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10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docx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

(一)

文言:

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言文:

用文言写的文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1、吃透基本概念;

2、掌握一串钥匙——分析文言文的16个学习要点:

用语言要点分析法去读文言作品,就能很好地把读书法和研究法结合起来。

钥匙1:

通假字

本有其字(“本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举例:

早—蚤(同音通假):

赵王少,不能蚤起。

——《史记?

吕后本纪》

(早:

太阳初升到小草;杲:

音搞,明亮)

企—跂(同音通假):

吾尝跂(qi上声)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

劝学篇》

跂(qi阳平),多出的脚趾

尝—常:

常数(shuo去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史记?

淮阴侯列传》

能—而:

而(neng阳平)徵一国

盍—盖:

技盖(he阳平)至此乎——《庖丁解牛》;盖:

盖子

拒—距:

距敌恃卒——《韩非子?

五蠹》

罹—离:

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山鬼》,“遭受”的意思。

镇—填:

填黾(meng上声)平塞之内,是“镇守”的意思,镇守在黾塞的南边——《战国策》

镇星:

土星古人谓之“镇星”,亦写作“填星”

征—政:

苛(繁重)政(赋税和徭役)猛于虎

政(zhēng):

通“征”,赋税、徭役(注音—指出本字—释义)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

(二)

钥匙2:

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

有意义引申的关系

如反→反(反对)

↘反(返回)→返(返回):

使子路反见之

生(古字)—→性: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被(古字)—→披:

被坚执锐/

披帷而入:

拨开(在披加的意义上是古今字)

辟(古字)—→僻(邪僻)避(躲避)嬖(嬖爱)譬(譬如)

采(古字)—→彩彩睬棌(cai去声:

棌树,今栎树)采

陈(古字)—→阵:

阵脚、阵营

垂(古字)—→陲:

边际:

翼若垂天之云

错(古字)—→措:

手足无措

竟(古字)—→境:

边境

注释:

垂(chuí),边际,后作“陲”。

(注音—释义—后作“今字”)

钥匙3:

异体字:

一个字正体之外的写法,即一个字有几个写法,其中一个字获得官方的认可,余下的为异体字,或叫作俗体。

异体字:

是同一个字,同音同义,只是写法(构字法)不同。

3异体字:

意象相等

2古今字:

意象多寡

泪[泪]

冗[宂]

唇[唇]

糠[粇]

村[邨](阝:

邑)

裙[裠]

群[羣]

疆[畺]

钥匙4:

破读字

如字:

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在上下文中就读它最通常的音,按它最通常的意义来解释,这就是读如字。

破读:

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在上下文中没有读它最通常的音,没有按它最通常的意义来解释,这就是破读。

好┏如字:

美好衣┏如字:

衣服王┏如字:

称王

┗破读:

爱好┗破读:

衣褐┗破读:

王天下

亟┏如字(jí):

急切相┏如字(xiāng):

△互相(引申义)

┗破读(qì):

屡次┗破读(xiàng):

查看(本义)——相机行事,相貌

中┏如字(zhōng):

中间

┗破读(zhòng):

一语中的

△引申义也可能读如字音,并非本义与读如字,引申义与破读的必然联系。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四)

乘┏如字(chéng):

乘坐冠┏如字(guān):

帽子:

冠心病

┗破读(shèng):

量词┗破读(guàn):

语┏如字(yu上声):

言语长┏如字(cháng):

长短(adj)

┗破读(yu去声):

告诉┗破读(zhǎng):

成长(v);年长(adj),长官(n)

(zhàng):

多余:

身无长物

如字音只有一个,但其相对的破读音可能不止一个。

参考文献:

(南朝陈-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注音十四部古书

例:

如好(hào)好(hǎo)色(上呼报反,下如字)

十四部书: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钥匙5:

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

1、临时用法VS.固定用法(破读字是固定用法)

2、用如:

临时用得像

例(名词临时“用如”动词):

“夫人(n->v把她称做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谷梁传·僖公八年》

“粪土(n->v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是垃圾)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用如≠用作:

仅有三种情形“用作”:

1、名词用作状语:

土崩瓦解(状动状动:

像土那样崩塌,像陶瓷制品那样破碎)

2、代词用作状语:

天胡为(破读wèi)而此醉(天为什么如此地糊涂?

注释:

此,代词用作状语:

这么、这样地。

3、动词用作状语:

生吞活剥

注释:

生、活,这两个动词都用作状语,生生地(吞下)、活活地(剥开)。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五)

词类活用四例:

1)“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

名词用如动词,本义为“甲衣”,临时用如“披上甲衣”;

悉:

如果名词前面出现副词,那么这个名词临时用如动词。

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生:

动词用如使动,使……复活;

死,动词用如名词,死者;

肉:

名词用如使动,使……长出肉来。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强:

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农业生产得到加强;

用:

动词用如名词,用度、开支;

贫:

形容词用如使动,使民众变贫困。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舞、泣:

动词用如使动,使……舞动,使……哭泣。

钥匙6:

词序

1、前宾语

(1)后宾语:

现代汉语大多是后宾语:

读书、写字;

(2)嵌宾语:

嵌在凝固结构中间:

如之何、奈之何;

(3)前宾语:

例如:

·①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要作前宾语:

“吾谁欺?

