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15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docx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教学提纲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讲述大运河今天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08-07-01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5版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天下,因运河而繁荣兴盛。

京杭大运河成就了这个古老城市的经济,也沉淀了杭州悠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杭州段变成了城市“大阴沟”。

为了让运河水变清,杭州采取了截污治水、关停企业、引入活水等一系列举措,并将保护环境放在了“运河申遗”工程的首位。

  

  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被公认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

自开凿至今的2400余年以来,它一直是沟通南北物流和人流的水上重要通道。

处在大运河的最南端的杭州,因湖(西湖)而名,也因河(运河)而兴。

  入夏时节,当记者来到古运河杭州段的两岸、沿着运河前行时,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恢复了曾经的生机,柔长的柳枝依旧轻拂运河两岸,它们见证了古老运河变迁的沧桑,见证了运河水由黑变清、鱼虾重现的历史。

  运河杭州段曾变“大阴沟”

  运河杭州段也曾经有过水清鱼肥的历史。

  “解放初期,运河的河堤坍塌虽然比较多,但水质仍然不错,有人淘米,还有人洗菜,随便拿个竹簸箕就能在运河里捞到鱼虾,河里还有一尺多长的大鱼呢。

”杭州朝晖小区年近7旬的陶根和大爷是在运河中滚打摸爬长大的,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世纪60年代还能下河游泳、洗衣,再后来运河边就冒出了很多工厂,水质就不行了。

”陶大爷指着运河沉重地说,那时有好多1米多宽的大口子不停地往运河里排各种各样的污水,有黄的、有黑的、有白的,还飘着泡沫。

没几年,整条河都臭了,成了一条又黑又臭的城市“大阴沟”。

  正如陶大爷所说,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造纸、印染、制药等化工、轻工企业在杭州城北重点发展,其中运河边占了一部分。

  再加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运河开始遭受污染。

而运河在杭州河网里水位是最低的,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各个河道,转而进入运河。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河污染愈演愈烈,河水开始发黑发臭,鱼虾绝迹。

遇到下暴雨的日子,运河水涨泻流到下游余杭、德清一带,结果余杭塘栖一些鱼塘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死鱼现象,德清一带珍珠养殖也遭受损失。

那些年,杭州因此赔偿给余杭死鱼和农业损失的费用就高达200万元。

  据说还有更玄的事儿:

有一位船老大在运河里逍遥地抽着烟,结果引燃了河底窜上来的沼气而烧了船。

  来往于浙江省杭州和江苏省苏州两城市之间有艘客轮叫“天堂号”,从运河朝发暮至。

那时曾流传着一句令杭州人特丢面子的话——“闻到臭味杭州到”。

  截污治水整治运河水环境

  面对流入运河的污水,政府也强调企业要有污水处理设施。

但限于当时的环境意识和治污技术,污水处理设施大都是聋子的耳朵——空摆设。

  不尽污水滚滚去。

  自改革开放初期起,杭州市政府开始认识到:

治好运河水,截污纳管是关键。

1983年,杭州开始对运河杭州段截污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了要针对110多家工商企业和全市居民生活污水,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综合截污、整治。

  在杭州城区,运河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兄弟河——中河和东河,许多企业及生活污水就是先排入中河、东河再进入运河的。

于是,第一步就是在中河、东河铺设截污管道,并建起了当时规模在全国都有名的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从而收集、处理了杭州污水的30%,对遏制河水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朝污染易,治污十年难。

大部分污水要排入运河,治水形势仍然严峻。

1993年,杭州市再挥大手笔,成立了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截污治水。

此后,运河截污工程被列为杭州市的“八五”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

  1998年,杭州市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把运河水质的整治作为创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借创模的东风,到2001年6月运河截污工程终于全面建成并开通运行。

工程铺设了1条主干管、1条连通管、5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并新建扩建沿线10座污水提升泵站。

这样,就截住了大部分排入运河的污水。

  之后,将其输送到日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四堡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再排入钱塘江,使运河的水污染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

  创模成功后,杭州市对运河的整治仍没放松。

2005年,杭州市环境污染整治的“1278”工程中,把运河水的整治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

2007年,杭州市和下属区环保局专门成立了“飞行监察”大队,加强了运河沿线企业污水偷、漏排的检查。

  关停转迁企业为运河减负

  运河要截污,还要对两岸附近企业进行关停转迁。

  今年45岁的杭州啸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曹忠航,年少时也爱在运河边上跑。

他指着运河大关桥附近说,那儿曾经是一家酒厂的污水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常看到发黄并伴有臭味的污水排入运河。

