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153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docx

混凝土设计注意事项详解

相关设计理论

林生逸(土木工程2003级学生)

一、荷载的传力路径:

单向板交梁楼盖:

板--次梁――主梁――柱子(承重墙)――基础

双向板交梁楼盖:

板――次梁――主梁――柱子(承重墙)――基础

主梁――柱子(承重墙)

承重墙

二、整体交梁式楼盖的组成与内力计算原则

整体式交梁楼盖是由板,次梁,主梁三者整体相连而成。

交梁楼盖的板一般四边都有支承。

四边支撑板内力计算原则如下:

(1)、按弹性理论计算,板的长边尺寸与短边尺寸大于或者等于3时,楼盖在楼面荷载作用下,主要沿短边方向弯曲,长边方向的弯曲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认为板是单向受弯的,板上荷载绝大部分沿短边方向传至次梁,这种称之为单向板。

由于它的工作原理与梁相似,所以也称为梁式板。

(2)、当板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相比小于或等于2时,板的长边方向的弯曲不能忽略,板式双向受弯的,板上荷载沿两个方向传到梁上,这种板称为双向板由于双向板四边都有支承,所以双向板也称为四边支承板。

(3)、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两种计算原则都是基于弹性理论的。

对于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板,当3>

>2时,仍然显示出一定程度双向受力的影响。

因此,规范规定对于3>

>2的板,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三、楼盖设计中采用的基本假定及相关的影响:

1、基本假定:

(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在内力计算中折减系数的使用)

(3)、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反力。

(4)、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2、基本假定的相应的影响:

(1)弹性分析法计算中,在确定交梁楼盖中支座整体连接板、梁计算简图时,假定其支座为铰支承,即支座对它们没有转动约束,这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

以连续板为例,其支座为次梁,板与次梁整体相连,当板在荷载作用下在支座出转动时,作为支座的次梁由于两端固结在主梁上而不能自由转动,这样,板在支座处的转动受到了次梁的约束,从而减少了板中弯矩值,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次梁与主梁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

荷载隔跨作用时,支座处转动最大,支座的约束影响也最为显著,因而支座约束的有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活载作用时。

为了不改变计算简图而同时又考虑到这种有利因素,在工程上,近似采用减少活载,加大恒载的方法(即调整二者的数值)以降低板,梁的弯矩值,用折算后的荷载来代替计算荷载。

连续板,梁的折算荷载值:

连续板:

g’=g+q/2q’=q/2

连续次梁:

g’=g+q/4q’=3q/4

(2)当板与次梁整浇时,作为板支座的次梁对板的承载力起有利作用。

即板受荷载进入极限状态时,支座处于上部开裂,而跨中处于下部开裂,从支座到跨中各截面受压区内力作用点形成具有一定拱度的压力线。

当板的周边具有足够的刚度(例如:

板四周有限制水平位移的边梁)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周边将对它产生水平推力。

该推力可减少板中各计算截面的弯矩,其减少程度则视板的边长及板的边界约束条件而定。

一般情况下,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支座截面(离边第二支座除外)的计算弯矩可减少20%,其他截面不予降低。

这种弯矩折减方法对弹性分析法及塑性分析法都适用。

一般双向板设计时应考虑这种情况。

(3)按弹性计算方法计算连续板、梁的内力时,其计算跨度一般取支座中心间的距离,求出的支座弯矩为支座中心截面处的弯矩,此处弯矩的绝对值最大。

当连续板的支座是板整浇的次梁时,则与板整体连结的次梁增加了板在支座处的截面高度,故支座中心截面处的弯矩是最大值,但不是最危险截面。

在支座边缘处弯矩虽小些,但截面高度却比支座中心处小得多,因而最危险的截面应在支座边缘处。

因此,支座截面的配筋应以支座边缘处的弯矩值作为计算的依据。

四、荷载最不利布置

连续板或梁所受荷载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两部分,其中活荷载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在计算内力时,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和截面的内力包络图。

活荷载可能出现在某一跨或者某几跨,也可能出现在每一跨。

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原则如下:

(1)求某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每隔一跨布置。

(2)求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时(即所谓最小弯矩),应在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两相邻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

(3)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每隔一跨布置。

(4)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两侧每隔一跨布置。

即同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

根据以上原则可确定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各种情况,它们分别与恒荷载(各跨满布的情况)组合在一起,就得到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五、用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

塑性内力重分布法,也称为弯矩调幅法。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系数可与教材上查阅,这里侧重调幅法的要求和有关限制: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设计多跨连续梁、板结构时应遵循下列各项原则:

(1)、通过降低支座弯矩的方法来达到节约钢筋的目的,显然支座弯矩降低越多,经济效益越大。

因此,支座弯矩的调整应尽量大些,但调整后的M1不能超过M1。

(2)、为了防止塑性铰出现过早和内力重分布的过程较长而使得裂缝过宽,支座截面调整弯矩值不大于按弹性计算的弯矩的25%.此时,构件的裂缝开展和挠度均可满足要求。

(3)、在任何情况下,应使得调整后的每跨两端的支座弯矩的平均值与跨中弯矩的绝对值之和都不小于该跨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1.02倍,对于均布荷载应不小于

