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089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docx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

一、判断分析题

1.中央银行不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

课件答案:

正确。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前,由自然的发展与演变过来早期中央银行的制度是很不完善的,一般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的。

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后,现代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形成了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是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

这些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又决定了现代中央银行不能继续像早期中央银行一样兼营商业银行业务。

网络答案:

正确。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确定了中央银行不能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不能面对个人和企业办理金融业务;否则回违背中央银行的宗旨。

2.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的多少,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

课件答案:

错。

中央银行只能决定商业银行持有的法定准备金,而对于各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说,是由各商业银行自身决定。

各商业银行自身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有可能会受到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而不会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

3.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对地区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不能主要看其能为本地区争得多少资金和规模。

网络答案:

正确。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看其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4.中央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课件答案:

对。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以及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是为了一国创造货币及信用流通工具,满足生产和流通,为了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为了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活动,稳定金融市场,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为了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监督管理一切涉外金融活动等等一切的需要。

这样的特殊的宗旨决定了中央银行的业务特征,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以盈利为目的。

5.商业银行可以用自己的负债交纳准备金。

网络答案:

错误。

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只能使用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或库存现金,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而非负债。

6.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要求人民银行与政府完全独立,直接隶属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管理。

(错,直接隶属于国务院)

7.中央银行对其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

网络答案:

正确。

因为中央银行有货币发行的权力,不需要以利息作为手段吸收存款;中央银行如果要对存款支付利息,往往又要求中央银行有收入来源,增加中央银行工作的压力与难度。

8.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即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全部归政府所有。

课件答案:

错。

中央银行的资本构成除了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之外,还有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全部股份非国有、无资本金、资本为多国共有这些构成形式。

所以,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并不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归国家政府所有。

9.货币政策是调控社会总供给的政策。

网络答案:

错误。

所谓货币政策,就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使之与总供给水平一致,从而稳定经济运行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手段是调控社会总供给,而目的是调控社会总需求。

10.判断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其长短期资产所占比重。

(错,主要看不良资产占比)

11.中央银行的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网络答案:

正确。

因为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能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搞好宏观调控,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12.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和透支,二者没有区别。

网络答案:

错误。

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

是中央银行主动,是有计划的,是短期的,有契约,要偿还,一般不会扩大社会总需求,独立性较强,属于经济发行,是有一定的限额,符合国际惯例;财政向央行透支:

是财政主动,是临时性的,从时间上来看是长期的,无契约,不偿还,会扩大社会总需求,独立性不强,是无限额限制,属于财政发行,不符合国际惯例。

13.中央银行总行和分支行的职能重心是一致的,均表现为“服务、调节、监管”三大职能。

课件答案:

错。

中央银行总行职能为“服务、调节、监管”三大职能,而分支行的职责应定位于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服务支持、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责。

14.流通中的现金既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又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网络答案:

正确。

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用以发放贷款,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为了怕商行出现破产、资金运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要对所有的商业银行征收上来的存款,收取存款准备金,所以说流通中的现金既是商行的资金来源又是央行的.

15.持有中央银行股票与持有一般公司股票,二者并无区别。

网络答案:

错误。

持有中央银行股票与一般公司股票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持有中央银行股票没有参与投票决策的权力。

16.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央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都是完全有益的。

(错误,对商业银行有成本的提升也许不利)

17.中国人民银行应实行利润留成制而不是预算制。

网络答案:

错误。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利润留成制实践中会造成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以赢利为目的,这与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宗旨是相违背的。

实行预算制才符合国际惯例。

18.再贴现政策既能影响社会资金流向,也能影响社会资金流量。

课件答案:

对。

(1)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

再贴现利率影响到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进而它们的筹资意愿和能力,从而调控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全社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

(2)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的规定,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3)通过计划与分配再贴现的额度。

(4)通过实行差别优惠再贴现利率。

(5)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既调控资金流向又调控资金流量的货币政策目标。

19.根据“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中央银行不应限制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

(错误,贷款集中度是从风险角度考虑的,属于央行的监管范围)

20.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应低于同业拆借的利率。

课件答案:

错。

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的。

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其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普遍低于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

21.加强金融监管,要求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金融监督管理权力。

(错误,央行主要是宏观调控,营造宽松的环境。

而银监会主要行使金融风险控制的管理权力)

22.“菲利普斯曲线”一样适合于分析解决我国经济金融中的问题。

课件答案:

错。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

23.利率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指标。

课件答案:

错。

在我国不适宜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这主要是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决定的。

首先,在我国缺乏一个公认的、具有一定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基准利率。

其次,我国的国民经济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足。

再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设程度不足。

二、简述题

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内容及必要性。

答:

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涵:

指中央银行在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容:

(1),独立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

(2),独立地发行货币;(3),独立地管理金融市场、调控宏观经济。

3.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3),因为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4),因为中央银行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5),为了搞好金融监督与管理。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特征。

答:

1.所谓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也就是金融政策。

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2.货币政策的特征。

一般说来,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微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

(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措施,而非直接的控制措施。

(4)货币政策是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

3.货币政策的任务。

主要有三项:

(1)使货币的供给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维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2)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3)对来自其他方面的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即通常所讲的逆经济风向而行的作用。

3.金融监督管理的含义、目的、原则。

答:

金融监督管理的原则:

(1),依法监督管理原则;

(2),适度竞争原则;(3),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

金融监督管理的目的:

(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增进市场的信心;(3),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广金融稳定;保证稳定发展;)

衡量一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是否有效的标准,不在于其外在形式,关键看其能否与本国经济金融业的发展相适应,能否真正维护存款人与合法债权的利益,能否有效维护金融法律与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能否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不是在短期内根据某国的金融监督机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的,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

4.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中央银行提出的新要求。

答:

