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4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doc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引言

旅游资源的核算包括两个方面:

数量核算和货币化核算,即游憩价值评估。

游憩价值是指由旅游资源环境提供的,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而对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资源所提供的这种综合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价与核算,这是建立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账户、实现其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成为旅游学、环境与资源学等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议题。

近年来,国外很多研究已经尝试着对国家公园以及其他休闲地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以作为旅游目的地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组成部分,为景区的政策制定、公园的门票价格制定以及游客进人等问题的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20世纪70年代,北美明确声明风景区政策制定需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工作紧密配合,这以后游憩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在其他地区也逐渐被认知。

目前,在景区政策与管理决策前做定量的游憩价值核算的趋势,在很多国家和很多国际组织的运作中也比较明显。

随着我国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开始出现旅游景区的经营权转让、旅游经营性企业的上市等现象,这使得国内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也提上了日程。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的进展状况,以期对国内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所指导。

1研究的历史进程

国外对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起初主要根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理论。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67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其起初是作为评价公共事业部门投资以及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种方法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的费用—效益分析则是由琼斯·迪皮特(JulseDupuit)提出,他在1844年发表的题为《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童》论文中,首次使用了“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的概念,并提出一个公共项目总效益的评价标准,即净生产量乘以相应市场价格所得的社会效益的下限与消费者剩余之和。

这以后,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约翰·克路蒂拉(JohnKrutil0la)于1967年发表了《白然保护的再思考》,这成为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而后,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旅游与环境冲突问题的日益严重,他又与艾斯琳·费(AnthonyC.Fisher)合著了《自然资源经济学:

商品型和舒适型资源价值研究》,提出了“舒适性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

该理论为后来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开始,美国国家公园消遣服务的收费问题一直是管理和学术争论的焦点。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国家预算减少,美国国家公园服务的收费有所增加。

波克等(Bowkeretal)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游憩设施使用者和从这些消遣资源上受益的人们,需对这些娱乐服务的提供承担更高的成本;而准确地对国家公园的项目和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以矫正它们的定价政策也就成为必然。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的旅游政策制定者逐渐认识到:

如果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就需要从经济的角度证明旅游资源存在的价值。

这都促使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被提上日程。

旅游资源之所以吸引游客是由于它有利用和保存价值:

利用价值是和实际休闲的消费者盈余相关的,而保存价值和来自满意度的收益相联系。

保存价值包括选择、存在以及遗赠价值:

选择价值被定义为为了保存未来使用机会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对保护旅游资源的知识的支付意愿;遗赠价值则是将旅游资源留给未来子孙的支付意愿。

因此,不像直接市场上私人商品的价格,旅游资源的价格如果仅仅由直接花费,像公园的门票费等来评估,就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

而这种不准确的定价有可能导致旅游收人的流失或者旅游资源重要性的低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福利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非市场化商品与环境等公共产品价值思考的基础上,学者们逐渐建立了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评估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method,TCM)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

20世纪80年代后,享乐定价法(hedonicpricedmethod,HPM)也逐步应用干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中,并得到推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愿凋查价值评估法(vontingentvaluationmethod,CVM)在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中处于主导地位,并逐渐出现了将CVM与TCM结合应用的研究案例。

2研究方法

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核算代表性的方法有TCM、CVM、HPM等。

其中TCM和CVM是目前世界最流行的两种评估方法,1979年和1983年两次被美国资源委员会推荐给联邦政府有关机构作为游憩价值评估的标准方法。

1986年美国内政部又将TCM和CVM确定为自然资源损耗评价的两种优选方法。

1987年英国众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PRC)将TCM推荐给英国林业委员会(FC),作为森林游憩价值评价的标准方法。

2.1旅行费用法

TCM是评估无价格商品(特别是户外娱乐场所)效益的最早技术,它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游憩环境的旅游价值。

TCM起源于哈泰里(Hoteliing)的思想,最早由美国的克劳森(Clawson)于1959年确切提出,并于1966年被正式引人文献。

因此,TCM又名为克劳森法。

TCM是非市场商品进行价值评估的一种有效工具,它首次把“消费者剩余”这一重要概念引人公共产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产品价值评估的一次重大突破。

作为一种对游憩目的地的收益进行评估的间接方法,TCM应用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所有花费来表征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支付的价格。

TCM模型中,旅途距离的变化带来的旅行费用的不同,被用于推断准人价格改变时,旅游者将会有怎样对应的行为变化,即旅行费用与旅游率之间的相关性。

游憩服务的马歇尔需求曲线(Marshalliandemandcurve)以及合适的消费者剩余,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测算出来。

曲线以下但是高于给定价格的区域就是对景区游憩价值的评估结果。

TCM初步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像沙滩、公园遗产以及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游憩价值评估。

