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070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7年是水污染治理产业“大年”,下列行为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A.定期清理河面漂浮垃圾

B.电镀厂废水的直接排放

C.农业上除草剂的广泛使用.

D.生活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烧碱

B.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蛋白质

C.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水中加入明矾可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酸:

H2O、H2CO3

B.常见的还原性物质:

CO2、CO

C.常见的黑色固体:

Fe3O4、MgO

D.常见的复合肥:

KNO3、NH4H2PO4

4.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性质实验,并回收MnO2,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制取氧气

B.

收集氧气

C.

性质实验

D.

过滤回收

5.下列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可制铝合金门框

6.室温下,甲、乙、两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

升温到80°C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

C.小于t1°C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D.将t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甲=乙

7.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中一定有气体生成的是

A.Fe→FeCl2

B.Fe2O3→FeCl3

C.Cu(OH)2→CuCl2

D.CaCO3→CaCl2

8.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主要方法

A

O2(水蒸气)

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CuO(木炭)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NaNO3溶液(NaOH)

加入适量的FeCl3溶液,并过滤

D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A.AB.BC.CD.D

9.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B.

证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

C.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D.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10.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

“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化学反应原理为:

,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X为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的值为2

B.X可能为一氧化碳

C.6a+2b=18

D.如果CrO3颜色不变,说明未酒后驾车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B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C两种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相同

D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氯化钾、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写化学式),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若D为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若A、B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

4,则D中含____种元素。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12.某金属冶炼厂的工业废渣中含有铜、锌,还含有少部分硫。

现欲回收铜锌,并对硫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1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反应2中有溶液颜色改变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

(3)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有___种,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已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反应4是对D溶液进行电解,该反应除了得到锌,还生成了一种单质气体,该气体是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13.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

A石油

B天然气

C太阳能

D煤

(1)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气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____。

(2)新能源汽车制造时许多地方都应用铝合金。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SiO2)中提取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①铝土矿中不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②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③含Al2O350%的铝土矿10.2t,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t。

(3)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

一旦发生强烈碰撞,叠氮化钠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钠并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打开。

写出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科学探究题

14.发酵粉是制作馒头、糕点等食品的常见蓬松剂。

某兴趣小组拟对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I(SO4)2﹒12H2O]中的二种;

②已知反应:

;

③明矾溶于水后可解离出硫酸根离子。

[提出假设]假设1:

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

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

有______和明矾。

[实验方案].

[问题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现象A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说明发酵粉中一定不含有______(写名称);

(2)步骤②中生成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方案中,设计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如果现象B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

[拓展延伸]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作为蓬松剂。

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图I、II所示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

(2)写出实验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IV除了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能得出的结论______;为了得出该结论,在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

15.为测定氢氧化钠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称取5g样品,在烧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

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并测定溶液的pH。

测得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40g水”通常用的仪器是______,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定期清理河面漂浮垃圾能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B、电镀厂废水的直接排放会引起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C、农业上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会引起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会引起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C

【解析】

【详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故A错误;

B.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维生素,故B错误;

C.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灭火,故C正确;

D.向硬水中加入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D错误。

故选:

C。

3.D

【解析】

【详解】

A、水不属于酸,故A错;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B错;

C、氧化镁属于白色固体,故C错;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

D。

4.A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该装置选用合理,故正确;

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应从长导管端通入,故错误;

C、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错误;

D、过滤没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

故选:

A。

5.D

【解析】

【详解】

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故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故正确;

C.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正确;

D.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可用铝合金来制门框,故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C

【解析】

【详解】

A、甲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甲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

B、由题意可知,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故B不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小于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故C正确;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成为t1℃时饱和溶液,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与t2℃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甲>乙。

故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7.D

【解析】

【详解】

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也可能采用的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不一定有气体生成,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一定有气体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8.C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OH能与适量的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B

【解析】

【详解】

A、铜在空气中加热消耗氧气生成氧化铜,根据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变化,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蜡烛中含氢元素;不能证明蜡烛中含碳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左边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右边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

A、由铬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c的值为2,故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X为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由氢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6a+2b=18,故C正确;

D、如果CrO3颜色不变,说明没有酒精,未酒后驾车,故D正确。

故选:

B。

11.ABKCl二氧化碳分子4NH3+3O2

2N2+6H2O2

【解析】

【详解】

(1)由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子数,所以两种原子的质子数不相同,故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相同,均为2,故正确;

D.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2个电子层,所以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故正确。

故选:

AB;

(2)氯化钾是由钾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

KCl;二氧化碳分子;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若D为单质,则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故填:

4NH3+3O2

2N2+6H2O;

②若A,B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

4,则可知氧气过量,故D中会有氧元素,故含2种元素,故填:

2。

12.SO2

复分解反应3引流氧气(或O2)

【解析】

【详解】

(1)硫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气体的化学式是SO2。

(2)锌、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铜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锌和水、硫酸铜和水,生成的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反应2中有溶液颜色改变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溶液A是硫酸锌、硫酸铜、过量硫酸的混合溶液,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有3种;操作1是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已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B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反应4是对B溶液进行电解,该反应除了得到锌,还生成了一种单质气体,由硫酸锌生成锌,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得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能由-2价变为0价,则单质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

(1)SO2;

(2)H2SO4+CuO═CuSO4+H2O;复分解反应;

(3)3;引流;

(4)氧气。

13.CH2

使氢气充分反应SiO2除去铁离子(或分离出氢氧化铝)2.7

【解析】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选C;

(1)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H2;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使氢气充分反应;

(2)①Al2O3、Fe2O3都能和稀硫酸反应,SiO2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②要得到纯净的铝就要把其他杂质除去,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铁离子;

③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x

x=2.7t

(3)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成钠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N3

2Na+3N2↑。

故答案为:

C;

(1)H2;2H2+O2═2H2O;使氢气充分反应;

(2)①SiO2;②除去铁离子;③2.7;

(3)2NaN3

2Na+3N2↑。

14.NH4HCO3碳酸氢铵

检验发酵粉中是否有明矾BaCl2等含钡离子的盐溶液II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易受热分解等)NaHCO3

【解析】

【详解】

[提出假设]

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两种,有三种组合方式:

①NH4HCO3和NaHCO3;②;NaHCO3和明矾;③NH4HCO3和明矾;故假设3有NH4HCO3和明矾;

[问题讨论]

(1)碳酸氢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现象A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说明发酵粉中一定不含有NH4HCO3;

(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实验方案中,设计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检验酵粉中是否含有明矾;如果现象B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加入的试剂X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拓展延伸]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这浑浊,故Ⅰ不能达到目的;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在Ⅱ中,气球大的是碳酸氢钠,气球小的是碳酸钠,故Ⅱ能达到目的;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H2O+CaCO3↓;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除了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能得出的结论: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为了得出该结论,在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

[提出假设]NH4HCO3;

[问题讨论]

(1)碳酸氢铵;

(2)NaHCO3+HCl=NaCl+H2O+CO2↑检验发酵粉中是否有明矾;氯化钡(或硝酸钡);

[拓展延伸]

(1)Ⅱ;

(2)CO2+Ca(OH)2=H2O+CaCO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NaHCO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量筒、胶头滴管(只答量筒也给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96%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质量偏大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取“40g水”通常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由图是可知,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43.8g,溶质的质量是:

43.8g×10%=4.38g,

解: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

x=4.8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100%=96%。

(3)由于稀盐酸易挥发,高温时挥发的更快,所以,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

故答为:

(1)量筒、胶头滴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96%;(3)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