1.02×

,即:

式中:

——分别为调幅后的两端支座弯矩;

——调整后的跨中弯矩。

(4)、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M0的1/3。

(5)、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

(6)、为了保证塑性铰出现以后支座截面有较大的转动范围,且受压区不致过早的破坏,在截面设计中,要求控制截面受压区的相对高度系数不大于0.35,即

也不宜小于0.10。

(7)、钢材应具有较好的塑性性能,宜采用HPB235、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之间。

六、等效荷载:

实际的结构中,满足简化成计算简图,并按给定的系数表就可以查的内力的梁、板并不多,鉴于实际结构荷载形式和分布的复杂性。

可将实际的荷载按支座弯矩等效的方法等效成均布荷载,具体等效方法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这里给出一些常见荷载的等效方法:

 

序号

荷载草图

q

1

2

3

4

 

连续板、梁设计计算方法:

连续板:

一、荷载计算

(1)恒载:

板自重,面层,板底粉刷等。

注:

粉刷的重量不应忽略。

(2)活载:

如人群、家具、设备重等;若在北方地区,屋面板还需考虑雪荷载。

多跨连续单向板的计算步骤

二、计算跨度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的梁板,可查阅下表得计算跨度:

构造图形

边跨

中跨

备注

按塑性计算方法

求支座弯矩时,取该支座相邻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进行计算

按弹性计算方法

求支座弯矩时,取该支座相邻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构造图形

边跨

中跨

备注

按塑性或弹性计算方法

求支座弯矩时,取该支座相邻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进行计算

三、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10%,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也就是说,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都按第三跨来处理。

板的设计一般取1m板带宽进行计算(所谓梁式板),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中L1为板的计算跨度,注意区别按弹性理论计算和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计算跨度取值不同。

(详见上表)

四、内力及配筋计算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连续板各截面的最大弯矩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直径和根数。

计算方法和普通受弯构件相同,可以按附表1的格式进行计算。

(2)、

为混凝土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是指在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破坏时,等效受压区高度与截面有效高度之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1.4条规定:

为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

,若按此式计算的

值大于0.0033,取为0.0033。

当混凝土强调等级不超过C50式,

取1.0,

取0.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取0.94,

取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对有屈服点的钢筋,

可查阅有关资料。

(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由于剪力较小而板截面面积较大,通常不会出现斜截面破坏,因此可以不计算斜截面承载力,也不必配置抗剪钢筋。

(4)、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如下: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0.6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

中的较大值

五、构造要求

(1).板的厚度

板在楼盖中时大面积构件,故从经济角度考虑,其厚度应该尽量薄,但从施工角度和刚度要求考虑,不应小于最小板厚。

最小板厚应不小于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及1/12(悬臂板)。

(2)板的支承长度

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其受力钢筋在支座内锚固的要求,且一般布小于板厚,当搁置在砖墙上时,不小于120mm。

(3)配筋构造要求:

1)、板的受力钢筋。

由计算确定的受力钢筋有承受负弯矩的板面负筋和承受正弯矩的正筋两种。

一般采用HPB235或HRB335,直径为6、8、10mm或12mm的钢筋。

支座负钢筋端部应做成直钩支撑在底模上,为了施工中不易被踩下,负钢筋直径一般不小于8mm,宜采用10mm或12mm。

为了施工方便,选择板内正负钢筋时,一般宜使它们的间距相同而直径不同,且直径不宜多于两种。

连续板受力钢筋的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

分离式配筋的钢筋锚固稍差点,耗钢量较高,但设计和施工都比较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当板厚超过120mm且受的动荷载不大时,可采用分离式配筋。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且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当板厚超过120mm,且承受的动荷载较大时,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弯起式配筋。

弯起钢筋弯起的角度一般采用30o,当板厚超过120mm时,可采用45o。

采用弯起式配筋,应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中间支座钢筋直径和间距相互配合,间距变化应有规律。

连续单向板分离式配筋形式中钢筋的截断,可参阅教材。

2)、板中构造钢筋

a、分布钢筋。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放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以保证受力钢筋有足够的有效高度。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

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承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力;承受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对四边支承板,可承受在计算中未考虑但实际存在的长跨方向的弯矩。

b、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中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o的1/4。

c、与承重砌体墙垂直的附加负筋。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1/4;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配置,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次梁:

一、截面高度

次梁的截面高度可根据表确定,次梁的截面宽度一般可取为其截面高度的1/2~1/3。

一般不作挠度验算的梁的截面高度参考尺寸

项次

构件种类

简支

一端连续

两端连续

悬臂

1

整体肋形梁

次梁

L/20

L/18.5

L/25

L/8

主梁

L/12

L/13.5

L/15

L/6

2

独立梁

L/12

L/13.5

L/15

L/6

注:

