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47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氮及其化合物.docx

《氮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及其化合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氮及其化合物.docx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及其氧化物

1.氮气

2.五种价态 六种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N2O3、N2O5。

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

能溶且与水反应

化学

性质

与O2反应

2NO+O2===2NO2

与H2O反应

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填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与人体、环境的关系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注: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鉴别NO2与溴蒸气的方法:

提示:

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

①均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应;④均为红棕色等。

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

①AgNO3溶液;②CCl4溶液;③水洗法。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1)光化学烟雾:

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

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

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2)≥n(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的NOx的处理。

(2)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氨和铵盐

1.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

电子式:

(3)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

4NH3+5O2

4NO+6H2O。

②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

产生白烟。

应用:

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③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NH3·H2O

NH

+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4)实验室制法: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5)工业制法

N2+3H2

2NH3

(6)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2.铵盐

(1)物理性质:

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NH4Cl受热分解:

NH4Cl

NH3↑+HCl↑。

b.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NH

+OH-===NH3·H2O。

b.加热时或浓溶液:

NH

+OH-

NH3↑+H2O。

(3)NH

的检验

(4)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液氨

氨水

形成

氨气液化

氨气溶于水

物质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微粒种类

NH3

NH3、NH3·H2O、H+、H2O、NH

、OH-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三、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2)气体要充满烧瓶;(3)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2.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

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装置Ⅱ:

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

去掉了胶头滴管。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装置Ⅳ:

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

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装置Ⅵ:

烧瓶中通入H2S(或SO2),然后通入SO2(或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

装置Ⅶ:

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通入少量HCl气体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

观察到先产生白烟,生成固体NH4Cl,瓶内气压降低形成喷泉。

装置Ⅷ:

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可产生双喷泉现象。

4、氨气的制备

1.NH3制备的思维流程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

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CaO===NH3↑+Ca(OH)2

5、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

4HNO3(浓)

4NO2↑+O2↑+2H2O。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

C+4HNO3(浓)

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4H++NO

===3Fe3++NO↑+2H2O。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

C6H6+HNO3

C6H5NO2+H2O。

②颜色反应: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

怎样保存浓硝酸?

提示:

浓硝酸显黄色是由于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O2(或空气),使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六、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

(1)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3)电荷守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有:

c(NO

)=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

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

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七、和硝酸有关的综合实验探究

1.浓、稀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为了证明其强氧化性,要对其还原产物进行检验,金属与HNO3的反应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方式有现象的描述、装置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是否符合环保、化学计算等。

特别提醒的是:

(1)硝酸既有酸性又有强氧化性。

当生成硝酸盐时表现出酸性,当化合价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氧化性。

(2)硝酸有强氧化性,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硝酸浓度越小氧化性越弱,但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低,这是因为浓HNO3氧化性很强,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氮的低价氧化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氧化物,所以产物为NO2;在稀硝酸中生成的NO2继续被还原为低价产物。

2.化学现象的正确描述。

(1)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海、陆、空”

“海”——溶液有什么变化;

“陆”——固体有什么变化;

“空”——气体有什么变化。

(2)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如①颜色:

……由……(具体颜色)变为……(具体颜色)

②气体:

溶液中产生……(颜色)的气泡,(或)在固体表面产生……(颜色)气泡。

③沉淀:

在……(颜色)溶液中产生……(颜色)的沉淀(浑浊)。

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填写序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Ⅲ.实验反思

(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

Ⅳ.问题讨论

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

对此有两种看法:

①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

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

(6)你认为上述看法(填“①”或“②”)合理。

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解析:

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中具支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Ⅱ.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后,可以继续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这样可以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Ⅳ.由于硝酸均过量,铜的质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铜无论是与稀硝酸反应,还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Cu2+的浓度是相同的,看法①是不合理的,可通过向蓝色溶液中通入NO2看溶液是否变绿,或加热绿色溶液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来证明。

答案: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放出红棕色气体

(3)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放入稀硝酸

(4)B

(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

(6)② 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成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八、硝酸盐的分解规律

1.活泼金属的硝酸盐(K、Ca、Na)加热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O2如:

2KNO3

2KNO2+O2↑。

2.中等活泼金属的硝酸盐(Mg~Cu)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NO2和O2如:

2Cu(NO3)2

2CuO+4NO2↑+O2↑。

3.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Ag、Hg)加热分解生成金属单质、NO2和O2如:

2AgNO3

2Ag+2NO2↑+O2↑。

九、含氮物质的转化

1.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1)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

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归中——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

歧化:

3NO2+H2O===2HNO3+NO。

归中:

6NO+4NH3===5N2+6H2O。

(2)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3

NO

NO2

HNO3;

N2

NO

NO2

HNO3。

2.含氮物质间转化网络构建

3.含氮物质间转化突破口判断

有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推断题常以产生白烟、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等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