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001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1.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

选D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解析:

选B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途径③和④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8年的两千多只。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C.保护朱鹮就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也被破坏

解析:

选B 环境条件、食物、栖息场所等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数量;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由于个体的死亡会导致某个基因或某些基因丢失,因此某个物种数量的减少会使基因多样性降低。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消除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解析:

选D 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5.(2019·绍兴模拟)人类的活动对全球环境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下列为降低影响而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对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作限制性规定,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B.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治酸雨

D.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控制水体污染

解析:

选C 对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作限制性规定,有助于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缓解温室效应;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破坏、短缺问题。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

选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解析:

选B 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有利于水域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繁殖和进化,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过多的CO2导致的;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大降低,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8.近些年,北京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

选C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光照强度,则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9.下面对人口与环境容纳量关系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选B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10.人工生物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与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观等,“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可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

如图为人工生物浮床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床上的植物与水中蓝藻存在竞争关系

B.浮床上的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O

、PO

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上种植凤眼莲可富集Cu、Hg等重金属,采收后不适于做家畜饲料

D.人工生物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选D 浮床中的植物吸收水中的无机盐,遮挡阳光,与水中的蓝藻是竞争关系;浮床中的植物吸收水中含N、P的无机盐,从而降低水中的氮、磷等含量;Cu、Hg等重金属对家畜有危害,因此含有重金属的植物不适合做饲料;人工生物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2019·绵阳模拟)湖泊爆发水华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危害之一是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水体中鱼虾等生物死亡,使物种趋向单一。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爆发蓝藻水华的湖水作出研究,各取500mL湖水在30℃下培养,分别给予4klx光照(接近湖面晴天日照强度)和1klx光照(接近湖面阴雨天日照强度),光暗时间比12h∶12h,培养5天后结果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加入物质

光照强度(klx)

培养前溶解氧(mg/L)

培养5天后溶解氧(mg/L)

1

去离子湖水

4

7.1

6.8

2

去离子湖水

1

6.9

6.8

3

未处理湖水

4

4.9

3.6

4

未处理湖水

1

4.8

0.9

A.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是引起水华现象的原因之一

B.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水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小

C.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D.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

解析:

选B 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光合作用也很弱,导致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大;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则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使得其他生物受到影响。

12.(2019·上饶期末)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

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

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D.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解析:

选C 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据图分析可知,ab段有机物被细菌等分解者分解,NH

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有机物较少;藻类大量繁殖需大量的无机盐离子,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二、非选择题

1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否为群落演替______(填“是”或“否”)。

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3)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

(4)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________。

解析:

(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群落的演替。

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基因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据试题分析可知,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

(3)水体污染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微生物分解其遗体导致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又会导致更多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这种“二次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正)反馈调节。

(4)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其原因是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答案:

(1)是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 (3)(正)反馈 (4)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种间关系

14.某地农村利用水葫芦生态池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_(填“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或“有毒污染物”);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

(2)生态池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池作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休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枯死的水葫芦,以防止其腐烂下沉,__________并造成对下一年的潜在危害,同时要避免水葫芦外逃,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氮、磷(或“N、P”)。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水生植物提供养料。

(3)生态池作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休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枯死的水葫芦,以防止其腐烂下沉,污染水体并造成对下一年的潜在危害,同时要避免水葫芦外逃,防止外逃的水葫芦破坏生态池外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态入侵。

答案:

(1)有机污染物 氮、磷(或“N、P”) 

(2)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提供养料 (3)直接 (4)污染水体 外逃的水葫芦破坏生态池外的水生生态系统

15.(2019·苏州模拟)江苏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块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达65.8万公顷,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城大丰沿海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填编号)

A.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B.有效控制工厂污水对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C.将世界各地的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为探求不同耐盐草本植物是否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及对滨海盐碱地是否有改良效果,研究者选取了4种耐盐草本植物(T1田菁、T2苜蓿、T3苏丹革、T4碱蓬)进行试验研究,测量地上植株株高,同时对土壤速效氮进行分析。

图1为不同植物株高,图2为不同处理下土壤速效氮的动态变化(CK为对照组)。

①从图1中可看出,旺盛期和收获期时________植物的植株高度最高。

从图1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2中可看出,4种植物处理的土壤速效氮总体含量呈________趋势,说明速效氮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4种植物处理土壤结果,________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了土壤的氮素营养,与其是豆科植物有关,其根部可与________共生。

解析:

(1)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实施就地保护。

(2)①从图1中曲线可看出,旺盛期和收获期时田菁的植株高度最高。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四种植物在盐碱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所以这4种耐盐草本植物都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

②从图2中可看出,4种植物处理的土壤速效氮总体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速效氮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苜蓿根部可与根瘤菌共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了土壤的氮素营养。

答案:

(1)D 

(2)①田菁 这4种耐盐草本植物都能在滨海盐碱地生长 ②下降 可被植物直接吸收 苜蓿 根瘤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