这个例子有些感觉。
假设在1999年到2003年期间,把1000美元投资在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上得到了正收益。
但如果这1000美元完全投资在股票上,则很可能带来负收益。
更重要的是,多样化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更小:
在此期间,上方的线条一直更接近1000美元的基线。
也就是说,在整段时间,多样化投资组合的价值不像全股票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动那么大。
想想黄金类股。
是的,它们的走势十分不稳定。
但是由于黄金类股在其他投资遭遇重挫时往往会逆市上扬,因此,把该类股加入投资组合中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
如果要为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理论作一个结案词,我们会从“鸡蛋易碎”也就是风险的角度入手:
如果你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一项资产(比如一栋房产或是某家公司的股票)上,那么你就会在市场波动面前变得无比脆弱。
如同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惨痛教训——亚洲许多公家的房地产和股票都大幅贬值,把所有投资都放在上面的人损失惨重。
这对投资界最著名的比喻来源于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
2theother巴菲特反方言论
投资大师会首先从赚钱的角度考虑,如果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将少赚多少钱。
实际上,除了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难以规避资产缩水,分散投资的另一个不足在于,这种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为10元的初始资金,股票价格均为1元,组合A由10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一股;组合B由5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两股。
假设这些股票中,组合B的五只股票,组合A也都购买了。
其后这五只股票价格翻番,而其他的价格没有变化,则组合A、组合B的收益率分别为50%和100%。
很显然,由于组合A投资过于分散,那些没有上涨的股票,拉低了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是接替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管理人。
有一次,斯坦利以德国马克做空美元,当这笔投资出现盈利时,索罗斯问:
你的头寸有多少?
“10亿美元。
”斯坦利回答。
“这也能称得上头寸?
”索罗斯说,“当你对一笔交易有信心时,你必须全力出击。
持有大头寸需要勇气,或者说用巨额杠杆挖掘利润需要勇气,但是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判断正确,你拥有多少都不算多。
”
还有一个更加可靠的理由支持:
如果你的钱并不多,分散它有意义吗?
3statements结案词
鸡蛋和几个篮子,都谈不上问题的关键。
这个寓言只是告诉你:
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险拿到最大的收益,那么,多放几个篮子吧——这种方法适合稳健的你!
但如果你对这个大机会绝对自信,并致力于大捞一笔,那碎鸡蛋也不会让你难受。
Points理念8赚大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少冒险
风险是什么?
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YES赚大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少冒险
NO赚大钱冒大险
包括很多想当然的学者。
在一次管理研讨会上,学者们一个接一个的宣读了有关“企业家性格”的论文。
他们彼此之间分歧极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企业家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家都乐于冒险。
在会议行将结束时,听众中的一名企业家站起来说,他对他听到的东西感到吃惊。
他说作为一名企业家,他会竭尽全力回避风险。
他还认识其他的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但在哪里都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厌恶风险的人。
成功企业家厌恶风险,成功投资者也是一样。
规避风险是积累财务的基础。
与学者们的论调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去冒大险,你更有可能以大损失而不是大盈利收场。
正如本世纪最出色的两位投资家所言:
乔治·索罗斯认为在金融市场上生存有时候意味着及时撤退;沃伦·巴菲特则断言,如果证券的价格只是真正价格的一个零头,那购买他们毫无风险。
事实上,在“少冒风险”上我们的确做得不错。
具体表现在:
嗅到一丝风险便马上撤出;绝不沾染带风险的游戏;理财顾问随时可能因为3%的损失被骂得无颜存于世。
当然,这也在每天清晨购买国债的长队中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避免赔钱”深入人心,所以当投资者被问及“如果将保有资本放在第一位会怎么想时”,大多数人都表现了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就是“我最好什么也不做,因为我有可能赔钱”。
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你又如何赚到大钱呢?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理论的怪圈。
常识教我们:
一份风险一份回报。
利润和损失是相关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要想得到赚1000元的机会,你就必须承受失去1000元的风险。
认识风险
风险是什么?
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1992年,当索罗斯用100亿美元的杠杆做空英镑时,他是在冒险吗?
对我们来说,他是在冒险。
我们容易根据自己的尺度来判断他的风险水平,或者认为他的风险是绝对的。
但索罗斯知道他在做什么。
他相信风险水平是完全可管理的,他已经算出,即便亏损,损失也不会超过4%,“因为其中的风险真的非常小”。
我们普通人肯定不可能像索罗斯一样,对投资风险有如此精当的估计。
这意味着我们如果不能控制风险就不进行投资了么?
换一个方式,我们可以在通往投资的流程上控制风险,比如,找一个可靠的顾问或者基金,把对投资的模糊认识转移到对人的把控上,委托他们去寻找低风险的机会,同样是对这条铁律的活学活用。
理念9家人也许是你最大的财务负担
以20年为期,麦当劳这个项目可以在5年就收回成本,而抚养孩子更像是公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