  拱墅环保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消失的这家酒厂叫杭州酒厂,生产历史很长。

原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只经过两个水池的简单处理,就排入了运河。

而其废水含BOD较高,流入运河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1995年由于市场竞争关系和迫于环保的压力,这个厂停产黄酒只生产白酒。

后因其紧邻运河排污达标难度又较大,于2000年全部关停。

  说起关停杭州向阳造纸厂,还真有些曲曲折折。

这家造纸厂位于余杭区崇贤镇向阳村,造纸排出的污水流出不远就到了运河,而且还处于余杭区饮用水的上游,不少村民意见纷纷。

  企业为了体现自己的“环保工作”,曾在厂区背后租用了20多亩良田作为造纸厂的循环排污池,但仍然污水四流,散发出阵阵恶臭。

与其一渠之隔田里的青菜叶子,一棵棵都耷拉着发黄的脑袋。

  当地村民不断地向环保部门和媒体举报。

2007年11月,工厂因多次超标排污等被查处。

之后的1个月中,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对工厂进行3次环保飞行监察发现3次不达标,杭州市环保局为此责成企业在《杭州日报》头版向全市人民道歉,要求工厂2008年1月底前整改到位。

  恰巧这时,一场旱见大雪袭击江南,企业又以雨雪天气等原因,申请将整改期限延迟至今年2月底。

但直至3月4日,环保部门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督察时发现工厂依然在违法生产、排污。

今年4月11日,这家造纸厂终于被当地政府依法关停。

  随着运河水保护的加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关部门对运河边的企业更多地实施整体搬迁。

  位于杭州市中心段的杭州炼油厂,1951年在就在运河边的武林门附近诞生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家以原油加工为基础,以白油系列产品和精细油品为特色的石油化工企业,其生产过程排放的带油污废水使运河受到了污染。

为了治理这一污染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杭州炼油厂搬出运河边。

2002年8月,市政府对这块土地进行了拍卖,现已建起了漂亮的西湖文化广场,着实减轻了运河水污染负菏。

  搬迁的脚步一直没停过。

今年2月还搬走一家大型企业——杭州东南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占地近3万平方米、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企业,有污水从城市内河流入运河。

上城环保分局的同志说,“东南化工”从城市的繁华地段退出来,进入城市的边缘进行发展,通过置换不仅推动了城区和运河的保护工作,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重新发展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自运河整治以来,涉及污染运河的企业已关停搬迁了数百家,真正为运河水减了负。

  给运河安个“水龙头”

  污水大都进了管道,企业也是关的关、搬的搬,还有什么更多的办法能让运河水清起来?

  运河有个天生的弱点,就是自然水源不足,水量也不充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显然,要让运河水清起来,就必须让其源头有活水来。

  为此,杭州市就想了个好办法:

把饮用水源钱塘江里的水引入运河,既可以通航,又可以把运河水做“活”。

  说干就干。

杭州市用了5年时间新挖了7公里宽广河道,硬是把运河和钱塘江在一个叫三堡的地方连了起来,并新建了三堡船闸。

自2001年起,三堡船闸就一边发挥通航的功能,一边承担起了运河配水任务。

由于配水时间只能安排在船舶航行较少的夜间,同时穿插一些临时性引配水,三堡船闸也只是一个兼职“配水员”。

几年下来,运河水质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2003年,杭州市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对水环境的要求更高了。

  为此,杭州市专门投资2400多万元建了一个三堡船闸输水廊道,让它成为运河的专职“配水员”,也就相当于专用“水龙头”。

输水廊道位于船闸东侧,从2006年10月开始施工,到2007年3月正式通水。

只要在钱塘江水质允许的条件下(主要是非潮汛期间),也就是说钱塘江水的含沙量和含盐量均低于运河水质要求时,就会开闸引水;当水质不符合条件时,或船舶遇险、航道测量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关闭闸门。

据杭州市港航局介绍,开“水龙头”一天,相当于将运河市区段的水换了1.5遍。

  因运河在杭州河网里水位是最低的,受市区其他河道的水质影响很大。

为给市区绝大多数河道配上“活”水,市政府专门成立配水指挥部,编制了详尽的近期配水方案,对市区的19座泵站、25座水闸和船闸分别规定了控制运行计划,根据钱塘江和内河的水质、水位情况,以及天气、季节情况,确定内河水位和配水量的大小,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配水网络。

