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289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生物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直接相关(√)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2.据模型图选择填空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

据模型分析下面①~④中人口激增不可能导致的是__④__。

(填序号)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②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③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④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3.连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题组练透·过考点]

题组一 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虽然人口增长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

选B 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

人口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口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由于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本加厉,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B.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的发展

C.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增强

D.增加植被覆盖率不能治理沙尘暴

解析:

选A “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人口增长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化,有风便起风沙,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导致出现沙尘暴;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有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

题组二 环境问题的实例及原因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机物浓度低于乙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甲、乙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

选D 甲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乙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甲、乙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

选D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归纳拓展] 水体污染后的物质及生物的变化规律

(1)有机物污染→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氧气浓度迅速下降→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好氧细菌死亡,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厌氧细菌死亡。

(2)无机物污染(N、P)→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下层植物死亡→缺氧使动物死亡→厌氧细菌快速繁殖。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有关叙述的正误

(1)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2)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3)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4)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5)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6)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2.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

3.填写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联系模型

[题组练透·过考点]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价值和保护

1.(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选A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出发。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

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

选B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创造出更多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使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或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

[归纳拓展] 有关“多样性”及其原因归纳

多样性的内容

决定因素(形成原因)

DNA分子多样性

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蛋白质多样性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

细胞多样性

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物种多样性

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组二 外来生物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

选B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4.(2015·重庆高考)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

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0→a年为欧洲兔进入澳洲大草原初期,从题图可知此段时间内欧洲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根据“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N0为起始种群的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则a年时种群数量为Na=24λa。

若不加以防治,将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如欧洲兔过度取食草原植被,会导致其他生物因直接或间接缺乏食物而数量减少或者消失。

(2)袋鼠和欧洲兔为竞争关系,欧洲兔数量减少,理论上袋鼠数量会增加。

但引入狐狸后,a→b年欧洲兔数量减少,袋鼠的数量也在减少,说明狐狸与欧洲兔以及狐狸与袋鼠的种间关系都为捕食。

(3)c年在控制狐狸数量的同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对生产者的压力减弱,袋鼠食物充足,其数量也得到了恢复。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是由于其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答案:

(1)24λa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归纳拓展]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侵入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破坏侵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侵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占据生态位。

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课堂巩固练—小试身手]

1.(2017·江苏高考)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选D 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

2.(2016·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选B 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该菌剂中的微生物能降解农药,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农药被降解产生的无机物可进入农作物进行物质循环;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则农田动物的种类增加,不同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增强,故害虫的数量会减少,导致优势度降低;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细胞代谢需要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催化,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3.(2018·北京高考)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___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

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

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引起水库生态系统中“水华”的藻类,可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欲确定鲢、鳙的投放量,需考虑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即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然后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出鲢、鳙的投放量。

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水库中鲢、鳙的捕食者(天敌)。

(3)分析柱状图,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的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鲢、鳙和银鱼都以浮游动物为食,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4)通过在水库中人为投放鲢、鳙这一方法,调整水库中相关物种(如浮游动物、藻类)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要注意控制鲢、鳙的数量,如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等,还要注意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

(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课下模拟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是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

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D.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

解析:

选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

2.经过治理,2017年冬季全国大面积雾霾现象较往年大幅下降。

下列活动可减缓雾霾产生的是(  )

A.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就地燃烧作物秸秆D.提倡私人燃煤取暖

解析:

选A 提高排放标准,可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缓雾霾的产生。

3.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解析:

选D 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

4.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选B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威胁生物圈的稳态;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基因种类越多,形成的生物种类越多,所以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6.(2019·南师附中模拟)某工业园区的土壤受到农药等化工废弃物污染,下表为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农药对该园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甲胺磷浓度(mol/L)

动物指标

0

0.04

0.09

0.16

0.30

0.54

种类数(S)

56

36

29

22

18

18

总个体数(N)

612

419

212

133

121

92

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是呈正相关

B.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D.长期施用甲胺磷农药,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种群延续

解析:

选B 表中显示甲胺磷浓度越大,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呈负相关;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小,污染越严重;施用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抗性起到选择作用,并不是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

7.(2019·南京二模)如图为技术人员针对某养猪场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厌氧池中只能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C.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D.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

选D 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断绝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比较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或有机物(如甲烷)的处理过程;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迁地保护

B.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C.退耕还林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解析:

选B 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退耕还林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9.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解析:

选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10.(2019·南通一模)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解析:

选D 蓝藻细胞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内部只能进行物质的流动;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使蓝藻的生存机会减少,能减轻水华的发生。

11.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曲线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

选D 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和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水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

12.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

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