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TCM已成为户外游憩价值评估的经典方法,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益盛行。

2.2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CVM是一种典型陈述偏好的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它以调查为基础,因此又被称为调查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环境经济领域包括非使用价值、非市场价值的评估,或者环境资源的这两个方面。

CVM最初是由斯瑞艾·旺蒂(Ciriacy-Wantrup)于1947年提出的。

首次将CVM应用于实践是1963年,大卫(Davis)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时,通过调查捕鹅者对捕鹅的收益进行价值评估。

而后,在自然资源两种主要的非使用价值——选择及存在价值被广泛认知后,此方法很快流行。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一些惯常揭示偏好的方法(如TCM),不能评估一些非使用价值时,被用来对这些价值进行评估的唯一方法就是CVM。

20世纪70年代以来,CVM逐渐地被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休憩娱乐、狩猎和美学效益的经济价值。

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过去20余年的研究表明,CVM在帮助公共决策方面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技术。

CVM作为评估非市场商品经济价值的标准方法,它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依赖于在假设环境产品数量或者质量偶然变化的情况下,直接调查或询问人们对某一休闲、环境资源改善或资源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或者对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willingnesstoaccept,WTA),以推出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

WTP或WTA的大小就反映了人们对非市场商品的偏好程度,而后将被调查者对非市场商品的个人消费意愿转化成货币形式以进行价值评估。

3研究区域

国外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公园,森林游憩地以及海滨、海岛等生态旅游地。

生态旅游发展的宗旨是既使当地社区受益又帮助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加之其迎合了游客与日俱增的休闲及探险需求,许多政府以及一些私人机构对在自然保护区内发展生态旅游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产业一个很小但是发展很快的分支。

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脆弱性和不易恢复性,使其成为现今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主要研究对象。

作为生态旅游景区,其门票以及其他收费经常比游客们想要支付的少,并且也低于这些景区总的运行费用;另外,这些景区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人只有很小一部分,这就形成了低的门票和设施使用费、相对不足的税收以及很少的公众投资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核算,以制定合理的准入费机制成为各景区管理者们的共识。

大多数生态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研究都是就单个游憩目的地而开展的,在大范围多国家内进行游憩价值评枯的研究基本没有。

这主要是由于试图在多国家范围内对系列游憩地进行价值评估研究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实践问题,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做到准确评估。

而小范围内的生态旅游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虽然一些研究也对发展中国家国内旅游的价值进行了评估,然而基本没有研究关注于发展中国家国际旅游的价值评估。

国际生态旅游信息的这一缺口是很值得关注的。

1995年,苏姗·麦克斯(SusanMenkhaus)对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美国旅游者所带来的旅游价值的核算填补了这一缺口。

该研究选取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蒙特韦尔德云丛森林保护区(MonteverdeCloud)作为案例地,得出每位美国生态旅游者在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旅行带来的价值为1150美元。

这次研究扩大了以前文献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价值评估研究的范围,并确定了在蒙特韦尔德云丛森林保护区,国际生态旅游对其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4研究内容

4.1生态旅游景区的准入费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特别是一些国家公园和森林游憩区仅收取少量的准人费或者不收取任何费用,因而这些游憩区的收益无法表征其游憩价值。

这就使得生态旅游景区的游憩价值及其收费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韩国国家公园当局曾经怀疑自然资源是否有足够的经济价值证明在国家的资助不足时,其准人费的增加是正当的;同样,他们也对国家公园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贡献给市政福利事业以得到政府的持续支持提出了质疑。

针对这一质疑,库昂金·里(Choong-KiLee,1999)对韩国5个各有特色的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

所选国家公园的资源拥有可观的使用和保存价值,超过了目前准人费的总额和景区维持成本。

同时他指出,5个国家公园价值核算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公园的特点应用不同的准人费。

国外这一议题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均显示:

生态旅游游憩区的游憩价值高于其运行费用。

利萨·哈里(C.Liston-Heyes,1995)和米奇尔·罗(MichaelLockwood,1995)的研究都说明了这一点。

利萨·哈里通过调查发现,达特姆尔高原国家公园的一日游和过夜旅客平均旅行费用分别为12.76美元和25.16美元,而该花费水平带来的游憩收益完全可以支撑其运作。

米奇尔·罗也指出悉尼世纪公园的游憩价值大大超过了其目前的运行费用。

陈伟其(WeiqiCHEN,2003)的研究证明了中国厦门政府将厦门岛东海岸沙滩的主导功能定位为旅游与休闲的合理性,这为它制定合理的门票费提供了依据。

这一系列价值评估的结果给国家公园管理者提供了足够的增加准人费的证据,以保持其环境质量,并且避免在没有政府赞助时资源的降级。

总体而言,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主要是通过提供成本—收益的指导,从而在游憩区的门票制定等政策选择时予以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