1、表中L为梁的计算跨度

2、当L≥9m时,表中数值乘系数1.2。

3、表中数值使用于普通混凝土和

的钢筋。

二、计算简图

当多跨连续次梁的跨数超过五跨,并且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梁计算,也就是说,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都按第三跨来处理。

如图所示。

途中的l2为次梁的计算跨度,注意区别按弹性理论计算和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计算跨度的取值不同。

(跨度选取可见前表)

次梁计算简图

三、荷载计算

次梁所受荷载主要由板传来,即板的面荷载×次梁间距,就是次梁所受的主要线荷载,另外要考虑次梁的自重和粉刷重量。

注意计算次梁自重时只需考虑次梁肋的自重。

四、内力计算

次梁的内力计算可以参考前面所讲调幅法计算。

五、配筋计算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在现浇板肋梁楼盖中,板可作为次梁的上翼缘。

在次梁跨中正弯矩区段,板位于受压区,故应按T形截面计算;在支座附近的负弯矩区段,板处于受拉区,应按矩形截面考虑。

当次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调幅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ξ≤0.35h0的限制。

根据次梁各截面的最大弯矩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直径和根数,可以参考附表1的格式进行计算。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次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受弯构件相同。

建议采用附表2的形式进行计算。

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为避免梁因出现剪切破坏而影响其内力重分布,应将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大20%。

增大的范围是:

当为集中荷载时,取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当为均布荷载时,取1.05h0,h0为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六、配筋构造

次梁的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一般连续式配筋形式施工方便,应用广泛。

沿梁长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及剪力弯矩包络图确定。

但对于相邻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活荷载和恒荷载的比值q/g≤3的连续梁,可参考教材中的配筋图布置钢筋。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as应符合下列规定。

时,Las≥5d;当

时,带肋钢筋Las≥12d,光面钢筋Las≥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若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在钢筋上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等有效锚固措施。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于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要求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要求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梁内架立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主梁

一、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的截面高度也可以根据次梁截面尺寸表确定。

主梁的截面宽度一般可取为其截面高度的1/2~1/3。

二、计算简图及荷载

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抗弯刚度比钢筋混凝土柱大得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主梁除承受自重及直接作用在主梁上的荷载外,主要是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可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与次梁的位置相同。

三、内力计算

主梁的内力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用结构力学中所述方法进行。

为了减轻计算工作量,对于等跨连续板,梁在各种不同布置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可以直接查阅内力系数表格。

对于不规则的荷载,则考虑简化成等效荷载(弯矩等效,或者剪力等效)

四、配筋计算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主梁各截面的最大弯矩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确定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直径和根数,可以参照表1的格式进行。

因为梁、板整体浇筑,板可作为主梁的上翼缘。

故主梁的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在主梁的支座处,主梁与次梁截面的上部纵向钢筋相互交叉重叠,如图所示,致使主梁承受负弯矩的纵筋位置下移,梁的有效高度减小。

所以在计算主梁支座截面负钢筋时,截面有效高度h0:

一排钢筋时,h0=h-(50~60)mm;两排钢筋时,h0=h-(70~80)mm,h为截面高度。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主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次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相同。

五、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高度范围内收到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作用。

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将产生裂缝,如图所示。

因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将通过其受压区的剪切面传至主梁截面高度的中、下部,使其下部混凝土可能产生斜裂缝,最后被拉脱而产生局部破坏。

因此,为保证主梁在这些部位有足够的承载力,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如图所示,附加横向钢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

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

式中:

F——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y——吊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附加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一根吊筋的截面面积;

Asv1——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M——附加箍筋的排数;

N——在同一截面内附加箍筋的肢数;

α——吊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

如果集中荷载全部由附加吊筋承受,则

六、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

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

在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时,需要注意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

当必须截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

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

(2)当

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3)若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1.3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

以上

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挠度和裂缝验算

当楼面的活荷载较大,或梁板的高跨比比较小时,楼盖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形和较宽的裂缝,所以,应该进行刚度和裂缝的验算。

1、刚度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

法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弯矩是不相等的,靠近支座附近的截面,由于弯矩很小将不出现裂缝,因而其刚度较跨中截面大很多。

为了简化计算,在同一符号弯矩范围内,按最小刚度,即取弯矩最大截面处的刚度,作为各截面的刚度,使变刚度梁作为等刚度梁来计算。

这就是挠度计算中的“最小刚度原则”,它使得计算过程大大简化,而计算结果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8.2.1条规定:

在等截面构件中,可假定各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等,并取用该区段内最大弯矩处的刚度。

在计算跨度内的支座截面刚度不大于跨中截面刚度的2倍或不小于跨中截面刚度1/2时,该跨也可按等刚度构件进行计算,其构件刚度可取跨中最大弯矩截面的刚度。

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进行计算,所求得的挠度计算值不应超过下表规定的限值。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

挠度限值

吊车梁

手动吊车

电动吊车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注:

1、表中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去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

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裂缝验算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

(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见下表: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环境类别

钢筋混凝土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