欺天乎?

”(我欺骗谁?

)——《论语·子罕》

“何以战?

”(凭什么打呢?

·②否定句中,代词往往要充当前宾语: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

未之有:

没有过这种情况

·③在前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实”、“是”等虚词,帮助构成前宾语格式: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人、德作前宾语

译:

鬼神并不是亲近任何人,只保佑有德性的人

王力:

代词,复指前宾语;

高小方:

助词(只有语法作用,没有词汇意义):

作用是帮助构成前宾语。

·④代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作前宾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责问);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僖公四年》:

“是”(这件事)作前宾语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师尹:

尹太师)

威严的尹太师(话题主语),老百姓都看着你。

2、动量表示法

现代汉语:

动词+动量概念:

读了三遍、看了五遍

古代汉语:

数词(状语位置)+动词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

3、定语后置:

“者”字构成定语后置的格式

“有妇人(中心语)哭于墓者(定)而哀。

”——《礼记·檀弓下》

“求人(中心语)可使报秦者(定),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状语、补语都是谓语的修饰语

<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

谓语(动词、形容词)+<补语>

高小方注:

古汉语中的补语到后来,有前移做状语的趋势

例:

战于长勺(动补结构)

在长勺打战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六)

<状语>+谓语/谓语+<补语>

现代汉语翻译“战于长勺”(在长勺作战):

表现出补语前移做状语的趋势,而并非是所谓状语后置。

钥匙7:

双宾语:

双宾语:

就是一个动词后面跟出了一个表人的宾语,又跟出一个表物的宾语。

双宾语:

动词+(表人宾语+表物宾语)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之:

间接宾语,代颍考叔;故、悔:

直接宾语,表缘故、后悔的事。

“不如早为(wéi)之所。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为:

作出;所:

安排;之:

代共叔段。

翻译时给间接宾语带上一个介词,提到动词前:

给共叔段安排处所。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

问之客曰:

‘吾孰与徐公美?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如果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草叶子就可以给这个小水洼作船。

规则:

如果一下动词带了双宾语,无论其中哪一个宾语是用代词“之”来表示的,那么这个代词“之”具有贴近动词的性质。

(双宾语中的“之”无论代人代物,都贴近于动词来使用。

哪些动词常带双宾语: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左传·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2)“文公与(yǔ)之处(chù),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孟子滕文公上》(译:

文公给了他个住处)

(3)“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史记·滑稽列传》

(译:

向他们询问老百姓的疾苦)

(4)“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ai去声)叔。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译:

把他叫做京城太叔)

(5)“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七)

钥匙8:

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

1、非支式定义:

一个动词后面直接跟出名词(或代词),但其后面跟出的名词和代词并不是前面动作的支配,而是它的补语。

(动补式,宾语在于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目的、原因或处所。

例:

吃面包(支配式),

吃食堂(非支式)。

2、翻译时插一个适当的介词,连同补语一起提到动词前。

动补式>非支式>为动用法

“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

“唾面”(朝别人脸上吐口水)

“夸楚”(向楚夸齐)

3、句例:

(1)“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而诛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为杯酒的小事而争闹)

(2)“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为齐侯驾车)——《左传·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

(3)“文嬴请三帅。

”(文嬴替三帅说情)——《左传·崤之战(僖公三十三年)》

(4)“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对着臣哭泣了好几次)——《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祭祀必祝之。

祝曰:

‘必勿使反。

’”(祭祀时为她祷告)——《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4、动补式(还包括“动+补”,如笑得好,野火烧不尽)

动补式>非支式>

钥匙9:

被动式:

受事作主语+被动标志

1、常见被动标志: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左传·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

(郤克被箭所伤)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

‘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孟子·尽心下》

(盆成括被人所杀)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见”、“于”搭配使用,被动式的表达,同时引入行为的主动者。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被宋国人嘲笑。

2、没有被动标志,是用主动式表被动,是被动句而不是被动式。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八)

3、“被”介绍出行为的主动者(“被”开始变为成熟的被动介词)。

“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

”——蔡邕《被收时表》

钥匙10:

实词、词组?

1、联绵字:

双音节的单纯词,靠语音表义,多为双声或叠韵,与字形无关。

只含有一个语素,两个音节为一个整体。

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

例1:

非联绵字:

布尔什维克(是一个整体,但非双音节)

例2:

首鼠两端:

首鼠是联绵字,踌躇的意思,也写作首施。

例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wēiyí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例4:

葡萄、蟋蟀、琵琶(名词);逍遥、伶俐(形容词);方良(魍魉)

例5: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夭阏(yāoè动词:

阻拦)

2、偏义复词:

并列结构的复音词。

假如一个语素显性义,另一个语素隐性义,则为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与语境有关。

例1:

窗户、动静

例2: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得失:

失)《史记·刺客列传》

例3:

偏义复词与语境有关。

“这个人真不知好歹”(都是显性义,不是偏义复词)/

“如果有个好歹怎么办呢?

