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113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6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docx

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2分)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B.油脂C.蛋白质D.糖类

【解答】解:

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

D。

2.(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体积D.

稀释浓硫酸

【解答】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B。

3.(2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解答】解:

A、不是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常温下汞是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4.(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O2

B.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Cl3

C.氯酸钾﹣KClO3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答】解: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2O2,故A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C.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氯酸钾可表示为:

KClO3,故C正确;

D.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

故选:

C。

5.(2分)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解答】解: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2分)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AB.BC.CD.D

【解答】解:

A、氧化铜粉末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木炭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来,蒸发,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

7.(2分)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解答】解:

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

铁>铜>银。

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故选:

C。

8.(2分)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解答】解:

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故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B、燃煤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空气的污染物,所以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C、新能源公交车不污染环境,所以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故选:

B。

9.(2分)如图实验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排水法收集氧气

B.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C.

探究水的组成

D.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答】解:

A、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探究水的组成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与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10.(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B.保存海鲜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C.在高原上用高压锅煮饭

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

【解答】解:

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故不能乘电梯逃生,故A错误;

B、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不能用于保存海鲜,故B错误;

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气压与液体沸点的知识可知,在高原上用普通锅煮食物时,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较小,使得水的沸点小于100℃,故在海拔很高的地区一般用高压锅才能煮熟食物,故C正确;

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雨伞会充当高大物体,人体是导体,此时容易遭雷击,故D错误。

故选:

C。

11.(2分)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晶体﹣铝、冰、海波

B.绝缘体﹣塑料、橡胶、石墨

C.混合物﹣乙醇、海水、碳酸氢钠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解答】解:

A、铝、冰、海波都属于晶体,故A正确;

B、石墨能够导电,具有导电性,不是绝缘体,故B错;

C、乙醇和碳酸氢钠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C错;

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

A。

12.(2分)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D.分子的间隙变小

【解答】解:

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质量、数目都不变。

故选:

D。

13.(2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则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正确;

C、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分子本身具有相互吸引力,故C错;

D、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

故选:

B。

14.(2分)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

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

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

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

(1)根据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层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熄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

A、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可见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C正确;

D、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最后会停下来,是应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物理与化学的综合题,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分子动理论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点,虽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15.(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cm

B.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一支普通圆珠笔重约为2N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分析】根据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可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一张纸的厚度为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故B符合实际;

C、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10g=0.01kg,其重力G=mg=0.01kg×10N/kg=0.1N,故C不符合实际;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6.(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分析】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

(4)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

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关于声音的知识,属于基本内容,只要对每个选项细心分析,比较简单。

17.(2分)图所示四个装置中工作原理与发电机相同的是(  )

A.

电磁起重机

B.

司南

C.

话筒

D.

扬声器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分析清楚图示实验原理,然后答题。

【解答】解: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司南是天然的磁体,由于受地磁场的影响,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话筒是利用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交变电流的原理(即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指向性、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等原理的应用,平时多归纳。

18.(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分析】

(1)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的初、末状态即可判断,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B正确;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要记住哪种物态变化是如何定义的。

19.(2分)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

系安全带

B.

旋转生、熟鸡蛋

C.

跳远助跑

D.

撞击锤柄

【分析】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解答】解:

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

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合理的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20.(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

(1)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判断物距变化时,像距及像的大小的变化;

(2)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不论实像和虚像眼睛都能直接观察;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判断;

(4)根据远视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判断像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

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

故B正确;

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故选:

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21.(2分)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v的速度匀速运动了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

B.拉力的功率为2Fv

C.额外功为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分析】

(1)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根据拉力F=

(f+G动)分析使用该滑轮组是否省力;

(2)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n′v,根据P=Fv绳球出拉力的功率;

(3)先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有用功,拉力做功为总功,根据功的公式表示出有用功和总功,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额外功;

(4)根据η=

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A、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

所以,绳端的拉力F=

(f+G动),

由于f与G动的大小关系未知,所以无法比较F与f的大小关系,则使用该滑轮组不一定省力,故A错误;

B、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n′v=2v,则拉力的功率:

P=Fv绳=2Fv,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

G,

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则:

W有=fs=

Gs,

绳端移动的距离:

s绳=n′s=2s,

拉力F做的总功:

W总=Fs绳=2Fs,

则额外功:

W额=W总﹣W有=2Fs﹣

Gs=

(2nF﹣G)s,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故D错误。

故选:

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滑轮组的相关计算,弄清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是关键,用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滑轮组是否省力取决于物重与动滑轮重的大小关系,易错点!

22.(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a、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只闭合开关S、S1时,a、b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向左移动,a的示数不变,b的示数有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电流表

B.只闭合S、S2,移动滑片P,则a示数的变化量与b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R1+R2

C.若将b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S2,将滑片P向右移动,R2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则a的示数与b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R2

【分析】

(1)先根据题意判断a、b两表的类型,再结合电路分析其连接方式,根据电压的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P=I2R判断R2消耗的功率;

(3)结合电表类型,利用欧姆定律判断两表示数的比值。

【解答】解:

A、只闭合开关S、S1时,电表b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且滑片P向左移动,b的示数有变化,则b一定是电流表,故A正确;

若a为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由于R2的阻值和两端的电压均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a的示数不变;

若a为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其示数也不变,a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此时R1与R串联,电压表a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有:

R1=

,即a示数的变化量与b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等于R1;

a、b均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R、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移动滑片P,a、b两表的示数变化量均为0,故B错误;

C、将b换成电压表,a为电压表时,只闭合S、S2,R1、R2与R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根据P=I2R2可知,R2消耗的功率变大;

若将b换成电压表,a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R被短路,R1、R2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不变,电路总电阻不变,电流不变,根据P=I2R2可知,R2消耗的功率不变,故C错误;

D、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R被短路,R1、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则a的示数与b的示数的比值为R2;

a、b均为电流表时,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R、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的示数相等,其比值为1,故D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是一道动态电路分题,涉及到电路的连接方式的判断、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等知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讨论,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

每空1分,共31分)

23.(2分)家用电灯的开关要接到 火线 (选填“零线”或“火线”)和灯泡之间。

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只填写一种即可)。

【分析】

(1)出于安全原则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解:

(1)在家庭电路中,控制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不但没有电流通过,而且电灯与火线断开连接,人接触灯泡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故答案为:

火线;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家庭电路有关的电学知识,充分了解家庭电路的连接特点以及常见现象,是我们学习和应用的关键。

24.(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园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