  经过整治,运河杭州段8个出入境水质断面2007年年均值比2006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如今运河已清除黑臭、重见鱼虾。

虽然还称不上“桃花流水鳜鱼肥”,但已经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成果了。

  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品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南起三堡船闸,北至余杭区的博陆,全长约34公里。

在这区区30公里的范围内,就沉淀了很多的历史,两岸古老的街巷建筑、名人史迹、风俗掌故、神话传说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河历史群落。

  在运河岸边一个叫“候圣驾”的地方,这里是传说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坐船来杭州时上岸进城之地,以前这里有些零乱,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堆放,蚊蝇不时飞起,破墙、菜地与它为邻。

经过环境整治后,现在已成为运河的一个景点了。

踏入其中,翠竹、杨柳、楼阁相映成辉,连接着接驾亭的一条敞开式走廊里,木柱、廊顶装饰得古色古香。

  “候圣驾”只不过是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

运河杭州段从南到北,整治得最多的就是古桥。

  坐落在拱墅区桥弄街的拱宸桥,建于明崇祯4年(即1631年),重建于1885年。

桥全长98米,为三孔石拱桥。

2005年10月,老桥开始实行最好的保护,斑驳的自来水管被拆掉,与老桥不相称的电缆管也卸下了,桥缝碎石间疯长的各种附生植物已经除去,两侧参差不齐似乎随时就要下坠的桥栏也已校正,那些严重残缺的石板也被从周边购进的老石板一一取代,换上的每一块石板都是同质同材的,体现了“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的理念。

  运河杭州段的北端,有一座古老的广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是京杭大运河上迄今唯一的七孔石拱桥,势若长虹,造型优美。

广济桥相传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明代弘治11年即1498年修建。

广济桥“年纪大”又因孔径较小常有船只过运河时撞击桥身,使得广济桥满脸苍桑,安全程度受到威胁。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济桥的外围新挖一条3公里多的新航道。

2004年9月开始,一切船只改由新航道行驶。

这样,广济桥保护下来了。

  杭州运河集团办公室主任徐旭炯对记者说,除了拱宸桥、广济桥外,杭州市还对艮山桥、建北桥、潮王桥、大关桥等10多座运河桥进行了修缮和整治,做到一桥一景,使每一座桥都成为靓丽的景点。

同时,在运河两岸建设了“一馆两场三园六埠”等,一馆指运河博物馆,两场是西湖文化广场和运河文化广场,三园指艮山公园、大关公园和北星公园,六埠指6个运河码头。

  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已不是一项普通的城建工程,而是提升杭州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了。

  要“申遗”首先拼环境

  努力把京杭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了众多国人的愿望。

  据悉,为大运河“申遗”的愿望早就有了。

还在20多年前我国申报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时,就有不少人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

但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严重,一些河道也已改变,因此,大运河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

除此之外,其主体修建的初始有供皇帝游玩享乐的目的,也不太适合“申遗”。

  近年来,专家们达成了共识: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唐代宰相李吉甫对大运河的评价),京杭大运河对后世发展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

  2005年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国家文化局古建筑专家组等专家用电子邮件的形式,联名给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市长写信,第一次公开把运河“申遗”提上日程。

  2006年初全国“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提案》。

  杭州市借此东风,在当年5月下旬承担了一次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40余位专家和运河沿线城市的200余位代表会聚杭州,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破题”。

  同时,会议通过了《杭州宣言》,提出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化;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杭州宣言》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迈出了重大一步。

  运河“申遗”,做好保护是前提。

今年6月10日,杭州市又一次召开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专题会,提出了5个“打拼”。

第一拼就是“拼环境”,把“环境立市”战略融入运河综保工程,真正把运河主城区核心段和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周边地区打造成“清洁、亲水、清净、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区块;其次就是“拼规划”,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超一流的规划设计体系;再则就是“拼品质”、“拼品牌”、“拼执行力”等,为实现运河杭州段“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产品”三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运河“申遗”还要多少年?

没人能给出时间表,但记者从浙江省文物网获悉:

最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巡视员郭旃在部署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时,要求大力开展沿线环境的整治、遗产的修缮工作,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申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