”(好歹:

歹)

3、实词组

例1: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大人世及:

天子诸侯的权位,父死子继为世,兄终弟及为及。

大人世及以为礼:

(前宾语)把天子诸侯的权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看作是合乎礼的。

例2: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庄子·养生主》

技经肯綮:

“技”通“枝”,枝脉;“经”,经脉;肯,骨头缝里的肉,骨间肉;綮,音庆,盘筋处;这些都是容易伤到刀口的地方。

技经肯綮之未尝:

(前宾语)意指庖丁解牛,那些伤刀口的地方都没有碰过。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九)

钥匙11:

虚词

一级虚词14/二级虚词86/虚词500余(杨树达《词诠》)

之、乎、者、也、其、所、以、

于、为、与、则、而、焉、矣。

之大部分是实词用法,少量的是虚词用法: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实词:

动词)。

钥匙12:

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定语、动词、介词等均可以省。

但介词“于”的宾语不能省。

1、承上省:

上文已出现的内容,后文省略

“颖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颖考叔)食舍肉。

公问之,(颖考叔)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2、探下省:

后文将出现,前文省略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钥匙13:

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并提、互文、委婉等。

例1: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金:

(借代格)用原料代替成品,借代刀剑。

(金:

金属打造的刀剑)

翻译:

金属打造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锋利了。

例2: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并提格)两层涵义混成一句

翻译: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十)

夸张: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互文:

一个意思的表达被拆成两个单片来表达共同的涵义,两个单片往往是对偶、对称的。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无论是山林中还是山涧里,都很寒冷而且寂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本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借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指老人,垂髻指小孩)。

钥匙14:

文体

第一层面

散文

不需要讲究对偶押韵

韵文

讲究押韵

骈文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由对偶句构成的文体

第二层面

史传文

杂记文

说理文

应用文

骈赋

连珠

第三层面

编年体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杂史

(一)散文

1、史传文:

(1)编年体:

以年月日为中心来记录历史的散文。

(2)纪传体:

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来写的历史书,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中心,原原本本地告诉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高潮、结果。

(4)杂史:

《战国策》《国语》都是史传文中的杂史

2、杂记文:

3、说理文:

4、应用文:

(二)韵文

1、诗:

风体诗《诗经》

骚体诗《楚辞》

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

唐:

古体诗(模仿古风),近体诗(格律诗)

现代新诗

2、词:

按篇幅长短分为: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之间,长调91字以上。

3、曲:

按唱词+有否宾白分为:

散曲:

只有唱词没有宾白的。

可再分为:

小令,套数。

剧曲:

不但有唱词还有宾白的,可到舞台上演出的。

4、赋:

散文与韵文的结合,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律赋,文赋。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十一)

(三)骈文

1、骈赋

2、连珠:

主题对偶又独具,内涵丰富文字,表述也很精美的对偶句。

精悍,匠心,常用典故。

例陆机《演连珠》。

练习

《报任安书》散文中的应用文的书信体

苏轼《前赤壁赋》韵文赋文赋

赋的分类:

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律赋,文赋。

15把钥匙:

特色与表现手法,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属于文章学和修辞格修辞学不能混为一谈。

注意:

13号问题与修辞学研究有关,是关于修辞格的问题;

15号问题与文章学直接有关,探讨的是表现手法。

16把钥匙:

同源字:

读音相同或相近(语音条件),且具有一个相同的概念义(语义条件)。

王力《同源字典》

例:

阙(què,牌楼状,留空缺)

缺(quē,器皿缺口)

玦(jué,缺口玉环)

决(jué,河堤缺口)

《论语》“盖阙如也”:

注释,阙(quē),与“缺”同源。

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十二)

比—篦:

同音,同概念义(紧挨着的);

疏—梳;

家—嫁:

音相近,同概念义(嫁包含着家庭的概念);

间—涧;

迷—谜—眯;

工—功—攻。

注释规范:

1)通假字(音),通“本字”,释义。

2)古字(音),释义,后作“今字”。

3)异体字(音),同“正体字”,(释义)。

4)破读字(音),(词性),释义。

5)词类活用,“某词”用如“某词”,释义。

/“某词”(名、动、代词)用作状语,释义。

6)词序,xx前宾语xxx动词,释义。

7)双宾语,动词宾语1宾语2,释义。

8)非支式,动词宾语<补语>,释义。

9)被动式,动词于/见/为/被等名词,释义。

10)实词、词组,实词(音),性质(如联绵字),词性,释义。

11)虚词,词性,释义。

12)省略,xxxx〔〕xx,释义,在…处承上省/探下省了…字。

13)修辞,xxxx,格名(借代),释义。

14)文体。

15)特色与表现手法。

16)同源字,x(注音),与“x”同源,(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