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四大传导机制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或繁荣或萧条的大背景。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得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了。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面前,中国不可能一枝独秀。

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必须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实体经济受到致命的伤害,比如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业绩下滑,还本付息的能力严重下降,这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升高,从而使银行的业绩受到影响。

第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消费能力下降,中国出口下滑,进出口企业业绩受到影响,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可能变成坏账、呆账。

第四,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部分主要国家由于金融形势恶化出现资金需求上升供给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中国的外资流入有可能减少,这对中国银行业也有负面影响。

最近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抛售就是最好的佐证。

5.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与发展三个阶段的代表国家及其原因。

答:

阶段

时期

代表国家

主要背景与原因

1694年到

1913年

1694年英格兰银行

1800年法兰西银行

1814年荷兰银行

1875年德意志银行

1882年日本银行

1913年“美联储”成立

(1)这些国家是世界上商品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建立最早。

(2)客观上主要是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

(3)政府融资便利的需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十年

1924年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建立

1928年,旧中国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建立

1935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中央银行建立

(1)一战后,国际性经济、金融恐慌严重;

(2)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性经济、金融会议要求;

(3)国际金融势力的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47年多数尼加中央银行建立;

1948年新中国、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建立;

1949年伊拉克中央银行建立。

(1)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要求;

(2)经济、金融独立的要求;

(3)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之模式。

6.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一般原则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设置中的问题。

答:

一般原则:

1、按经济区划设置的原则。

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就是这样设置的。

2、在设置分支机构时,既按经济区划设置也考虑行政区划。

如德国中央银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就是按这一原则设置的。

3、数量有限和适当的原则。

我国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问题:

1、总行与分支行一一对应,关系复杂,2、政府干预较多3、机构人员素质较低。

7.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选择的原则及其作用。

答: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

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一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中央银行只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它所能控制或直接影响的只是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只是中央银行的一个控制变量,并不是宏观经济目标本身。

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地决定或控制宏观经济目标,而只能借助于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间接地影响宏观经济目标。

第二,货币政策目标亦即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它只能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并不能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纵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

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找出短期的、数量化、能用于日常管理和操纵的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介或桥梁,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并借助于这些中介指标实现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一般原则

1、必须首先满足“三性”要求

必须首先满足三个条件,即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1)所谓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必须具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便于进行科学预测。

(2)所谓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能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3)所谓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指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通过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8.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及其作用。

含义: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作用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进面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

同时由于这一制度对公众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

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

4、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9.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枢纽。

答:

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她既独立于政府又受政府的制约,她在业务经营上不以赢利为目的;对其存款一般也不支付利息;在业务经营对象上她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而不直接面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她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中央银行一般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这些都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四个方面:

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监督管理金融业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她目前基本上体现了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发挥了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不断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0.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

答: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特征:

1、间接调控性

2、目标与工具变量之间传导迅速、准确。

3、法制健全,调控主客体的法律意识和经营行为都很规范,避免传导机制的扭曲和变形,保障货币政策意图传导准确、迅速。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存在不少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能远没有发挥出来。

具体来说:

1、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

2、转轨时期的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

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导致以上原因的在于:

1)微观基础不成熟;

(2),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受到限制;(3)社会保障体制落后;(4),激励政策不到位

1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局限性

答: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可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储备水平,从而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劵可从两个渠道影响利率水平:

当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劵时,一方面证劵需求增加,证劵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

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劵时,利率的变化方向相反。

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劵,可直接改变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劵的供求平衡状况,从而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储备而不依赖中央银行再贴现时,就会使紧缩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这时候,中央银行若以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必然减少,紧缩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局限性:

1、利率不成熟,2、货币市场,票据市场滞后;3、资本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4、宏观执行可信度下降,执行成本上升。

12.对商业银行清偿力进行管制的必要性。

答: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1、为了保护存款人的财产安全,2、维护金融业的稳定,3、保持良好的宏观环境的必要性4、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阐述。

13.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答: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基本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及传导过程三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1.金融创新使部分传统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失灵;2.金融创新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与广度;3.金融创新使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下降;4.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1)金融创新破坏了中介目标的可测性。

(2)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

(3)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性。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影响。

(1)金融市场的创新,削弱了各国中央银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能力。

(2)金融机构的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控制的基础。

(3)金融业务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

14.中央银行作为“发行、政府、银行”的银行,其职能重心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中央银行的职能为三方面:

(1)服务的职能:

包括为政府服务如代理国库,参加参与国际金融机构与活动,对政府有条件的提供信用;和为金融机构服务如主持清算事宜和充当最后贷款人。

(2)调控的职能:

包括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调控基础货币,管理货币流通;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管理国际收支,稳定汇价等。

(3)监督的职能:

包括监督管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成乡信用社;监督管理金融市场;提供支付服务等。

银监会分离出来,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15.“骆驼氏银行评级体系”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

1926年银行发展迅猛,银行评价标准很多,但是没有统一。

1952年美国的银行评价标准出来,后来统一成ACMELS。

16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答:

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总的来讲,中央银行是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

具体地说:

其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货币发行的客观需要。

2、统一票据交换的客观需要。

3、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

4、加强金融监督与管理的客观需要。

5、代理国库和政府融资的主观需要。

总之,我认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原因结合的一种交易的结果,当然这种交易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17金融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答:

必要性:

金融重要性;高风险性;金融行业脆弱性;信息不对称性。

目的:

(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增进市场的信心;(3),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18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什么?

具体表现何在?

答:

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并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改变的。

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中央银行是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

3、中央银行的性质表现在:

(1)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它银行和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权力;

(2)中央银行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来完成);

(3)中央银行是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机关(通过监督管理金融业来体现);

(4)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行(通过主持清算事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