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43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docx

高中化学微专题六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

1.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

CH3COOH

CH3COO—+H+

(1)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电离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电离过程吸热;电离程度较小。

2.电离平衡常数:

用K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H3COOH)=

[c(H+)·c(CH3COO—)]/c(CH3COOH)。

(1)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随参与电离平衡的分子和各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2)K电离表达式中的各浓度指平衡时的浓度。

通常都用在25℃的电离常数来讨论室温下各种弱电解质溶液的平衡状态。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它的每一步电离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1、K2、K3等表示,其大小关系为K1>K2>K3,一般都要相差104~105倍。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浓度:

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减小弱电解质的浓度(稀释),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增大;增大离子的浓度(同离子效应),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2)温度:

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二、水的电离平衡

1.水的电离平衡的特点:

(1)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水极难电离,25℃时1L纯水中只有1×10-7mol水分子发生电离。

(3)不同溶液中,c(H+)与c(OH-)不一定相等,但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相等。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25℃时水的离子积KW=1×10-14。

(2)KW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

(3)KW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在25℃时,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KW均为1×10-14。

(4)水的离子积中c(H+)与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H+、OH-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三、盐类的水解平衡

1.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出的弱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和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溶液呈现出酸性或碱性。

2.盐类水解的规律:

判断盐类是否发生水解以及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要看盐的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相对强弱。

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3.盐类水解的特点:

(1)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离子水解的速率等于分子电离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盐类的水解过程是吸热的;盐类的水解程度一般都很小。

4.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的水解一般是微弱的,而且反应是可逆的,故书写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时要用“

”,且水解生成的难溶物及气体,一般不标“↓”或“↑”(双水解反应除外)。

例如FeCl3水解:

Fe3++3H2O

Fe(OH)3+3H+。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以第一步为主,而多元弱碱盐的水解是一步完成的。

5.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1)温度:

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有利于盐的水解。

例如,在Na2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试液,将溶液加热后,其红色加深。

(2)浓度:

增大盐的浓度,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可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盐的总量增大,水解的百分数(即转化率)反而减小。

盐的浓度增大,盐溶液的H+或OH—浓度增大,酸性或碱性会随之增强,例如0.1mol/L的Na2CO3溶液的碱性要比0.01mol/LNa2CO3溶液的碱性强。

(3)溶液的酸碱性:

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中加入碱,肯定促进盐的水解;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中加入较强的酸,肯定抑制盐的水解。

同理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中加入酸,会促进盐的水解;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中加入较强的碱,会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配制FeCl3、AgN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来抑制盐的水解,以防产生氢氧化物的沉淀。

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1.溶解平衡:

对于难溶电解质AmBn来说,存在平衡AmBn(s)

mAn+(aq)+nBm—(aq)。

2.溶度积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难溶电解质AmBn的溶解平衡:

AmBn(s)

mAn+(aq)+nBm—(aq),其溶度积常数为Ksp=[c(An+)]m·[c(Bm—)]n,这里c(An+)与c(Bm—)为平衡浓度。

3.溶解平衡的特点:

(1)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溶解的速率等于电离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溶解程度都较小。

4.溶度积规则: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离子积),则Qc=[c(An+)]m·[c(Bm—)]n,这里c(An+)与c(Bm—)为任意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

(1)当Qc>Ksp时,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溶液中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当Qc=Ksp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当Qc<Ksp时,溶液未饱和,溶液中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5.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溶解平衡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溶解与电离程度增大。

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室温下,向NH4HSO4溶液中加入NaOH至中性,则c(Na+)>c(SO

)>c(NH

B.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较容易实现,说明Fe(OH)3的Ksp更小

C.向醋酸溶液中加入水,

不变(稀释过程中温度变化忽略不计)

D.25℃,amol·L-1氨水与0.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液中c(NH

)=c(Cl-),则K(NH3·H2O)=

答案

解析

 

D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和Na2SO4,混合溶液呈酸性,若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即混合溶液中c(H+)=c(OH-),则滴加的NaOH溶液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Na+)+c(NH

)=2c(SO

),故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SO

)>c(NH

)>c(OH-)=c(H+),A项正确;根据难溶物质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物质可知B项正确;将

分子、分母同时乘以c(H+):

,由于Ka(CH3COOH)和KW在相同温度下均为定值,故C项正确;在25℃下,混合后溶液中c(NH

)=c(Cl-)=0.005mol·L-1,根据物料守恒得c(NH3·H2O)=(0.5a-0.005)mol·L-1,又c(H+)=c(OH-)=10-7mol·L-1,故K(NH3·H2O)=

,D项错误

例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KW间的关系:

A=D<C<B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酸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

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答案

解析

C

例3

(1)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向0.01mol·L-1的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刚好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为

________;当Mg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已知lg2.4=0.4,lg7.7=

0.9)。

(3)已知25℃时,Ksp(AgCl)=1.8×10-10,则将AgCl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约为

______mol·L-1。

(4)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答案

解析

 

(1)Cu(OH)2 Cu2++2NH3·H2O===

Cu(OH)2↓+2NH

 

(2)9.6 11.1 

(3)1.3×10-5 

(4)2.79×103

(3)Ksp(AgCl)=1.8×10-10=c(Ag+)·c(Cl-)=c2(Ag+),解得:

c(Ag+)≈1.3×10-5mol·L-1。

(4)Ksp[Fe(OH)3]=c(Fe3+)·c3(OH-),题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Fe3+)/c3(H+),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c(H+)·c(OH-)=1×10-14,推得K=Ksp[Fe(OH)3]/K

,即K=2.79×10-39/(1×10-14)3=2.79×103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

②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③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④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⑤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⑥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⑦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总)≥20mL

A.①B.②⑦

C.③④D.⑤⑥

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

②1L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物质的量完全相等

③pH相等的四种溶液:

a.CH3COONa b.C6H5ONa c.NaHCO3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d

④pH=8.3的NaHCO3溶液:

c(Na+)>c(HC)>c(C)>c(H2CO3)

⑤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二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c(OH-)≤c(H+)

⑥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OH-)>c(CH3COOH)+c(H+)

A.①②④B.①③⑤

B.C.③⑤⑥D.②④⑥

3.已知:

HClO的Ka=3.0×10-8;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Ksp(BaSO4)=1.1×10-

10;Ksp(BaCO3)=5.1×10-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pH相同的NaClO和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前者小于后者

B.常温下,将CH3COONa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至溶液pH=7时:

c(Na+)>c(CH3CO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