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68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

59~6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计算方法,增强估计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研究、当堂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

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份新朋友,瞧,谁来了?

学生:

七星瓢虫

老师:

同学们都认识它!

对,是田园小卫士七星瓢虫,它们要去田园里捉害虫,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预设:

(1)已经检查了189棵白菜。

(2)还剩394棵白菜,快来帮忙呀!

(3)左边还有158只瓢虫。

(4)右边有247只瓢虫。

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2)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设计意图]:

创设孩子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以卡通的七星瓢虫引入,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寻找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意识。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老师:

你想知道有多少棵白菜,对吗?

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1)已经检查了189棵白菜。

(2)还剩394棵白菜,快来帮忙呀

老师:

同意吗?

谁能来列个算式?

学生:

189+394=

老师: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

“一共”就是求几个部分加起来。

老师:

听明白了吗?

那189+394等于多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研究,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交流前请看一下活动要求。

谁的声音最洪亮?

给同学来读一下?

活动要求:

1、小组交流,自己课前小研究的设计。

2、其他同学发言时,仔细听。

3、交流完成,马上端正做好。

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汇报: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预设:

学生1:

方法一:

189+394=583(利用数的组成)

100+300=400

80+90=170

9+4=13

最后的结果是583

老师:

他用了什么方法?

把189和394分成了什么?

学生:

数的组成

将189分成1个百、8个十、9个一。

将394分成3个百、9个十、4个一

老师:

是怎样相加的?

(引导学生发现数位对齐)

学生:

方法二:

189+394≈580

189≈190394≈390

189+394≈580

老师:

刚才两位同学的结果相差怎么样?

(不大),他用了什么方法?

生:

近似数。

老师:

近似数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数?

(不是)近似数可以解决大约的问题,还可以用来检验结果!

老师: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

方法三:

189+394

189

+394

583

生3:

同学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同意)那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4:

9+4=13,你为什么只写一个3?

生3:

因为计数器个位上只有十颗珠子,9+4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个位还剩三颗珠子。

师:

也是就说个位上十个一变成了?

(十位上的一个十)

生5:

百位上的小1怎么来的?

生3:

十位满十了,向百位进一。

师:

贾昊明同学们讲解的真清楚,我们来表扬表扬他?

老师:

刚才贾昊明同学写竖式时,先写的谁?

学生:

先写189

老师:

你对他写的189,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

挨得太近了

老师:

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学生:

写的时候要有间隙

老师:

为什么要有一定间隔?

学生:

便于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

再写什么?

学生:

写“十”

老师:

“十”应该写在哪边?

学生:

左边

老师:

为什么要往左写?

好,那我们先写左边,慢慢体会,写完加号,再写第二个加数,谁还有更好的建议?

数位对齐,划上横线,竖式写完了,该计算了,先算谁?

学生:

9+4=13

老师:

写谁进谁?

学生:

写3进1

老师:

为什么要写3进1?

学生:

3表示3个1,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

老师:

十位上怎样计算?

为什么要写8进1?

老师:

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进一步规范了竖式的写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竖式的计算过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老师:

好了,同学们,其实竖式和刚才的方法也是有一定联系的

你能找到9+4吗?

你能找到80+90吗?

你能找到100+300吗?

请同学们上黑板上寻找竖式和口算的连续。

师:

其实竖式和口算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书写形式不同,但竖式更简单,这就是数学的简洁美!

我们再借助计数器来梳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

在计算过程,哪一位最重要?

生1:

个位:

先算个位。

(理由)

生2:

十位:

算起来比较麻烦。

(理由)

师:

其实每一位的计算否很重要,都需要我们细心去做,特别是十位在计算中容易出错,同学一定要细心

师:

再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和什么不同?

生:

生:

(引出课题)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与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师:

经过大家的讨论研究,我们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吗?

我来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

教师找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对板书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这一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达到了及时巩固计算方法的目的。

通过练习并评价找到其他同学的优点,纠正自己

我们的新课即将结束,你们学的怎么样?

老师来考考你们,拿出当堂检测

1、火眼金睛辨对错

458279

+369+45

727729

 

2、用竖式计算下面题目。

378+267=715+289=

 

师:

请学生们再判断对错中,发现问题。

重点讲解第二个,回扣孩子提出“+”偏左写,引导学生说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甚至可能百位也会满十需要向千位进一。

回扣原来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层次递进、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笔算加法的算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到三次连续进位,回扣问题,有时老师讲解比不上孩子自己的发现)

5、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

还想学什么?

(设计意图:

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回顾整理,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

还想学什么,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

本节课是在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加法所表达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进位过程。

再观察情景图时,能够快速的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老师的要求提出相应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具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迁移推理的能力。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采用画计数器表达计算过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表现上有善于思、敢于提问、勇于发言的积极状态,课堂氛围活跃有趣。

本节课课前完成课前小研究,用自己能想到的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课上孩子各抒己见,重点讲解竖式计算以及该注意的问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效果分析

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一课后,从当堂检测的效果分析:

同学们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掌握相对比较扎实,能够从火眼金睛这个题目中,发现问题、说出理由并改正。

经过这节课对于竖式的写法的规范,大部分孩子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来书写竖式,但是仍有大约12%左右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错误点在数位对齐上存在误差、画竖式的等号时忘记使用直尺、竖式计算题目中忘记进位写小“1”;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的小“1”;横式上忘记写得数。

解决问题中答题格式不完整,忘记写单位或答语。

以上错误仍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加以强调,不断巩固。

教材分析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中,找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本节课是万以内加减法的一个难点,同时又为以后学习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所在的第五单元包括4个信息窗,主要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三位数

减法计算方法;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建议8课时完成,本节课内容安排在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进行。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借助七星瓢虫捕捉害虫的情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借助数的组成、估算、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计算方法,学会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增强估计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并学会应用。

当堂检测

1、火眼金睛辨对错

458279

+369+45

727729

 

2、用竖式计算下面题目。

378+267=715+289=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一节课,主要是以前置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检测等为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学生的成功,在掌握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

自认为比较成功的几点是: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本节课的设计,首先建立在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这样既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更能为课堂上学生的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七星瓢虫去田园捉害虫的情景,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并且发现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学生在已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每人想法不同,在交流过程中就能分享和收获到其他同学的方法,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即时捕捉发言同学的错误资源,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观点,这些生成性的质疑与评价,让课堂的思维含量达到了极点,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之外,收获更多的是数学学习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前期,留下了为什么要把“+”号,写在偏左的问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效果比老师灌输要好得多。

3、同时,在学生自己纠错或给他人纠错的过程中,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再次提醒了学生在计算连续进位加法的注意点。

当然,在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不足:

一、练习量较少。

学习新的知识要快速掌握,需要运用大量的练习题来完成。

课上占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算理,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

2、孩子探索过程中,应当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我表现得过于着急,着急引导,整节课,尽管是以学生学为主,以后的课堂中应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3、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还要多练习、多学习。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第二学段中曾提出: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标准第一学段中也曾说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课标解读

(一)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因此,我把计算教学蕴含于具体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回忆旧知解决问题,同时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知识探索、认真倾听,学会提问,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因此,教学时,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问题及时指出、反馈并对孩子进行提问引导。

在合作、交流、质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