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451575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docx

2022年学习二十20大党课讲稿:

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与专题党课讲稿:

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20大做贡献

学习二十大党课讲稿:

关于理论自信观照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最新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着相通的时空场域与密切关联,它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接续发展,它的理论逻辑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思想根基,它的实践逻辑也点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实依托。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

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时空场域与相互关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核心要义、科学内涵、重大原则、战略安排、本质要求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深入阐释。

实你上,无论是回顾世界各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实践,还是梳理中国近现代史;无论从形成逻辑、发展历程,还是从基本内涵、本质要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全面、准确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意蕴以及理论与实践逻辑,有利于认识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树立必胜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我国发展道路的历史自信,从而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新阶段,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与历史与现实中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某种刻意的主动安排,而是一种特定制度与文化背景下的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中国的发展轨迹,既借鉴了人类文明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经验与时代精华,又避免了其中一些造成文明伤痕与文化隔阂的弯路歧路,从而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含义与借鉴参考价值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从哲学发生论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同士四万式现代化道路,它没有简单照搬照抄也无法原版复制他们曾经走过的那种血与火的现代化史。

中国式的现代化,极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丰度与广度。

在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社会主义大国成功开创的这条新的现代化道路,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非空中楼阁,它一样能推进和衍生某种人类发展进步的轨道,一样能定义现代化与现代性,一样能书写与改写现代化这样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

从古老中华文明迎来新的生机的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能够克难奋进,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并继续发展,能在短短百年时间内迎来中华民族逆境崛起、凤凰涅槃,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改天换地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发展、激发中国潜能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扭转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冷战结束后一度被动的状态,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理论,同时也为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作出了积极表率,对于那些想发展又想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了发展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不仅仅具有单一的国别价值,而是人类发展史、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探索。

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各国人民都在找寻更为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寻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筚路蓝缕中创造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产物与理论结晶,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和成熟的表现。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存在着历史逻辑的相互印证、理论逻辑的互为表里、实践逻辑的生动展开。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接续发展

现代化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人类文明史的历史进程。

从历史发生的逻辑来看,现代化带有历史的必然,也显现出历史演化的偶然。

原发性现代化国家与继发性现代化国家对于资源禀赋的要求是有看已大差异的。

同时,现代化过程并非一蹴向就的突变式发展,両是一种渐进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对于后来者而言,也是赶超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除了历史上以英国为代表的极少数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特别是非西方国家都是现代化进程的追赶者与后来者。

它们往往是被迫卷入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而且这些现代化的后来者,是在外来侵略的坚船利炮中接触到现代化的威力。

从民族感情来讲,它们不甘心接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与奴役。

现代化的出发点就是救亡图存,是为了摆脱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处境,寻找生存的空间,从而不得不奋起直追,学习并力图赶超现代化的先行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实际上就属于这种典型的情况。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既是凤侵略与反奴役的抗争史,也是渐进性与赶超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历程,充满了近代以来御侮图存的民族艰辛。

从渐进性角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从18xx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求独立、求富强,持续迎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的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因应时代重担,顺应历史规律,领导中国人民在既有条件下努力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产物。

而从赶超性角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摆脱近代中国屡屡被侵略被宰割的现实困境的产物,是一种被动多于主动的历史选择。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有着自己的文明传承与文化操守,但冷酷的弱肉强食的近代国家竞争规则让中国不得不去赶超西方列强的强大武力,富国强兵从晚清以来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追求。

但在近代中国,由于政权赢弱,国力空虚,外加生存环境恶劣,一直缺乏实现赶超的充要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由与政治稳定,具备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与国家基础,才使得我们最终具备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前提与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注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点来推进现代化的目标,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国家迅速实现了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是以过渡时期总路线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成了相对稳固的现代化物质基础。

面对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实现的重要法宝,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大变局与国内外复杂矛盾,审时度势、求真务实,直面难题、开拓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划时代进步,中华民族也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逻辑线条上,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历史与现实依据。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思想根基

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逻辑思辨与现实印证后的充分自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高度的理论自洽与理论互证。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历史的盲目运动或者简单重复,而是掌握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具有高度自觉性历史主体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动,在理论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与博弈中,彰显出理论和时代的同向共进与互证互促。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要求。

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的过程,现代化其实已经暗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之中。

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之外,马克思对历史的研究还有所谓“三形态说”,就是将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从人类发展总体史的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照,也体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顺应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实现个性解放、自由发展的历史大势,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与生动实践。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焦点与时代脉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从中寻找思想的指导与理论的精神实质。

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在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把握中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逐步升华出科学的理论与有效的策略,从而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党执政的指导思想。

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与科学指南,也是指导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遵循与根本支撑。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走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引。

面对风高浪急风起云涌的时代局势,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点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实依托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空喊口号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验证于几十年来中国实现的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某种先验的启示,而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繁荣进一步提供给了我们不断发展的实践底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的现代化又面临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去实现新的更高目标。

这说明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经历了几十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我们的现代化道路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比较完善的且具有巨大优势的制度模式与执行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对这一模式的高度概括。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形成逻辑自洽与实践自洽的路径依赖是非常重要的。

正向路径依赖的形成有助于一个国家更好地实现自已的现代化目标。

在这条实践道路中,中国式现代化新追求的是,既要让人民享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使人民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实践意义上展现出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类发展新进步的实践意义与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固有思维模式,对所谓“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是极为有力的冲击与反驳,它表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版,资本主义也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会被证明是“一定行”,世界上赞成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终究会多起来。

2022年专题党课讲稿7370字文:

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大做贡献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隆重举行”喜迎二十大”主题演讲,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展现对二十大盛会的热烈期盼,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创新实干、意气奋发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大做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的回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为了明党史,知党情,悟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恪守党的宗旨,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特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一大至十九大)历史回顾,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7月31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2年7月16日-23日

地点:

上海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3年6月12日-20日

地点:

广州

主要内容:

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

三大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

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5年1月11日-22日

地点:

上海

主要内容: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

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

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在实际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地点:

汉口

主要内容:

五大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召开的。

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

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能够解决任何问题。

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地点:

莫斯科

主要内容:

由于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

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

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地点:

延安

主要内容: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

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56年9月15日-27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69年4月1日-24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

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

大会通过的政治罢工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却被排除在外。

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73年8月24日-28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十大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

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

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77年8月12日-18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这次大会没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82年9月1日-11日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十二大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的贡献。

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92年10月12-18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97年9月12日-18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十五大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

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次大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0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十六大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07年10月15日-21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大会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1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大会主题是:

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2017年10月18日-24日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